问题

如何看待黔南州表示「少数人炒作独山县『旧闻』意图施压公安机关将依法查处」?

回答
黔南州官方关于“少数人炒作独山县‘旧闻’意图施压公安机关将依法查处”的表态,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和分析。这背后涉及到地方政府的舆论应对策略、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公众监督的边界,以及司法公正的保障等诸多议题。

一、 黔南州官方表态的背景和可能意图:

1. 应对舆论压力: 独山县(尤其是其前任县委书记潘志立任职期间,以及其后续的政绩工程、经济问题、甚至一些所谓的“怪象”)曾经在网络上引发过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些讨论涉及基建浪费、干部作风、甚至一些带有地方特色或争议性的项目。当这些“旧闻”再次被提及,尤其是在特定时间点或以某种方式“炒作”时,黔南州政府可能会感受到来自舆论的压力,特别是如果这些“旧闻”被认为存在某些不实之处,或者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攻击地方形象。

2. 维护地方稳定和形象: 作为地方政府,维护辖区内的社会稳定和良好的政府形象是其重要职责。如果官方认为“炒作”行为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或者损害当地的声誉,他们会倾向于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3. 引导舆论方向: 通过发布这样的声明,地方政府试图将焦点从被关注的问题本身,转移到“炒作行为”的“不当性”和“非法性”上。这是一种常见的舆论引导策略,目的是将潜在的批评者描绘成“少数”或“别有用心者”,从而削弱其批评的说服力。

4. 表明执法立场: 声明中“依法查处”的表述,是在向公众表明地方公安机关将依法行事,这既是对“炒作”行为的警告,也可能是对公安机关自身在处理相关事件时可能面临的干扰的表态,强调要依法办案,不受非法施压影响。

二、 “少数人炒作独山县‘旧闻’”的说法解读:

1. “少数人”的定义: 官方使用“少数人”一词,通常是为了将引发争议的个体或群体与普通公众区分开来,暗示他们的行为不具代表性,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意愿。这是一种话语权策略,意图削弱批评声音的影响力。

2. “炒作”的定性: “炒作”一词带有负面含义,暗示这些行为并非出于善意或客观监督,而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例如“施压公安机关”。这是一种对行为动机的预设和否定。

3. “意图施压公安机关”的判断: 这是官方对“炒作”动机的定论。这意味着官方认为,这些信息被传播出来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反映事实或推动改进,而是为了干预公安机关的正常执法活动。

4. “旧闻”的定性: 称之为“旧闻”,可能意味着这些事件已经发生过,并可能已经处理过,或者认为其时效性已过,现在重新提及是为了达到新的目的。这也在暗示事件本身可能已经盖棺定论,不应再被反复提及。

三、 潜在的争议点和值得关注的方面:

1. “炒作”与“监督”的界限: 区分“正常的舆论监督”与“不当的炒作”是核心问题。在信息传播日益便捷的今天,公众通过网络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讨论是一种常态。如果地方政府轻易地将质疑和批评定性为“炒作”,可能会压制正常的公民表达权和知情权。关键在于,这些“旧闻”是否属实,是否存在未被充分揭露的问题,以及这些信息传播的目的是否真的仅仅是为了施压。

2. 公安机关的独立性与公正性: 声明中强调“依法查处”,以及“意图施压公安机关”,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公安机关在处理相关事件时,是否受到了不当的干扰?或者,这种声明本身是否也是一种对公安机关的“提示”或“指示”?公众会关注公安机关是否能真正做到独立、公正地执法,不受来自任何方面的(包括地方政府的舆论策略)不当影响。如果公安机关真的在受到非法压力,那么透明、公正地处理并公开信息,才是最好的应对方式,而非仅仅发布一个“将依法查处”的声明。

3. 信息公开与透明度: 许多“旧闻”之所以能被反复提及,往往是因为公众对事件的原委和处理结果仍有疑虑,或者认为过去的处理不够彻底、不够公开。如果地方政府能够更主动、更透明地公开相关信息,包括当年的调查情况、处理结果,以及对相关问题的解释,可能更能打消公众的疑虑,减少被“炒作”的空间。

4. “依法查处”的执行情况: 声明的效力最终取决于“依法查处”的实际执行情况。公众将关注,是否真的有人因“炒作”而被查处,以及查处的依据是什么,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如果查处过程不公开透明,或者被认为存在选择性执法,那么这个声明反而会进一步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5. 是否存在更深层的问题未被解决: 官方的表态可能是在回避或转移对独山县过去某些问题的深层反思。例如,如果当初存在“政绩工程”过度、资源浪费、甚至权力寻租等问题,这些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将这些问题归咎于少数人的“炒作”,可能不利于汲取历史教训,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四、 如果“少数人炒作”属实,其法律边界何在?

如果经过调查核实,确实存在某些个人或团体,利用虚假信息、恶意歪曲事实,或者通过非法手段(如诽谤、侮辱、侵犯隐私等)来制造舆论,意图非法地施压公安机关,那么公安机关依法进行调查和处理是正当的。

诽谤罪/侮辱罪: 如果散布的信息是虚假的,且损害了他人名誉或尊严,情节严重者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寻衅滋事罪: 如果是以闹事为目的,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也可能构成犯罪。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如果在“炒作”过程中非法获取和公开他人个人信息,则可能触犯此罪。
妨害公务罪: 如果行为直接妨碍了公安机关执行公务,比如阻碍执行任务等,也可能构成犯罪。

但是,关键在于认定是否构成上述犯罪行为的标准是什么,以及谁来界定“炒作”和“施压”。 这一过程需要严格的法律程序和证据支持,并且要避免滥用权力,将正常的批评和监督打压下去。

五、 总结:

黔南州关于“少数人炒作独山县‘旧闻’意图施压公安机关将依法查处”的表态,是一个复杂的信号。一方面,它可能反映了地方政府在应对舆论压力时的策略,试图维护形象和稳定,并强调依法办事。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引发公众对于信息公开、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以及司法独立性的担忧。

要准确看待这一事件,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被提及的“旧闻”本身的真实性与重要性: 这些“旧闻”是否涉及重大的公共利益问题,是否仍然有待澄清?
“炒作”行为的具体表现和证据: 是否真的存在违法或不当的行为,而非仅仅是表达不同意见?
公安机关后续的执法过程是否公正、透明: 是否严格依据法律,并且公开相关信息,以回应公众的关切?
地方政府未来在信息公开和回应民意方面的态度: 是否会更加开放和透明,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公众的质疑?

总而言之,这一声明提醒我们在看待官方表态时,既要理解其作为地方治理者的立场和考量,也要保持审慎的批判性思维,关注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更深层的问题,并持续关注事件的后续发展和处理情况。任何对公共事务的讨论和监督,如果是在法律框架内进行的,都应当受到保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于独山县这个事情,很多人简单地理解为,媒体把它报出来,挺好的,可以监督地方,杜绝以后同样的事情发生。不能不让人说话。

幼稚!

媒体就那么单纯吗?媒体就不是江湖吗?媒体就没有自己的利益吗?

首先,这不是新闻,这是一个旧闻。去年2019年8月人民日报就登出来了(人民日报-有品质的新闻)。

同一时间,主流网站新闻上也报道过。(贫困县年入10亿举债400亿 县委书记花钱手法超想象


而且,督工不止一次翻这个牌子(现在搜索都是睡前消息140期,以前的被淹没找不到了)。

再者,这是一个已经定了的案子,当事人潘志立已经被判了12年,项目该处置的都已经处置了(黔南州发布独山县三都县有关历史遗留问题整改工作情况通报)。

现在又把它翻出来,几个意思?

已经有人把睡前消息139期和140期关联起来看了。

----------------------------------------------------------

现在已经有不少人看到,

独山县潘某是江苏人,借的大量资金不是来自银行,而是来自信托,来自融资平台。确切地讲,是东部江浙沪地区的资金为主。

无独有偶,睡前消息的编辑部在上海,也是东部,江浙沪。


个人提醒大家一点,我国目前地方债务总额是约23万亿(2020年4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余额情况_部门政务_中国政府网)。

平均下来,每个县约100亿。独山县债务400亿,虽然超过平均线,但也不是那么离谱。而且,独山县借债建的楼是实实在在在那里的。

以前,像浙江横店这种地方,就是靠大建影视城发展起来的。独山县走的就是依东部发展的模式画的瓢。先大拆大建,打造知名文化地标,吸引旅游业,拉动土地价格,然后通过地价支撑财政。只是独山县这条路目前没有走通。这里面有GDP快速增长的大环境已经不存在了,西部没有东部便利的出口条件等因素。但是独山县确实具有非常好的地理位置,是贵州的一个交通枢纽。谁能事先就断定独山县这种依葫芦画瓢的发展模式就是完全错误的呢?

说一千,道一万。独山县400亿这个事,是个旧闻,而且是已经查完了,监察机构公布了的案子

现在炒作它的意义在哪里?

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媒体在为那些出资方充当先锋、去要债;或者是在遗留项目转手时去压价。(所以最近的通报说是:给处置这些项目施加压力)

甚至还有一些说法,一些人不希望东部发达地区的资金流向西部地区去。

大家想一想,按照督工批露的信息,借债中很多是10%的利息。正常的借贷哪来这么高的利息?这么高的利息出资方会完全不知道这里面的风险?

一方面想着赚高利息,一方面出事了不想接受后果。事情都已经结案了,又把它炒起来

我看事情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简单。

user avatar

黔驴技穷

user avatar

“少数坏分子炒作旧闻,恶意关联,公安机关将依法查处。”

“他们干什么了?”

“他们把我们做过的讲了一遍。”

user avatar

这篇贵州发文态度概括:

1。我抽烟喝酒烫头借高利贷,但我是个好女孩。(叉腰)

2。之前我好像有错,既然被你们发现了,我只能承认,我能怎么办?我很努力在改了。而且你们不要哔哔赖赖,一些人已经恶心到我了,我很生气,不要逼我动用暴力机关呦(笑)。

3。求求你们别黑我了,帮我说点好话吧。(假装哭)

4。谁特么再针对我,我就neng死他(狗头)。

user avatar

看不太懂这个操作,正常情况下,不应该是独山县县委会召开扩大会议。感谢各大媒体的监督,对独山县经济发展历程吸取惨烈的教训,坚决肃清潘志立余毒,欢迎人民群众实地到独山县旅游这么一套流程吗?

正常来说,所有的干部都在相应的培训中学习过如何应对舆论的方法措施。独山县的干部要是说自己没学过,我是不相信的。可能也就真没当一回事吧。就连我这个不在宣传口和两办工作的人都清楚在现代社会应对突发的舆论事件就得实事求是,提升公信力,不能以对抗的方式来面对人民群众。结果独山县还是上一个世纪那一套遮掩瞒的方式。这真的是要不得的。如此看来,独山县的路真的还任重道远呀。

user avatar

这样的回应真的很蠢。

以前的官员搞出来的事情,该处罚处罚,该切割切割,无论官方媒体还是自媒体怎么报道、炒作都不会弄脏自己。

而且越是媒体来把目前的状况描述得糟糕,就对现任官员越有利啊——基础已经那么烂了,你随便作出点成绩,以后都是大大的功劳。

一个地方政府要多蠢,才会说媒体意图施压?还要派公安机关查处?这不是引火烧身嘛,还把前任官员的错误,变成自己的错误,再次把自己变成和前任穿一条裤子的人。

正确的做法,难道不是敞开门欢迎媒体朋友关注,并且让他们同步报道自己的整改计划、时间点安排,并且邀请媒体到某个时间点,比如半年后、一年后再回来关注整改之后的成效吗?

这样和媒体关系好了,还有人可以在半年一年后你有成绩时替你宣传,你想求都求不来啊!

user avatar

我对督工很放心。这年头,骂纳税人不行,骂执法者可以。为什么呢?上峰训话“不能爱惜羽毛”。纳税人维护的是自己的利益,毫无顾忌,执法者维护的是一个虚化的共同体,担心被人当枪使。如果督工揭露某地job maker投资失败亏损四百亿,现在他应该已经失联了。前提是没有被公关下来,督工以前确实遇到过公关,在健身房健身突然遇到对方来人自报家门,还被他多年不见的中学同学请托。我至少耳闻过两个大V是这么被刑拘的,道听途说不保证真实性。

独山县的声明很官场套路。既没有全盘承认,也没有否认,场面做足披露了部分信息。同时还要顾及体面,吓唬吓唬后来人,寄期望平稳降落。至于大家关心的东西,这大概是向省级机关汇报的。反正我要是独山令,做梦都在搂着督工亲吻督工智慧的额头,巴不得焦点访谈也来一出。

user avatar

之前有人批评马前卒“只敢打死老虎”,却不知老虎病死了,山中群狼还在。

实际上,能把虎皮展示给众人观看,而不被狼群伤到,就已经很厉害了。

还记得被逼出精神问题的谭秦东医生吗?

user avatar

这。。。。。没想到啊没想到。这次算是被打脸了。向督工道个歉!

user avatar

“有什么不能说?”

“只有两点不能说——”

“这不能说,那不能说”

user avatar

所以现在督公进去了吗?

我说你们能不能等督公真进去了再狂欢啊?要是真有那么一天,我自认打脸。但人家现在活蹦乱跳的,你们在这哭什么丧啊?

不是我说你们键政圈现在怎么回事?哦,入关小将天天盼着我追随嵩子,感情督公粉也天天盼着督公进去?督公是个四十多岁的成熟男人了,又不是愣头青,冲塔能不讲究后果的?这种内卷思想什么时候能改改?

最后,我也在这里讲一个冲塔经验。冲塔讲究一个冲大不冲小。比如你在网上狂吠痛骂一些貌似冲塔内容,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最多禁言几天。但你要是乎上骂乎,博上骂博,那我保你号秒没。

user avatar

开始了吗?以后只要发生超过一个月的就不能提了吗?提了就是给境外势力递刀子抹黑?

自己的观点不能说,说了就是夹带私货?那请问怎么样不是夹带私货?一个人提出看法那不就是夹带私货?按这个标准只有播放新闻不加任何评论才可以了吗?

user avatar

这个反应只能说符合一般人通过这期视频建立起的对该县政府工作作风的想象,倒不如说没有立刻跨省打击才是意料之外的。

还好马前卒带了口罩,而且跑得够快。

user avatar

汝猫猫吾养之,汝勿虑也 @睡前消息

user avatar

那我就说几句好话吧。

重点应该是这句话——“意图通过误导形成舆论施压、在处理有关问题中谋求不当利益等行为……”

现在独山的剩余闲置资产大概很难卖得上价了。人人都知道你一屁股债等着还。

着急可以理解。但是还不吸取教训吗?这种事只有正向引导能化解。

不如就这个热度开几个拍卖会、招商会。找人做个好点的短片,介绍一下处理积债的成果。

user avatar

@竹青 @竹青 竹带壬又在搞笑了。

竹带壬可否解决我的两个疑惑,一是,假如真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期望,马前卒就会进去么?二是,假如真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支持,就有人照做么?

既然那么一群人的期望和支持都没有用,那么一群人又是怎么背上“站在人民的对立面”那么大一口锅?

先生也只是愤恨看客们麻木不仁,竹带壬就厉害了,不仅要转动看客的椅子,还要怒叱看客们(在竹带壬选定的方向)看戏是“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

我还有一个困惑,既然那么一群人的支持和期望都没用,那么,发了这么一篇文,又在B站404,是谁在“人民的对立面”起作用呢?

要说推墙还是竹带壬厉害,有几个“逆民、恨国党、目田派”敢直斥这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的行为呢?竹带壬真是推墙楷模。

当然,竹带壬不是第一次这么玩弄小把戏了,要说偷换概念,全乎竹带壬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竹带壬可是敢装作佐壬歪曲佐壬观点,公然为人民观察家网创词小能手倒打一耙的逻辑带手子。



有意思,真有意思

莫非这个盘实在是奇形怪状难以入口,关学大儒们统一了口径,一律倒打一耙,推给划出来的稻草人?? @托卡马克之冠

关学亚圣和他的大儒们能不能给整个新鲜活啊?ㄟ( ▔, ▔ )ㄏ

user avatar

城投公司:借钱的时候叫人家政府融资平台,还钱的时候叫人家企业?

user avatar

之前牛奶的事件,到现在的独山县旧闻。

结合苟晶事件的通报。

我发现一个惯例:

很多时候辟谣的人压根不会说别人造谣传谣,只会摆清楚具体事实。

如果张口就是造谣,多半就是说了实话。


马前卒在知乎的时候,我还是挺喜欢他的回答的。

看了几集睡前消息,反而不太喜欢。

因为我这种中年男人很自负,马督工喜欢表现出无所不知的博学感,令人不适。

督工谈问题经常站在极高角度——很显然,他本人的地位和见识远达不到这种视角。

之前看了一期解读论文,简直驴唇不对马嘴,弃了。


不过这个新闻来了,我还是去看了看140期。

这种400亿地方债的大问题,里面只有一两个县级干部的违规操作,我绝对不信。

曾经的百强县之首,如今的昆山市,一年的财政收入才400亿。

贵州一个县城,靠着县委书记瞎倒腾两下,就能欠下400亿?

要知道,欠钱也是种本事啊。

独山县的问题,在我看来,热度远远不够,知名度远远不够。

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理应匹配的热度,应该远超当年安徽的白宫事件,超过南京彭宇案,超过玛莎拉蒂撞人案,超过小学生科创得奖事件,超过高考替名案。

这是动摇国本啊。

我不知道当地有没有捂盖子,反正我觉得曝出来是件好事。

地方债是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绝对不容忽视。


这么大的黑洞,绝对不是简单推到一两个官员身上就能了事的。

要深挖,深查,搞清楚究竟债务怎么来,地皮怎么规划的。

马前卒给了一个很好的视角:这种事件不是独山县一家所有。

要查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要避免再来个独山县。

哪怕保守点说,独山县的案例就是全国唯一一个,完全是个别官员的胡作非为导致,曝出来做个教训,顺便做个旅游广告,也是件美事。

当然,肯定不会人人都希望把事情铺开来。


你要说马前卒冲塔打虎,那是瞎说。

但你要说他打个死老虎显摆骗热度,那也是偏见。

这份勇气还是值得赞赏的。

毕竟孩子年幼,父母年事也高了,敢掺和这种事情确实不容易。

我倒是想知道,你说别人造谣,造谣内容是什么?

马前卒想要通过施压获得什么利益?

我希望独山县委宣传部能出个通告,我也好名正言顺谴责一下马逆。


当然,我更想知道,谁不希望这件事全网曝光?为什么?

user avatar

咬人的狗不叫。

“依法查处”这种狠话放出来,就表明黔南州实际上查处不了马逆(除非马逆自投罗网)。

相比于这段狠话,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黔南州通报里的另一段话:

截至2020年6月末,独山县政府债务余额135.68亿元,三都县政府债务余额97.47亿元,其余为企业债务等。

我就想问问:

“其余为企业债务等”是什么意思?

按正常的语言习惯,总得先说一个总数,然后列出总数中的一部分,最后才说“其余”。而这篇通报里只见独山、三都两县政府债务数据,不见总数,谁知道“其余”是多少?100亿?200亿?300亿?为什么通报里不讲?

另外,“企业债务”这个表述也很有趣:这个“企业”是什么企业?跟政府是什么关系?如果无关,何必放到通报里来讲?如果有关,那这债是拿什么作抵押借的?到底还不还?由谁来还?

句末还有一个“等”字,天晓得这里面又有多少玄机?

紧随其后的一段话也很玄妙:

经查,独山县、三都县融资吸纳的资金中绝大多数用于基础设施、脱贫攻坚、民生工程等项目建设,发挥了较好作用。

“绝大多数”究竟是多少?

“基础设施、脱贫攻坚、民生工程等项目”,各自具体是些什么项目、花了多少,能列个一二三出来吗?

以我有限的经验而论,当官的做汇报、听汇报,向来喜欢列数字。而不列数字的,或者用“主要”“大部分”“极少数”这类字眼含混过去的,基本上可视为“我没查过,瞎说的”或者“哎呀数字太难看了,说出来怕吓着你”。

大家觉得黔南州这篇通报算哪一种呢?

————这是分割线————

我原本以为任何一个小学语文及格的人都能读出来上面这些文字的重点在于第三自然段开始谈的数字问题,没想到还有人更关注“咬人的狗不叫”……

为什么有的狗不咬人也要狺狺狂吠?难道它觉得自己这样子很可爱么?

当然不是。

狗冲着人狂吠,当然不是为了显得可爱,而是为了作出威胁、表达敌意。

而堂堂一州之通报,竟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就宣称要“依法查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确实有那么一些人,真的把舆论监督当作了敌人、欲除之而后快,只不过碍于能力有限、手里又没马逆把柄,做不得快意事罢了。他们从心底里,还是没把“依法治国”当回事儿。

我们人当然不会跟狗一般见识,但就怕狗脑子不好使、真扑上来乱咬,烦人呐!

user avatar

彻底不打算要脸了?

user avatar

其实我感觉从这上面也能略微看出一点对于特别棘手的地方债打算如何处理了。

中国由于特殊的国情,不像其他地区一样政府之间可以很轻松的做切割,县政府和市政府破产可能比较困难。但是地方的债务明显跟主权债务的风险不是一个等级的,不应该认为地方债有和主权债同等级别的偿付能力和意愿。很多人默认中央政府一定会管导致把地方债风险与主权债风险划等号是肯定有问题的。

为了纠正这种误解,有可能会把债务的属性做一些分割,然后达成一定程度上的地方政府破产效果,更改对地方债的风险预期。

user avatar

马前卒本来就是在给观众们表演打死老虎,就是炒作旧闻没错。其实重点也不是打,而是老虎本身,毕竟观众平时很少见到,才分不清是死是活呢。看到死老虎又动弹了几下,这下炒作效果更好了。

话说到这里,先提醒读者我不是要批评马前卒,而是在给他出主意,请看到最后。

大体而言,打老虎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事情。马前卒的做法道义看谈不上坏事,也赢得广泛舆论支持。依法查处云云,且不论结果如何,光这个次生新闻抛出来,又要贡献一波热度,提高这次炒作的收益。

只这场网络舆论热潮背后,独山县方面的发言权被剥夺了。吃瓜群众的狂欢,容易形成单方面的网络暴力,又无助于大家看明白事情的走向。

这波独山县只说前任贪赃,并不承认工程烂尾,说明一个事实。当地有人还在收拾烂摊子,结果被马前卒掀桌了。

其实类似独山县这种问题,最大的难题显然是善后。当初负责接盘独山县,收拾烂摊子的人才是压力最大的。马前卒的做法令他们愤怒,原因显而易见。

因为对他们而言,收拾这个烂摊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因势利导,在有限资源下把前任吹的大牛皮能圆多少圆多少,至少不让它彻底烂尾,失去任何价值,从而给当地老百姓和那四百亿背后的资本一点交待。

有赌未为输,一旦舆论上崩盘了,所有融资也都退出了,当地就彻底完蛋了。我觉得这个问题不需要冷嘲热讽,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类在绝大多数类似问题上采取的都是相似的策略,做接盘侠。

至于我们作为观众,支持还是反对当地的做法?支持还是反对马前卒打死老虎?应该取决于我们对独山县是否还能抢救的个人判断。

但无论你我的观点如何,马前卒的做法都犯了很大忌讳。表现在四点上

  1. 他打的是死老虎,却掀了接盘侠的桌
  2. 为揭露加害者的罪,戳受害者的伤口
  3. 只嘲弄过去的问题,却不给出未来的方案。
  4. 在舆论中受益同时,附带造成剥夺对方话语权的后果。

这里面的政治伦理,吃瓜群众不太理解。如果比喻成生活伦理,其实很好理解。

比喻一下,假设我老家曾发生过一个色魔囚禁女学生几个月的案件,后来被警察解救了。女生是我们学校的。大家本来不太知道这件事,结果知情的张三同学在到处爆料,把案件种种细节讲得绘声绘色,把坐在牢里的色魔批判了一通。结果过几天,那女生退学改名搬走了,再也没有见到过。

又比如me too运动中,一个名士因为不堪行为被揭露而锒铛入狱。这时长大的张三记者跳出来爆料说,我也知道这个人犯下的罪!他侵犯过的还有李四的未婚妻王五!

这个爆料人张三的做法谈不上对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其他知情却默不作声的人,对张三的做法心里自有判断。


所以我给马前卒提个建议,在政圈里玩千万不能给别人留一个刀笔吏的印象。史书里言官酷吏故事那么多,好结局的可不多。

现在不是和黔南州继续刚的时机。炒作冲塔形象,继续收割群众的观感,都是一时的。逼人越紧,反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生效时间越晚,动量也会越大。

反而退让一步,恰能够因势利导。比如私下和当地接盘侠和解,等舆论氛围起来后,做一个专访视频,专门了解当地接盘侠们对此事的观点和做法,以及他们未来的打算。重点当然在出路上。反而借舆论热点逆势帮他们宣传一波,搞不好正是当地接盘侠们求之不得的。

这样又收割了吃瓜群众好感,又给接盘侠卖了一波人情,又给圈内留下一个外方内圆的印象,一石三鸟。如果当地反而因为这场舆论成网红景点了,经济反过来发展起来了,睡前消息的品牌就出圈了。

这一招要快!!千万不要等别人先这么做了,那样马前卒就非常被动。如果当地通过其他媒体,给出群众一个截然不同的印象,比如接盘侠是励精图治的,烂摊子是有希望转好的……那马前卒就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抓紧时间吧!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话说完了。估计有人会质疑说马前卒打的不是纸老虎,而是冲塔。而我这类冷嘲热讽的才是看热闹的。

我提前解释一下。

作为和他同时代的网左,他当年活跃的网络社区我基本上也都呆过。所以也看过很多事了。

就说在十几年前,我不记得具体时间,当时马前卒出过一波风头。他用伪造的段子钓鱼了张宏L,并且把他去乌y书店张宏L讲座碰瓷的事情到处发(录了视频),到处嘲讽乌y。

当时乌y是左壬最大聚集地,影响了一代人,各种言论也是天天在吵架,左圈天天批乌y。可它有没有做事呢?

我就举一个对比性强的例子,当时乌有有个揭露平安的专题。当年我对该问题的所有知识来自那个网站,饱受震惊。至于该问题的真相,严重程度和结果,这几年大家都了解了。也验证了乌y当年专题的真实性。

当年我就觉得乌y那帮人敢做这个问题,算爆打泉水了。相比之下马前卒这个独山县话题只是硬吃小兵伤害而已。

当年马前卒炒作张宏L、批乌y时,我的心态就和今天看马前卒的吃瓜群众是一样的。乌y的确有许多令人讨厌的问题,可毕竟他们也在做实事,天天冲塔啊?你又在做什么?


吊诡的是,十年前被扣保皇帽子的乌y销声匿迹了,而今天号称缓则的马前卒越做越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黔南州官方关于“少数人炒作独山县‘旧闻’意图施压公安机关将依法查处”的表态,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和分析。这背后涉及到地方政府的舆论应对策略、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公众监督的边界,以及司法公正的保障等诸多议题。一、 黔南州官方表态的背景和可能意图:1. 应对舆论压力: 独山县(尤其是其前任县委书记潘志立.............
  • 回答
    关于网传“北大文科博士在深圳大学任教经济困难,月薪13千,上网课要求学校发网络补助”的信息,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中国高校薪酬体系、地区差异及政策背景,综合判断其真实性及合理性。 一、信息真实性分析1. 来源可信度 目前尚无权威媒体或深圳大学官方声明证实该传言。网络传言往往存在夸大或误传.............
  • 回答
    关于乌克兰数学家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Konstantin Orelmazov)的自杀事件,目前公开的可靠信息较为有限,但结合俄乌冲突的背景和乌克兰学术界的现状,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事件背景的核实与可能性 身份确认:目前公开的资料中,尚未有明确的、权威的新闻来源(如BBC.............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硅谷男子在妻子患病期间相亲,妻子病逝后迅速再婚并独吞200万抚恤金”的事件,目前没有权威媒体或官方渠道发布过相关具体信息。因此,这一事件的真实性、细节和法律性质尚无法确认。以下从法律、道德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供您参考: 一、事件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1. 重婚罪(若属实) 根据中国.............
  • 回答
    欧盟三国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会晤泽连斯基,这一事件反映了欧洲国家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以及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政治的复杂动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及其背后的局势: 一、欧盟三国领导人赴基辅的背景与意义1. 象征性行动 欧盟三国(如波兰、爱沙尼亚、捷克等)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是近年.............
  • 回答
    中国海关查获5840块造假显卡、讯景中国官网临时关闭以及天猫旗舰店下架产品事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秩序维护及企业合规问题,具有多重社会和行业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核心问题1. 海关查获假显卡 查获数量:5840块显卡,可能涉及假冒品牌(如讯景、华硕、技嘉等),或.............
  • 回答
    尹锡悦当选韩国总统是2022年韩国大选的重要结果,这一事件对韩国政治、经济、社会及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景、意义及可能的未来走向: 一、选举背景与过程1. 政治格局 在野党联盟胜利:2022年韩国大选中,由自由民主党和共同民主党组成的“在野党联盟”以压倒性优势击.............
  • 回答
    关于加州华裔女博士因持刀袭警被警方击毙的事件,这一案件涉及法律程序、执法权、种族问题等复杂背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法律、执法程序、社会背景、争议焦点等方面展开详细讨论: 1. 事件背景与法律依据根据公开报道,事件发生在2022年11月,加州一名华裔女性(身份为博士)因涉嫌持刀袭击警察,在.............
  • 回答
    基辛格的《论中国》(On China)是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于1972年访华期间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中美关系史上的关键文献之一。这本书不仅记录了基辛格作为“中间人”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角色,还系统阐述了他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历史和外交政策的深刻观察。以下.............
  • 回答
    印度承认误射导弹落入巴基斯坦境内一事,是印巴两国关系紧张的一个缩影,也反映了地区安全局势的复杂性。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影响及可能的后续发展: 一、事件背景与经过1.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2023年6月,印度在进行军事演习时,一枚“阿金科特”(Agni5)远程导弹因技术故障.............
  • 回答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动全面军事行动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草案,要求俄罗斯立即从乌克兰撤军、停止军事行动,并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决议的通过过程和结果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1. 俄罗斯的军事行动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在.............
  • 回答
    乌克兰副总理呼吁游戏厂商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并点名腾讯,这一事件反映了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社会通过经济手段施压俄罗斯的策略。以下从背景、动机、可能影响及各方反应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动机1. 俄乌冲突的经济压力 俄乌冲突已持续近两年,俄罗斯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包括制裁、能源价格飙.............
  • 回答
    瓦列里·捷杰耶夫(Valery Gergiev)作为俄罗斯著名的指挥家和马林斯基剧院的音乐总监,其被西方音乐界抵制的事件,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文化立场与艺术伦理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及争议: 一、事件背景:捷杰耶夫与俄罗斯的政治关联1. 职业背景 捷杰耶夫自1.............
  • 回答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推广DNA数据库以实现有效打拐的建议,涉及技术、法律、伦理、实际操作等多方面因素,其可行性需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以下从技术、法律、伦理、操作、风险等角度详细探讨: 一、技术可行性分析1. DNA数据库的原理 DNA数据库通过存储犯罪现场或失踪人员的DNA样本,利用DNA指纹技.............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外交部发布的所谓“乌克兰政府对顿巴斯的暴行”视频,这一问题涉及俄乌冲突的复杂背景、信息战的特征以及国际社会的争议。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背景与视频的来源 冲突背景: 顿巴斯地区(包括顿涅茨克和赫尔松两州)自2014年以来一直是俄乌矛盾的焦点。2022年2月,俄罗斯以“保.............
  • 回答
    关于抖音用户“李赛高(佤邦)”被封号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较为有限,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事件背景与可能原因1. 账号主体身份 “李赛高”可能是某位公众人物或网红,而“佤邦”可能与其身份或背景有关。佤邦是缅甸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历史上曾与中国存在复杂关系,涉及民族、历史、政.............
  • 回答
    沈逸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国际政治研究,尤其关注地缘政治与大国关系。他在俄乌冲突中的分析曾引发争议,但需注意的是,学术观点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信息来源、分析框架和时代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判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沈逸的分析背景与观点1. 2014年乌克兰危机前的预测 .............
  • 回答
    关于饶毅提到的“在美国校运动队的学生就能上哈佛等一众名校”的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既要理解其可能的背景和意图,也要客观看待美国大学的招生政策和实际情况。 一、饶毅的言论背景与可能的误解饶毅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关注中国教育体系与国际教育的差异,曾在多个场合讨论中美教育制度的对比。如果他提到.............
  • 回答
    地狱笑话吧的突然爆火,是网络文化、社会情绪、平台算法和亚文化圈层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社会情绪的释放与心理需求1. 压力与焦虑的宣泄 在快节奏、高竞争的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工作、生活压力。地狱笑话以其“荒诞”“反讽”“黑色幽默”的特点,成为一种情绪宣泄的出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