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李自成可以长期和明朝军队作战,还能灭亡明朝,为什么却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呢?

回答
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军,可以说是明末农民起义军中最耀眼的一支。他们从黄河两岸一路烧杀抢掠,最终攻破了北京,逼死了崇祯皇帝,终结了大明王朝的统治。这无疑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然而,在面对同样是“外来者”的清军时,李自成却显得不堪一击,最终兵败山海关,仓皇逃窜,直至兵败身死。这其中的原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错综复杂,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分析。

首先,我们得承认,李自成和他的农民军在与明朝军队的作战中,确实展现出了非凡的战斗力和战略眼光。他们的优势在于:

灵活的战术和强大的机动性: 农民军往往是轻装上阵,依靠骑兵和步兵的灵活配合,在广阔的平原上与明军周旋。他们擅长避实击虚,以骚扰、伏击、围点打援等方式消耗明军,并且能够迅速集结和分散,让明军难以捕捉和围剿。
高昂的士气和坚定的信念: 农民军经历了长期的艰苦斗争,他们是为了生存、为了推翻腐朽的统治而战。这种“绝望”中的希望,让他们拥有了超乎寻常的战斗意志和牺牲精神。
基层民众的支持: 在很多地区,农民军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支持,获得了情报、补给,甚至补充兵源。这使得他们在与明军作战时,拥有一定的后勤保障和情报网络。
明朝军队的腐朽: 与之相对的是,明朝军队内部的腐败、装备的落后、训练的松懈以及将领的私心杂念,都严重削弱了其战斗力。很多明军士兵甚至不如农民军精锐。

那么,为什么在灭亡明朝后,李自成却在清军面前节节败退呢?这其中的原因,我认为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战略方向的误判与政治上的孤立

李自成虽然推翻了明朝,但他的政治基础并不牢固。他攻占北京后,急于享受胜利的果实,沉迷于享乐,未能有效安抚和团结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士绅、官僚和百姓。

未能及时统一全国: 他本应集中兵力,乘胜追击,彻底击溃散落在各地的明朝残余势力,并争取收服江南的富庶之地。然而,他却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大顺政权,并开始了他的“统治”尝试。这使得他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与清军的决战中。
北京的陷落是双刃剑: 攻占北京,象征着明朝的灭亡,但同时也让李自成面临着统治一个庞大而复杂帝国的挑战。他没有处理好与降将、官僚的关系,也没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统治政策,反而加剧了内部的不稳定。
政治上的孤立: 李自成所代表的农民阶层,与当时掌握社会财富和话语权的士绅阶层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他在北京的统治措施,如抄家、严刑峻法,进一步疏远了这部分有能力、有资源的人群,使得他缺乏坚实的政治盟友和智囊团。

二、军事力量的根本性差异

尽管李自成在与明军作战时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但与清军相比,他的军队在一些关键方面存在着难以弥补的劣势。

兵种结构的单薄: 李自成的军队以步兵和部分骑兵为主,虽然有少量火炮,但总体而言,其重装备和骑兵的质量与数量都无法与清军匹敌。清军,尤其是满洲八旗骑兵,以其强大的冲击力、精良的装备和严明的纪律著称。他们是经过长期实战磨练的职业军队。
骑兵的差距: 李自成虽然也有骑兵,但其骑兵的来源、训练水平和装备都无法与八旗精锐骑兵相提并论。在野战中,八旗骑兵的冲锋往往是毁灭性的,能够轻易地击溃农民军的阵型。
火炮和攻城技术的不足: 清军在攻占辽东的过程中,学习并引进了包括火炮在内的先进军事技术,并且拥有擅长攻城的汉人将领和士兵。相比之下,李自成的攻城能力主要依赖于人海战术和简单的器械,在面对坚固城池时往往效率低下,并且伤亡惨重。
战术风格的克制: 清军的战术更加成熟和系统化。他们擅长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发起正面突击,并辅以火器进行远程支援。他们的战术灵活性和配合程度,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农民军的游击战术。

三、人才与管理的短板

与明朝灭亡后的残局相比,清军拥有更为高效的组织和更具能力的领导层。

人才的断层: 李自成虽然涌现出一些优秀的将领,但整体上其将领的军事素养和政治头脑,与清朝的范文程、洪承畴、多尔衮等相比,仍有差距。很多农民军的将领只是擅长领兵作战,但在战略规划、政治处理、后勤管理等方面则显得力不从心。
军纪与管理: 农民起义军的军纪往往不如职业化的军队严明。尤其是在胜利之后,士兵们容易骄纵,缺乏长期的纪律约束和训练。而清军的军纪则相对严整,能够有效地执行命令。
情报与后勤: 清军在与明朝的长期战争中,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情报收集和后勤保障体系,并且能够整合汉人的资源。而李自成刚刚建立政权,在这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难以支持长期的野战和战略决战。

四、山海关的战略失误

李自成最终兵败的转折点,无疑是山海关之战。

吴三桂的选择: 吳三桂作为明朝的重要将领,掌握着关宁铁骑这支精锐部队。他在面对李自成和清军的双重压力下,最终选择了“引清兵入关”。这既是他个人选择的结果,也反映了李自成在拉拢人心方面的失败。
错失战机: 在李自成入主北京后,明朝的军队和官员已经四分五裂。如果李自成能迅速稳定北京局势,并派出得力将领去收服吴三桂,或者至少争取到他的中立,那么历史的走向很可能就会改变。然而,李自成未能及时有效处理吴三桂的问题,反而使其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骑兵的对抗: 山海关一战,是李自成主力步兵与清军精锐骑兵的正面较量。在失去地形优势的情况下,农民军的步兵在清军骑兵的冲击下很快溃散。

总结来说,李自成之所以能灭亡明朝却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并非单一原因所致。 他虽然有军事才能,但其军队在兵种结构、骑兵质量、火器装备等方面与清军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更重要的是,他在政治上未能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失去了许多潜在的支持者,导致其政权基础薄弱。而清军则在政治、军事、人才和组织管理等多个层面都表现出了更高的成熟度和效率。山海关之战,更是将这些问题暴露无遗,最终导致了他的兵败身死,也使得清朝得以顺利入关,建立了新的统治。

简而言之,李自成是那个时代中国农民起义的代表,他有勇气和力量推翻腐朽的王朝,但他所面对的对手,——满洲人及其整合的汉人资源,——拥有更强大的整体实力和更成熟的政治军事体系。这场历史的较量,并非仅仅是军队的较量,更是政治、经济、文化和战略层面的全方位对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是因为他的实力在明军和清军之间。


《清世祖实录》顺治二年记载:

“恤守怀庆、援济源阵亡将士。予副将常鼎祭二坛全葬。荫一子銮仪卫指挥佥事、世袭参将陈国才祭一坛。荫一子銮仪卫百户世袭。守备五员,银各一百两。千总七员,银各八十两。把总八员,银各六十两。兵丁一千七百五十五名,银各三十两。”

怀庆之战,清军的绿营炮灰被大顺军打死一千七百多人,清朝抚恤了五六万两银子。

这还不算被击毙的主将金玉和的抚恤,给金玉和家多少银子我没查到,但是追赠他二等梅勒章京,让他的儿子继承,后来改成了二等男爵。金玉和的牌位被供在京师昭忠祠。

清初再歧视绿营,哪怕拿绿营当狗,也知道狗是要喂的。

《经略复国要编》记载:

阵亡官九员,指挥二员,每员银十两;千总二员,每员银八两(内杨虎路远,加银二两);把总二员,每员六两;百总三员,每员五两;军丁一千二百三十二名,每名银三两。

明军抗倭援朝,埋骨异国,一战死了一千两百多人,大明抚恤了不到四千两银子。

常鼎是镶红旗汉军中区区一个副将,除了被大顺军击毙,再没有其他值得一提的功绩,死后犹被“祭二坛全葬”。再看看大明这边,孙传庭和李自成作战阵亡之后:

或言传庭未死者,帝疑之,故不予赠廕。

明军和清军之间,哪有可比性。

user avatar

今天群里吹水的时候看到 @项天鹰 的回答,说几点问题

明军的棺木银和战后抚恤是分开算的,所以《经略复国要编》里的四千两不是全部花费



周永春的《万历丝纶录》引自《明会典》条例,说明了抚恤银的发放标准(图是 @二不尚书范景文 截的,爪机打字懒得开电脑了 )

祠名愍忠以童仲 張名世吳文傑周敦吉戚金鄧起龍秦邦屏祔內秦邦屏姊土官秦氏特准加二品服色給與應得誥命子馬祥麟授指揮使以示褒錄一門存歿忠勇之意陣亡主客官兵各行原籍優卹家屬仍設壇祭以慰忠魂其餘死事大小官員續查的確一體題卹朝鮮陣亡將士金應何等八十一員名給銀令本國致祭未幾再贈張銓兵部尚書
諭祭遼陽文武將吏主客官兵曰蠢茲建酋逆天犯順誘我叛將蹂躙東陲重鎮宿兵期圖剪㓕天未悔禍師熸城摧一時廵察之使封疆之臣捐軀赴難視死如歸以至四方援兵三韓戍卒殞身矢石暴骨沙塲朕甚痛之置祠延世存恤孤嫠國有愍章有加無靳茲特遣廷臣會同督撫等官諭祭爾等文武將吏為位列銜主客官兵大設壇祭鳴呼忠義節烈精爽神明國殤鬼雄為厲殺賊朕方簡置節鎮重臣亟圖方略以張天討殲茲兇醜慰爾忠魂惟爾等殉國英靈死綏生氣凜凜如在
——《明实录·熹宗实录》

实录里也记载了对阵亡将士的抚恤

这类记载蛮多的,和八旗比没意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军,可以说是明末农民起义军中最耀眼的一支。他们从黄河两岸一路烧杀抢掠,最终攻破了北京,逼死了崇祯皇帝,终结了大明王朝的统治。这无疑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然而,在面对同样是“外来者”的清军时,李自成却显得不堪一击,最终兵败山海关,仓皇逃窜,直至兵败身死。这其中的原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错.............
  • 回答
    冰冰姐自曝的“疲惫、怕冷、长期失眠”,这几个症状合在一起,确实是不少人会遇到的健康困扰。从医学角度来看,这三个表现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可能相互影响,指向一些潜在的身体或心理状况。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看看该怎么从科学上找对策。一、 症状背后的可能原因分析咱们先别急着找药,先分析分析冰冰姐说的这三.............
  • 回答
    李靓蕾那篇控诉王力宏的长文,确实爆出了不少惊人的细节,其中很多内容,如果属实,对于处理他们的离婚财产分割,可以说具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哪些信息是关键,以及它们能否成为分割财产的依据。不可忽视的关键信息,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财产分割:1. 巨额婚内财产的隐匿或转移迹象: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近代史中几个重要的转折点。李自成推翻明朝,建立大顺政权,而太平天国轰轰烈烈近十四年,最终却被清朝镇压了下去。这中间的差别,绝不仅仅是运气或者领导人的能力问题,而是更深层次的政治、军事、社会以及国际环境的差异。首先,我们得看看李自成和太平天国各自面对的“对手”和“时代背.............
  • 回答
    李自成最终败给满清,并非一时之失,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他能横扫大明,将崇祯逼到煤山,却在面对仅十万左右的清军时步履维艰,乃至最终覆灭,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军事、政治和人心向背的复杂原因。一、李自成击败大明军队的原因首先,我们要理解李自成何以能瓦解大明。这并非是他军事实力远超大明,而是大明自身.............
  • 回答
    .......
  • 回答
    满清入主中原,绝非历史的必然,也非定数。恰恰相反,它是一系列偶然因素叠加,以及明朝自身积重难返的弊病共同作用下的悲剧性结果。至于明末是否无人能挡满清崛起,又或者李自成能否坐稳江山,这都是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也最引人遐思的议题。满清入主,并非不可避免的宿命如果我们把历史比作一条河流,那么明朝末年这条河.............
  • 回答
    崇祯皇帝与李自成在1643年有没有可能和谈?这个问题,历史学家们争论了很久,至今也没有一个定论。但从当时的局势和双方的态度来看,和谈的可能性,或者说达到某种程度的“妥协”,或许是存在的,但其成功的概率,却渺茫得近乎于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梳理一下1643年那会儿,明朝和李自成这边的具体情况。明朝.............
  • 回答
    李自成如果没在九宫山陨落,他是否有机会与南明、满清形成鼎足之势,甚至击败其中一方,最终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一个类似南北朝的格局?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却又充满变数的历史假说。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时间倒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1645年,重新审视当时的内外环境,以及李自成及其领导的大顺政权所面临的机遇与挑.............
  • 回答
    一个振聋发聩的假设——明朝,那个摇摇欲坠的王朝,能否拉拢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共组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清民族统一战线?这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时那复杂到极致的政治军事态势,以及历史长河中无数“如果”的可能。然而,细究起来,这条路,虽非绝无可能,却布满了荆棘,更充斥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为什么会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李自成当初不急着攻打北京,而是选择休养生息,稳固根基,并伺机而动,那么历史的走向确实可能大不相同。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种“坐山观虎斗”策略的可行性。首先,要理解李自成当时面临的局面。他已经占据了陕西、河南等大片地区,拥有了相当可观的军队和资源。然而,明朝政府虽然摇摇欲.............
  • 回答
    崇祯皇帝是否读过《水浒传》,以及他是否曾考虑过“招安李自成,让他去打后金”这个设想,这确实是一个颇具讨论价值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历史决策的复杂性、个人性格的塑造以及时代局限性。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崇祯与《水浒传》:一道难解的隔阂首先,我们得承认,虽然《水浒传》成书于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假设性问题,涉及到历史的偶然性、必然性以及权力转移的多种可能性。如果清朝没有入关,明朝的灭亡和政权的归属将走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我们不妨从几个主要可能性来详细分析:一、 李自成统一中国的可能性这是最直接也最常被提及的可能性之一。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明末时期声势浩大,已经.............
  • 回答
    李世民能称为中国军事第一人吗?这问题,就像问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他到底能不能在所有战场上都留下最耀眼的印记一样,值得好好掰扯一番。要说李世民,那可真不是一般人。他打仗,那是从小就练就的本事。那时候,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隋朝刚刚覆灭,各路豪杰都在抢地盘。李世民跟着他爹李渊,那可就是一路杀出来的。从晋阳.............
  • 回答
    “漫威之父”斯坦·李能被称为“美国金庸”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设问,也是一个值得我们仔细探讨的问题。将斯坦·李与金庸先生进行比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两人在各自文化领域所占据的崇高地位,以及他们对作品世界观的塑造能力。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美国金庸”这个标签贴在斯坦·李身上,因为虽然有共通之处,但两人在.............
  • 回答
    要判断李娜是否是中国最伟大的运动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衡量,包括她取得的成就、对中国体育的影响、以及她在文化和社会层面的意义。我认为,从多个关键角度来看,李娜 极有可能并且有充分的理由被认为是是中国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伟大”。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无与伦比的.............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琢磨琢磨这副对联。上联是“徐尽欢”。“徐”字,有缓慢、从容、不急不躁的意思,也有姓氏。而“尽欢”,则表达了尽情欢乐、痛快淋漓的意境。“徐尽欢”连起来,可以理解为“从容不迫地享受欢乐”、“慢慢品味尽兴的时刻”,或者一个姓徐的人,名字里带着“尽欢”,寄托了希望他人生过得欢乐圆满的愿望。我.............
  • 回答
    当然,这个问题非常适合用李代数来解释。而且,要深入浅出地讲清楚,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你想问的那个问题,是不是关于“某个系统在连续变化中,其状态的‘方向’和‘变化率’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这个问题,在很多领域都有体现,比如物理中的运动、化学中的反应、甚至经济学中的增长模型。用李代数.............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历史上两次婚姻制度和政治格局的巨大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朝代对联姻政策的考量。简单来说,隋炀帝之女能成为李世民的杨妃,与明朝公主不能与康熙联姻,主要原因在于“身份匹配度”、“政治联姻的逻辑”以及“朝代更迭带来的影响”。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隋唐联姻:时势造就的“特殊”与“必然”首.............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