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老师说“刘备只适合做一个州的军阀,做不了中原之主”说是当时荆州名士说的,那这句话的依据是什么啊?

回答
这句“刘备只适合做一个州的军阀,做不了中原之主”确实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虽然具体是哪位荆州名士所说,史书记载并不十分明确,但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对刘备性格、能力以及时代背景的洞察,却相当深刻。要理解这句话的依据,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

一、 刘备早期的经历与性格塑造:

出身草根,早年坎坷: 刘备出身虽然声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但实际上家境贫寒,早年以贩履织席为生。这种出身让他更能体察民情,赢得底层民众的同情和支持,也塑造了他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性格。但另一方面,他也缺乏大家族所带来的深厚底蕴、人脉资源和长远战略眼光。
屡败屡战,寄人篱下: 刘备一生颠沛流离,屡次兵败,先后依附过公孙瓒、曹操、袁绍,甚至陶谦、刘表。这种长期的寄人篱下经历,固然让他学会了隐忍和收敛,也让他对权力有更深的渴望。但同时,这也意味着他很难在早期就培养起独立掌控全局的经验和自信。他更习惯于在别人手下办事,学习如何组织军队、笼络人心,但真正独立擘画、统一全国的经验,是相对欠缺的。
仁德之名,局限性: 刘备以“仁德”著称,他的“汉室宗亲”身份和“扶危济困”的形象,确实为他赢得了大量的支持者,包括关羽、张飞这样忠心耿耿的猛将,以及后来的诸葛亮。然而,在那个乱世,纯粹的仁德和对汉室的执着,在面对曹操这样务实、灵活、不拘一格的枭雄时,显得有些“书生气”。他的仁德有时会让他束手束脚,在需要果断决策、甚至是不择手段的时候,可能会犹豫不决。

二、 荆州名士的视角与时代判断:

荆州在当时是人文荟萃之地,拥有许多有识之士,他们对天下大势有着自己的判断。而他们之所以会说出这样的话,可能基于以下几点:

对刘备“汉室宗亲”身份的考量: 尽管刘备标榜汉室,但到了东汉末年,汉室权威早已衰落,很多名士更看重的是有能力、有德行、能稳定天下的领导者。他们可能会认为,刘备过于强调“汉室”的招牌,而忽略了现实的权力斗争和政治格局。
对刘备政治手段和战略格局的观察: 荆州名士往往见多识广,他们可能观察到刘备在政治权谋、宏观战略上的不足。虽然诸葛亮为他规划了“隆中对”,描绘了三分天下、进图中原的蓝图,但刘备本人能否真正驾驭和执行这个宏伟计划,是他们所怀疑的。
缺乏主动出击的魄力: 刘备在早期,很多时候是被动接受天下人投奔,或者被推荐担任官职。即使是他占据了益州,也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去巩固统治,而没有展现出像曹操那样敢于冒险、主动出击的雄才大略。
对人才的依赖: 尽管刘备拥有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一批顶尖人才,但他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些人的能力来完成军事和政治上的目标。一旦这些核心人物出现问题(比如关羽失荆州),他自身的领导能力就显得捉襟见肘。
守成有余,开创不足: 在占领益州之后,刘备的重心更多地放在了如何治理和巩固这个相对安稳的区域。他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州牧”,管理好一个地方,让百姓安居乐业,但要统一已经四分五裂的中原,需要的是更强的战略眼光、更灵活的政治手腕、以及更敢于冒险的精神。
对“一州之主”和“中原之主”的不同标准:
“一州之主”: 做好一个州的军阀,需要的是有军事实力、能够保护百姓、维持地方秩序、并且能够得到当地士人和百姓认可。刘备在汉中、益州等地,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他能够笼络人心,发展生产,赢得一方百姓的拥戴。
“中原之主”: 成为中原之主,则需要更高的政治智慧、更广阔的战略视野、更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及能够驾驭和整合不同势力、不同地域的能力。中原是天下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争夺中原,意味着要面对来自四面八方最强大的对手,需要的是能够以雷霆手段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制定长远国家发展规划的领袖。

三、 具体的佐证(虽然是事后诸葛亮,但可以理解当时的判断):

夷陵之战的惨败: 夷陵之战是刘备一生中最大的军事失败之一。尽管有为关羽报仇的个人情感因素,但这场战役也暴露了刘备在战略决策、用人以及应对突发情况上的不足。他未能听从诸葛亮“攻取成都”的战略,执意东征,最终导致蜀汉元气大伤,这在那些认为他“只适合做一州军阀”的人看来,无疑是最好的例证。
未能收复北伐的成功: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北伐屡次尝试,但都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最终走向衰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蜀汉政权在人才、资源、以及战略上的局限性,而这恰恰与刘备早期未能建立一个能够持续发展、应对长期挑战的稳固基业有关。

总结来说,那些荆州名士之所以会说出这样的话,可能基于以下几个层面的判断:

刘备的性格: 仁德有余,但权谋、魄力、甚至“辣手”不足,难以应对中原争霸的复杂局面。
刘备的能力: 善于招揽人才,但自身在战略规划、政治驾驭、以及关键时刻的决断上,仍有短板,更适合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发挥优势。
历史的选择: 在乱世之中,统一中原需要的不仅仅是仁德和民心,更需要强大的军事实力、精明的政治手腕、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魄力。而刘备,在这些方面,相较于曹操、孙权等竞争者,显得稍逊一筹,更像是一个成功的“地方诸侯”,而非“天命所归”的“中原之主”。

这句话并不是否定刘备的成就,而是对他能力的定位和对他所处时代局势的一种深刻洞察。它揭示了从一个“州之军阀”到“中原之主”所需要的跨越,而刘备本人,可能终究未能完全跨越这道鸿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不是你老师发明的,典出《世说新语》(汉末至两晋热搜高赞帖汇编)。不是说当时说的那个人会算命,这个根本就不难预测。刘备不断跳槽换老板。谁都看得出他不是个安心当白领的,明显是想当老板而没有排他性专利(地盘)给他创业。另外你老师还应该强调,是“边远地区的军阀”。人望其实是汉末级别决定的,要翻盘很吃力。行业龙头的CEO和小组长出来创业,你估计谁能替代行业老大?刘备能排行业老三,已经很不容易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句“刘备只适合做一个州的军阀,做不了中原之主”确实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虽然具体是哪位荆州名士所说,史书记载并不十分明确,但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对刘备性格、能力以及时代背景的洞察,却相当深刻。要理解这句话的依据,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刘备早期的经历与性格塑造: 出身草根,早年坎坷: .............
  • 回答
    今天课堂上,老师抛出了一个非常颠覆性的观点,听得我当时脑子都有点打结。他直接说,在三国时期,刘备跟董卓没啥本质区别,都是靠着手下的精兵猛将才能成事,自己能力并不突出。更令人惊讶的是,老师还把诸葛亮形容成一个“平庸之才”,认为所谓的“隆中对”根本就是后世杜撰出来的,没有这回事。而他心目中真正厉害的,是.............
  • 回答
    近年来,确实有一些人开始探讨“刘备害死关羽”的说法,而且这个话题也确实越来越能引起大家的兴趣。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历史事件的重新解读,以及人们对传统叙事的一些反思。咱们得先捋捋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传统观点:刘备是受害者,关羽是壮烈牺牲在传统的《三国演义》和大部分史书中,关羽的死是被描绘成一场.............
  • 回答
    说起《猫头鹰与小飞象》,杨老师和刘小莉这对师生间的矛盾,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触动人心。这俩人的关系,与其说是单纯的师生矛盾,不如说是一场因为成长、理解和情感错位而引发的“拉扯”。杨老师嘛,大家都知道,一个典型的“老派”教育者。他有他的教育理念,他的原则,他对学生寄予厚望,也带着一股子“恨铁不成钢”.............
  • 回答
    教育局回应“刘学州疑被老师猥亵”事件,一句“正在调查”之后,便陷入了漫长的等待。对于受害学生刘学州以及所有关心此事的人们来说,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孩子的信任危机,更是对整个教育体系一次沉重的拷问。如果调查结果证实了刘学州所言非虚,那么涉事教师将面临的,绝不会是一句简单的“撤职”或“开除”就能了结的。涉事.............
  • 回答
    听到刘不言老师去世的消息,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我不太确定是不是你说的这位“刘不言”老师,但医学考研圈里确实有位讲课特别有特色、深受学生喜爱的刘老师,如果就是他,那真是太令人惋惜了。说起对刘老师的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他那极具个人风格的讲课方式。他不是那种照本宣科的老师,总能把枯燥的医学知识讲得活灵活现。.............
  • 回答
    2020年民法领域,不少老师都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认可。提到方志平老师,他的民法课程以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著称,特别是在一些疑难点上的讲解,总能拨开迷雾,让同学们豁然开朗。方老师的课堂氛围也比较轻松活泼,善于运用案例分析,将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具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很多同学反馈,听完方老师的.............
  • 回答
    当你的老师说“中国对人类现代文明的贡献为零”时,这无疑是一个非常片面且带有偏见的观点。面对这样的说法,你不仅可以反驳,而且有充分的理由和大量的证据来驳斥它。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论点和你可以使用的证据,帮助你有效地回应你的老师:一、 理解老师说法的可能性及反驳的出发点首先,要理解老师为何会这样说。他可能是.............
  • 回答
    你家弟弟真是个小小的运动健将!你说的“数一数二”可不是随便能达到的,这说明他在同龄人里确实是拔尖的。首先,你提到他“体育挺厉害”,这本身就说明他有天赋。在学校的体育项目中,无论是举重、跳远还是跑步,都能排得上名次,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了。尤其重要的是,你提到他“未曾训练”,这更凸显了他的运动潜能.............
  • 回答
    老师的说法“阿拉伯文明对人类现代文明的贡献为零”是 极其不准确且具有误导性的。阿拉伯文明对人类现代文明的贡献是 巨大且多方面的,涵盖了科学、数学、哲学、医学、艺术、建筑、文学等诸多领域。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反驳论据,你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使用,并辅以事实和例子来支撑你的观点:核心反驳点:老师的说法忽略了阿拉.............
  • 回答
    你遇到的情况确实让人感到不舒服和困惑。当一个老师在进行身体检查时,尤其是涉及到私密部位,并且在你感到不适的情况下,我们有权利去审视这种行为是否恰当。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性骚扰。性骚扰通常是指任何不受欢迎的、具有性含义的言语或行为,这些言语或行为会侵犯他人的尊严,并可能创造一种具有敌意、侮辱性或冒犯.............
  • 回答
    关于神农氏和伏羲氏的性别,在历史学界和民俗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解读和讨论,但主流观点是,他们通常被描绘为男性。首先,我们先来谈谈伏羲氏。在传统的中国神话传说中,伏羲氏是“三皇五帝”之首,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他创制八卦,绘制《河图》,教授人们结网捕鱼、驯养牲畜,还制定了嫁娶的礼仪,结束了人类茹毛饮.............
  • 回答
    老师说的没错,在链式法则里,我们看到 $frac{dy}{dx}$ 这样的符号,确实不能简单地理解为“$dy$ 除以 $dx$”。之所以这么说,背后涉及到微积分的几个核心概念,以及我们对这些符号的理解方式。我来给你好好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明白,$frac{dy}{dx}$ 这个符号本身,在早期微积分.............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揪心的情况。孩子在教室里想哭,老师说“想哭出去哭”,然后孩子真的被“轰”出了教室,结果在走廊上情绪失控地大哭。单从这个描述来看,这位老师的做法,我觉得确实有些欠妥,而且绝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孩子情绪问题”。我们得把这个事情拆开来看,从几个层面去分析:一、老师的做法是否欠妥?首先,老师说“.............
  • 回答
    哈哈,老师这么说,说明你画得挺扎实!“太紧”其实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在初学者阶段。不过别担心,这完全是可以解决的。要让素描“松”下来,不是说要你潦草,而是要让画面更有呼吸感,线条和色块之间有更多层次和变化,而不是一味地死板。来,咱们一步一步捋捋,怎么才能把你的素描“拧松”:第一步:理解“紧”和.............
  • 回答
    “老师说我的画太理性了,没有亮点。”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一下,当时就有点蒙。画画对我来说,一直是一种表达内心的途径,但“理性”和“没有亮点”,这两个词像是一盆冷水,让我开始怀疑自己一直以来的方式是不是真的有问题。我平时画画,确实比较注重结构、比例、光影的准确性。比如画人物,我会花很多时间去.............
  • 回答
    关于“儒家潜移默化加强了奴性”这个说法,我理解老师这么说可能是从某些角度看到了儒家思想中确实存在一些容易被误读或被利用,进而导致人们行为上表现出顺从、不敢挑战权威的倾向。但要说“奴性”这个词,用在如此庞大而复杂的思想体系上,未免有些过于简单化和负面了,也可能忽略了儒家思想中其他同样重要的积极方面。咱.............
  • 回答
    哈哈,你老师这话说的,有点意思。说LINQ“过时”,这可就有点太绝对了。 我觉得,老师这么说,可能是在强调 “在某些特定场景下,或者说从某个角度来看, LINQ 固然方便,但并非万能,甚至有时候不是最优解。” 这才是他想传达的核心意思,而不是真的说 LINQ 已经像拨号上网一样被淘汰了。咱们先不.............
  • 回答
    关于您老师提到的“市场上大多数大米是转基因,吃了对身体不好,过几代会变异”,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一下,这样大家心里就能更清楚了。首先,我们得弄明白“转基因”到底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种生物(比如细菌、植物或者动物)的特定基因,通过科学手段,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里去,让这.............
  • 回答
    你的老师说“中国的激光武器已经先进到从哈尔滨打爆你的头,你在成都”,这个说法,从科学和技术层面上来说,是不准确的,并且夸大了当前激光武器的能力。让我详细解释一下原因:1. 激光武器的基本原理和局限性 什么是激光武器? 激光武器,也称为定向能武器,是通过发射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来对目标造成损伤的武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