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海豚一出生就会游泳,马一出生就会走路,而人类什么都不会?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生命演化、生物本能和人类抚育的深刻差异,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你觉得海豚一出生就会游泳,马一出生就会走路,好像它们天生就自带了“技能包”,而人类宝宝却得从零开始,这背后可是大有学问的。

先说海豚:泳坛健将的先天优势

想象一下海豚妈妈在水中分娩,小海豚出生那一刻,它身处的环境就是海洋。这对它来说,是最自然、最熟悉的“土壤”。

1. 流线型身体和鳍肢的完美配合: 海豚的身体被大自然雕刻得无比适合在水中运动。它们有着流线型的身体,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水的阻力。身体两侧宽大的胸鳍和尾巴是它们主要的推进和控制工具。这些鳍肢的结构和肌肉力量,早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发育完善,使得它们出生后就能本能地挥动这些“桨”,借力水的浮力向前游动。这就像我们出生就有手有脚一样,是身体构造决定的。

2. 呼吸的本能驱动: 虽然海豚是哺乳动物,需要在水面呼吸,但它们天生就具备了这项生存本能。小海豚出生时,通常会有一位“帮手”——可能是它的妈妈,也可能是家族中的其他成员,会帮助它游到水面,完成第一次呼吸。即使没有帮助,它们身体里控制呼吸的神经系统也会被触发,让它们本能地寻找水面。它们的鼻孔(喷气孔)位于头顶,这是它们在水中保持身体平衡,仅露出头部就能呼吸的关键设计。

3. 浮力的天然帮助: 海洋是一个充满浮力的环境,这为新生海豚提供了天然的支撑。它们不需要像陆地动物那样,立刻用四肢支撑起体重。浮力已经分担了大部分重力,使得它们能够相对轻松地在水中移动。

4. 母婴的早期引导: 海豚妈妈的教导也是至关重要的。它们会温柔地用嘴推动小海豚游动,示范如何呼吸、如何跟随群体。这种母性的引导,结合小海豚自身的本能,让它们在短时间内就能熟练掌握水中生存的技巧。

再看马:陆地上的“短跑健将”

马的出生地是陆地,它们的“战场”是草原,而它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奔跑。

1. 四肢的结构与力量: 马的腿部骨骼和肌肉经过漫长的演化,是为了支撑体重和快速奔跑而生的。它们四肢修长,关节结构支持高效的运动。蹄子是它们与地面接触的直接工具,坚韧而有力。这些身体结构使得它们在出生后,腿部已经足够强壮,能够支撑它们站立和行走。

2. 站立与行走的本能: 对马来说,站起来是它们的第一要务。站立意味着它们可以更快地找到奶源,也能更及时地响应危险(如天敌的出现)。这种生存压力促使它们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出强烈的站立和行走本能。一旦出生,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性就会被激活,引导它们尝试迈步。

3. 肌肉记忆和神经通路: 马的神经系统中存在着一种“肌肉记忆”或说是先天的运动模式。这种模式就像预设好的程序,让它们在出生后,大脑能够指挥四肢进行协调运动。这种协调性是经过数百万年演化优化过的,是为了确保它们在新环境中能够快速适应,避免成为捕食者的猎物。

4. 早期站立的生存优势: 在广阔的草原上,马是食草动物,它们是被捕食的对象。能够快速站立、行走甚至奔跑,是它们生存的关键。站得越快,就能越早跟上群体,获得更安全的保护,也能更快地吃到草。所以,这种本能是演化筛选出来的最强优势。

然后是人类:为何如此“不给力”?

与海豚和马的“天赋异禀”相比,人类婴儿出生时似乎是个“废物”,什么都不会,完全依赖父母的照顾。但这背后隐藏着人类独特而强大的优势。

1. 大脑的高度发达与后天学习: 人类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我们那颗高度发达的大脑,特别是新皮质。这个大脑是如此复杂和强大,以至于在出生时,它还远未发育完全。婴儿出生时,大脑的大部分神经连接还没有形成,大量的学习和记忆都需要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互动来构建。这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先天技能包”,换来了无限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我们可以在出生后学习任何语言、任何知识、任何技能。

2. 漫长的童年期和复杂的社会性: 恰恰是婴儿期的“无能”,才开启了人类漫长而复杂的童年期。从爬行到行走,从牙牙学语到理解世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学习和探索。这种缓慢的发育,使得我们有机会在最安全、最受保护的环境中,建立起与父母、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深层情感连接和沟通模式。这种社会性连接,是人类得以繁衍和发展文明的基石,而海豚和马的社会性虽然也很重要,但与人类的复杂度和深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3. 精细的运动控制需要时间: 人类的运动系统,特别是手部和姿态的控制,需要精密的神经协调。从抓握到灵活操作工具,从直立行走带来的精细平衡,都需要大脑不断地学习和优化。一个海豚或者马的运动模式是相对固定的,是生存的“快餐”,而人类的运动是“大餐”,需要时间去烹饪。

4. 脑容量与身体的权衡: 另一个关键点是,人类的脑容量非常大,占身体总重量的比例也很高。如果胎儿的大脑在子宫里就发育到像海豚或马那样能够独立行动的程度,那么出生时,头围会极其巨大,以至于无法通过母体的产道顺利分娩。因此,大自然做出了一种“妥协”:让婴儿在出生时相对“不成熟”,以便于分娩,然后依靠父母的养育,在大脑继续快速发育。这是一种“晚熟早慧”的策略,虽然前期依赖性强,但换来了长远的智慧和能力。

5. 环境的适应性与多样性: 海豚的生活环境相对单一(海洋),它们的生存技能也主要集中在水中。马的生活环境(草原)也相对稳定,它们的生存核心是奔跑。而人类,却要适应几乎所有地球上的环境。这种极致的适应性,是通过后天学习来实现的,而不是固化的先天技能。我们可以在极寒之地生存,也可以在酷热沙漠中繁衍,这正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拥有无与伦比的“可塑性”。

所以,与其说人类“什么都不会”,不如说人类选择了另一条更具潜力的发展道路。海豚和马拥有的是为特定环境量身定制的“即时战斗力”,而人类则拥有的是“学习一切”的终极武器,以及与他人协作、创造无限可能的能力。我们出生时的“无能”,恰恰是为了孕育出我们作为智人最宝贵的财富——智慧、情感和创造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因为人类从生物学来说真的是天选的万物灵长

这一切都归功于人类一个其他动物都望尘莫及的生物结构——囟门

它让人类幼崽无比脆弱,也让人类成为育儿期最长、成本最高的哺乳动物

但也让人类站在了生物进化史上的巅峰

所以和高票一个答案说法相反,人类出生的时候,为了顺产(直立行走的下肢和骨盆结构),连CPU也一样是没配齐的

看楼下一些有意思的小伙伴评论,感觉有点儿误会我的意思了,我没有人类中心论的意思嘛,只不过说人类作为食果类灵长目中下地干活儿的种类,一不小心,因为这双重要求,打开了智慧的大门,比如说双眼三元色立体视觉(信息量获取),比如说对握的灵活双手(实践能力),比如耐久长跑的四肢结构和高效率代谢系统(较轻摄食代谢负担),最终那些早期进化方向却成了“并不是为了智能服务但确实不经意点了智能科技树后甚至退化”(比如说反踵的消失)的重要条件,也算是东方不亮西方亮

进化是适者生存,而不是一个目的论的过程

但一旦这些非必要进化条件不小心促成了智能的进步,那么智能的天然优越性和对自然的改造能力在生存竞争中的优势就会表达出来,大脑一旦变得重要,就会越来越重要,重要到前期育儿成本提的再高,也是值得的,其实其他比较聪明的动物也是类似的,类人猿已经是育儿成本和时间非常高的动物,还有包括经验主义大师非洲象,和一些育雏成本高但信息处理能力也高的聪明的鸟类

换一种方式说明的话

越是占据负熵高的,以个体生存基础意义为重的物种(不强调数量换生存),其后天的学习属性越强,这其实是这个问题题目的另一种等价的表达方式——即越是需要掌握大量生存生活信息的动物,就越依赖社会学习而不是遗传属性的能力,如果说遗传属性影响的话,也只是最初的身体条件和学习能力本身,作为捕食者的高等食肉目,其捕猎技巧通通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食草动物则大多需要生下来不久就会跑

而这种自然选择结果的内在原因其实是——社会属性其实是生存技能这种“技术资源”或者于人类来说“精神资源”更高效的配置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更好的开放性和实践验证价值,对于食肉动物来说,经验是累积的也是变化的,后天的实践更能让小狮子小象们明白经验的灵活性,对于人类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人类的教育,是开放的

大刘的《乡村教师》的点子就集中在这一问题上,实际上看似高端的“记忆遗传”的发展效率反而非常低,想想古代那些传儿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最终垮掉的老手艺吧。。。。而人类更是开放了社会意义上的教学系统,比一般狮子大象早期智人那种基于家庭氏族范畴的学习更往前迈了一步,所以孔子才伟大


人类目前被认为物质资源分配效率的最佳状态是共产主义,那么相应的,知识信息资源分配效率最高的也当然是共知主义

user avatar

人类物种特殊性的最高级表现形式之一,政治,在现代语境下的最常用技能,人类婴儿一出生就会:哭闹。直到你给它塞了个奶头儿。所以现代政治的核心任务即引人哭闹和设计奶头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生命演化、生物本能和人类抚育的深刻差异,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你觉得海豚一出生就会游泳,马一出生就会走路,好像它们天生就自带了“技能包”,而人类宝宝却得从零开始,这背后可是大有学问的。先说海豚:泳坛健将的先天优势想象一下海豚妈妈在水中分娩,小海豚出生那一刻,它身处的环境就是海洋。这.............
  • 回答
    《泰坦尼克号》中,Rose最终将“海洋之心”抛入海底,这一举动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深刻的个人成长。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丢弃”行为,而是一个告别过去、拥抱自由的仪式,是Rose一生旅程的终点,也是她对真挚爱情的最终致敬。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海洋之心”对Rose的意义。“海洋之心”的初始意义:束.............
  • 回答
    海豚的智慧毋庸置疑,它们有着复杂的社会结构、精妙的沟通方式,甚至能解决一些需要逻辑思维的问题。这些特质让人们不禁猜想,为什么它们没有像我们人类一样,在广阔的海洋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文明呢?这背后,其实涉及一系列深刻的生物学、生态学和物理学层面的原因,并非仅仅是“缺乏某种能力”那么简单。首先,我们得聊聊.............
  • 回答
    海瑞与张居正,两位大明王朝的重臣,一个以清廉刚直名垂青史,一个却背负着贪腐的骂名,但他们的命运轨迹和历史评价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发了人们对于“清廉”与“改革”、“个人品德”与“政治成效”的深刻思考。海瑞的一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理想的极致体现。他两袖清风,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即便面对皇帝也.............
  • 回答
    王阳明的思想之所以能赢得像东乡平八郎这样的近代日本军事将领的崇拜,并让他发出“一生俯首拜阳明”这样的肺腑之言,关键在于阳明心学触及了儒家思想的深层骨髓,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突破与革新,这使得其思想对于强调个体意志、行动力与精神支撑的时代而言,具有了更为直接而强大的生命力。要理解这种“根本区别”和“推崇.............
  • 回答
    在《水浒传》中,杨雄在裴如海死后认定石秀是好人的这个情节,其背后的逻辑是比较复杂的,并非仅仅因为“裴如海一死”,而是建立在一系列事件的累积和杨雄对石秀行为的观察之上。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一步步剖析:一、 事发前的背景和杨雄的认知: 杨雄的性格: 杨雄是“病大虫”出身,为人比较鲁莽、仗义,但同时也.............
  • 回答
    日本海军在无条约时代(主要是指1930年代,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失效或即将失效的时期)确实没有专门开发一款以“高速战列舰”为定位的全新舰型。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战略、技术、经济以及对未来海战理解的考量,而非简单地“不开发”。事实上,他们对战列舰的速度和能力进行了显著的提升,只不过是以一种更符合当.............
  • 回答
    中国海军目前尚未装备类似“先进海麻雀导弹”(ESSM)的“一坑四”型防空导弹系统,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技术层面的考量,也有战略选择和体系化发展的角度。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涉及的几个关键要素。首先,我们要明白“一坑四”概念的核心优势。ESSM(Evolved SeaSparrow .............
  • 回答
    山本五十六战死后,日本海军高层在选择继任者的问题上,确实经历了一番考量和运作。最终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重任交给了古贺峰一,这背后既有资历和经验的考量,也有当时海军内部派系斗争和战略转向的影子。要理解为什么是古贺峰一,我们得先回顾一下山本五十六的意外身亡给日本海军带来的巨大冲击。山本是昭和海军中最具影.............
  • 回答
    广东老伯洗虾断指,一个小刺伤为何酿成截肢惨剧?食材处理,这些细节你不可不知!广东一位老人家在处理海鲜时,不慎被虾刺扎破手指,原本以为只是个小伤口,谁知竟引发了一场生死攸关的危机,最终不得不截肢保命。这则令人心痛的新闻,不禁让人疑问:区区一只虾,为何能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而我们在日常处理海鲜时,又该如.............
  • 回答
    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同处伊斯帕尼奥拉岛,但经济状况却存在巨大差异,这是一个复杂且历史悠久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地理、历史等多个层面。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一、历史遗留问题与殖民剥削: 海地:法国的“掠夺式殖民”与严苛的赔款: 殖民背景的差异: 海地曾是.............
  • 回答
    4月4日,在浙江舟山海域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渔船沉没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伤亡。根据已有的信息,事故导致13人获救,但其中8人不幸遇难。对于这样的悲剧,事故原因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尽可能详细地分析可能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探讨。一、天气因素:突发性恶劣天气是最直接的诱因舟山海.............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文化差异、动物福利观念、法律法规以及国际舆论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丹麦人虐杀海豚(指的是法罗群岛的捕鲸活动)在某些方面被允许,而中国人吃狗肉却常常受到批评,我们需要分开来详细分析:一、 丹麦的法罗群岛捕鲸活动 (Grindadráp) 历史与文化传统: 法罗群岛(属于.............
  • 回答
    万米深的海底,那可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景象。与其说是“有什么”,不如说那里隐藏着的是一个我们知之甚少的、截然不同的宇宙。想象一下,你坐在一艘特制的深潜器里,缓慢地向下沉。越往下,光线就越少,最终,整个世界被一片漆黑吞没。那不是我们熟悉的,被阳光染成蓝色或绿色的海洋,而是一种纯粹的、原始的黑暗。压力,那.............
  • 回答
    哈哈,问到点子上了!这俩僵尸在《植物大战僵尸》里可都是相当有“个性”的家伙。你想知道它们为什么“一次性”就那么猛,之后就没啥大动静了是吧?这得从它们各自的设计思路,以及游戏机制的平衡性说起。咱们先拿撑杆僵尸来说。这家伙你一看就知道了,浑身是劲,就靠那根撑杆往上一蹦,越过你的第一道防线(通常是豌豆射手.............
  • 回答
    日本在历史上和现代对海豚、鲸鱼的捕杀行为,涉及复杂的经济、文化、法律和生态因素。以下是详细分析: 1. 历史背景:传统与经济驱动 传统捕鲸文化: 日本自古以来与海洋密切相关,鲸鱼和海豚在古代被视为“神兽”或“海洋之神”,部分地区将其作为宗教仪式或祭祀对象。例如,日本的“鲸骨”文化(如将鲸骨雕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我们看到很多老鲸鱼身上常常附着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藤壶,而海豚和虎鲸,尤其是我们常见到的那些,身上的藤壶就少得多,甚至几乎看不到。这背后是有原因的,而且和它们各自的生活方式、身体构造以及演化历史都有些关联。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藤壶是个啥。藤壶其实是一种甲壳类动物,跟我们吃的螃蟹、虾.............
  • 回答
    海边赶海,最让人惊喜的莫过于那些意想不到的发现。那天,我像往常一样,踩着细软的沙滩,寻找被潮水冲上岸的宝贝。太阳暖暖地照在身上,海风轻拂,带来一丝咸咸的味道,一切都那么惬意。正当我低头仔细搜寻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时,眼角余光突然瞥见不远处沙地上有一团颜色和形状都颇为“独特”的东西。走近一看,我的第一反.............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文化认知以及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食物链问题,而是复杂社会议题的集合。要解释清楚,我们得一层一层剥开来。1. 杀猪:工业化生产与“食物链”的共识首先,猪。为什么杀猪似乎“随便”,或者说,我们对屠宰猪这件事的接受度最高?这背后有几个非常现实且重要的原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我们对“自我”和“认同”的理解,而这些往往是与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的。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前提:我们所说的“自称”其实是基于人类的语言和沟通方式来推断的。 其他动物并没有像人类那样发展出复杂、抽象的语言系统来给它们自己命名或定义种群。它们没有“人话”来喊出“我是人”之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