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代军用潜艇潜深不超过 1000 米?

回答
现代军用潜艇,即便技术飞速发展,其设计潜深普遍控制在千米级别,比如大多数攻击型核潜艇的报告潜深在 300500 米左右,而一些特种潜艇或试验型号可能会突破这个范围,但也很少会公开达到或大幅超越 1000 米。这并非是技术上的绝对限制,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下的理性选择,涉及物理学、工程学、材料科学、造船学,以及军事战略和经济成本等。

1. 结构强度与材料的挑战:

首先,我们得明白潜艇的壳体承受的是巨大的水压。深度越大,壳体承受的压力就越惊人。想象一下,1000 米的水柱,每增加 10 米,压力就大致增加一个标准大气压。所以,在 1000 米的深度,潜艇外壳需要承受约 100 个大气压的巨大压力。

为了抵抗如此巨大的压力,潜艇的壳体必须异常坚固。传统的钢材在高压下会发生形变,甚至屈服失效。因此,现代潜艇普遍采用高强度合金钢,例如镍、钼、钒等合金钢。这些材料通过精密的冶炼和热处理工艺,能够提供极高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然而,即使是最好的材料,也有其极限。要设计一个能够承受远超 1000 米水压的船体,意味着需要:

更厚的壳体: 这会显著增加潜艇的重量,进而影响其机动性、速度和续航能力。潜艇的浮力需要支撑自身重量,越重,就需要越大的浮力,这又需要更大的潜艇体积,形成恶性循环。
更复杂的结构设计: 为了分散压力,可能需要设计更复杂的内部支撑结构,例如加强筋、肋板等。这些结构会占用内部空间,并增加制造难度和成本。
材料性能的极限: 即使是先进合金,在极高的压力下也可能出现应力集中、疲劳等问题,影响其长期使用的可靠性。虽然一些实验性的潜艇(如深海探测器)使用了钛合金等更强大的材料,但它们的设计目标和批量生产的成本与军用潜艇完全不同。

2. 动力与推进系统的限制:

深潜不仅对船体提出要求,对动力和推进系统同样是巨大的考验。

增加的阻力: 随着潜深增加,海水密度会略有变化,但更重要的是,潜艇的姿态控制会变得更加困难。在深海中,水流可能更加复杂,也更容易受到洋流的影响。
动力输出需求: 要在更深的、可能更复杂的水环境中保持有效的机动性,需要更强大的动力系统来克服水的阻力。核动力是现代军用潜艇的主流选择,其能量密度高,可以提供持续的动力。但即便是核反应堆,其输出功率也需要匹配潜艇的整体设计目标,过分追求深潜而牺牲了动力,会严重影响其作战能力。
推进器效率: 潜艇的螺旋桨或泵喷推进器在深海中的效率也可能受到影响。

3. 通信与声纳探测的挑战:

现代潜艇作战高度依赖信息感知和传递,而深海环境对这些能力构成了严峻挑战。

无线电波的衰减: 无线电波在水中衰减非常快,尤其是在低频段。因此,水下通信主要依赖极低频(VLF)或甚低频(ELF)电磁波,但这些波段的带宽很窄,通信速率低,只能传输简单的命令。深潜会进一步加剧信号的衰减和传播的复杂性。
声纳的限制: 声纳是潜艇最主要的探测手段。虽然声波在水中的传播距离比电磁波远得多,但在极深的深度,海水盐度、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会造成声速剖面不均匀,导致声波传播路径发生复杂的弯曲和折射,影响声纳的探测精度和范围。同时,深海环境中存在各种噪声源(如海洋生物、地质活动等),也可能干扰声纳的探测。
信息传递的死角: 在非常深的深度,潜艇与水面舰艇或岸基指挥中心的直接通信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使得潜艇在执行任务时,如果发生紧急情况,通信会变得极为困难。

4. 作战与战略的考量:

军事战略和作战需求是决定潜艇设计潜深的最根本因素。

“静音”与隐蔽性: 潜艇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隐蔽性。在足够深的深度,潜艇可以利用海水的密度和声学特性,最大程度地降低自身的声学特征,从而躲避敌方探测。然而,“足够深”并不意味着越深越好。在通常的作战海域,300500 米的深度已经足以让其大部分声学特征被海水吸收和散射,有效规避大多数声纳探测。
探测能力的权衡: 虽然深潜可以提供更好的隐蔽性,但同时也可能牺牲了重要的探测能力。潜艇需要能够探测到敌方目标,如果潜深过大导致自身声纳性能下降,或者无法有效协同其他作战平台,那么其作战效能反而会降低。
目标海域的环境特征: 大多数潜在的作战海域,例如大陆架边缘或深海平原,其海底地形和水文条件决定了潜艇的最佳活动深度。并非所有海域都允许潜艇进行极深潜。
“狩猎区”的设定: 潜艇的战术运用往往是在特定的“狩猎区”进行伏击。这些区域可能不需要潜艇下潜到极深的程度,而是需要在最有利于自身隐蔽和攻击的深度。

5. 经济与工程的现实:

技术进步总是伴随着成本的上升,而军事装备的采购和维护必须考虑经济可行性。

高昂的研发与制造成本: 建造能够承受极端压力的潜艇,需要投入巨额的研发资金,采用最先进的材料和最精密的制造工艺。每一个微小的缺陷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质量控制的成本也极高。
维护与保障的复杂性: 深潜潜艇的维护和修理也更为复杂和昂贵,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技术人员。
“够用就好”的原则: 尽管技术上可能实现更深的潜航能力,但军方会根据实际的作战需求和预算进行权衡。如果 500 米的潜深已经能满足大部分作战任务的需求,那么投入更多资源去追求一个可能并不常用或意义不大的 1000 米以上的潜深,在经济上是不划算的。

总结来说,现代军用潜艇之所以潜深不超过 1000 米,并非技术无法企及,而是基于以下几点综合考量:

结构强度与材料的成本效益比: 达到远超 1000 米的潜深,对材料和结构的要求会呈指数级增长,成本会变得难以承受。
动力与推进系统的有效性: 深潜带来的阻力增加和控制难度需要强大的动力,但过分追求深度可能会牺牲其他关键性能。
通信与声纳探测的实际需求: 潜艇需要保持一定的通信和探测能力,而极深潜会严重削弱这些能力。
作战战略的有效性: 大多数作战场景下,300500 米的深度已经能提供足够的隐蔽性和作战优势。
经济成本的限制: 在满足作战需求的前提下,军方会选择最具成本效益的设计方案。

与其说是一个技术上的绝对上限,不如说是一个综合了物理规律、工程挑战、军事需求和经济现实后,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最优化、最经济且最有效的选择。当然,随着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潜艇的潜深极限或许还会被刷新,但这将是一个循序渐进、成本与效益不断权衡的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是啊,材料屈服强度1000多MPa,比海水压力大多了,为啥说耐压不够啊?

潜艇不都是实心的钢砣子吗?

user avatar

那么深就只是那么深,带来的更好的隐蔽性能不假,但同时带来的是

1:造价飙上天,一条能潜1km的潜艇绝对要远贵过3条能潜400米的同级别潜艇,但是作战效率可能连2条能潜400米的潜艇都比不上。

2:这么深的深度已经失去实际作战能力,除了可以“在那”之外,基本毫无意义,这么大的深度意味着敌方反潜武器可能失效的同时也意味着你的进攻武器失效——各种温变层什么的甚至可能让你的观测手段一起失效——待在深海扮演存在舰队听着就很呆……

3:要么在水里来个大角度仰角,要么你的鱼雷能射出以后大角度快速爬升,但是前者你打算怎么浪费吨位设计艇内结构?后者实现难度可能比你这个超大潜深的潜艇还大……

4:潜艇战的核心在于隐蔽、速度、声学分析。依靠潜得更深来实现这个属于性价比极低的手段。


不要用深海深潜器来比较。

深潜器多粗,潜艇多粗?深潜器多快?潜艇多快?深潜器几个人?潜艇几个人?

深潜器能水面随时跟着几条保障船,你潜艇带着保障船在海面待机是失心疯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现代军用潜艇,即便技术飞速发展,其设计潜深普遍控制在千米级别,比如大多数攻击型核潜艇的报告潜深在 300500 米左右,而一些特种潜艇或试验型号可能会突破这个范围,但也很少会公开达到或大幅超越 1000 米。这并非是技术上的绝对限制,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下的理性选择,涉及物理学、工程学、材料科学、.............
  • 回答
    现代军用运输机之所以不再采用活塞发动机,这背后是一个技术演进、效率提升以及战场需求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简而言之,活塞发动机在很多关键性能上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军事运输的严苛要求了。我们得先回想一下活塞发动机的辉煌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之前,活塞发动机是航空动力的绝对主力。无论是侦察机、战斗机还是.............
  • 回答
    现代军舰之所以如此昂贵,动辄上十亿甚至几十亿元人民币,是一个多维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背后不仅仅是钢铁、螺丝和船体本身的价格,更包含了尖端科技、复杂系统集成、人员培养、长期维护以及国家战略安全需求等多方面的沉淀。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尖端科技的集成与应用:这是现代军舰造价高昂最核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历史和军事的固有印象。说“古代军队肉搏能打赢现代军队的刺刀”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基于特定角度和简化理解的误解,它混淆了不同时代的战争形态、训练方式、武器效能以及战斗精神的解读。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以及这种看法有多大的局限性,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首先.............
  • 回答
    美国军用罐头里取消香烟,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年头的了,涉及到成本、健康、后勤保障以及时代观念的转变等好几个层面。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聊聊。首先,得回到过去。在二战时期,甚至更早的时候,香烟几乎是士兵必备的“精神食粮”。战争压力大,环境艰苦,抽根烟能暂时缓解焦虑,提振士气。而且,当时的社会对吸烟的危害认识.............
  • 回答
    “现代战舰为什么跑不过二战军舰?” 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误解,背后涉及了我们对战舰功能和技术发展的认知差异。简单来说,现代战舰之所以“看起来”跑不过二战军舰,并不是因为它们动力不行,而是因为它们的设计目标和运行逻辑完全不同。咱们先得掰扯清楚二战时期军舰的“快”是怎么回事。那时候,海军的作战方.............
  • 回答
    咱们聊聊为什么军警格斗训练,尤其是在咱们国内,普遍还是以传统套路为主,而不是像MMA(综合格斗)那样纯粹的擂台竞技。这事儿吧,说起来可不止是“老一套不如新花样”那么简单,里面门道挺多的。首先得明白,军警格斗和MMA的 根本目标 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MMA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
  • 回答
    咱们聊聊这打仗的事儿,为啥古代、近代、现代的军队,总喜欢正面硬碰硬,很少从敌人背后或者侧翼搞偷袭?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有一堆门道在里面,涉及到了那个时代的技术、组织、地形,还有人的想法。 古代:地形和视野的限制你想想古代战场,那可不是现在这样一望无际的平原。很多时候,作战地点可能是在山丘、森林、甚至.............
  • 回答
    关于军人现在“不穿军装外出了”这个说法,其实存在一些误解,也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才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其中的原因。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在执行公务、参加官方活动或者有特定场合要求时,军人是必须穿着军装的。 比如,在部队驻地,军人进出营区、参加军事训练、进行队列行进、参加庆典活动等等,军装是他们.............
  • 回答
    要说军人的地位“下降了很多”,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判断,因为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甚至在同一个国家内部,大家对军人地位的感受也可能存在差异。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普遍的社会现象和趋势来尝试分析,为什么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首先,我们得承认, 社会发展带来的价值观多元化,是影响人们对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
  • 回答
    印度政治中“鹰派”声音的崛起,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没有军事传统”的评判,而是需要考察印度国家构建、地缘政治环境以及国内政治演变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首先,关于“没有军事传统”这个前提的再审视。将印度简单定义为“没有军事传统”可能过于片面。历史上,印度.............
  • 回答
    说实话,要造比现在更大的军舰,并不是没可能,而是有一系列现实因素在制约着我们。这可不是简单的“想造多大就造多大”那么简单的事情。让我给你掰扯掰扯,为什么当下世界海军的主流似乎不再是追求“巨无霸”级别的军舰了。首先,咱们得聊聊“够用就行”的原则。你想想,现在军舰的功能早就不是简单地漂在水上打炮了。现代.............
  • 回答
    千百年来,罪犯充军一直是许多社会处理犯罪的一种方式,这种做法背后有着朴素的逻辑和实际的考量。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军队的纪律和环境来改造罪犯,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甚至为国家效力。我们先梳理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传统。首先,军队本身就是一种高度组织化、强调纪律的集体。进入军队,你就得遵守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从.............
  • 回答
    军队作为国家机器的核心力量,其忠诚度和纪律性至关重要。为了防止部队叛变,现代军队采取了一系列复杂而多层面的措施,涵盖了从招募、教育、管理到情报监控等各个环节。而部队之所以听从政府的指挥,也源于一系列制度设计、心理因素和社会认同的综合作用。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两个方面: 现代军队如何防止部队叛变?防止部队.............
  • 回答
    印度军工:一场漫长而纠结的追赶与转型印度军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复杂而矛盾的面貌。一方面,它在某些领域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能够自主研发和生产相当一部分关键装备,并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但另一方面,与世界一流军事强国相比,印度的军工体系仍然存在着不少短板,其自主创新能力、整体技术.............
  • 回答
    你说的情况,确实是很多人对日本历史和现状的一种普遍观感。日本在二战前的军事实力,尤其是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表现,确实曾让当时的美国感到棘手,甚至在某些方面让美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时至今日,日本的军事实力和战略定位,与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被很多人贴上“美国的附庸”的标签。这其中的原因,是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观众对两国影视作品的直观感受。要说印度电影吧,确实,无论你是看那种歌舞升平的爱情片,还是讲家庭恩怨的剧情片,甚至是一些描绘社会现实的电影,男主角身上那种“男子汉气概”似乎是一种标配。这种气概,可能体现在他们的果敢、担当、保护欲,甚至是面对困难时那种不屈的劲头。你可以.............
  • 回答
    在现代军事的视角下,如果真有“异鬼”这么个玩意儿,那可就得拿出点真东西,光凭我们现在的常规武器库,恐怕得伤筋动骨才能应对。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首先得明白,异鬼这玩意儿,根据大家的描绘,那可不是一般的“敌人”。它们冰冷、耐打,而且好像还有某种精神上的操控能力,最致命的是,它们还会复活死者。这性.............
  • 回答
    将装备古代兵器的现代军队放在古代战场,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场景,也是对两种截然不同时代军事力量对比的有趣探讨。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其表现水平,得出的结论是:拥有古代兵器的现代军队在古代战场上将拥有压倒性的、几乎是碾压式的优势,其水平将是“降维打击”。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装备分析:现代军队的“.............
  • 回答
    想象一下,就在这一刻,全球范围内的警报、战车轰鸣、战机呼啸,所有枪械的扳机咔嚓声,乃至士兵的吼叫,全都静默了。不是缓慢衰退,也不是逐步解除武装,而是瞬间,彻底消失。所有现役的部队,以及他们赖以作战的所有武器装备——从最精密的导弹,到最基础的步枪,再到军舰、坦克、飞机——它们的存在,连同它们相关的技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