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字,禁糖。
在n(n>5)家不吃肉的小孩身上实测有效,禁掉一切甜食后48小时之内,孩子跟饿鬼附身似的,吃什么都香,油越重越香。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人是无暇关注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的。换一个角度理解就是,只要存在生理需求,人就会自动的调整心理需求。
所以我们要创造一个环境,让孩子切身体会到吃肉带来的生理需求的满足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断绝含高糖高盐零食,可以有效提升成功率,说白了就是到了饭点儿容易饿,吃肉吃的贼TM香。在这种状态下,孩子就会自行思考吃肉的必要性,很容易得出“喜欢小动物未必要以反对吃肉的方式来展示”的结论,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发表一点感慨:
如果你不假思索的接受了一种解释,不一定会变的更聪明,也许只是把头脑中一种错误的观念更换成另一种错误观念而已。但如果你接收到足够的信息以后自行分析判断,无论最终结论如何,你总归是朝着正确的方向移动了一小步。
相信孩子,他们不是收音机。
给ta吃酱牛肉、河间驴火、猪肉炖粉条。
因为牛、驴、猪不是小动物,是大牲口。
可以给ta吃鸡蛋。
鸡蛋未受精孵不出小鸡,不算杀生。
也可以喝牛奶。
牛吃的是草,挤出来是奶,草+水→牛=奶。喝牛奶等于吃草,吃草不伤害小动物吧?羊奶同样道理。
甚至可以吃胎盘。那属于人体遗弃的边角料,跟脚皮属性类似,吃胎盘等于啃别人脚皮,不会伤害小动物。
杞人忧天。
看了问题描述,果然是题主自己臆想出来的一个问题。
小朋友们可是简单直接多了,没有那么多成年人的弯弯绕,他们饿了就要吃,渴了就要喝,你要是告诉ta妈妈的胳膊肉好吃,ta可能真会去咬一大口。小朋友只懂“真香”。
如果真有年纪更大一点,已经能理解同情、伦理之类的问题,那么推荐看看《恐怖宠物店》第一部。
请他看植物大战僵尸的动画片。
植物宝宝好可爱,也别吃了。
再请他看海绵宝宝,海洋生物好可爱,也别吃了。
然后饿几天就什么都吃了。
带她看《狮子王》,尝试让她理解生命与自然的循环。
别逼她,也别嘲笑她。
想起我小时候,去农家乐玩,特别喜欢笼子里的肉兔子。后来眼睁睁看着那只兔子被抓出来,拿去当我们家的晚饭。
我哭了,不肯吃。
一桌大人都笑了,争相打趣,有人说“这么好吃,你可别后悔啊”。即使是最护着我最了解我的妈妈,也是用开玩笑的方式表示“支持”。
最后以我饿着肚子抗议,大人们嘻嘻哈哈收尾。
这段回忆堪称童年阴影,虽然不一定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肉我也是一直照吃不误,但每次想起来,都还是觉得有什么东西硌得慌。
————更新————
我发现有些人没能理解这个故事。重点不在于那只兔子下锅了,而是当我为那只兔子难过时,大人们都在嘲笑我。
我当时还算是很懂事的,我知道那只兔子身为肉兔就是这个命,我只是不小心对它有了感情,为它的死难过而已。大人们笑我,我就偷偷跑到别的地方哭去了。
很多人觉得小孩什么都不懂,那你们想想自己小时候,那些大人们认为你不懂的事情,你是真的都完全不懂吗?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因为大人对你的不理解,导致你委屈却不知如何表达的?
我觉得小孩的理解能力比大人想象中要高得多,只是小孩的表达能力很有限,不知怎么说明自己的感受,这时父母的正确引导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很多道理。作为父母,有能力的情况下就耐心教教孩子吧,孩子没有那么不懂事,不懂事那都是大人教出来的。
另外,其实我故事里的这批大人已经是很好的人了,我爸妈非常开明,愿意跟我讲道理。另外几个大人也特别有趣,我都很喜欢。就是这样一批大人,还是会偶尔透露出对小孩的不尊重与不理解,给小孩带来伤害,其他那些真的完全不在乎小孩的大人会是什么样?给小孩的成长带来过多少伤害?这是我觉得最可怕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