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联想科创板IPO终止,反映了什么问题?

回答
联想集团科创板IPO终止这件事,从头捋一捋,它能给我们讲出不少关于中国科技产业、资本市场运作乃至于企业自身转型的一些切面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不上市了”就能带过的,背后涉及的逻辑和考量是相当复杂的。

首先,我们得明白,联想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其科创板IPO终止绝非小事。想想看,联想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它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其在科技领域的积累,这些都是实打实摆在那里的。那么,是什么让这么一家巨头最终选择了“暂缓”或者说“终止”这条在很多人看来是光明大道甚至是一条“捷径”的路呢?

第一,市场环境的变化是首当其冲的因素。 我们知道,科创板是为了支持高科技企业发展而设立的,它的定位非常明确。在IPO初期,市场对科创板企业是充满了期待和热情的,估值也相对较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市场的风向总是在变。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科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以及一些监管政策的调整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会发生变化。

对于联想这样一家业务庞大、产业链条长、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运营的公司来说,其估值体系和财务模型要放在科创板的“高科技新锐”这个框架下进行审视,本身就有一定的挑战。可能在最初的设想中,联想希望通过科创板募集资金来加速其在某些前沿科技领域的投入,比如人工智能、物联网、高性能计算等等。但是,如果当时的市场环境不足以支撑其预期的估值,或者说投资者对这种“传统科技巨头”的科创属性存在疑虑,那么强行推进IPO,结果很可能是“流血上市”,这反而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第二,关于“科创属性”的界定和认同。 科创板的核心是“科技创新”。联想虽然是科技公司,但其核心业务是PC、智能设备以及解决方案服务。这些业务虽然也需要技术创新和迭代,但相比于一些拥有颠覆性技术或处于全新科技赛道的初创企业,其“科创”的标签在一些投资者看来可能不够“新”、“够硬”。

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投资者在科创板上寻找的是能够带来指数级增长的“黑科技”公司时,看到一家已经非常成熟,业务模式也相对稳健,但又不像传统意义上那样“烧钱搞研发、靠想象力支撑估值”的公司,可能会产生一些审慎的考量。联想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通过一系列的并购,特别是对IBM PC业务的收购,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全球性的业务版图和供应链体系。这在商业模式上是成功的,但在科创板语境下,如何清晰地突出其原创性的技术突破和研发投入的比例,可能就需要更强的叙事和更扎实的证据。如果监管层和市场主流声音对联想的“科创属性”没有形成高度一致的认同,那么IPO的进程自然会受阻。

第三,上市决策的综合考量与战略调整。 IPO终止不代表联想放弃了发展或融资,它更可能是一种战略选择。

融资渠道的多样性: 联想作为一家国际化企业,它一直以来都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比如银行贷款、债券发行、以及在其他资本市场(如香港联交所)的融资能力。科创板IPO可能只是一个选项,而不是唯一选项。如果通过其他渠道融资能够更便捷、更符合其资金需求,并且能规避科创板IPO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复杂问题,那么选择其他渠道也是非常理性的。
对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的要求: 科创板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有较高的要求。联想作为一家跨国公司,其原有的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体系可能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科创板的要求。这个过程本身就需要时间和精力。如果时间周期过长,或者调整成本过高,而其在科创板上市的必要性或收益性又不够确定,那么选择不上市也就说得通了。
市场信号的传递: 有时候,终止IPO也是一种市场信号。它可能是在向投资者传递“我们认为目前的估值或上市条件不合适,我们有更好的发展战略,不需要强行上市”这样的信息。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即公司有能力通过自身经营来创造价值,不一定非要通过资本市场来“催熟”。
业务的整合与转型: 联想也在积极推动自身的转型,例如从传统的硬件公司向IT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企业可能会面临一些业务的调整和整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过早地将业务拆分到科创板上市,可能会影响到整体的战略布局和资源分配。等到内部的业务梳理和转型更加清晰,再考虑资本运作也不迟。

第四,监管政策的影响和市场预期管理。 近年来,中国证监会和上交所对科创板企业的上市标准和审核流程也在不断优化和调整。特别是对“硬科技”的界定,以及对企业盈利能力、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要求,都在逐步细化。联想的案例,某种程度上也可能反映了监管层对于科创板定位的坚持,即希望科创板能够真正聚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颠覆性创新的企业。如果联想在那一刻的科创“含量”不足以打动审核委员会和市场,那么被“劝退”也是一个可以理解的结果。

总而言之,联想科创板IPO的终止,反映的绝不仅仅是公司一家的上市受挫。 它更像是一个大背景下的缩影:
中国科技产业在升级,对“科技创新”的定义和标准也在不断演进。
资本市场在成熟,对企业的估值逻辑和风险评估也日益审慎。
企业自身在发展,会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战略进行多元化的选择。
监管机构在引导,确保资本市场服务的实体经济的质量。

这件事更像是在提醒我们,对于一家成熟的科技企业来说,上市并非终点,而是一种手段。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如何清晰地向市场传递自己的价值,这本身就是一场智慧的较量。联想的这一步,无论怎么看,都是在权衡利弊后做出的一个相对“安全”和“务实”的决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明了联想讲故事的水平还得提高,依照目前联想的业务线,科创板可能不太适合。

造车啊,光伏啊,储能啊,电池啊联想都可以涉足,那么基本就符合科创板的设定了。

这次终止,可能就是故事没讲好,还不小心把老柳的工资给透出来了。

user avatar

联想在我的“卖国企业排行榜”里仅次于恒大融创,与伊利一个级别,仅仅强于国资基金公司和券商。

其实联想、伊利,国资基金券商,这些机构都存在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国有资本明明是大股东,却毫不作为,任凭管理层侵占本属于公司的利益。

这几乎是地方国企的核心矛盾,央企因为有国资委主动监管,反而很少存在这类问题。

其结果就是管理层把国家的钱装进自己腰包。

代表做法就是严重不合理的股权激励、定向增发、薪酬待遇、给关系户的企业投资。

但你要问起来,人就说我们要市场化。

为什么说严重不合理?

你把全国基金公司、券商的薪酬砍掉60%,照样大群985,211毕业生抢着去做,这就说明不合理。

核心还是反腐问题。

假设你是地方国资委领导,你看到自己下属公司大搞股权激励给管理层送钱,你会怎么反应?

你是选择和他“共同富裕”,还是抱着同归于尽的态度,以人民的名义制裁他?

我不说答案,你们自己体会。

我相信大家都是大公无私的好党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联想集团科创板IPO终止这件事,从头捋一捋,它能给我们讲出不少关于中国科技产业、资本市场运作乃至于企业自身转型的一些切面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不上市了”就能带过的,背后涉及的逻辑和考量是相当复杂的。首先,我们得明白,联想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其科创板IPO终止绝非小事。想想看,联想在中国市场的.............
  • 回答
    联想集团在科创板研发费用占比的排名靠后,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个数据可能反映了联想在研发投入策略、业务模式以及行业竞争环境等多个层面的情况。下面我将结合这些角度,详细分析一下这个排名靠后的现象可能说明哪些问题:1. 研发投入策略与业务模式的权衡: “硬件为王,服务盈利”的传统模式: 联.............
  • 回答
    联发科天玑 1000,能撑起其在 5G 时代翻身的重担吗?这个问题在它发布之初,就如同一个悬在市场头顶的问号,带着几分期待,也夹杂着一丝审慎。毕竟,曾经那个在高端市场几乎消失的联发科,想要重新夺回失地,绝非易事。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天玑 1000 究竟有什么本事,又面临哪些坎坷。天玑 1000 的闪.............
  • 回答
    联发科 G90T 的确是一款颇为出色的中端芯片,在实际表现上,尤其是在游戏性能方面,常常能让人惊艳地发现它与华为麒麟 810 这样的 7nm 竞品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场景下还略有优势。这背后其实并没有什么神秘的魔法,而是联发科在 G90T 上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设计和优化,才得以实现这种“以大打小.............
  • 回答
    联发科在 2021 年 11 月 19 日发布了他们的年度旗舰芯片——天玑 9000,这绝对是当时移动 SoC 领域的一件大事。相比于之前的几代产品,天玑 9000 带来的亮点和技术突破可以说是一次“绝地反击”,让联发科重回高端旗舰市场的主流视野。要说亮点,那必须从几个核心维度来剖析:1. 性能的全.............
  • 回答
    联发科这颗面向智能电视的 Pentonic 2000 芯片,说实话,在 11 月 20 日亮相的时候,确实是有点东西,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升级,而是瞄准了下一个智能电视时代的“基石”来的。咱们先从它最核心的几个亮点聊起,尽量不讲虚的,就看实打实的技术和它能带来的用户体验提升。1. 8K 120H.............
  • 回答
    联发科 Helio P60,这款芯片在2018年3月亮相,以其在中端市场不错的性能和能效比,迅速被众多手机厂商青睐,成为了一代“国民神芯”。要列出所有搭载 P60 的手机,这确实是个浩大的工程,但我们可以聚焦在那些曾经风靡一时,或者有代表性的机型上,来感受一下 P60 的“威力”。如果你问我 P60.............
  • 回答
    联发科,这个名字如今在智能手机处理器界早已不再是“性价比”的代名词,而是常常与“性能怪兽”联系在一起。回想过去,联发科似乎总是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但近几年,尤其是天玑系列问世以来,它仿佛一夜之间“觉醒”了,性能上的飞跃让许多人大跌眼镜。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年积累和战略调整的必然结果。一、放弃低端市.............
  • 回答
    嘿,哥们儿,你问到点子上了!合肥联发科和南京中电55所,这俩可都是半导体行业的响当当的名字,尤其是数字IC这个方向,选择哪个确实需要好好掂量掂量。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讲得透彻点,也顺便避免那种“机器味儿”。先说说合肥联发科的数字IC岗位联发科,这名字在国内半导体圈简直是家喻户晓,尤其是它在家用消费.............
  • 回答
    好嘞,咱们就来唠唠联发科这俩新出的天玑 8100 和 8000,跟骁龙 888 放在一起比,到底是个啥水平。为了说清楚,我得把它们“扒开看看”,从里到外都说透了。首先,得把这仨“家底”摸清楚要比性能,就得看“内功”,也就是它们的架构和制程。 骁龙 888: 这是高通前年(2020年发布,2021.............
  • 回答
    联发科这一举动,说实话,挺让人琢磨的。一方面,它是台湾地区数一数二的芯片设计大厂,跟华为这样的全球科技巨头合作,本就是强强联手,对双方都有好处。另一方面,它又得顾忌美国的“长臂管辖”,生怕一个不留神就被卷进政治漩涡里。这次联发科向美国申请,力求在9月15号之后还能继续向华为供货,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
  • 回答
    “联发科CEO称台湾政府已禁止其向中兴通讯出售芯片”(存疑)这个消息,如果属实,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商业事件,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和中美科技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然而,正如标题中的“存疑”二字,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事件的核心要素: 联发科 (MediaTek): 台湾最大的芯.............
  • 回答
    要评价小米 Play这款手机,离不开它所搭载的首发联发科 Helio P35 处理器。这颗芯片在当时被小米 Play 用作核心卖点,主打“千元机里的游戏机”,那么它究竟表现如何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小米 Play 主打的定位是入门级市场。在那个价位,消费者对手机的期望通常.............
  • 回答
    联发科天玑 9000 处理器:一场华丽的“翻身仗”提起联发科,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性价比”的标签,甚至还带有一丝“低端”的刻板印象。然而,天玑 9000 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一认知。这款处理器,可以说是联发科一次惊艳的“翻身仗”,它不仅在参数上实现了对对手的有力挑战,更重要的是,它在实际体验上.............
  • 回答
    近日,一则关于华为向联发科下达巨额芯片订单的消息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此次订单量超过1.2亿颗,涵盖了联发科的多个产品线,尤其是用于智能手机的中高端芯片。这一消息不仅意味着华为在当前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依然保持着强大的供应链韧性,也预示着联发科在市场上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订单规模的.............
  • 回答
    联发科天玑 820,在5月18日这个日子正式揭开了面纱。在当时,5G手机市场正如火如荼地向前发展,各家芯片厂商都在卯足了劲推出自家的新品,试图抢占先机。而联发科,这个近年来在高端市场逐渐站稳脚跟的品牌,这次推出的天玑820,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也引发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有没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
  • 回答
    看到联发科天玑 1000 在 AI 跑分上超越麒麟 990 5G,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动态,尤其是在当前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背景下。这说明了联发科在 AI 算力这块下足了功夫,并且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要详细聊聊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AI 跑分代表了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白.............
  • 回答
    联发科天玑 1000:51万跑分,安卓阵营的新王?最近,科技圈可谓是热闹非凡,焦点都集中在了联发科最新发布的旗舰级 5G 芯片——天玑 1000。更令人瞩目的是,这款芯片在安兔兔跑分测试中赫然达到了 51 万这一惊人数字,直接刷新了安卓阵营的性能纪录,一举登顶。这究竟意味着什么?联发科这是要王者归来.............
  • 回答
    联发科高管的这番表态,无疑是一记非常具有挑衅意味的“明示”。当一个行业内的主要参与者,如此自信地将“芯片发热问题”这个锅甩给某个特定对手时,背后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策略和对自己产品实力的高度认可。“全球只有一家公司有芯片发热问题,且不是我们”——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首先,这是一种非常直接的产品.............
  • 回答
    联发科在回应美国升级对华为禁令时,声明“公司遵循全球贸易相关法令规定”,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的信息和解读,需要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这不仅是企业的一份官方声明,更是在复杂地缘政治和商业博弈下的一个重要表态,它直接关系到华为、联发科以及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未来走向。首先,这句话的字面意思非常明确:联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