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先看看问题到底在哪里。
2017年,中国科协发布了《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里面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数据
首先就结果来看,男女科技工作者在论文、专利和结果转化上,过去10年里,差距在持续扩大:
近三年44.8%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低于男性5.7%,2013年调查时这一比例为3.3%,性别差异扩大。
13.0%、10.5%的女性科技工作者近三年获得过专利和应用技术成果,分别低于男性10%和10.7%,2013年该数据女性低于男性7.4%和8.6%,性别差距变大;
平均获得数量分别为2.43件、2.29件,同样低于男性数据(2.99件、2.68件);28.0%近三年从事过研发活动的女性科技工作者有科研成果转化,低于男性16.5%,性别差距变大(2013年该数据差距为15.3%)
那是什么造成这个差距呢?后续还有数据说明:
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时间比男性短,而且已婚后差距更大。
女性科技工作者平均每周工作48.3个小时,尽管相比2013年调查(47.2小时)变长,但仍比男性(51.0小时)低,且已婚女性每周工作时间比未婚女性减少了1.1个小时,而已婚男性则比未婚男性每周工作时间增加了1.1个小时
女性科技工作者有接近1/3反馈受到性别歧视
31.7%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反映择业时遭遇性别歧视,21.3%反映晋升时遭遇性别歧视。30~34岁年龄段反映择业、晋升遇到性别歧视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6.1%、25.0%。已育女性(22.9%)遭遇择业性别歧视的比例高于未育者(18.2%)
但实际上,已婚女性比未婚女性的产出,看上去是要更高的
以论文发表为例,50.2%的已婚女性近三年在学术论文上发表过论文,平均篇数为3.72篇,均高于未婚女性(33.6%,3.11篇)
anyway,从纯调研数据的角度出发,的确是存在着性别歧视,而且过去10年内,有持续扩大的趋势;
但这里牵涉到两个问题:
1、如果从纯功利、结果角度出发,男性的确工作时间更长、效果产出更高;
2、现有政策在没有经济角度大力支持(比如建立基金会)下,纯政策倾斜,是否能解决问题、而不会引发新的矛盾?
就目前来看,这个政策,比较难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对男性不平等,即是“男女平等”。
歧视男性,不是性别歧视。
赢麻了!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
头皮发麻!
种性制度?
真*高等性别。
————————————
性别种族主义?
性别隔离?
反动未遂!
——————————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鸵鸟们,是各种政治正确的完美宿主。
虚假的男女平等:不看性别只看能力
真正的男女平等:男性就该被歧视
我们父权制社会真是太厉害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