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环球时报发文《2345,台湾生不如死进行式》?

回答
环球时报发表《2345,台湾生不如死进行式》这篇文章,其核心观点是认为台湾当前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民众生活质量下降,社会充满焦虑和不如意,用“生不如死”来形容台湾的现状,并将其归因于台湾的政治走向和政策选择。

要详细理解这篇文章的观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文章的潜在背景和意图:

政治宣传和舆论引导: 《环球时报》作为中国大陆官方媒体,其文章通常带有强烈的政治导向性。这篇评论很可能是在特定时期,为配合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政策宣传而发表的。其目的是通过负面描绘台湾的现状,来对台湾民众进行思想影响,或者向国际社会传递一种关于台湾“衰败”的叙事。
服务于“统一”叙事: 将台湾描绘成“生不如死”的状态,可以间接强化“只有回到祖国怀抱才能获得新生”的论调,从而服务于中国大陆最终实现国家统一的目标。
内部情绪的宣泄与转移: 有时这类尖锐的评论也可能反映出中国大陆内部在面对某些国际或国内问题时,通过批评外部对象来转移注意力或宣泄情绪。

二、 文章可能提出的具体“论据”或指控(基于常见的类似评论风格):

尽管我没有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但根据《环球时报》一贯的报道和评论风格,以及标题的指向性,我们可以推测文章可能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经济层面:
经济增长乏力: 指责台湾经济增长缓慢,与中国大陆或其他亚洲邻国相比落后。
产业空心化/外移: 可能认为台湾的优势产业(如半导体)过度依赖外部市场,或者制造业出现外移现象,导致本土就业机会减少。
薪资增长停滞: 批评台湾的平均薪资增长缓慢,难以支撑民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成本,导致年轻人“低薪常态化”。
通货膨胀压力: 可能指责台湾未能有效控制通货膨胀,导致民众购买力下降。
经济结构性问题: 认为台湾经济结构单一,过于依赖特定产业,缺乏韧性。

2. 社会民生层面:
高房价与居住困难: 指出台湾房价高企,普通民众难以负担,购房压力巨大,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低生育率与人口老龄化: 将台湾的低生育率和快速老龄化视为社会活力下降、未来堪忧的证据。
社会内卷与竞争压力: 可能描述台湾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面临巨大的职业和生活压力,“内卷”严重。
年轻人焦虑与无望感: 认为台湾的年轻人普遍感到迷茫、焦虑,对未来缺乏信心,甚至出现“躺平”心态。
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压力: 可能暗示台湾的公共服务体系面临挑战,无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3. 政治层面(这是最核心的部分,且通常带有强烈的批判性):
“台独”政策的负面影响: 将台湾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直接归咎于台湾当局奉行的“独立倾向”政策。认为这种政策导致了与中国大陆的“经济脱钩”,失去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亲美抗中”路线的代价: 指责台湾当局“亲美”是“挟持台湾民众充当遏制中国大陆的棋子”,这种路线带来的只会是风险和对抗,而非发展和和平。
政治极化与社会撕裂: 可能认为台湾内部政治斗争激烈,导致社会分裂,难以形成合力解决发展问题。
“民粹主义”的危害: 暗示台湾的政治决策受到“民粹主义”影响,未能理性地处理两岸关系和经济发展。

三、 对文章观点的评价与分析:

看待这样一篇评论,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维,并进行多维度分析:

1. 夸大与片面性:
“生不如死”的极端化表述: 这种表述本身就是一种极端化和情绪化的宣传,忽略了台湾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的许多积极因素。台湾在民主制度、科技创新、文化多元性等方面仍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成就。
选择性呈现: 文章很可能只选取了能够支撑其论点的负面数据和现象,而忽略了台湾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其他方面,比如台湾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的全球竞争力,或者其相对成熟的社会保障体系等。
因果关系倒置或混淆: 将台湾面临的挑战(如经济增长放缓、低生育率等)简单地归咎于政治原因,可能忽略了全球经济周期、技术变革、人口结构变化等更普遍和复杂的因素。例如,低生育率和老龄化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面临的共同挑战,并非台湾独有。

2. “中国视角”下的解读:
大陆官方立场: 这篇文章的观点符合中国大陆官方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宣传策略。它旨在强化“只有两岸统一才能实现台湾的繁荣和稳定”的叙事。
信息不对称: 对于不了解台湾真实情况的中国大陆民众来说,这类文章可能具有较强的误导性。

3. 台湾民众的真实感受:
复杂性: 台湾民众对于自身的经济社会状况有着复杂且多元的感受。确实,台湾面临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房价高企、年轻人压力大等问题,但将其描述为“生不如死”可能与大多数台湾民众的实际感受存在较大偏差。
对政治的看法: 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经济发展和政治走向的看法也存在巨大分歧,并非所有人都认同“亲美抗中”是导致问题的根源。

4. 作为宣传工具的功能:
塑造认知: 这类文章的主要功能在于塑造和巩固特定受众(主要是中国大陆民众)对台湾的认知,将台湾描绘成一个政治上“走错路”而导致经济民生凋敝的形象。
施加压力: 通过制造一种台湾“衰败”的舆论氛围,间接向台湾当局和民众施加心理压力,促使其在两岸关系上做出调整。

总结:

《环球时报》发表《2345,台湾生不如死进行式》这类评论,是一种典型的政治宣传和舆论引导行为。其核心观点是将台湾当前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如经济增长、就业、房价、生育率等)极端化,并将其简单粗暴地归咎于台湾的政治选择和两岸关系的处理方式。

理解这篇文章,需要认识到其高度的政治性和宣传性,以及可能存在的片面性、夸大性甚至歪曲性。不能简单照单全收,而应结合多方信息来源,对台湾真实的经济社会状况进行独立判断。

从更深层次看,这类文章反映了中国大陆在处理台湾问题上所采取的强硬宣传策略,试图通过负面叙事来影响台湾内部的认知,并为自身对台政策服务。然而,这种极端的描述方式,也可能适得其反,加剧台湾民众的反感和对大陆的疏离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让我来画一下重点:

1.台湾的年出生人口小于死亡人口,有严重的低生育率问题

2.台湾房价过高,人们生活压力太大,对未来没有希望

3.由于一直没有解决房价等问题,台当局被打脸。

嘲讽他们可以,但是要注意,别五十步笑百步,来看个合订本。



user avatar

excess death 有8000,你信他新冠只死了800人?

“以一当十”这个成语,形容台湾的新冠数据,一点都不过分。

user avatar

也就是网络时代发过的文章能自己删了当没发生

这要是纸媒得剪下来攒合订本的

不过我查了下环球网,这是环球网转载的其他自媒体的新闻吧?

称作环球时报发文,是不是欠妥?

user avatar

总觉得在说别人,又觉得再说自己。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user avatar

说明我们舆论界要开始冲塔了。你还真别觉得拿房价说事是五十步笑百步。几个回合下来你都得承认中国房价低或者承认中国收入高二选一你信不。

先说句题外话,这些年来要不是疫情,美国那全世界最高的医疗费用可堪比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治安都被公知吹成医疗免费和治安良好了。每次辩论还都是振振有词。

知乎咱都没少看到,都千年的狐狸咱别玩聊斋。

首先我问你,你凭什么说中国房价高。你的感受,你的感受算数么,大家都说,大家在哪里?在鹤岗么?你瓜分出去的?说回北京,均价不高啊,和台北一样都是五万出头,首都和小省省会比不行么。转战三环,对对对,汤臣一品就该卖台湾半个世纪的筒子楼的价。外国都是大house,我们村也是,鱼塘顶他100个游泳池,外国太惨了,一个小破游泳池的建设费都够我承包水库了。

然后下一轮,台湾最低工资是我们大城市两倍哦,哦两倍啊,没兴趣,我搬家20里地收入是现在的三倍。哦对了我们要不要和之前房价联动一下啊,房子可是投资品,如果房价高我是不是在家躺着比台湾收入高了,这咱可不带赖账的啊。

就像我说的舆论圈打算冲塔了,如果赢了说明我们纯收入比较高顺便证明一下陈平不等式,什么,你敢笑话经济学博导说的2000美元<3000人民币的不等式。你啥学历啊,如果乌合麒麟耽误了我们芯片研究,你就是阻挠了我们经济建设的碍国贼。

如果输了,证明我们人均资产比较高(经济学基本常识,房价是投资品不是消费品),赢两次直接。

说白了吧,最近大量理中客泛滥,不管是货拉拉司机还是岳父灭门案。塔利班的胜利更出现很多美军洗地。国家准备开闸放一些真的左派,你两对脾气,好好侃。

最后说一下,我这房价真不贵。所以我属于吃瓜的,你也别装你是买不起房的,我看了一堆评论,那些说房价高的动不动北上广深苏杭武汉住一圈。其实你也是百度在查谁不了解谁啊,不会吧,不会吧,你全国房价都了解都买了,那你肯定不是个希望房价下降的人吧。

user avatar

蚌埠住了,2021年还有叼盘媒体敢打人口和房价牌的

user avatar

俺寻思着,小英被打脸的次数还少吗?

也就岛内居民因讯息茧房,被民x党洗脑洗的弱智了。

user avatar

建议严查环球时报,这明显是指桑骂槐。

user avatar

贴了个苏联笑话当回答结果被删了.

那就好好评价一下吧.

(超多图警告)

环球时报的报道 "本身" 没有什么问题. 因为现实就是, 进入现代化的国家/地区, 生育率都惨不忍睹. 再加上普遍性的资产价格上涨, 人民生活确实越来越困难了, 无论在哪个国家.

说到生育率, 基本上可以这么说, 目前这个世界上, 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地区, 没有任何办法能将总和生育率维持在 2 以上 (也就是自然替代率以上).

(准确说, 也不能说一个都没有, 比如以色列就能保持高生育率. 但是那个保持高生育率的办法, 其他国家基本上是完全无法参考的. 特例, 太过特殊了.)

换句话说, 如果不靠移民, 基本上所有的现代化国家/地区都会不可逆的进入人口衰减状态.

世界发达国家人口之光, 美国, 总和生育率 1.73

可以看到, 美国妇女总和生育率 1960 年是还高达 3.65 (婴儿潮的尾声), 但是仅仅十年多点, 在 70 年代就已经跌到了 2 以下, 虽然 1989 年到 2009 年略有上升, 稳定在了比 2 稍高的水平, 但是随后又跌到了 2 以下.

而同期, 美国人口则一路上涨, 从 1960 年的 1.8 亿, 增长到 2019 年的近 3.3 亿. 显然, 只靠婴儿潮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移民一样起了巨大的作用.

老大帝国英国, 总和生育率在 1974 年跌到 2 以下, 此后从未突破 2.

众所周知, 英国不像美国, 并不是一个传统的移民国家, 虽然也有移民, 但是总数和比例都远远不如美国. 英国的人口自然也就..

1960 年英国人口 5 千 2 百万, 2019 年, 人口 "增长" 到了 6 千 6 百万.

东亚儒家文化圈, 那就更惨了. 先看被念叨 "老龄化" 念叨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日本.

六十年代至今, 日本就没有几年的总和生育率超过自然替代率. 总和生育率维持在 1.4 左右的低位已经超过二十年. 于是日本的人口曲线是这样的:

2008 和 2010 年两年的日本人口在曲线里是最多的, 都是 1.281 亿. 2010 年后, 日本人口进入单调下降趋势, 现在比起最高峰, 已经减少了 180 万人.

同为内卷大国的韩国更惨一点. 总和生育率从超过 6 一路直线跌到 2 以下, 仅仅用了 24 年. 并且之后继续一路下滑, 现在的总和生育率只有可怜的 0.98. 换句话说, 如果没有移民补充, 韩国未来每过一代人, 人口都要损失 50%. 亡国灭种, 就在眼前.

在这种惨淡的生育率下, 韩国人口居然还能继续保持缓慢增长, 这才是真汉江奇迹.

不用着急嘲笑日韩. 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总和生育率比韩国略好, 仅为 1.14.

香港表示, 都是高度发达的港口城市, 岂能让新加坡独美? 1.07, 就问你怕不怕.

当然, 新加坡作为亚洲最发达国家之一, 体量又极小, 随便发发移民签证, 人口问题是不用担心的. 香港同样如此. 体量小, 靠移民补充人口轻而易举.

东南某岛的总和生育率跌到 2 以下是在 1986 年, 比韩国晚了两年.

至于岛上的人口嘛.. 反正只要不瞎, 就知道负增长就在眼前.

哪怕是儒家文化圈国家/地区中最不发达的越南, 总和生育率也已经跌到了 2.05, 跌破自然替代率指日可待.

这个图里同时可以看到, 早已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泰国, 仅仅有 1.52 的总和生育率. 而混乱无比的菲律宾堪称生育之光: 2.58.

哪怕印度, 随着经济发展, 生育率已经一路跌到了仅有 2.22 的地步.

那以穆斯林为主体的国家呢?

马来西亚, 2.0. 印尼略好, 2.31.

海湾国家, 最世俗的阿联酋, 生育率仅有 1.41, 换句话说, 一个穆斯林国家, 生育率和日本是一个水平. 卡塔尔略好一点, 1.87. 沙特还维持在 2.32 这个水平, 但是按照趋势, 跌破 2 也只是时间问题.

欧亚的生育率都是这么不堪一击, 那拉美呢?

墨西哥: 2.13. 金砖国家之一的巴西 1.73, 和美帝一个水平.

乌拉圭只有 1.97, 阿根廷倒是还好, 2.26.

中美洲的 sxxthxxe 国家们倒是还能有比较好的生育率.

哥伦比亚和哥斯达黎加的出生率都跌破了 2. 委内瑞拉虽然经济一团糟, 但是生育率却还保持的不错, 当然从趋势上讲, 也是药丸.

贩卖了这么多焦虑, 大家就要问了, 那人类的未来在哪里?

多显然啊.

人类发源地, 未来的人类的救命稻草.

只是你看看这些曲线.. 这救命稻草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我爱人类! 我怕它完了!


刚刚在某个别的回答的评论区里看有人将生育率下降归结为 "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的恶果. 我确实不知道是不是能归结于资本主义. 不过.. 朝鲜的总和生育率为 1.9. 古巴为 1.62.. 这就..

另外再补充一个神权治国半个世纪的伊朗: 2.14

不过看起来伊朗的生育率有反弹, 撒花撒花~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下都是嘲讽因为大家都不想自己的答案回头被当合订本引用,也就是今年或者明年的事了。网友们的智商比编辑们还是要高一点。

不过我觉得广大网友更关心的是为什么台湾省伪朝的“内政部户政司”能做到在9月9号就能公布8月份的全省出生死亡人口。而___做不到呢?

要是每个月都能公布一次,那该多热闹啊。现在一年才热闹一次……

user avatar

放在開頭:評論前請小心被知乎夾....我已經看到有些評論消失了...

身為在沿岸享受過福報的4V鼠人
聊聊現況:生/醫/房/娛樂

生:
首先,生不如死是真的嗎?
[是真的] 以出生率來看的話是這樣沒錯

身為90後前半
高中同學一班30人 結婚人數:1對
大學同學一班30人 結婚人數:2對
在少子化增速上,我覺得贏南韓還是有希望的

然而老齡化增速上,可能不會那麼快.因為現在台灣大量的引進東南亞勞工
(雖然我不知道他們幹嘛來鬼島....明明還有很多更好的國家可以去= =)
台北旁邊有個縣市,叫做中壢.基本上很多人提到中壢都會帶有一點種族歧視的口吻戲稱為"小東南亞租界",我看過不了多久在當地火車站遇到的東南亞外國人可能會比台灣本地人還多

醫:
簡單來說,台灣醫療[加速崩壞中]首先,我認為台灣的醫保對平民來說,是世界第一
沒錯,就是世界第一
然而,這建立在:
1.醫生是台灣職業金字塔頂端中的頂端(想像一下清北尖子班的生員大考全部擠醫科)
2."極度"壓榨醫護人員
而逐漸崩壞的始末請洽下列連結
關於台灣的健保問題的漫畫:醫院恐怖故事
imgur.com/a/58PMn
(注意:這個漫畫是2015年畫的 裡面提到的問題現在來看沒太大改善)
不過由於1.的關係,我認為台灣醫療還能夠撐滿長一段時間就是了


台灣政客只要談到打房,就是笑話
不可能打房,永遠不可能打房
目前居住政策比較偏向由當局提供公租房
(這個公租房政策蔡喊很大聲,結果做最好的是台北市長柯文哲,蔡等著收割政績而已.)
對岸偏遠的三四線房還有跌的可能性
台灣則是連東部/南部的偏遠鄉下都狂漲猛漲
台灣鄉下那種鳥不生蛋的地方為啥房價永遠往上爬我也是不懂
台灣房價金字塔算平均偏高,但上下限價差不高
當然比頂端價格絕對輸沿岸一線
也沒差啦,反正我底端鼠人怎樣都買不起房

娛樂
怎麼說呢.身為一個鼠人,如果你沒那麼鼠,你大概時間都會被工作吃掉.哪來的時間娛樂?
種類倒是管夠:網飛/水管/NS/PS/抖音/愛奇異.....
(對了目前抖音/王者榮耀/小紅書/....等使用人數大量增加中)
據我觀察 由於時間碎片化 因此娛樂的媒介逐漸趨同
沒錯--就是氪金手遊
嗯 這個社會沒救了

育/老
身為鼠人 這不關我事 我不生不養 等安樂死(希望到時候開放)
YA
----更新:育
現在台灣教育,簡單來說:沒那麼卷了,但是卷贏也沒有用
1.沒那麼卷了
先聊聊以前發生過的事.以前本科學歷的人占比很低(所以本科文憑廣受認可),然而在陳水扁任期,弄了一個政策[全民上大學].於是各大技職學校原地升級為大學(騙補騙學費),各大財團私立學校拼命蓋(騙補圈地炒房).私立大學氾濫的情況下,現在只要會識字都可以拿本科文憑,反過來說就是除了前幾所大學以外,其他學校的文憑跟垃圾差不多.學歷貶值(考研人數增加),學生多花了四年的時間和昂貴的私立學校學費最後只換來一張垃圾.
順道一題,少子化導致學生大量減少也是一個沒那麼卷的原因

2.卷贏也沒有用---階級固化
陳水扁三級貧戶出身,被視為階級翻轉的正面典型例子.然而階級已經固化的當下,這種事情已經不可能再發生.

真正的天生贏家都是高中念國際學校,本科出去念美本.而次一級的贏家則佔滿了頂校的生源
(以地域分:大安區念台大的學生數量>>屏東整個縣念台大的學生數量--我解釋一下,大概類比於海淀區的清北人數>>偏遠省分的清北人數)
(以職業分:念頂校的學生父母,據調查佔最多的背景是公務員和老師)

並且,就算有小鎮做題家卷贏了,他一樣買不起台北市的房子啦,幹
還是得給地主打工當社畜996,都一樣

好吧也許我不應該那麼悲觀,卷贏也是有好處的,因為卷贏的話,能看到的東西會比較多,視野會比較廣,成功的概率和可能性會比較高.

只是視野在這個社會中,相較於資本其重要性似乎越來越低....

------------------------更新完畢
--------------------------------------------------------2更
轉貼一下陰間論壇對出生率低的討論(需要科學)
ptt.cc/bbs/Gossiping/M.

ptt.cc/bbs/Gossiping/M.
都一樣 都一樣
---------------------------------------------------------2更完畢

簡單來說 一個下限偏高的社會型態,但是看向未來是一個穩定的下坡
再也不會往上了

大概這樣

user avatar

我们在做对内宣传外面的情况时,是很有必要一些很明显的坑的。像工资低,房价高,人口负增长,工作时间长之类的短板要尽量规避。你在说别人不好时,尽量要挑自己已经做得好的地方去说,不然很容易被反噬。


湾仔尽管一无是处,但是你说到湾仔生育率低,负增长的时候,要考虑国内情况也很糟糕,读者一看,这说得不是我们自己吗?


如果你来一句,湾仔的情况值得我们警惕,以此为鉴,缓解人口老龄化负增长之类的,也都还好。但一整篇下来就是:哦豁老菜被打脸了!yes!湾仔你不行啊之类的,这就太有恃无恐了。


搞宏大叙事做大宣传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你想让大家都打鸡血的为国家去奋斗,赶超西方国家,这没有问题,大家都有上进心,这是好事。但是到了福利待遇这边就开始含糊其辞,敷衍了事的话,就会削弱凝聚力。


印第安人希望巴西好起来吗?当然希望。如果巴西能全方位超越阿根廷,成为南美最强,然后和美国平起平坐,大家生活阔绰,当然好。但是该有的国民待遇不能一拖再拖,还拿自己的短板去笑话别人,印第安人虽然老实,但是不傻。

user avatar

建议媒体把数据库里这种文章清理一遍。

因为不确定我们的人口会不会在未来一两年,或者乐观一点,几年之后开始负增长。

到时候合订本一出,这就是给境外势力递刀子,拜登的人口牌,行走的50万。

user avatar

回答被建议修改了,筒子们散了吧。

user avatar

东德错误,指东德在利用西德经济危机进行宣传时,用了多张西德失业者排队领取救济食品的照片。没想到东德人看到西德失业者领取的救济食品竟然比他们平时吃的还好,从而导致心理不平衡,宣传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我建议环球时报尽快删除这篇新闻报道,如果两三年后我国生育问题更加严重,大家看新闻合订本的时候就会注意到这篇文章,到时候免不了被扣上“境外势力”,“1450“的帽子。毕竟,坐标系移动的速度总是出乎人的意料。

user avatar

大哥莫说二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