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老胡该把我从黑名单里放出来了吧...我都忘了当年在他评论区里吐槽啥了...
(ㅍ_ㅍ)
胡锡进是一个体制内的媒体经营管理者。
前者决定了其屁股在哪,以及嘴巴要对屁股的服从度。
后者他可以说是非常成功,把环球时报的影响力做大做强很多,还顺带把自己的品牌做出来了。
至于对他发言内容的评价,因为前者,指挥其发言的是屁股而不是脑子。因为后者,他并不是优秀的时政评论员,也没表现出很高的水平。在媒体经营管理上超额完成任务这就足够了、
跟同样吃“这碗饭”的张维为、陈平不一样的是,胡主编水平其实稀烂的很,往往“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理论基本没有,和人对线的什么的估计还吵不过知乎大佬。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他的“胡锡进式话术”,简单举例——
群众:中国有A问题,这个您怎么看?
胡中肯:中国的确有A问题,但是已经做得很好了。
群众:那应该怎么解决?
胡中肯:中国虽然有A问题,但美国也有啊!美国不仅有A问题,还有B问题......
群众:不是,我是问你中国怎么解决A问题
胡中肯:中美两国都有A问题,但中国比美国做得更好,而且美国的还有B问题很严重,你看我们中国就没有B问题嘛!
群众:.......
胡主编几十年来一直在“和稀泥”、“骑墙”、“中肯”里徘徊打滚,你说他没学术水平是真的,但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他从来没输过。
或许...可能...大概...直到最近兵败联想?
老胡以前是个公知,放到今天肯定被网友挂起来打倒了。
后来转向了,才有了今天的老胡。之前看过一个老胡微博的合订版。
幸亏转向了,否则哪能平安退休呢?
胡前总编辑有排面。
在发达国家媒体届比较有影响力。
当然了,您可能嗤之以鼻,冷哼一声,被形容为民族主义者,掌管的报被称为民族主义小报,有什么可豪横的。
防杠:对于胡前总编国内的发言这个回答不讨论,仅就胡前总编国外的影响力做个侧面。
“环球时报总编”翻页了,这是要大伙儿对其进行总结和评价么?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都清楚,设置某些岗位,发出某些角度的声音,目的是为了凝聚人心。
但是胡张陈等人的言论,确定是在凝聚人心而不是在离散社会?
那些明显脱离群众的胡说八道,所起到的作用,只能是让群众质疑这公帑花得值不值,而且对很多本就有争议的话题,他们不做功课就急于“露屁股”,结果也只能是扩大争议,制造对线。
立意是红,结果是黑。
我们这个国家,可爱的地方太多了,勤劳坚韧的人民,灿烂悠久的文化,辽阔壮美的河山……真没必浪费公众资源(公帑+舆论阵地)去找这些人搞统宣。
就算要搞,干嘛不找些眉清目秀脑袋瓜还拎得清的人呢?
比如我,要换我上的话,我保证把红旗插到白宫去!
——————
另外胡锡进的各种自媒体账号,应该算公产还是私产?
如果是私产,但他的粉丝是以“环球时报总编”的title积累起来的,否则谁™愿意关注他?
如果是公产,那现在被他私有化了,确定不算国有资产流失?
这事恐怕得聊清楚吧,毕竟我党宗旨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老胡拿走的账号,可不止一针一线吧?一句“以后只代表个人立场发言”就这么私有化了?
哎,老胡还是比较中肯,新主编一上任就是什么“必须凉凉”,环球时报失去了特色也就不是环球时报了。
真是让人痛心疾首,痛心疾首啊。胡主编卸任的不是一个报社的总编辑之职,而是舆论鼓风机的插头啊。
胡主编做特约评论员委实是极大的人才浪费,联合国没有空出来的适合我胡主编的位子么?没有抓紧给设立一个啊。你看我胡主编头发浓密切乌黑,正是精神状态最佳的时候,不为地球全人类带来最好的舆论引导难道不可惜么?
但是话说回来,闻胡主编引退,我还是挺开心的,特别开心,也不知道为什么。
胡锡进是一个“classical”的建制派(不classical的大家应该也都知道那么几个)。他一直以来都在试图打造和维护一个以爱国为底线的共识。
但是很明显,这是一个没有共识的时代。他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劳的,只会里外不是人。
老胡离开舆论场前,共识已经消失(这也不是坏事);
他离开后,更不会有什么变化,这一事件不过是给人一个感叹的机会罢了。
没有共识,那也不必有老胡了,正好也到了年纪,该走了。
再见,走好,好好休息吧。
胡锡进曾经是战地记者,去过波黑战场,这是我很佩服的。
后来他主要是做评论工作,立场虽然没怎么变,但是一开始被骂极左,后来被骂走资,可以说是很魔幻了。
说真的,我不赞同胡锡进的很多观点,但是对于胡锡进其人并无什么恶感。这些人也不过是在其位谋其政罢了,并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情,为人也还可以。这就差不多了。
现在新蹿红的某些人,不管是什么立场,都比老胡激进、有攻击性多了,不管是意见还是为人处世的方式。
骂胡锡进叼盘真的没意义。他写的那玩意儿,在新闻里叫社论,定义是“代表编辑部就某一重大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评论。”
新闻学大辞典的解释是:“(社论)集中反映并传播一定政党、社会政治集团或社会群众团体对当前重大事件和迫切问题的立场、观点、主张。”
社论的三要点
一、代表报社
二、评论对象是重大新闻事实和重大时政
三、目的是引导舆论
作为一个党属报纸的主编,胡锡进的社论能写到那么大影响力,中国也没有第二个主编有这水平。
对于读者,每天几分钟看个社论就能了解党属媒体对国内重大新闻事件的定调,这时间还不值?
除了写社论,主编相当于一个报社的CEO+COO+CCO。胡锡进掌舵期间,环球时报无论是经营、运营、内容上都有很大提升。作为主编,实在是没啥好挑剔的。
非要挑毛病,那就是环时搞新媒体造神/网红运营,把社论拿了用个人造神传教的形式发布。
这种方式会比传统官方途径集体发布的更有利于传播,赢了流量和影响力,但是一定是会牺牲被造神者的口碑的,观视频搞的那一堆人也都是同样的问题。毕竟肉身成圣这种事非常少,人工造神必死。
当然胡编自己也愿意,所以也不算啥大毛病。
公平地说,胡总编对环球时报的影响力的扩展,是有比较大的贡献的。
作为主打对外报道国内新闻(英文版)、对内报道国外新闻(中文版)的党报,首要一条就是屁股要坐正,这是最基本的底线。
可以说胡总编基本还是做到了。
在这个基础上,胡总编想要扩大环球时报的影响力,选择了紧跟时代,做一个网红。
但是做网红的要求。。。可是比做主编高多了——如果你想在做网红的同时维持主编的人设的话。
做党报主编,你面对的大多是正经的读者。
做网红,你将对面对大量不那么正经的网友。
单纯做网红容易,赞也是捧场、骂也是捧场,只要红了,就有影响力。
但即做主编又做网红,就难了。
这两个身份一混合,你没有高超的水平,很难控制住场面的。
总体来说,胡总编做得还算差强人意吧,及格应该是及格的,但谈不上高分。
我不太看胡总编的言论,因为我和他的基本立场一致,一般来说他说不出太多对我有启发的话。
不是说他的话没用,而是说,他能说出来的道理,我基本都知道。
胡总编经验丰富,但理论上没啥创新,中规中矩吧。
即然如此,我还不如多看看立场和我不一样的人士的话呢,好歹能学点儿不一样的东西。
关于对胡总编其它方面的评价,既然已经退休,就不联想了。
胡总编走了,那就祝胡锡进老头退休生活愉快吧!
都发钱等于不发钱
都下岗等于不下岗
都退休等于不退休
都涨价等于不涨价
老胡中出
有些伤感。胡大侠虽以借力卸力名著江湖,但武学根底仍是旧年代传下的横练筋骨、硬接硬架。当精于绵里针、斗转星移、一空到底的新派武师接掌武林之后,我想大家会怀念起胡家拳的趣味的。
能按时退休,还是要支持一下的。
老胡说的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