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别装糊涂了。
老百姓不是要发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
这也不是调整心态的事,而是有关部门要调整状态。
你们是不是以为我们清零派特别冷血,特别不顾百姓死活?
不是的。
放任不管的痛苦和一刀切的不便,我们都体会过。
我们不是“防疫爱好者”,我们是真正在一线(武汉)熬过的。我是清零派里面讲道理的。
明人不说暗话,我支持清零。但我支持的是构建在保障有力,统筹协调,层次分明,张弛有度,进退有序,无微不至基础上的清零。不是无脑“板载”式的清零。
好多有关保障的问题,建议,意见,早就提过。比如:
看清楚了啊,2020年的答案啊!哪怕是针对今天的局势,哪一条对不上?
除了这个答案,我还在别人评论区里赞同过要对受损人群给予支持,补偿,帮扶。比如减免税费,必要时还需提供订单,就业等经济保护措施。
我曾经还有一个被夹的答案,几千赞的,里面提到过“疫情经济学”,提到过宏观上要改变原有的经济,生活,社会运转模式,以适应新形势。
我们清零派比谁都清楚,要想严格防控有效,必须做好保障。只有做好保障,才能赢得群众配合,才能减少和避免抵触以及漏洞。
真以为共存派那么多?
要真是保障和帮扶到位,谁不想舒舒服服,健健康康?谁愿意闲得无聊得病去跟病毒共存?
我不喜欢藏着掖着。
我明说了,我之所以支持清零,确实有私心。
我其实一直都希望借助清零的过程而促使经济,社会,生活,运营,管理等等一系列模式升级,推动社会的进步,借抗疫之势步入新时代。是为了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更大的胜利。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疫情本身。
然后呢?
问题提出2年了,我那个答案2年了。
2年啊!
有改观吗?
真就同样的坑里反复跌?
说好的平战结合呢?说好的举一反三呢?说好的常态化呢?
还是有侥幸心理,还是不够重视疫情,还是以为能靠临时抱佛脚抗疫。
还是心不诚!
谢邀。
被老胡拉黑后,只能通过这种问题描述来远距离观察老胡了。
像极了一位徘徊在闺房外的痴情小男生...
老胡的角度和以往一样,安全,讨喜。
一,蔬菜的供应无论如何都是会出漏洞的;
二,政府要表达歉意,赶紧补漏;
三,政府要对负面舆论有承受力。
有毛病么?没毛病。
只是这个逻辑和实际问题的重合度有点低。
没人指望你能够实现无纰漏的供应,大家抱怨的是:有没有疫情封城下的基础供应?
这个问题我记得疫情之初就有讨论:
以后再封城了,是不是能给被封居民提供基本的食品包?哪怕是方便面和一捆菜,哪怕不是普遍制而是申请制的,起码有需要就能管饱。
被封居民老老实实蹲在家里,就是在为防疫支付成本。政府应该尽力为被封居民降低成本,这也能增强防控措施的韧性。
这事到今天还说不清楚。
西安当时蔬菜供应混乱,大家在心理预期上勉强能理解:大冬天,北方,可能绿叶子确实不好搞,要远距离运输吧。
可你上海是南方,浦东远郊一片片的菜地。
有菜卖不掉,有钱买不到,双方距离肯定不超过一百公里。
这不是资源限制,这是物资调配、紧急预案、数据掌握上的拉垮,是组织能力限制了防控水平。
对比一下深圳。
我虽然没有数据只能通过朋友圈观察,但感觉深圳的处理模式很到位:
准封城第二天,政府向市场投入大量蔬菜。
我有老友当晚没去抢菜,第二天早上去超市,货架空空如也他心里一沉;下午再去看一眼,绿油油的。
全部标明政府指导价。
封控一启动,蔬菜作为储藏期较短的刚需,一定是民生矛盾集中爆发点,一定会出现坐地起价爱买不买。这个我们在聊西安疫情时已经聊的够多了。
深圳的做法实际上是我国七十二年前的经典打法:向市场低价投放大量政府掌握的商品,对冲短期极端紧缺下的市场恐慌情绪,平抑价格。
米棉之战。这场经济战还就是在上海打的,结果如今的上海两手一摊。
而且深圳还加码了防疫补助,除了常规的企业免租城中村的租户能拿200到800元的防控补贴,柠檬酸。
老胡开题就转方向盘,这已经是他的常规操作了。
细聊能够低成本解决的,例如情绪、心态;一句话带过高成本问题,例如具体执行。
昨晚我感慨上海长春的防疫乱象,私信里有几个在一线抗疫的社区胖友跟我抱怨:王哥,我已经很拼了,但我的工资跟三年前一样,一个月三千多我24小时连轴转是真的快转不动了。
这就是很现实的具体执行问题:
防疫三年,医护人员和一线社区人员的工资有没有涨?很多人是没有编制的,合同工陪你这么拼是不是得加钱?
昨天上海说要发防疫补贴,希望这个发放范围能靠谱点。因为到今天,很多被社区动员起来的志愿者,只管饭,他们也是要穿一身白然后在那杵一天的。
被封居民的基础供应问题、一线防疫人员的待遇问题,老胡该多聊聊这些硬茬。
反正你也退休了不是...
我始终没想通,两年了,出个防疫白皮书,然后根据现状更新白皮书内容有这么难吗?每次都怪基层,说基层这不好,那不到位,那你出个具体的行为指导意见啊?然后根据新出问题纠正指导意见,形成规则化和秩序化不好么?是不是玩威不可测的破玩意玩上瘾了,连这么个大事也要威不可测?你就定死了防疫流程,如果有新问题再改流程不就行了?工厂的安全制度不就这么来的,怎么到国家治理就要凭借各自的发挥了?
虽然都有情绪,然而不同阶层人民的情绪,恐怕天差地别。
一边,是普通市民在人挤人的抢菜抢米,,
另一边,贴心的奢侈品牌,已经迫不及待的给VIP客户发放精心包装的上等外卖,完了还不忘附上一张问候卡,
“愿你我同心,望山河无恙”
(LV和卡地亚送也就罢了,连建行这种面向大众的银行都在送)
VIP客户也是有情绪的,他们会把这种情绪放出来晒在社交媒体上的,毕竟奢侈品牌的投放对象,除了少数目标客群外,还要投放给大量“认得出牌子但又买不起”的中产小资,
这就好比,一款游戏里也需要大量免费玩家,来作为VIP玩家的实体道具。
为了缓解免费玩家的焦虑情绪,还要时不时来一点
“上海房东排队买菜送租客”
“广州房东免1个月房租”的感恩暖心新闻。
其实很奇怪,为什么这种时候某些单位,为啥还要把舆论目光锁定到“房东”这样的0.1%群体上,
好像普通人的命运,都寄托在好人房东身上,最后上演一幕佃农给地主竖大拇指的景象,
虽然房东是大好人,但送米送菜这事,和安抚群众情绪的事,
不能总指望富人群体发善心,
万一哪天不发了、或者忘记发了,那怎么办?
我们当然有理由、也有信心相信,疫情终将过去,生活都会恢复如初,上海还是那个咖啡红酒牛排的魔都,
但问题是这个过程中,折射出来的赤裸裸的阶层参差,恐怕比那么点情绪更加引起警惕,
这才是全社会真正应该反思的部分。
老胡在劝架的时候,常用的手段就是把大问题偷换成小问题,小问题自然劝劝就过去了。
比如封控期间老百姓最根本的原因是看病难和买菜难吗?这只是表面问题
根本原因是疫情已经2年多,到目前即使一线城市,医院在疫情期间接诊安排、封控小区的食品供应保障这些还是没有个以保障老百姓基础民生需求为目标的标准化流程。这些流程出来很难吗?哪怕执行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完善流程就好了,可现在是上面就给个指导意见而不是标准流程。把锅扔给下面,可下面的主也是千年狐狸,往下扔就是了,扔来扔去最后还是落到患者和居民头上。
至少俺的不满不是针对扰乱生活,而是因为面对底层的基本需求,太多责任人无视或推诿了
说白了,中国的基层普遍是什么工作水平?这些年的武汉,西安,长春,深圳,上海,东南西北中的例子都凑齐了,大家也都见得多了,个别街道、个别小区当然有处理得非常好、让居民非常满意的,但是整体而言,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所有正当要求,不引发任何舆情的城市,我是一个也没见过,能做到居民只是抱怨核酸检测排队时间太久的已经算是优等生了。
差距在哪儿?水平高的基层总是相似的,水平低的基层各有各的缺点。但说到底无外乎就是钱和人的问题,钱当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钱肯定能解决大多数问题,人大多数时候肯定不是问题,但是出了问题往往就是人的问题。比如这两天男子违反防疫规定外出打工,还有申请一千元借款被拒等,就是钱的问题,比如西安孕妇事件,还有上海蔬菜运输等,就是人的问题。
我不是要反对防疫政策,也不是要贬低基层同志们的辛苦,恰恰相反——就这么“拉胯”的基层组织和动员能力,就已经是地球上独一份的了,你甚至找不出第二家能拿出来相提并论的,以至于有些人产生了新冠疫情不过如此,防疫政策应该取消的幻觉。即便是大家都认同的不应该过度防疫,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什么程度叫过度?你认为过度我认为还不够怎么办?如果放松导致疫情反复算谁的责任?
即便当初中国没有选择动态清零,而是选择跟欧美一样躺平,一样会有大量的批评,“老百姓亲人离世,发泄情绪又何妨?”
都熬着吧。
我曾在2020年被封在湖北小半年,
我的权利优先级不太高,义务的优先级也不太高。
当我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到哪儿买口罩的时候,
武汉的留学生可以一人发N个口罩;
当我连吃三个月腌制食物、吃到吐的时候,
入境隔离者可以挑红酒、牛排;
当我的孩子进不了医院、也等不到雾化器的时候,
外籍、港台人正在谈用血优先。
so,
在外国人、港台人死绝之前,
抗疫这件事跟我没太多关系。
过好自己的人生,
其他你们爱咋整咋整,
我累了。
这是我第一次感到恐惧,不是恐惧病毒,不是恐惧股市,而是恐惧。。。
我已人到中年,在此之前,我一直对中国充满信心,在中国经济还很差时,大家对中国还没信心时,很多人整天想着移民时,我就对中国充满信心,坚信中国会重新屹立世界之巅,此前一辈子从未想过移民,我一辈子正正当当挣钱,从未做过昧良心的事,中国多好,何需移民。
但现在我觉得起码需要考虑一下了,作为一个可选项考虑那么一下下了。。。
这是第一次,我很迷茫中国未来会变啥样。
为什么我会恐惧,因为我曾经花了很多时间研究近代史,现在不但似曾相识,甚至开始押韵了。
一条基本原则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然而现在是首先得zz正确,专业那是其次的。在zz正确的大旗下,有些人甚至已经开始失去了人性。至于网上,你不知道发帖的是不是个小学生,于是变成了网上谁人多,谁大声,谁更不讲理,谁空闲时间多,谁就占优。这个世界总是外行占多数,专家总是极少数。所以那些能最好地迎合外行意见的半桶水的意见得到最多的赞,于是他们一看自己的团体这么多人,愈加觉得自己掌握了宇宙的绝对真理。
所以我们现在就看到网上无数人在疯狂地喊火箭应该烧煤,不赞成烧煤地死一户口本,不赞成烧煤的是1450(一共预算1450万台币,折合320万人民币,招了4个人的1450已经被他们扩大到比台湾总人口还多了),是50w。郭德纲说正眼瞧他们一眼都算输,但一旦涉及zz后,你不但必须正眼瞧,而且必须大声和他们吵,因为大家都在一艘飞船上,他坚持烧煤不但会摔死他,还会摔死我们所有人。
我曾连续发了几次贴,骂他们,你懂什么,你只是个娃娃,你发我工资啊,你给我交房租啊,你给送菜过来啊,这样我就支持你,结果竟然没人来骂我,我还奇怪。这次我点开10个疯狂骂我的人的主页看了下,绝大部分都是学生,对社会刚懂了根毛,却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宇宙的真理。他们无需操心养家糊口的事,搞不好父母还是公务员,搞不好还领钱了,所以他们完全想不到这种抗疫方法已经让多少人生不如死了,已经让多少行业奄奄一息了,也许想到了,但自认真理在手所以不在乎。真是何不食肉糜。
我艹,胡编怎么一退休开始说人话了。
如何看待胡锡进称「老百姓生活被封控扰乱,发泄情绪又何妨 」?
老胡现在退休了,没事就钓钓鱼,玩玩蛇。
春天来了,各种蹦跶动物和爬行动物纷纷到了露头的时候,比如青蛙和蛇。当然,还有一部分蛇在洞里,一部分青蛙在岛上。
老胡童趣十足,喜欢漫山遍野寻找蛇洞,拿一根狗尾巴草往里戳,微笑道:“蛇呀,蛇呀,快出来,你胡伯伯来找你玩啦。”
你他妈就真出来了?
等你出来,老胡就给你普法,蛇窝蛤蟆岛都不是法外之地,造谣生事,寻衅滋事也要拘留,你进去好好反思一下又何妨?
我劝你别出来。
三年了,城市防疫附带的高价蔬菜和蔬菜供应紧张改过吗?一个个发言人都私密马赛多少回了,换汤不换药啊。人家防疫部门也有理由说,我带的什么队伍啊,人家陈毅当年打击上海资本家囤积居奇高物价带的什么队伍啊。没有这个能力知道吗?再下去要输西安了,西安输完再输长春,为了帽子一刀切,脸都不要了。
说明啥,说明胡锡进对互联网控评都看不下去了╮(╯▽╰)╭
早几年,在河南省一个地方要修飞机场,事先不给农民安排好,没有说清道理,就强迫人家搬家。那个庄的农民说,你拿根长棍子去拨树上雀儿的巢,把它搞下来,雀儿也要叫几声。xxx你也有一个巢,我把你的巢搞烂了,你要不要叫几声?于是乎那个地方的群众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小孩子,第二道是妇女,第三道是男的青壮年。到那里去测量的人都被赶走了,结果农民还是胜利了。
后来,向农民好好说清楚,给他们作了安排,他们的家还是搬了,飞机场还是修了。这样的事情不少。现在,有这样一些人,好象得了天下,就高枕无忧,可以横行霸道了。这样的人,群众反对他,打石头,打锄头,我看是该当,我最欢迎。而且有些时候,只有打才能解决问题。群众抗议,凡是有那样的事情,同志们要看作好事。成都有一百多学生要到北京请愿,一个列车上的学生在四川省广元车站就被阻止了,另外一个列车上的学生到了洛阳,没有能到北京来。我的意见,周总理的意见,是应当放到北京来,到有关部门去拜访。要允许群众抗议。
关键是政府工作要做好。工作做好了,自然就没有情绪了,也就不需要发泄了。
现在大家有抱怨的本质很简单,就是防疫导致了新的困难。
老百姓有三个主要抱怨:
1、经济困难
主要体现在个人和公司的资金链断裂。
由于疫情,收入降低甚至没有,但是贷款要还,租金要付,固定成本不变,食品药品支出甚至还有所上升。这个无论个人还是公司都是一样的。就造成现金流是负的。
解决方法也很简单,贷款要免除,至少宽限。租金也要免除或宽限。食品应当免费供应。确保每个人和公司的现金流不恶化。
这种时候,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应该承担亏损。一年几千亿的利润,发给全国人民,半个月的食物省省还是没问题的。
国有企业本身就是属于全体人民群众的。为了保障全体群众的生命健康,由牺牲较少的群众出资,给牺牲较大的群众一些经济补偿,这是完全应当的。
我知道有些人要讲,房贷还不上可以卖房。嗯,防疫期间,谁来看房?房产中介还开着吗?
2、食品困难
一方面是蔬菜肉类涨价、配送困难。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分工明确,有一部分家庭是不做饭的,家里根本没有厨具。
对于涨价和配送困难,其实罗斯福新政已经很好地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了。——国家出钱,大量招募社区配送员。
不做饭的家庭,应当发放即食食品。方便面、榨菜、腌菜、酸菜、罐头都很好。政府应当储备一些即食食品,以及维生素片。这些耐储存的食品在生鲜运输、保存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完成配给。现在农贸市场阳性之后,很多蔬果也阳性了。带包装的即食食品可以经过消毒后继续发放,不必销毁。
我们家自从发现疫情不太可控(3月15号左右)就不外出了,至今只买过一次菜。由于库存有罐头肉、蔬菜种子、腌菜等,食品再坚持两周问题不大,只是需要节约蔬菜。
推荐储备:榨菜(酸菜、即食蔬菜)、熟鸡蛋、各种罐头、米、复合维生素、豆类(发豆芽)、饼干。如果家里不做饭,建议储备民用压缩饼干。
现在政府只想到要让群众购买新鲜蔬菜肉类,从来没想过罐头食品,群众也没想过罐头食品,这在我看来是不对的。罐头食品很重要,它们的生产、配给、储存时效性都不强,容易消毒,非常适合目前的状况。
3、就医困难
这一点,我也是要批评目前政策的。
防疫,是为了保护群众的生命健康。因为防疫,一部分群众的生命健康受到了损害,个别一些群众因为得不到救治而死亡。凭什么小部分要为大部分牺牲?
集体主义中所称的牺牲,是自愿的行为,不是被迫的,更不是被政策就决定牺牲的。政府没有权利决定牺牲某个特定人群的健康来保护另一个人群的健康。
为什么电车难题是一个难题?因为普通人没有权力决定牺牲五个人还是牺牲一个人,是吧?
政府的施政权力来源于普通人,所以政府也没有这个权力,这是非常简单的逻辑。
我们暂时同意政府这样做,是因为,一方面我们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决策,所以授权政府来决策。另一方面,当政府所保护的人民群众都死光了,政府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所以政府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就是确保它所要保护的人民群众至少还存在。
但这不意味着,这些小部分尿毒症和哮喘患者的牺牲,就是理所应当的。正相反,我们没有权利牺牲他们的健康来确保我们自身的健康,伦理不允许。
任何权利都低于我的生命权、健康权,但他人的生命权、健康权除外。
我们现在的考核标准,一是因covid19死亡的人数,二是得covid19的人数。至于其他的,不在考虑之内。现在的防疫方法就是,得了covid19,全力治疗,没得covid19,全力防止传染。而其他的疾病,统统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好像世界上就没有其他疾病了。近期上海和基林发生的事情一再地表明了这一点。
这就是说,得covid19的人的生命权、健康权,甚至完全健康的人的生命权、健康权,要高于得其他病的人的生命权、健康权。这是完全不合理的。
我个人还是建议,用总发病率和总死亡率作为评价标准好一点,毕竟某地的基础死亡率还是稳中向好、基本稳定的。
很多防疫爱好者喜欢说,为了大局,你牺牲一下也没什么。
为了他人的健康权,牺牲一下自由,或者是财产权,这都是没问题的。但是,绝对不能牺牲A的健康权来保护BCD的健康权。
你跟他们说清零不可能实现,应该做好共存的准备,他们跟你说我们要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你跟他们说现在几乎没人因为病毒丢掉生命,反而有很多人死于防疫,他们跟你说那是因为基层执行能力太差;
你跟他们说基层执行能力太差,防疫层层加码,他们跟你说病毒传播太快,必须得从严防控;
你跟他们说病毒虽然传播快但重症率致死率低,他们跟你说人口基数大,医疗资源不足;
你跟他们说人口基数大,医疗资源不足,所以要加大力度投入资源,改善医疗条件,他们跟你说这是个长期的过程;
你跟他们说正因为这是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越早开始越好,他们跟你说现在清零、全民核酸才是头等大事,别的都可以放一放;
你跟他们说因为医疗资源不足所以清零,然后又因为要清零,所以在不断浪费医疗资源,这是个死循环,总有一天要崩溃,他们跟你说美国死了一百万,美国才是要崩溃;
你跟他们说美国死的一百万大多数并不是因为新冠,只是生前感染了新冠,他们跟你说得了新冠就算不死,也有后遗症,比如JJ变短,不能生育;
你跟他们说这些所谓后遗症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他们跟你说有本事从你家开始感染;
你跟他们说放开管控不一定就会感染,可以像国外一样戴口罩、轻症患者居家隔离,他们跟你说中国才是一开始作业做的最好的那个,凭什么现在要抄外国的?
你跟他们说要讲科学,讲理性,不能把防疫政治化,不管是中国政策还是外国政策,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好政策,他们跟你说你是拜登派来的!
无论是从各个角度扔飞盘
神奇的是它怎么都能接住
当发泄情绪成为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的时候
这本身就是问题
发泄情绪并不能解决问题,那是在用骂娘的语气寻求帮助。
麻烦请给因为封城失去经济来源的广大底层群众一定的经济补偿,保障他们的基本衣食住行需求。
麻烦有关部门调整好自身心态,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在人民群众面前当大爷是有可能被广而告之的。
2月份,香港的理发店关了13天,小理发店(1、2个员工)获得补贴1.5万港币,大型的美发连锁店最高可获得150万港币的补贴。香港各行各业,大都有针对疫情关门的相关补贴措施。税收本来就有一部分是用来应对灾情的,本来就应该用在老百姓头上。
咱们这呢?除了减税,降费,这些高大上的名词,但凡有一项是针对百姓的吗?全国有两亿多灵活就业人员,这些人不工作就没有钱赚,疫情隔离没问题,但是能不能减免房贷,给些补贴,哪怕没有补贴,也不能这时候发国难财,蔬菜卖的是平时的几倍还贵。
定点针对一些人员发放救济金,那些被减税降费的企业省下来的钱也不会想着增加福利,只是肥了老板的钱包。
疫情3年了,基本上每年都得来上一次个把月的隔离,这几年折腾的很多地方生意不好做,店铺关门越来越多,讽刺的是中国奢侈品销量逆市涨了48%。
老百姓只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企业主却能减税降费。
真的好讽刺
胡锡进的评论有个特点:听君一席话,胜读一席话。
提炼一下他的观点,你们看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换个问题,疫情期间做核酸排队长出结果慢,胡锡进的这套答案套一下:
再换个问题,疫情期间血透等治疗困难,大家有抱怨,胡锡进的这套答案再套一下:
是不是说了等于没说,要挑毛病一点没有?
作为一个资深的新闻人,你们看他文字油光水滑,滴水不漏。
可惜一点用都没有。
是应该调整心态还是完善政策呢,真是个有趣的问题。
我始终是赞同清零的,因为无准备共存是什么代价有目共睹。但是清零是为了最小代价共存的,你不能一辈子清零,每年都封控几次,街面店铺还怎么做,街面店铺也是老百姓啊。街面店铺不干了还好,正常就医也收影响,疫情一来,甚至这个城市暂时没有病例,周边有的情况下,医院都可以直接原则上不收治新病人,已有病人尽快出院。无论是新闻上看到,还是身边亲人邻居都有有病去不了医院的情况,这些都不应该是常态化一部分。绝大多数新冠病人,你不及时治疗,三五天就好了。新冠最新几个月死亡率已经万分之五以下了,重症率也很低。但是急需医疗资源的人反而可能无法去医院,这是非常可怕的。
清零给共存争取时间,给大家打疫苗,特效药物研发铺设的时间,医院收治方面也应该完善流程,如何把医疗资源留给真正有需要的人。清零不是没有成本的,深圳封城一周,经济损失多大。几年疫情下,餐馆,健身房(没有疫情他们也跑路),咖啡厅,电影院,等等线下店面倒闭得多少,不能说我没有损失,就没有人有损失。清零的成本,也是巨大的。而现在上海的情况,更让人觉得准备共存的紧迫性了,你被击穿,就是被迫共存,你就没有办法选择了,不是你想清零还是共存,你可能突然没得选。
我觉得目前最紧迫的是尽快可以清零,这是一贯政策,不可能说上海共存全国清零,上海和全国分割是不可能的。而最重要的是准备共存,加速准备充分,而不是让百姓不吐槽,网上吐槽不会传播新冠。我不是什么共存派清零派,共存是目的,清零是手段。美国香港低疫苗接种率也清楚的展示了你没有准备好就共存意味着什么。这些东西需要的是思考,不是喊一两句口号式的语言去打倒和你意见不一致的人,因为口号式的语言,没用。
评论区,好好说话,礼貌讨论,畅所欲言,人身攻击,我一率骂回然后拉黑。你不懂的尊重人,我也不会尊重你。除了直接骂人的,还有像沉思的鱼这样的随意冷嘲热讽的,你冷潮热讽前不能先看别人说的是什么,还是主要不是全面封城,不是和你心意就冷嘲热讽,我要告诉你,冷嘲热讽我也会,你说的什么都原话奉还。
这话没毛病,但话里话让人无奈。
中国互联网舆论的复杂程度非常高,正常讨论已经非常困难了,左右互搏扣帽子大翻译,最终大部分是在无效讨论区间里打了转。
胡的这个话还有层深层含义,都知道你们在发泄情绪,那就发泄吧,管不管得了就另说了。
这时代,不要被舆论裹挟,做自己的事比较重要,减少刷舆论的无效时间,多看两本书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