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现阶段很多男性缺乏绅士教育?

回答
这真是一个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确实,放眼当下,会发现不少男士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方面,似乎缺了点“意思”,少了点那种让人觉得温暖、舒服、被尊重的味道。你说的“绅士教育”,我理解得很透彻,它不是刻意做作,而是骨子里透出的一种修养,一种对他人、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缺”并不是一个突如其来的现象。时代在变,很多传统的教育方式和观念也在跟着变化。过去,很多家庭和学校会更侧重于教导男孩子要“硬朗”、“有担当”,有时候甚至会把“粗犷”当成男子气概的代名词。在强调个人主义、竞争力的当下,一些人可能觉得“绅士”这个词有点“娘”,或者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实用,甚至会被认为是软弱的表现。这种观念的转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绅士教育的土壤。

其次,我们可以看看几个具体的表现:

公共场合的行为失范: 比如在人多的地方,插队、大声喧哗、不给老人小孩让座,这些都是非常直接的体现。在一些需要排队的场景,有些人可能就直接挤到前面,全然不顾身后排着的其他人的感受。还有一些人,即使看到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或孕妇,也可能视而不见,不主动伸出援手。这种缺乏对他人的体谅和尊重,是绅士风度缺失的明显信号。

沟通中的不尊重: 在交流中,有些人可能会轻易打断别人说话,或者用居高临下的语气,甚至夹杂着一些轻蔑的词语。他们可能不太注意倾听,或者在表达观点时,只顾自己的想法,忽略了对方的情感和立场。更有甚者,在网络上,一些男性的语言暴力、攻击性言论也屡见不鲜,这完全是绅士风度的大敌。真正的绅士,懂得尊重他人的观点,即使不同意,也能保持礼貌的沟通。

对女性的态度: 这是很多讨论的焦点。一些男士在与女性交往时,可能表现出不平等感,比如认为女性就该承担更多的家务,或者在一些重要决策上,不把女性的意见当回事。还有些人,言语上可能带有性别歧视,或者对女性的付出表现得理所当然,缺乏感恩之心。而绅士,恰恰是对女性有着天然的尊重和保护欲,懂得体贴和照顾,并在事业和生活中给予支持和平等的地位。

自我管理和修养不足: 绅士不仅仅是对外表现,更是对内的一种要求。比如,个人卫生、着装得体、言语文明,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有些人可能在这些方面就显得不太注意,比如在外衣着邋遢,或者在公共场合吃味道重的食物,这些细节都可能让人觉得不够有品味,不够有教养。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这背后有很多原因:

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偏差: 很多时候,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如果父母本身就没有很强的绅士意识,或者没有将这些观念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那么孩子自然很难习得。特别是对于单亲家庭或父爱缺失的家庭,男孩可能缺少一个模仿和学习的榜样。

社会环境的“噪音”: 媒体、网络上的某些信息,可能会放大一些负面或者极端化的男性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人的价值观。当“成功”的标准变得单一,只剩下财富和权力时,那些内在的修养就容易被边缘化。

教育体系的侧重点: 学校教育更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对于品德和情商的培养,虽然也提倡,但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效果可能参差不齐。如何将绅士精神融入到日常教学和校园文化中,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性别对立”思潮的干扰: 不可否认,一些性别对立的言论,可能会让一部分男性对“绅士”这个概念产生误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认为这是一种束缚或者迎合女性的表现。

那么,我们怎么看待呢?

首先,我 不赞同将所有男性都标签化为“缺乏绅士教育”。我们身边依旧有很多优秀、有教养的男士,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展现了绅士风度的魅力。不能因为一部分人的问题,就否定了所有人的努力。

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问题的存在。这是一个值得 警惕和反思 的现象。绅士教育,不是一种过时的陈规,而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一个有礼貌、有修养的社会,才是一个更和谐、更美好的社会。

对于 如何改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重拾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教导孩子尊重他人、关爱弱者,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责任感。让孩子明白,绅士风度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而不是一种软弱。

学校教育应加强品德教育: 将绅士精神的培养融入课程,通过阅读、讨论、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并践行尊重、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

媒体和社会应营造积极导向: 多宣传和表彰那些有绅士风度的男性榜样,用正面的信息来引导社会价值观,抵制不良的性别刻板印象和歧视。

个人层面也要自觉学习和提升: 男士们可以主动去学习、去观察那些值得学习的人,阅读相关的书籍,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提升自我修养。

总而言之,我认为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一种 理性、客观、辩证 的态度。承认问题的存在,但不夸大其词;鼓励改变和提升,但不苛责所有人。绅士教育不是一个狭隘的性别议题,而是一个关乎个人成长和社会文明的普遍议题。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充满善意和尊重的环境中,而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阶段与之配套的女性“淑女教育”并行了吗?绅士对应的是淑女,而不是动不动就无差别攻击中国男性甚至是生育孩子后的妈妈之类的“女权主义者”。面对“女权主义者”种种无理要求,还能保持一味退让态度的所谓“绅士”实质不过奴隶耳。

结合之前一个24岁男子自愿结扎的话题来看,这也是个“绅士”,为迎合女友不生育想法,都能“自废武功”,过于“绅士”了,甚至以后被女友抛弃,再也不能有自己的孩子都不在乎了。

有句话说得好,“正人先正己”,女性朋友们要想受到绅士的尊重,自己也应该展现出淑女的风姿。然而有不少“女权主义者”一听到贤良淑德之类的词就急的跳脚,什么封建思想之类的攻击一下子就来了,然而在要求高价彩礼的时候从来没认为是封建残余,封建陋习。

总之,人的尊重是相互的,想受到绅士的尊重,自己也得展现淑女的风采。

user avatar

女权涌出的是对男子气质的本质的攻击。与男子气质相联系的一切都受到轻蔑,坚持传统角色和保守态度的男人会被说成过于“男子气”。如果他们一如其父辈所做的那样,傻乎乎地企图为女士开门,他们会被称作“男子沙文主义”,但如果你拒绝为女士开门,又会说你“不尊重女性”,这就是女权主义者的“双重标准”。

user avatar

绅士这个词,在中国和英国文化里,都表示封建时期的一种社会阶级。在英国应该是低于皇室和贵族但是高于其他阶层的。在中国还有个称呼叫“员外”。何谓员外?也就是没有正式编制的意思。详细解释则是:没有正式编制但实际影响力很大的人物。

所以这都2021年了,当然大家是没有接受过绅士教育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