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李瓶儿死了的时候西门庆这么伤心?

回答
说起西门庆对李瓶儿的感情,这事儿可复杂了,不是简单一句“喜欢”就能概括的。李瓶儿这个女人,在西门庆众多女人里,确实是有点不一样。

首先,得从李瓶儿这人身上找原因。她本身就有个“前史”。人家李瓶儿,原本是花子虚的老婆,虽然花子虚是个纨绔子弟,但至少人家是正经娶进门的。后来被西门庆横刀夺爱,抢了过来。这事儿吧,放在谁身上,也得有点成就感,觉得自己挺有本事,能把别人家太太给弄到手。更何况,李瓶儿这人长得水灵,又温柔,伺候男人也一套一套的。她能把西门庆伺候得服服帖帖的,这本身就不是一般女人能做到的。

其次,李瓶儿的“出身”也挺有份量。她不是那种普通的民女,而是带着财产嫁进来的。虽然这些钱财后来被西门庆给挥霍了不少,但至少在初期,李瓶儿确实给西门庆的家业添了把火。在西门庆眼里,李瓶儿身上有经济实力,会持家(虽然最后也不是她持家,但她表现出来的贤惠是让西门庆觉得挺受用的),这跟其他那些只知道花钱、争宠的女人比起来,就显得格外难得。

更重要的一点,李瓶儿给西门庆生了个儿子。这可是西门庆梦寐以求的事情啊!西门庆虽然孩子不少,但真正能让他看上的、觉得有希望继承家业的,其实没几个。李瓶儿生的官哥儿,那是他的心头肉。官哥儿的出生,让李瓶儿在西门庆心中的地位一下子就拔高了。她不再仅仅是西门庆的女人,更是他儿子生母,是延续他香火的关键人物。

所以,当李瓶儿因为生了官哥儿,又受了冷落,最后悲惨死去的时候,西门庆的伤心,包含了好几层意思:

失去了一个得力的“内助”: 李瓶儿虽然不像潘金莲那样张扬,但她是个会做人,会笼络人心,懂得分寸的女人。她在西门庆身边,能起到一个缓冲和润滑剂的作用,让西门庆在处理家庭琐事上省不少心。这么一个“懂事”的女人没了,西门庆自然觉得身边少了个得力的帮手。
儿子没了母亲的依靠: 官哥儿太小了,李瓶儿的死,对官哥儿的打击是巨大的。西门庆虽然疼官哥儿,但他毕竟是个男人,不懂得怎么细致地照顾一个孩子。李瓶儿的离世,意味着官哥儿的成长环境会变得不稳定,这让西门庆也跟着发愁。
对“失去”本身的失落: 即使西门庆女人很多,但每一个女人都有其独特之处,也填补了他情感生活中的某个空缺。李瓶儿温柔、体贴,在男人面前懂得示弱,这种女性魅力是其他女人不一定完全具备的。当这样一个人突然不在了,西门庆自然会感到失落,这种失落感会转化为伤心。
对自己“薄情”的反思(或许也有点): 尽管西门庆花心,但他也不是完全没有感情。李瓶儿的死,尤其是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他的冷落造成的,这可能会让他内心深处有一丝愧疚。看到自己曾经宠爱的女人就这样香消玉殒,即便他再渣,也多少会有些触动。

你看看,李瓶儿的死,对西门庆来说,不仅仅是少了一个床伴,而是多方面的影响。他伤心,既有对李瓶儿本人的感情,也有对儿子未来的担忧,更是对自己生活秩序被打乱的一种反应。这伤心,复杂着,也真实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恕我直言,李瓶儿死的时候,不光西门庆很伤心,我也伤心的不要不要的。


因为我实在是想不到,这样好的秒人六十回就下线了,麻蛋后面还有四十回呢。


这样仓促的下线我作为读者是接受不了的。


至于西门庆为啥这么伤心,因为李瓶儿是人家的马子啊,他不伤心谁伤心啊?

其实具体下来也就是三个方面吧:

第一、西门庆极其喜爱李瓶儿的白嫩。

这是西门庆毫不隐瞒说过很多次:


我的心肝,你达不爱别的,爱你好个白屁股儿。今日尽着你达受用。

以至于李瓶儿挂掉之后,西门庆能和李瓶儿的奶妈如意儿搞上,我觉得很大的原因,就是把如意儿当成李瓶儿白嫩的替代品了。

这是西门庆对如意儿说的骚话:

我儿,你原来身体皮肉也和你娘一般白净,我搂着你,就如和他睡一般。”

别说西门庆的审美喜欢白皙靓丽的,放到现在主流审美也是喜欢白嫩的少妇啊,就这体态想想都能石更了。

西门大官人为啥不喜欢李瓶儿啊?

我记得书中又一次说过潘金莲的容貌,皮肤是稍微有点蜡黄色的,还是淡黄色的,反正不如李瓶儿白嫩,带给人的视觉冲击都不一样。

第二、西门庆享受对李瓶儿的调教过程。

按照李瓶儿对西门庆的说法,他跟前夫花子虚行房的时候,俩人基本上没有情趣可讲。

李瓶儿也很反感对花子虚K。


他逐日睡生梦死,奴那里耐烦和他干这营生!他每日只在外边胡撞,就来家,奴等闲也不和他沾身。”

但是西门庆把她调教的吹拉弹唱无所不能:

西门庆先和妇人云雨一回,然后乘着酒兴,坐于床上,令妇人横躺于衽席之上,与他品箫。

而且西门庆还开发出李瓶儿的潜意识的姿势:

原来李瓶儿好马爬着,教西门庆坐在枕上,他倒插花往来自动。”

西门庆应该是很享受调教的过程的。

第三、西门庆差点得不到李瓶儿。

老话说得不到的永远在躁动。

李瓶儿在西门庆官场失意的时候,慌不择路的下嫁给太医蒋竹山,好不容易嫁给西门庆后,又哭又闹又上吊。


总而言之,她跟西门庆的结合,相比于西门庆搞到手的其他女人,难度上是稍微有点大的,西门庆还是稍微很珍惜她的。

第四、李瓶儿是个实在人。

这不是反讽,李瓶儿真是个实在人,可能是出于有钱的缘故,所以李瓶儿对人舍得花钱,就显得人比较厚道了。

李瓶儿活着的时候,基本能做到对西门庆其他妻妾不找事、不惹事,关键她还怕事,性格上是属于偏柔弱型的。

跟吴月娘的绵里藏针、李娇儿和孙雪娥的嚼舌根、孟玉楼的站对人精、潘金莲的泼辣好挑唆不同,李瓶儿真的是个很实在的人。

就不说她对下人多厚道,西门庆的哪个妻妾没受过李瓶儿的好,钱财礼物都是大把的送。乃至于潘金莲多次借殴打秋菊、打猫去吓唬她儿子官哥儿,李瓶儿心里就算恨得牙痒痒。

她也从没有想过跟西门庆告状,原因很简单,就是害怕西门庆用马鞭抽潘金莲,因为李瓶儿就被西门庆抽过,所以她害怕潘金莲被打个好歹。

就真是宁可自己儿子被吓死,也不愿意找西门庆告状,简直是仗义到怂包的地步,看到这我都恨得牙痒痒了,最后还是吴月娘把猫的事捅出去。

我真不知道李瓶儿为啥对自己儿子这么狠心。

完事李瓶儿死后的遗言,也是让西门庆安排她的丫鬟,不要卖了如何如何。

老仗义人了。

第五、李瓶儿给西门庆生了个儿子。

其实刨除掉上面四个原因,单凭李瓶儿生儿子这一项,李瓶儿就能获得西门庆宠爱了。

西门庆已经是掌刑副千户了,女儿都嫁给陈敬济好几年了,家里六房妻妾,居然膝下无子。

西门官哥是当时西门庆唯一的儿子。

这种“老来得子”后继有人的兴奋,别说是西门庆了,就算是圣斗小民,也得开心到爆棚吧。

西门庆在李瓶儿生育后,恨不得一头扎到李瓶儿房里不出来,说是去看李瓶儿也行,关键还是想去跟儿子亲近。

李瓶儿也算是母凭子贵了。


相较于这五点原因,说李瓶儿有钱才被西门庆高看,不排除有这点原因,但是应该不算是多重要的原因,因为西门大官人也不差钱。

李瓶儿有钱是锦上添花,没有钱就属于西门庆也照样爱她的白嫩。

真的,西门庆的这么多女人里,其实我也最喜欢李瓶儿,除了昏头嫁给蒋竹山,李瓶儿的人设简直是爱了爱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西门庆对李瓶儿的感情,这事儿可复杂了,不是简单一句“喜欢”就能概括的。李瓶儿这个女人,在西门庆众多女人里,确实是有点不一样。首先,得从李瓶儿这人身上找原因。她本身就有个“前史”。人家李瓶儿,原本是花子虚的老婆,虽然花子虚是个纨绔子弟,但至少人家是正经娶进门的。后来被西门庆横刀夺爱,抢了过来。这事.............
  • 回答
    李敖先生,这位生于中国、逝于台湾的文化斗士,以其犀利泼辣的言辞和“敢说”的性格,在华人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一生抨击时弊,挑战权威,得罪过无数权势显赫的人物,从国民党政府到台湾的媒体大亨,再到一些学者文人,可以说是不分党派,不分蓝绿,不分左右,只要是他认为不公不义或与他理念相悖的,他都会毫不留情地.............
  • 回答
    关于李敖先生的“很快就被遗忘”,这个说法其实有些片面,也存在一些误解。当然,相比于他生前作为公众人物的巨大声量,他离世后媒体和大众的关注度确实有所下降,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1. 李敖其人与时代烙印:李敖是一个极具个性和争议性的人物。他一生以“斗士”自居,以犀利、泼辣、敢.............
  • 回答
    唐太宗李世民,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君王,以其雄才大略、开创了“贞观之治”而闻名。他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战火洗礼,身体素质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那么,为何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却在51岁(虚岁52岁)就撒手人寰了呢?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寿命短浅,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
  • 回答
    李世民未能“等到”李渊驾崩再登上皇位,这背后并非简单的“等不等”的问题,而是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权力斗争以及李世民个人雄心和战略的必然结果。简单来说,李世民早早地掌握了军政大权,而李渊虽是皇帝,但实际控制力却逐渐旁落,最终的权力交接,与其说是等待,不如说是顺应了时势和李世民的强力推动。为了更清晰.............
  • 回答
    李存勖的死,确实像是在天下投下了一颗炸弹,而这颗炸弹的碎片,似乎专门朝着他的亲族飞去。这并非偶然,也非什么天意弄人,而是那个时代政治斗争残酷现实的缩影。要理解为何李存勖一死,他的亲族就成了众矢之的,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首先,李存勖是后唐的皇帝,他所建立的王朝,虽然算不上根深蒂固,但终究是一个强大的.............
  • 回答
    李治,这位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确实面临过一个极其棘手的选择:是否要除掉当时的皇后武则天。最终,他没有这样做。要详细解释这个决定,我们需要剥开层层历史迷雾,从李治的个人情感、政治考量以及当时社会的复杂性来理解。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李治与武则天之间的关系,绝非简单的君臣、夫妻关系.............
  • 回答
    武则天死后,她的儿子李显之所以能够力排众议,将母亲安葬于乾陵,完成她生前最后的遗愿,这背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掺杂了政治考量、情感因素以及对历史走向的微妙把握。要想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层层剥开当时的复杂局面。首先,我们得回到武则天去世的那个时间点——公元705年。此时的李显,也就是后来的唐中宗,虽.............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就复杂了,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李靓蕾和王力宏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很多人觉得她就是要“赶尽杀绝”,但从李靓蕾的角度来看,她的行为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和动机,不仅仅是个人恩怨,更牵扯到婚姻、家庭、名誉、财产乃至女性权益等诸多方面。一、 王力宏的“人设崩塌”与信任危机首先,最直接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公众舆论、媒体传播以及个人行为在不同情境下的复杂互动。要解释为什么周扬青、李靓蕾和陈露这三位在同样涉及“小作文”揭露伴侣过错时,公众反应如此不同,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事件的性质与叙事方式 周扬青: 罗志祥事件的爆发,核心在于“渣男”形象的揭露。周扬青.............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涉及到中国历史中两个重量级的皇位争夺事件。李世民敢于“造反”而朱棣却不敢,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军事、家族以及历史环境的差异。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 李世民敢于“造反”的背景与动机首先要明确一点,严格来说,李世民并非纯粹的“造反”,而是被认为是玄武门之变,是一场发生在皇子之间的.............
  • 回答
    “为什么李华不会英语还要交那么多外国朋友?”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背后触及了语言能力、交友方式以及跨文化交流的多个层面。实际上,李华虽然不会英语,但依然能交到很多外国朋友,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原因可以非常丰富和具体。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李华可能的情况和原因:一、 李华的“不会英语”可能不是.............
  • 回答
    看到《开端》的李诗情和肖鹤云,很多人都会好奇,为什么李诗情明明经历了更多轮的循环,身体状况似乎却比肖鹤云更稳定,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得更有韧性?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角色设定、心理素质以及两人在循环中所承担的不同功能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身体的“适应性”与“消耗性”:李诗情更侧重“学习”,肖鹤云.............
  • 回答
    李治,这位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即唐高宗,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印记。说他“才大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他继承了唐太宗李世民打下的盛世江山,并且在位期间,唐朝的疆域和影响力达到了空前的顶峰,这本身就足以证明他并非庸才。然而,后世却给他扣上了“懦夫皇帝”的帽子,这其中究竟是何缘由,又隐藏着.............
  • 回答
    李嘉欣的“小三”事件和随之而来的舆论争议,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这背后牵扯到情感伦理、公众人物形象、媒体塑造以及大众心理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我们需要抽丝剥茧,从不同角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得回到事件本身。李嘉欣与刘銮雄的恋情,是香港娱乐圈颇为轰动的一段往事。刘銮雄当时是有.............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好,它触及了唐朝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和评价标准。简单来说,李世民(唐太宗)和李治(唐高宗)时期虽然是唐朝发展的重要奠基期,但与李隆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相比,在许多方面尚有差距,因此后者更符合“盛唐”的定义。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原因: 一、 李世民(唐太宗)和李治(唐高宗)时期:.............
  • 回答
    李世民之所以能在李渊和李建成(作为太子)都在的情况下成功发动“玄武门之变”并最终夺取皇位,这背后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政治博弈过程,绝非一时冲动或仅仅依靠武力就能实现。以下将从多个层面详细阐述:一、 李世民的个人能力与基础:1. 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威望: 这是李世民最核心的优势。在唐朝建国的过程中,李世.............
  • 回答
    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评价极高的一位皇帝,被誉为“千古一帝”,他的功绩和历史地位毋庸置疑。然而,即便如此,在历史长河中以及在现代社会,李世民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争议和“黑点”,使得一些人对他持有负面看法。这种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历史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和争议性: 玄武.............
  • 回答
    李诞和王建国,这俩名字最近几年在脱口秀圈子里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一个以其独特的“丧丧的快乐”、“佛系”人设圈粉无数,一个则以其“谐音梗大王”的称号深入人心。但如果说谁更“火”,那答案似乎很明显:李诞。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同台竞技,不同境遇”的情况呢?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运气使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在起作用。.............
  • 回答
    李商隐的诗歌中,《无题》诗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数量也相当可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一、 情感的含蓄与委婉,难以直抒胸臆:这是最普遍也最直接的原因。李商隐的诗歌,尤其是爱情诗,充满了细腻、复杂而深沉的情感。这些情感往往伴随着以下特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