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真的那么强吗?

回答
《西游记》原著里,孙悟空的“强”,得从几个层面来看,而且不能只看表面上的“打”。

首先,他有强大的基础实力和天赋。

出身不凡,自带光环: 石猴出世,天生不凡。他的师傅是须菩提祖师,这可是个不得了的人物,通天彻地,道法高深。菩提祖师传授了他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这两种神通可不是随便什么妖怪都能会的。七十二变让他能变成任何东西,这是他能潜入龙宫、地府、天庭的根本。筋斗云更是“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这是他追击敌人、快速侦察、救援友军的超级加速器。
身体素质超群: 吃了蟠桃、仙丹,炼了太上老君的金炉,这些都让他身体变得坚硬无比,刀枪不入,火烧不化,水淹不烂。这是一种极致的防御力,是很多妖怪梦寐以求却达不到的。想想二郎神,虽然也是三尖两刃刀,变化也多,但也没见过他吃仙丹吃到刀枪不入的程度。

其次,他的强体现在“战绩”和“破坏力”上,但这些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展现。

早期大闹天宫: 这是他实力的集中爆发期。弼马温时期,他能和十万天兵天将周旋,甚至打得他们落荒而逃。他的“金箍棒”更是重量惊人,打起人来势不可挡。天庭派出的各路神仙,无论是巨灵神、哪吒,还是天蓬元帅、卷帘大将,在最开始都挡不住他。这说明他当时的个人武力是极强的。
“搅得天翻地覆”的破坏力: 蟠桃会他能闹,老君的金丹他能吃,最后还敢挑战天庭的权威。这种行为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无所畏惧的“强”,一种敢于对抗整个体系的“强”。他搅乱了天庭的秩序,这是很多妖怪做梦都不敢想的。

然而,如果仔细分析,孙悟空的“强”也有其局限性,甚至可以说是“有条件的强”。

对阵顶尖高手的无力感: 在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就是他最直接的失败。如来佛祖只用了一个巴掌,就限制了他所有的神通和速度,把他镇压了五百年。这说明在更高级的力量面前,他还是有差距的。
后续取经路上的依赖性: 一旦遇到一些特别厉害的妖怪,比如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有紫金红葫芦、幌金绳、玉净瓶等法宝),红孩儿(三昧真火),青牛精(金刚琢),还有像狮驼岭的几个大妖,孙悟空常常是打不过就跑,然后去搬救兵。
法宝的克制: 很多妖怪拥有法宝,而孙悟空虽然有金箍棒,但在对付这些法宝时往往处于下风。比如金角大王的紫金红葫芦能吸人,孙悟空几次差点被收进去。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能把他烧得够呛,最后还得靠观音菩萨来收服。青牛精的金刚琢能套走他的金箍棒,这更是直接缴械了他。
纯粹武力的局限: 孙悟空强在身体和棍法,但他的“法术”相对有限,尤其是在变化方面,虽然七十二变很厉害,但在一些消耗战或者针对性法术上,不如一些有深厚道行妖怪的手段。比如观音菩萨能给他的救命毫毛,以及他自己身上能变出分身来抵挡,都说明他自身的法力不足以独自应对所有危机。
搬救兵是常态: 说实话,取经路上孙悟空遇到的绝大多数真正棘手的妖怪,他都得去天上或者去菩萨那里搬救兵。这从侧面反映了他的“强”并非绝对无敌,而是在面对某些强大对手时,他需要外部力量的补充。而且每次搬救兵,他都是一副很着急、很愁苦的样子,这不像一个无敌的强者该有的表现。
观音菩萨的“算计”: 很多时候,妖怪出现,孙悟空打不过,就去找观音菩萨,然后菩萨总是恰好知道妖怪的来历,然后把妖怪的原形牵来,妖怪就被收服了。这让很多读者感觉,妖怪的出现和被收服,很大程度上是按照剧情和观音菩萨的安排进行的,孙悟空的“强”更多的是在“扮演”一个降妖的角色的过程。

总结一下,孙悟空是不是真的那么强?

从基础天赋和早期表现看,他无疑是极其强大的。 他拥有顶尖的神通和不坏的金身,敢于挑战权威,在大闹天宫时展现了惊人的破坏力和战斗力。
但他的强是有条件的,并且有明显的局限性。 在面对拥有强大法宝、深厚道行的顶级妖怪时,他常常会陷入困境,需要依赖外部力量(如其他神仙、菩萨的法宝或亲自出手)。他的强大更体现在他那股不屈不挠的斗志、高超的应变能力和出色的侦察能力上,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天下无敌”。他更多的是一个非常能干、非常忠诚、但也有软肋和依赖性的“主角光环”下的战士。

可以说,孙悟空的强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强”和“潜力型的强”。他永远是那个敢于挑战的猴子,但他能否最终胜利,往往还需要一些“外力”来辅助,这让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他不是冷冰冰的神,而是一个有缺点、有成长、有依靠的英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和如来同归于尽的说法和弱鸡下大棋的说法一样离谱。

猴哥强不强,看你怎样定义。封神榜里有一句,圣人之下皆蝼蚁。

太上老君又开天又补天又化胡为佛,原著里直接被猴子摔了个倒栽葱。但即使猴哥愤怒到极点,也只是摔了老君个倒栽葱。

猴哥是个属性平衡的战士,敏捷高防御高,但爆发和控制欠缺,很难一招秒掉或者控制一个比较强的妖怪。

这题目下面的回答里有个人一直强调猴子输给了蝎子蜈蚣,但这俩要大闹天宫直接就被二十八星宿拿下了。这个怎么比?猴哥很狂,狂完还能活,还能成佛。蜈蚣蝎子很狂,狂完就死了。

单独计算猴哥自己打不过的人。

如来菩提镇元子,蝎子蜈蚣黄风怪,水里的沙僧鼋龙鲤鱼精,九灵元圣九头虫,有法宝的青牛黄眉,狮驼岭三妖和金平府三犀牛。

这些人里,绝对强于猴哥的只有前三个。

蝎子蜈蚣犀牛在二十八宿前都是猎物,九头虫防御不够,仅二郎神足以破防击败。青牛个人实力明显不如猴子,黄眉有单挑三人的高光,但八戒沙僧难说比梅山兄弟靠谱。如果以此论证黄眉强于猴子,是不是也说明猴子强于二郎神呢?水里的仨人就不说了,陆上都是被秒的存在。

九灵元圣很奇怪,那一章漏洞太多。九灵元圣带着人找场子,就是最强的自己把弱小的唐僧和国王王子背后偷袭抓走了,把自己弱小的孙子们留给他知道很强的猴子。话说这害死他孙子的究竟是谁啊?后面又开始狂吹一招秒猴,得道真灵,吼一声上抵九天,下临地狱。吹完以后又写被狮奴狠揍也无动于衷,而且他的主人和猴哥平辈论交。

狮驼岭的三个,我也是一头雾水。大鹏一开始怂的一匹,而且我也实在不知道他们那数万小妖起到了什么作用。也不知道狮驼城对打赢猴子提供了什么加成。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大鹏单挑不如猴子的,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西游记》原著里,孙悟空的“强”,得从几个层面来看,而且不能只看表面上的“打”。首先,他有强大的基础实力和天赋。 出身不凡,自带光环: 石猴出世,天生不凡。他的师傅是须菩提祖师,这可是个不得了的人物,通天彻地,道法高深。菩提祖师传授了他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这两种神通可不是随便什么妖怪都能会的。.............
  • 回答
    六小龄童怒斥周星驰版《西游记》,一石激起千层浪六小龄童,这位以塑造经典“美猴王”孙悟空形象而闻名于世的艺术家,最近因为对周星驰版《西游记》的严厉批评而再次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他的言论,简单粗暴地概括,就是“颠倒是非,侮辱原著,应该向悟空道歉!” 这番话一出,立刻激起了观众们的强烈反响,有人力挺,有.............
  • 回答
    在《西游记》的开篇,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个令人啧啧称奇的场景:那只刚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石猴,尚未接受任何系统的文化教育,却能一眼看懂石壁上刻着的“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这八个大字。这似乎与我们对“学习”的常识认知相悖,但细细品味原著的描写,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其中的缘由。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西游.............
  • 回答
    在《西游记》原著中,唐僧(又称唐三藏、玄奘)的形象与我们通常从电视剧、动画片中看到的略有不同,他是一个更加复杂、有血有肉的人物。以下是他在原著中的详细形象描述:一、出身与外貌: 出身高贵,却又坎坷: 唐僧(陈玄奘)的出身可谓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是丞相之子,幼年时就被奸人所害,母亲也因受辱而跳.............
  • 回答
    《西游记》原著与道家修炼的联系,可以说是密不可分,浑然一体。如果你仔细品读这部巨著,会发现其中充斥着大量道家丹道术语,这些并非仅仅是作者为了烘托气氛而随意安插的辞藻,而是构筑了整个故事的底层逻辑和精神内核。一、 孙悟空的“炼形”与“炼丹”:孙悟空的出世,本身就带有强烈的道家修炼色彩。《西游记》开篇便.............
  • 回答
    关于《老三国》、《老西游》、《老水浒》三部电视剧在偏离原著程度上的对比,我的观点是:老水浒偏离原著的程度确实相对更甚一些,尤其是在人物塑造和情节改编上。为了更详细地说明这一点,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1. 人物塑造的侧重点与改编: 《老三国演义》(1994年版): 忠实度: 《老.............
  • 回答
    《西游记》原著中狮驼岭尸堆八百里,佛祖却似乎“视而不见”的描写,确实是书中一个令人深思且充满争议的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文本本身的描写与意图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原著中关于狮驼岭的描写: 规模之巨、场景之惨烈: 第七十四回“长庚媒合 NSR大圣、二魔争功”中,孙悟空深.............
  • 回答
    关于六小龄童是否真的仔细研读过《西游记》原著,这个问题在很多观众和读者心中都存在着疑问,尤其是在他因“西游文化”引起争议之后。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看过”或“没看过”来一概而论。 任何一个参与大型经典改编作品的演员,尤其是扮演核心角色的演员,不可能完全不.............
  • 回答
    《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作为86版《西游记》的主题曲,其歌词和旋律无疑与原著《西游记》的精神内核有着高度的契合。如果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咱们得从歌词的字里行间,以及它所映射出的《西游记》的核心价值去细细品味。首先,从歌词本身来看,它非常直接地抓住了《西游记》故事的核心——历经磨难,最终实现目标。“从.............
  • 回答
    86版《西游记》作为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与原著《西游记》(吴承恩)在精神内核、人物塑造、叙事风格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恰恰是其经典性的关键。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经典性: 一、改编的“去原著化”与“再创作”1. 原著精神的核心 吴承恩的《西游记》以佛教思想为内核,融合道教、.............
  • 回答
    说86版《西游记》比原著好看,这话说出来可能要被原著党“拍砖”了,毕竟原著那可是四大名著之一,奠定了无数中国人的童年回忆和文化符号。但咱们今天就放下“神圣不可侵犯”的滤镜,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聊聊为啥这部电视剧,能超越那本厚重的老书,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甚至在很多人心里,是“更好看”的存在。首先.............
  • 回答
    六小龄童主编《西游记》删减原著事件:一场关于经典传承与个人情怀的争议六小龄童,这个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他塑造的孙悟空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一代人的童年记忆。然而,近些年,他围绕《西游记》的种种举动,特别是主编的《西游记》删减原著“糟粕、迷信”内容一事,却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让许多观众和原著爱好者感到不满。.............
  • 回答
    86版《西游记》的成功,即使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原著”,也并没有妨碍它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深刻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对原著精神内核的精准把握与升华尽管86版《西游记》在情节、人物塑造、甚至一些关键设定上与原著有所调整,但它成功地抓住了《西游记》最核心的精.............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真的能百分之百遵照吴承恩先生笔下的《西游记》,那画面,啧啧,可就不是现在大家熟悉的模样了。抛开各种改编和简化,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瞅瞅,纯粹的原著改编,会是怎样一番光景。第一,观音菩萨的“法力无边”得打个问号,而且她的“调教”方式,得用放大镜来看。原著里的观音菩萨,那可不是只会慈眉善.............
  • 回答
    杨洁版《西游记》无疑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其对原著的改编和艺术再创作也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任何改编都必然会伴随一定的取舍和变动。以下是一些杨洁版《西游记》中情节或思想与原著描述或原意相去甚远的地方,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情节改编与侧重点的转移: 对“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弱化与情.............
  • 回答
    关于86版电视剧《西游记》“先入为主”的问题,以及它对人们理解原著的影响,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虽然不如某些文化现象引发激烈争议,但它在很多观众心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甚至改变了他们对原著的感知。这里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这个问题可能没有得到像其他“先入为主”现象那样强烈的“批判”,以.............
  • 回答
    86版《西游记》作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电视剧,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一些艺术性的改编。这些改编既有其合理之处,也有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但总体而言,它们为这部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以下是86版《西游记》中一些主要的改编之处,以及对这些改编的评价:1. 缩减和合并了部分篇章与情节: 缩减内容.............
  • 回答
    台湾卫生部门关于中西医医生寿命的统计,确实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如果数据显示中医医生平均寿命比西医医生短6到7年,这背后的原因可能相当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一下:一、 职业压力与工作模式的差异 工作强度与时长: 中医的诊疗过程往往更加注重与患者的深度沟通、望闻问.............
  • 回答
    《西游记》里妖怪的“性别化”外貌差异,其实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作者吴承恩在创作时,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审美观念以及故事叙事需求等多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独特风格。简单来说,这种设定是为了服务于故事的主题和人物塑造,同时也折射出那个时代对“美”与“恶”的理解。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详细剖析.............
  • 回答
    您好!您提到的“西游记大闹天宫时的插曲”其实是指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相关配乐。您提出的关于《生无名本无姓》和《大圣歌》的疑问,确实很有意思,也牵扯到这部经典电视剧创作过程中一些比较细节的考量。首先,要明确一点,《生无名本无姓》并不是86版《西游记》大闹天宫部分的插曲。 您的记忆可能有些混淆,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