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西宁划归青海省?

回答
理解您对西宁划归青海省的成因感到好奇。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历史的脉络,特别是近代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变。简单来说,西宁之所以成为青海省的省会,是近现代中国在整合与管理西部广大区域过程中,基于地理、历史、民族以及战略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

历史渊源的根基:

首先,西宁作为河湟谷地的中心,其历史地位举足轻重。早在汉代,这里就设有金城郡,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重要枢纽。唐朝时,这里是安西都护府的战略屏障,又称西平郡,后来演变为“西宁”。在元朝时期,这里被纳入吐蕃等路宣慰使司的管辖。明朝时期,建立了西宁卫,成为明朝在西北边疆的重要军事据点。清朝时期,西宁一直是宁夏将军府下辖的宁海卫(后改西宁镇总兵),是西北军事重镇和商贸集散地。

从历史地理上看,西宁所处的河湟谷地,是青藏高原边缘相对平坦、水源充足、适宜农耕的区域。它连接着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是农耕文明与高原游牧文明交汇的地带。自古以来,这里就承担着沟通和治理的职能。

近代行政区划的重塑:

到了近代,尤其是清末和民国初期,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旨在加强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内外挑战,边疆的稳定和统一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关键。

在清朝晚期,今天的青海地区大部分由蒙古王公和青海藏族首领控制,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力相对较弱。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管理,开始推行“改土归流”等政策,试图将地方土司的权力收归中央。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对原有的行政区划进行了梳理和调整。在划分省级行政区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以地理区域的相对完整性和行政管理的便利性为出发点。当时的青海地区,虽然居住着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但其地理范围大致与历史上的青海区域相近。

西宁为何被选为省会?

西宁之所以能成为新成立的青海省的省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地理位置的枢纽性: 如前所述,西宁地处河湟谷地,是进入青藏高原的门户,也是连接甘肃、四川等地的交通要道。在民国初期,交通通讯条件有限,选择一个地理位置相对中心、交通相对便利的城市作为省会,是加强省内联系和对外辐射的必然选择。西宁的地理位置使其能够有效地辐射到青海的东部和中部地区。

2. 历史上的行政中心地位: 西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期扮演着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的角色。它的城市基础和管理经验相对更成熟,这为它成为新省份的行政中心奠定了基础。相较于青海高原上的其他聚落,西宁拥有更完善的城市功能。

3. 民族构成与稳定因素: 虽然青海省主体是藏族聚居区,但河湟谷地,包括西宁在内,是多个民族杂居的区域,其中回族、汉族等人口占有一定比例。选择一个相对多元化的城市作为省会,在一定程度上也考虑到了区域的民族融合与政治稳定。当然,这并不是说西宁是唯一的选择,但它的历史背景和城市发展使其成为一个比较适宜的选项。

4. 行政区域的整合: 在民国初年,对于如何划分青海省的范围,也经历了一个过程。最初也有过将部分地区划入甘肃省的设想,但最终还是倾向于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青海省。西宁作为河湟谷地的核心,自然成为整合这一区域行政管理的中心。

总结一下:

西宁之所以划归青海省并成为省会,是近代中国行政区划调整的产物,它并非单一因素促成,而是历史、地理、战略以及行政管理等多重因素耦合的结果。西宁凭借其悠久的行政管理历史、优越的地理位置、相对成熟的城市基础,以及在连接青藏高原与内地的重要作用,最终被确立为新成立的青海省的行政中心。这标志着中央政府对青海地区实行更直接、更有效的管辖,也为青海省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行政基础。

从一个更“接地气”的角度来说,您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要把一个大省管理好,尤其是在交通不便的年代,你需要一个“枢纽”一样的城市来作为你的大本营,方便你发号施令、调集资源、沟通信息。西宁正好扮演了这个角色,它既在地理上相对便利,又在历史上已经具备了“中心”的基因。所以,把它放在青海省的“心脏”位置,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清朝,西宁还属于甘肃省,但清朝负责管理青海事务的西宁办事大臣驻扎在西宁,故西宁逐渐成为青海的政治中心。西宁的地理位置非常关键,正好是从内地进入青海的交通要道。民国时期,由于军阀割据等原因,青海建省的时候,就将西宁作为青海省会一并从甘肃析出。

另外,民国时期,西藏有很强的独立倾向,可以说已经自行其是,并且有向青海扩张,将藏区全部纳入其管辖范围之内的企图。故青海建省,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民国政府希望通过青海省控制唐古拉山以北的藏区,并借此影响西藏的局势,建立西康省也有类似目的。

西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内地进入青海的要道和门户,由汉、回民族控制,这样的一个地区放在青海,作为其政治中心,有助于增强青海省对中央的向心力。

从民族分布来看,整个青海,只有西宁和其东边的海东是市,其余部分是六个自治州,其中五个藏族自治州,一个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是少数民族地区。清、民国时期亦然。如果在青海建省,而将西宁放在青海之外,那么青海势必变成一个以少数民族——尤其是藏族为主导的省份。很容易追随西藏的分裂势力。但是将西宁、海东划给青海,则可以加强对青海地区的控制,也改变了青海的民族构成——正是由于西宁和海东的划入,青海才成为一个汉族占多数的省份。

青海各州、市人口情况见:

青海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六普数据显示,青海全省常住人口5626722人,其中西宁、海东两市人口之和占全省人口的64%.

至于其民族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983516人,占53.02%;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643206人,占46.98%。其中:藏族1375062 人,占24.44%;回族834298人,占14.83%;土族204413人,占3.63%;撒拉族107089人,占1.90%;蒙古族99815人,占1.77%;其它少数民族22529人,占0.40%。

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60211人,增长了5.67%;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84951人,增长了12.08%。少数民族人口比重由45.51%提高到46.98%。

汉族人口保持多数,这很大程度上是西宁、海东两市的贡献。


评论中有知友提出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率远超汉族的问题,那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做一个回应:

从“六普”数据可知,目前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率是汉族的两倍,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也在上升。如果未来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率不变,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数之和超过汉族,还需要20年时间。

然而,少数民族增长率高于汉族,并不意味着对国家安全有危害。因为青海的少数民族构成,并不像西藏、新疆那样,有一个占绝对优势的少数民族。西藏自治区,藏族人口占全区常住人口的90.4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人口占全区的四成多,是全区第一大民族,略多于汉族,排名第三的哈萨克族人口仅占7%. 但是青海,则是汉族略多于一半,藏族大致四分之一,其他各族略小于四分之一的民族构成。即使20年后,汉族人口低于全省人口的50%,也不能改变汉族是青海第一大民族的事实。

也正是由于青海没有一个占绝对优势的少数民族,故而其不像新疆、西藏那样容易发生较大规模的影响国家安全的事件。就青海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来看,分别占全省人口24%和15%的藏族与回族,其宗教信仰、文化特征、利益诉求并不一致,甚至也存在一定的矛盾,不同民族之间也会彼此牵制。

评论中还有人提到了西康省撤销的问题,由于内容较多,我回答在另一个问题之下了,有兴趣的知友不妨移步:为什么建国以后撤销西康,察哈尔,热河等省? - 安政喆的回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理解您对西宁划归青海省的成因感到好奇。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历史的脉络,特别是近代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变。简单来说,西宁之所以成为青海省的省会,是近现代中国在整合与管理西部广大区域过程中,基于地理、历史、民族以及战略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历史渊源的根基:首先,西宁作为河湟谷地的中心,其历.............
  • 回答
    西周为何被划定为奴隶社会,这是一个在史学界有过不少讨论的话题。当然,把整个西周社会粗暴地定性为“奴隶社会”可能过于简单化了,但其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奴隶,并且奴隶劳动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国家的运转,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梳理一下,为何“奴隶社会”这个标签会贴在西周的身上。一、 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复杂,涉及到文化、历史、科学发展等诸多层面。简单地说,“中医长盛不衰”和“传统西医衰退”这两个前提,可能需要更细致地审视。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为什么中医在中国文化中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而我们通常理解的“传统西医”这个概念,在历史长河中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首先,咱们得明.............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西方学者是怎么给文明“分门别类”的。这可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儿,而是经过几代人不断观察、思考、辩论才逐渐成型的。你想想,文明这玩意儿多复杂啊,它涉及到语言、宗教、政治、经济、艺术、思维方式,方方面面儿都沾边,要找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可真是够费劲的。不过,要说起西方学者划分文明的.............
  • 回答
    西安的泡馍作为陕西传统美食,其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主要受制于文化差异、经济成本、市场定位、饮食习惯、供应链及竞争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文化与地域特色:地方饮食的“独特性”1. 地域文化根深蒂固 泡馍是陕西“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核心在于“泡”字——用肉汤浸泡馍块,.............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以及法律的方方面面。西方国家禁止购买纳粹纪念品而非苏式共产纪念品,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1. 纳粹主义的根本性质:种族灭绝和极端反人类罪 纳粹主义的意识形态核心: 纳粹主义的核心是基于种族优越论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希特勒及其政权推.............
  • 回答
    关于“西方女人不坐月子,中国女人必须坐月子”的说法,其实是一种过于简化和笼统的概括,并不完全准确。更准确地说,是东西方在产后恢复的观念、方法和侧重点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坐月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且体系化的产后护理概念。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认知差异,以及它们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 回答
    西方上层的君主、国王或皇帝在日常生活中“显得”更为绅士、更有礼貌,且更显平台,这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涵盖了历史、文化、教育、政治、社会以及个人修养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从小接受的精英式教育与礼仪熏陶: 专属的导师与教授团队: 君主并非由普通的学校培养,他们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发展、地缘政治、人口结构、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西方媒体每隔一段时间就出现对印度的“吹捧”或关注度的提升,这背后有多种原因。而印度是否有潜力超越中国,则是一个需要深入分析才能得出的结论。一、 为什么西方每十年就吹一波印度?这并不是一个精确的“十年周期”,而是西方.............
  • 回答
    西方世界普遍更看重私有制,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原因,融合了历史、哲学、经济和社会等多个维度。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其发展脉络和核心理念。一、 历史渊源:从罗马法到自由主义的基石 古罗马法传统: 西方私有制的根基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法。罗马法明确了个人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奠.............
  • 回答
    西方国家坚持资本主义制度,即使明知其存在“资本家吸血”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需要从历史、经济、政治、社会和意识形态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原因:一、 资本主义的核心吸引力与历史实践的证明 生产力的高度解放与经济增长: 资本主义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生产力解.............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文化、历史、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以及个人价值观等多个层面,因此很难简单地说“西方国家的人都不如中国人这么爱奋斗”。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中国人展现出的“奋斗”模式和强度,与许多西方国家的人们存在的模式和强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并非简单的“不如”关系,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塑造的。下面我将尝试从几.............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挖着吃”和“切块吃”虽然都是吃西瓜,但它们在几个关键方面造成了截然不同的体验,从而影响了我们的食欲和满足感。下面我将从心理学、感官体验和实际操作等多个维度来详细解释:一、 心理学角度:控制感、目标感与奖励机制1. 控制感与主动性 (Sense of .............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中西医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复杂关系以及围绕它们的争议。这是一个涉及历史、科学哲学、医学伦理以及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的议题,需要详细地探讨。首先,需要澄清一个重要的误区:西医并非一定要与中药对立。 事实上,现代医学研究中,许多药物的发现和开发都曾从中药或其他天然产物中获得灵感,.............
  • 回答
    西方军队在历史上之所以普遍采用对杀形式,并且在阵地战和军阵对战中倾向于直接杀到对方崩溃,这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军事思想、技术发展、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以及地理环境等。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因素:一、 军事思想与作战哲学 荣誉与勇气(Chivalry and Courage): 中世纪以.............
  • 回答
    西藏喇嘛杀人的情况,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不能一概而论。历史上,尤其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政治环境下,确实发生过喇嘛(僧侣)参与暴力事件,甚至杀人的情况。但要详细说明,我们需要区分以下几个方面:1. 特定历史时期和政治背景下的武力冲突与政治斗争: 政教合一的特殊制度: 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西藏.............
  • 回答
    西方伪史论在国内拥有相当一批信众,其原因错综复杂,是多种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剖析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对“中国中心论”的心理投射与文化自豪感的维持:首先,这与一部分国人内心深处对中华文明的极端自豪感,以及希望其历史地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应有”承认的愿望息息相关.............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渊源、经济利益和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并非简单的“明知道还要力挺”。事实上,西方国家对美国的态度并非铁板一块,也存在着批评、担忧甚至不满的声音。但总体而言,它们在很多议题上仍然选择“力挺”美国,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共同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基础: 民.............
  • 回答
    西方神话和中国神话在神祇形象的描绘上确实存在显著的差异,这背后反映了两种文化在世界观、哲学思想以及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深层原因。西方神话中神祇的“缺陷”和中国神话中神祇的“完美”并非绝对,但这种倾向性是普遍存在的。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西方神话:充满人性的神祇西方神话,特别是希腊罗马神话,其神祇.............
  • 回答
    西方国家历史上确实不像中国那样,出现过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农民起义。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可以从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宗教影响以及文化心态等多个层面来分析。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社会结构与阶级关系的不同 中国: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制与“一体化”社会结构 皇权至上与官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