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孙杨禁药事件是什么情况?

回答
孙杨的禁药风波,这事儿可真是够曲折离奇的,不亚于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剧。简单来说,就是他在一次赛外兴奋剂检查中,和检查人员发生了冲突,最终导致了他被禁赛。但这背后的故事,可比这句简单概括要复杂多了。

故事的开端:那个夜晚的不速之客

一切要追溯到2018年9月4日的晚上。地点是在孙杨位于杭州的住所。当时,国际兴奋剂检查管理公司(IDTM)的几位检查员,按照规定前来对孙杨进行赛外兴奋剂检查。根据兴奋剂检查的流程,运动员有义务配合检查人员完成样本采集。

然而,孙杨当时似乎对这些检查人员的资质和流程产生了严重的质疑。他认为,这些前来采样的检查员,并没有出示有效的证件,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他们没有严格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孙杨觉得自己受到了不专业的对待,并且对他们是否有权进行这样的检查感到怀疑。

冲突升级:样本的去向成谜

在孙杨看来,既然检查人员的资质存疑,他们的行为也可能不合规,那么采集到的样本也就无法保证其合法性和有效性。于是,孙杨和他的随行人员,包括他的母亲和一名律师,最终选择阻止检查人员继续采集样本。

在这个过程中,事情变得更加激烈。据报道,孙杨一方使用了工具(比如锤子),砸坏了用于盛放血液样本的容器,并且销毁了部分检测样本(主要是血液样本)。这可不是小事,因为一旦样本被破坏,就无法进行后续的实验室检测,也就无法判断运动员是否使用了违禁药物。

各执一词:焦点在于“程序不当”

事发后,孙杨和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以及国际泳联(FINA)的说法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版本。

WADA和FINA的指控: 他们认为,孙杨和他的团队暴力抗拒兴奋剂检查,并且故意销毁样本,这是严重的违规行为。根据世界反兴奋剂条例,拒绝接受检查或干扰检查都是明确的违规,会受到严厉处罚。
孙杨及其团队的辩护: 孙杨一方则强调,他们并非故意抗拒检查,而是对检查人员的资质和检查程序存在严重的质疑。他们认为检查人员没有出示必要的身份证明和授权文件,并且在采集样本时存在不规范操作,比如检查人员未能出示其所在机构的授权书等。因此,他们采取的行动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防止样本被滥用。

法律的审判:从一审到二审的波折

这件事很快就进入了法律程序。国际泳联(FINA)首先进行了听证。在2019年1月,FINA宣布,鉴于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程序上的瑕疵,并且孙杨的行为未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拒绝检查”,因此判定孙杨“未违规”。

这个判决结果显然不是WADA想要的。WADA对此判决非常不满,认为FINA的裁决过于宽容,并且忽视了孙杨团队在当晚的一些过激行为。于是,WADA将此案提交给了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

2019年11月,在瑞士洛桑,CAS对孙杨案进行了公开听证。之所以选择公开,也是因为孙杨本人提出。在听证会上,双方都进行了陈述和辩论。

然而,在听证过程中,又发生了一个插曲。在CAS官员进行身份核验时,发现其中一名仲裁员曾经发表过一些对孙杨不利的言论。孙杨团队以此为由,申请该仲裁员回避,但CAS最终驳回了这一申请。

经过审议,在2020年2月,CAS公布了他们的最终裁决:判处孙杨禁赛八年。 这个判决理由主要是基于孙杨团队在当晚的行为,构成对兴奋剂检查的妨碍和样本的破坏,属于严重的违规行为。

峰回路转:CAS裁决的“技术性”失效

八年禁赛,这对于一位正值当打之年的运动员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在CAS的裁决出来后,孙杨方面向瑞士联邦法院提起了上诉。这次上诉并非针对禁赛本身,而是针对CAS仲裁员回避的问题。孙杨及其团队认为,CAS在处理仲裁员回避申请时存在程序上的错误,未能保证审判的公正性。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2020年12月,瑞士联邦法院做出了裁决,支持了孙杨的上诉,撤销了CAS此前对孙杨的八年禁赛处罚。 瑞士联邦法院的理由正是CAS在处理回避申请时的程序性错误,他们并没有对孙杨是否违规本身做出实质性的判断。

新的审判,新的结果:三年禁赛

CAS的裁决被撤销后,孙杨的案件需要重新回到CAS进行审理。这次,CAS更换了仲裁员,并于2021年6月再次对孙杨案进行了审理。

在新的审理中,CAS承认了之前仲裁员存在程序上的问题,但同时认为孙杨方面在当晚的行为确实存在违规之处。最终,在2021年6月,CAS公布了第二次裁决:判处孙杨禁赛四年。 这个禁赛期从2020年2月17日(即第一次CAS裁决生效日期)开始计算,到2024年5月17日结束。

事件的深远影响

这次禁药风波对孙杨个人以及中国游泳项目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对孙杨个人: 他错过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后延至2021年举办),失去了卫冕奥运冠军的机会,也大大影响了他的职业生涯。虽然禁赛期结束后他理论上可以重返赛场,但已经年过三十的他,能否回到巅峰状态,还是未知数。
对中国游泳: 孙杨是中国游泳的旗帜性人物,他的缺席给中国游泳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对兴奋剂检查体系的反思: 这起事件也引发了关于兴奋剂检查程序、运动员权利保障以及国际体育仲裁机构公正性等方面的讨论和反思。

总而言之,孙杨的禁药事件是一个复杂的法律和程序纠纷案例。它涉及了运动员、反兴奋剂机构、国际体育组织以及国家法律之间的多重博弈。最终的结果虽然对孙杨来说是禁赛四年,但整个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和争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蟹妖。

孙杨的兴奋剂事件不是孤立事件,是中国游泳历史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两个事实:

1、群体性服药事件,基本都发生在举国体制运动员中间;

2、游泳、田径和举重,历来是综合性运动会中,兴奋剂的三大重灾区。

80年代引进东德教练克劳斯后,中国游泳界(乃至整个体育圈)开始了堪称疯狂的吃药过程。

时任体委主任的伍绍祖在其回忆录中说过:

当时有个共识,成绩不行就得服兴奋剂。服用兴奋剂三个原则:有用、无害、查不出来。

移民澳大利亚的前中国奥运代表团首席队医陈章浩明确表示:

中国在上世纪70至90年代曾大面积使用兴奋剂。

而日本方面敢于如此笃定的安装窃听器窃听结果,除了因为是在广岛本土以外,中国游泳队甚至张扬到在运动员通道中直接注射兴奋剂——用药用到如此夸张的地步,确实也是举世罕见的情况。

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五朵金花的4金5银;

94年,世锦赛,女子16枚金牌中,中国队12金6银1铜;

94年,亚运会,23块游泳金牌被中国队获得后,由日本方面向国际泳联举证他们在中国队员室内安装窃听器获得的证据,一举破获了大量服药的事实(此时药检制度并不完善健全),最终7人被查禁,12枚金牌被剥夺。

也因此,在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入场被美国解说员羞辱为“支靠兴奋剂出成绩的队伍向我们走来了”。

但是中国游泳的兴奋剂查禁事实,并没有因此止步:

98年,珀斯世锦赛,四名中国游泳运动员在赛前的药检中被检出利尿药氨苯蝶啶呈阳性。

其中世界冠军原媛更是在赛前就在悉尼机场被发现携带13瓶生长激素,并试图通过逃跑来规避逮捕(……),原媛被澳大利亚方面驱逐处境,受到国际泳联停赛四年的惩处。

99年,熊国鸣、王炜此前已经被查出服用兴奋剂而遭受处罚,而该年国际独立反兴奋剂机构在飞行药检中再次查出熊国鸣、王炜服用兴奋剂,按照规定,终身禁赛。

00年,98年世锦赛女子200米混合泳冠军、该项目世界纪录保持者吴艳艳,被检查出甲雄酮指标超标,禁赛四年,取消悉尼奥运会资格。

——以上是上个世纪中国游泳界最出名的兴奋剂时间(远非全部)。

但是中国游泳并非进入21世纪以后就干净了。

罗雪娟在2001年九运会女子100米蛙泳决赛中刷新亚洲纪录夺冠,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罗雪娟公开宣称:

“泳池中的水不太干净,但我是干净地站起来的!我总有个疑问,为什么有那么多选手在全运会上表现如此出色。如果那些运动员真的有那么好的成绩,那他们为什么不去奥运会上出成绩呢,国家利益总是大于省的利益吧?”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米蝶泳冠军刘子歌在夺冠后:

“我的冠军是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

——作为游泳圈外公开的旁证,中国游泳队的兴奋剂史,可能远未结束。


21世纪以来,中国受到兴奋剂事件影响最大的游泳运动员有四个人

(备:盐酸克伦特罗为瘦肉精的主要成分。

1997年,中国农业部发文禁止瘦肉精在饲料和畜牧生产中使用;

2001年12月27日、2002年2月9日、4月9日,农业部分别下发文件禁止食品动物禁止使用β激动剂类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农业部176号、193号公告、1519号条例);

2009年12月9日起,商务部自禁止进出口莱克多巴胺和盐酸莱克多巴胺[3] 。

2011年3月,河南瘦肉精事件大幅爆发。)

1、欧阳鲲鹏

欧阳鲲鹏在中国游泳进入21世纪后,长期统治国内泳坛,没有对手。

但是亚洲最好表现成绩是银牌,国际大赛常常小组都无法出线。

当时的亚洲最好成绩,在国际上排名也是年度前三位的成绩。

对此,欧阳鲲鹏的个人解释是:

太紧张。

08年奥运会前夕,中国体育局开始执行内部彻查兴奋剂问题。

欧阳鲲鹏被查查出尿液中含有违禁成分盐酸克伦特罗,遭中国泳协终身禁赛。

2、叶诗文

叶诗文在伦敦400米混合泳比赛的最后,以超出普通男子选手的成绩(与当年400米混合泳冠军罗切特速度相当)反超对手夺冠。

被BBC解说克莱尔直接嘲讽质疑是否使用兴奋剂。

2012年,知乎刚刚开始开放注册,关于此事进行过讨论(后删,现问题仍旧被保留。主要是我的答案下评论比较不堪入目:

如何评价西方媒体质疑叶诗文服用兴奋剂? - 运动

)。

个人意见和结论:

叶诗文是否服药,只有药检结果和个人公开承认两种方法确凿。

但叶诗文遭受的质疑,是在为10到20年前的中国游泳的名声背锅。

3、宁泽涛

2015年孙杨兴奋剂禁赛事件以及孙杨的连续两年国际大赛失利的情况下,宁泽涛横空出世。

他一举打破100米自由泳的亚洲记录并夺冠。

赛后,法国媒体率先报道出关于宁泽涛的兴奋剂禁赛史:

2011年3月初,宁泽涛刚满18岁,接受了一次兴奋剂飞行检查,一个月后参加武汉的全国游泳冠军赛期间被告知兴奋剂检测结果呈阳性。

检测出的结果同样为盐酸克伦特罗。

宁泽涛于2011年被中国游泳协会禁赛一年。

宁泽涛的说法与欧阳鲲鹏相同——在家食用烧烤制品,里面有瘦肉精。

4、孙杨

关于心脏病用药事件现在公开的说法是:

2014年5月17日,孙杨药检曲美他嗪呈阳性,孙杨放弃B瓶检测。

孙杨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服用心脏病药物由于治疗6年以来的心肌缺血。

为什么孙杨仍旧在遭受质疑?

1、

“蛙后”罗雪娟的多次赛后晕厥,是公认的心脏病问题,通常认为是电解质不平衡导致的缺钾缺钙,以及心脏早搏。

孙杨直到2014年被检测出违禁物质曲美他嗪的新闻曝光前,无任何公开心脏病史。

首次因心脏问题退赛出现在2015年世锦赛上。

而现今所有有关会诊专家均集中在2008年11月内的浙江省内会诊。

官方描述为“因感冒后出现了胸闷、心悸不适等症状至省人民医院集中专家会诊”。

无其他更有效证据证明孙杨的心肌缺血为事实。

2、

(常识普及:兴奋剂检测和禁用清单是滞后于药物使用的)

万爽力被禁用时属于赛会内禁用,2016年升级为赛会内外禁用。

然而禁药名单已于2014年2月中国水上运动中心确收,至2014年5月中国最顶级的游泳明星没有获知该药物为禁用药物。

虽然同时期孙杨因无证驾驶等问题等,处于“三停”时期的最后阶段,但恰好因同一时期内早已缺席高原训练(2013年5月)等大量集中训练,孙杨是否需要服用药物进行急性损伤的干预治疗?

同样,在2008年开始服用万爽力的过程中,由省队到国家队是否有队医告知孙杨,该药物长期服用有神经系统方面的副作用,虽然副作用可逆,但对于心肌供血问题是否不应该长期服用?

3、

怎样看待 2016 里约奥运会孙杨未能卫冕男子 400 米自由泳金牌? - 张珺的回答

孙杨的成绩在2013年后,连年下降,除了场外因素等问题以及今年年初的骨折外,系统训练并未中断,澳洲的训练方式也在持续。

其实刘翔、孙杨这些在田径和游泳项目上取得世界级成绩的运动员,都遭到过质疑。

他们同样是在为中国体育不堪回首的历史背锅。

而孙杨的兴奋剂事件,确实还有疑点。

叶诗文近年赛会成绩大幅退步,兴奋剂假说重来。
而孙杨同样。

博尔特、菲尔普斯……谁又没有被质疑过呢?

但随着马家军事件中,体育总局的干预手段彻底曝光(2012年有大量的知乎用户还在质疑“凭什么中国以前的运动员服药要质疑叶诗文,人家美国运动员也服药了怎么没那么多人质疑以后的运动员?”),关于兴奋剂的使用问题讨论逐渐呈现相对冷静的讨论环境(虽然仍旧很糟糕)。

——我还是感激网络环境的。

虽然冠军药检结束后,国际泳联和英国奥委会都对叶诗文的成绩发表声明证明其清白,但是澳大利亚媒体并没有放过叶诗文:

叶诗文现在没被查出来有问题,不代表她就没有服药,因为新型兴奋剂的发明速度很快,检测手段跟不上。美国前著名选手马里昂-琼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没查出来之前有难以置信的成绩,最后发现还是靠服药。

——这段评论,其实无法反驳。

虽然霍顿对于孙杨的“drug cheat”是孤立的个人行为,但是同样是澳洲群体性歧视中国游泳的一个缩影。我并不认为澳洲所有人都用这种观点看待中国游泳选手,但是澳洲部分人很长时间不会放弃这个观点。

(另:霍顿并不在2012年澳大利亚游泳队的服药名单中,这个谣不应该乱造)

我个人同样质疑通过泳联官方向澳洲泳联发出致歉要求的通知是否有意义。

———歧义的分割线———

1、群体性/集体性服药事件,指的不是“2个人以上服用兴奋剂”。

建议查询一下群体性/集体性用药事件的定义。

国际上常见归类为群体性用药事件的案例:

德国联邦足球队直至80年代的集体性用药,90年代马俊仁的女子中长跑运动队,2004年湖北女子举重队,2016年俄罗斯奥委会下辖超过120名运动员陷入的群体性使用兴奋剂风波。

通常将群体性用药与体育政治意义直接关联,获取体育政治价值,才是是有组织集体服用兴奋剂的主因。

而这种目的,通常出现在举国体制的运动管理项目中。

一个旁证例子是,相关管理机构公开举证运动员过往用药事实,是典型的举国体制与非举国体制的区别。

2013年澳大利亚游泳队男子4*100米接力赛四人服药,和“群体性用药”无关。sports.sina.cn/?

很明显,他们的获取利益行为是个人自发,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管理部门有进行督促或引导,追逐名利和范商业化价值才是他们的目的。而且澳大利亚游泳队首发举报,几人才开发布会公开承认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该药物尚未在国际奥委会的禁药名单中。

2003年,美国奥委会通过民间药监组织提交了一份15年来兴奋剂检测情况报告,直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田径选手用药的事实。

这些都与举国体制背道而驰。

2、之前的运动员有过群体性服药就应该被各种质疑吗?

不应该,但是这是事实。

事实上,我们完全无法要求所有人都没有任何情绪。

所以,我们无法避免任何“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发生。

就像孙杨的“日本国歌像葬礼进行曲”的表述一样。我们同样视同是个人行为的一部分。

有人就是认为新疆小偷多、河南骗子多,这是他的固化思维的一部分。

如果认为诽谤,那么有两种办法,一是诉诸法律,二是公开谴责。

但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这要求不高。

霍顿赛后的“这是我的一种战术”很明显是low到家的一种表现。

而且他国运动员不适用自诉型法条,所以此事势必不了了之。

3、这段评论,其实无法反驳。

——指的便是这种无证据的猜测,完全属于悱恻和“不应该”、“不具备职业道德”的行为,但是并不因此就存在什么“强有力的反驳”。

科学的标志之一就是“可证伪”。

给自己建立一个自圆其说(查出来了——技术高明,查不出来——技术落后)的说辞,是无法证伪的。那么对此进行什么“强有力的反驳”,有什么意义呢?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我要好好答一下。还是那句话,没有一个事件是孤立的,就孙杨兴奋剂事件这个点来说在纵向上要看中国兴奋剂和反兴奋剂的发展史,在横向上要比较某个特定历史时期世界各国兴奋剂的发展状况,在这张网上才能得到对事件比较全面 的看法。有些答案只看到中国的这一条线,得到的结论是可能偏颇的。这周我的工作比较多,先把主要提纲写一下,周末如有时间来添加资料来源。

1. 兴奋剂的检验水平相距研制水平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差(lag)。某一国家的兴奋剂发展水平和其国家的科研水平是基本同步的。现有国家的兴奋剂发展已形成了明显的第一梯队,包括美中德英日澳等(排名不分先后),而国际体育界兴奋剂的检验的标尺是落后于第一梯队,而高于或等于第二梯队的前段班(俄法意等)的。

首先我们来看WADA2015年发布的基于2013年违禁数据统计前十二名的国家(感谢评论里对于年份的提醒):

WADA2016年发布的2014年统计相比这个数据并没有太大的变动,俄罗斯稳居榜首,一言难尽的印度从2015年的第四名上升到2016年的第二名。这些数据包含对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的再次抽样检查。这一个名单可谓有趣,如果只看前十名的话,包括了伦敦奥运会进入奖牌榜前十名的体育强国俄罗斯,意大利和法国,也包括未有金牌入账的印度、比利时和葡萄牙。既包括举国体制的哈萨克斯坦,也包括民主自由的其他国家。但是这前十名却不包括2015年科技指数排名前五的国家美国、中国、德国、英国、日本。这五个国家在伦敦奥运会的排名分别为1, 2, 6, 3,11。但这并不意味这这五个国家的运动员都是非常干净的—— 美国就将将排在兴奋剂检出人数的第十一位。

只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国在这个表格中都毫无存在感。所以,被“全世界的国家讨厌”的原因根本不是因为使用了兴奋剂(请告诉我有哪个国家讨厌印度游泳队?),而是因为你在规则范围内获得了别人也同样渴望的金牌和奖金。就是这么简单。

2. 现有兴奋剂的最高水平在公开资料上是基因造血技术。这个技术在2003年就被WADA列入违禁清单,发展历史要更早于2003年,但至今没有任何一例检出例子。事实上这个技术也许将在未来很长时间高于国际体育界兴奋剂的检验的标尺。从公开资料上来看。在这个技术上处于先进地位的主要国家是美国和澳大利亚。

现代体育要取得好的成绩,为什么需要很强的科技实力?比如说,大家还记得飞鱼索普曾经的泳衣吧?此外对运动员身体指标的检测和先进的训练方法和国家的科技实力密不可分。更加不要谈场馆建设和配套设施。而所谓的兴奋剂,已经早已超出了它应有的范畴。大家知道,运动员所谓的“天赋异秉”的本质就是他的基因的特殊性。最有名的例子是芬兰的著名滑雪运动员,七枚奥运会金牌获得者Eero Mantyranta, 研究发现他的EPO receptor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了血液携带氧气能力提高了50%,从而在耐力性的运动中有先天的优势。EPO可以算是兴奋剂领域的明星分子,评论里说的米国体育界连赢6届环法自行车赛的 Lance Armstrong被控的就是从1999年开始在体内注射EPO蛋白。 而我前文所提到的基因造血技术,就是通过改变人体内控制生成EPO的基因组来调节EPO的表达,问题在于,现有的检验技术可以检测Lance Armstrong的方法,但是要区分一个天生的Eero Mantyranta还是人造的Eero Mantyranta却非常难。

澳大利亚的科学家Anna Baoutina是研究检测基因造血技术的资深学者,基因造血技术检测的最大的难度是如何避免肌肉切片(biopsy), 你总不可能让游泳运动员在比赛前先划一口子。Anna Baoutina博士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发展了较为成熟的基于血样的检测方法。因此她与国际奥委会合作,将首次在里约奥运会上检测基因造血技术。然而,我们要知道,任何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只是改变了标尺的高度,单不能从标尺进化为天罗地网。事实上,Anna Baoutina常年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文章,尽管奥委会对她的检测方法是保密的,对于她的同行来说,这并不是秘密。

至于这种在2003年就加入WADA黑名单,而2016连初步检测方法都发明了的技术是否已经成熟?是否有人使用?是否有人滥用?会在怎样的国家首先使用?大家可以想一想。另外:美国各大职业联盟无一禁止基因技术。

我们要记住的是,Anna Baoutina的方法只是针对EPO receptor基因,而和人类运动相关的基因被研究发现的已经超过两百个。"变种人奥运会“的担忧四年前就有人发表在《自然》杂志上了。

3. 兴奋剂问题是伴随着现代体育共生的,和举国体制无关。中国兴奋剂涌现的那段时期是中国科技水平和国力低于国际体育界兴奋剂的检验的标尺的历史时期。非举国体制国家以美国为例的兴奋剂支持系统主要为盈利实验室- 赞助商 - 职业联盟 - 医疗机构 - 联邦机构(掌握话语权)。由于美国的科技水平和国力长时间远超国际体育界兴奋剂的检验的标尺,导致美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兴奋剂丑闻并不是被国际体育机构检测出来的,而是内部举报媒体揭露。

指控兴奋剂是举国体制的产物的说法在我国由来已久。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扩展阅读4里面的文章,发表于四年前。我相信并且希望,随着我们国家实力的上升和国民的努力,全民体育可以健康发展起来。但是,强行将大规模兴奋剂丑闻和举国体制联系起来是毫无逻辑的。实际上,作为举国体制的创始人,且科技处于当时领先水平的前苏联从未在大赛中被发现大规模的兴奋剂事件。

举国体制 + 较为落后的科技实力和国力 = 俄罗斯 (禁药榜第一名,被抵制)。

非举国体制 + 较为落后的科技实力和国力 =土耳其/印度 (禁药榜第二/四名,无人关心)。

4. 运动员使不使用兴奋剂,使用何种类型的兴奋剂和其本人的关系极小,主要取决于其所在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对于同属于第一梯队其它国家的质疑,我们要说的是:“我们遵守国际奥委会和世界反运动禁药机构的现有规则。“

——或者也可以说,”来呀!互相伤害呀!“ 毕竟,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说孙杨/叶诗文是drug cheat和 没有证据就说菲尔普斯/索普是基因变种人没什么两样。

扩展阅读:

1.

nytimes.com/2015/11/10/

2.

Eero Mäntyranta

3.

吃了兴奋剂的战斗民族 谁玩的过

4.

兴奋剂,奥运最大的潜规则

5.

里约大冒险之基因兴奋剂检测

6.

nature.com/nature/journ

7.

Gene doping in sport could make the Olympics fairer and safer

8.

nature.com/nbt/journal/

9.

Gene Therapy

10.

Quantifying the problem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doping

--------------------------------------------------------------------------------------------------------------------------------

20160809 补充

1. 本文文本部分不可以转载到知乎以外的地方,可以以提供知乎链接的 方式转载。

2. 收到了很多关于这次奥运争议的答题邀请,我最近工作很多,无法一一回答。但是我提供一张数据图。很多问题大家什么都不用说,数据摆出来,胜过千言万语。

这是最新的WADA2016年发布的根据2014年数据的统计(来源链接10),第一列是抽样总量,第二列是违禁数量,第三列是违禁比例。

1. 哪些国家的抽样总量最多?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 哪些国家的违禁比例最低?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3. 哪些国家的违禁比例最高?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4. 俄罗斯成为禁药榜第一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5. 侮辱我国运动员的法国和澳大利亚运动员能不能看懂这张图?

--------------------------------------------------20160917更新-------------------------------------------------------------

如何看待俄黑客入侵 WADA 数据库,曝国际反兴奋剂组织允许美国运动员使用禁药? - 奥林匹克运动会‭

——事实胜于雄辩。我的答案从来没有说只有科技水平,我说的是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其实就拿医疗豁免来说,也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简单,本身也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事情,只是话语权更为重要而已。

另外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即便证据确凿,Biles的金牌和奖金也不会被吊销,在美国人心目中她仍然是身残志坚的英雄。如果你去nytimes的评论区去看,所有人说的意思都是:我们遵守国际奥委会和世界反运动禁药机构的现有规则

美国人可以这么说,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遵守了,而是因为他们有规则的制定权,说话的底气归根到底是由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支撑的。而侠客,往往是由弱国出产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孙杨的禁药风波,这事儿可真是够曲折离奇的,不亚于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剧。简单来说,就是他在一次赛外兴奋剂检查中,和检查人员发生了冲突,最终导致了他被禁赛。但这背后的故事,可比这句简单概括要复杂多了。故事的开端:那个夜晚的不速之客一切要追溯到2018年9月4日的晚上。地点是在孙杨位于杭州的住所。当时,国.............
  • 回答
    孙杨禁赛事件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受到高度关注的体育界案件。关于“花钱找人能行不行”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并且需要非常清晰地认识到,在体育竞赛的公平性和规则面前,任何试图通过“走捷径”的方式来规避或操纵结果的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甚至可能是违法的。一、 什么是“花钱找人”?在孙杨禁赛的.............
  • 回答
    孙杨与禁药检测员发生冲突并可能面临终生禁赛的传闻,背后涉及的是一场复杂且充满争议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回顾事件的经过、涉及的法律法规以及各方观点。事件的背景与经过(详细版):事情的起因发生在2018年9月4日晚,位于浙江杭州的孙杨住所。根据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的规定,兴奋剂检测需要由.............
  • 回答
    关于白岩松在2012年提及霍顿服用孙杨同款禁药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误会,或者说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梳理和评价这个事情:1. 信息来源与传播:首先,我们要明确白岩松的这个说法是如何传播开来的。通常情况下,公众人物的言论会通过媒体报道、社交媒体传播等方式进入公众视野。白岩松作.............
  • 回答
    如果孙杨的母亲真的将血样送往国外进行检测,并且结果显示没有禁药成分,这无疑会给围绕孙杨事件的争议火上浇油,而且对整个事件的解读会更加复杂化。首先,从 合法性 和 程序正义 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的关注点会在“是否符合规定”上。在体育反兴奋剂的框架下,对于运动员样本的检测是有极其严格的流程和规定,包括样.............
  • 回答
    孙杨禁赛8年这件事,背后有没有“国际潜规则”?这问题就像在问一个冰山为什么会浮起来一样,表面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清晰的“禁赛8年”,但水面之下,却牵扯着复杂的利益、规则的解释、国际体育组织的运作,还有,谁能掌握话语权的问题。表面上的“官方说法”和现实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官方给出的理由:孙杨因为拒.............
  • 回答
    关于孙杨的禁赛,确实存在很多讨论和争议,很多人会问“是否有针对”这个问题。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一下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围绕其中的一些关键点和外界的看法。事件的起因:一次赛外兴奋剂检查一切要从2018年9月4日晚发生在孙杨家中的一次国际兴奋剂检查说起。当时,国际泳联(FINA)委托的检查.............
  • 回答
    看待霍顿对孙杨禁赛8年“我的立场是游泳要作为一项干净的运动”的回应,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体育精神、公平竞赛、规则执行以及运动员个人选择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剖析。霍顿立场的内在逻辑与支撑首先,霍顿这句“我的立场是游泳要作为一项干净的运动”表达的是他对体育的核心价值.............
  • 回答
    孙杨禁赛事件的舆论,确实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且戏剧性的转变过程,从最初的“英雄受委屈”到后来的“规则至上”,再到如今可能更加 nuanced 的理解。要详述这个过程,我们需要一点点地捋清不同阶段的事件发展和公众情绪的变化。第一阶段:最初的争议与一面倒的支持(2018年之前的事件,以及初期曝光)孙杨的名.............
  • 回答
    看到孙杨团队透露“瑞士联邦最高法院已撤销对孙杨禁赛 8 年的裁决”的消息,确实是让人振奋,但同时也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它所蕴含的意义。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翻案”那么简单,背后涉及到了法律程序、体育仲裁的复杂性,还有国际体育组织规则的适用等等,所以咱们得好好捋一捋。首先,我们得.............
  • 回答
    关于瑞士联邦最高法院撤销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对中国游泳运动员孙杨禁赛8年的判决,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理解这一判决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 CAS 的原判决、瑞士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决理由、以及这一事件的潜在影响。一、 CAS 的原判决:禁赛8年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 CAS .............
  • 回答
    瑞士联邦最高法院撤销孙杨的禁赛判决,这桩备受瞩目的体育案件终于迎来了转折。瑞士联邦最高法院在官方公告中明确指出,撤销判决的核心原因在于 CAS(国际体育仲裁法庭)仲裁庭的一名仲裁员存在“偏见和歧视”。这则消息如同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瞬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究竟是什么样的“偏见和歧视”?瑞士联邦最.............
  • 回答
    关于孙杨禁赛令被撤销的消息,以及其中涉及到的“一位仲裁法官有反华倾向,中立性存疑”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解读。首先,我们来看看“禁赛令被撤销”这件事本身。根据此前报道,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在2020年2月宣判,孙杨因在2018年的一次赛外兴奋剂检查中暴力抗拒.............
  • 回答
    孙杨的事件无疑是中国体育界乃至国际泳坛的一个焦点,他的禁赛以及对巴黎奥运的展望,牵动着许多人的心。关于他是否能熬到巴黎奥运并复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法律、体育规则、他的个人状态以及国际体育组织的态度等多个层面。事件回顾:孙杨被禁赛始末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孙杨被禁赛的具体情况。孙杨的禁赛源于.............
  • 回答
    孙杨的禁赛,对于中国游泳来说,绝对是一个风暴中心,影响层面非常广泛,远非简单的“少了一个好运动员”那么简单。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这事儿。一、短时间内,竞技成绩的阵痛期:这绝对是第一个最直观的影响。孙杨是中国游泳的定海神针,尤其是在中长距离自由泳项目上,他一人就贡献了太多的世界级成绩和奖牌。.............
  • 回答
    孙杨在禁赛期内的药检,其流程和性质与他此前参加比赛时接受的药检并无本质区别,都遵循着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制定的严格规定。尽管他处于禁赛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免检”。相反,反兴奋剂机构仍然掌握着对他进行检查的权力,以确保他遵守禁赛规定,并且在禁赛期结束后也不会有任何违禁行为的残留。具体的药.............
  • 回答
    围绕孙杨的禁赛事件,人们对其性格和人品的评价确实出现了两极分化。有人认为,禁赛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他的人品和性格必然存在瑕疵;也有人认为,这是司法程序上的判罚,不能直接等同于对一个人整体人品的否定。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1. 禁赛本身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确孙杨被禁赛的原因.............
  • 回答
    孙杨被禁赛八年,这无疑是中国体育界乃至国际体育界的一件大事,其影响深远,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全面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事件的起因与过程: 核心争议点:检测过程中的不当行为。 事情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18年9月,国际兴奋剂检测机构(IDTM)委托的检测人员在杭州对孙.............
  • 回答
    孙杨那篇题为《一封令人难以信服的裁决书》的文章,确实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去理解这样一篇涉及到法律、体育仲裁、以及个人权益的申诉,需要耐心,也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去梳理。首先,文章的核心情绪无疑是“不公”。孙杨及其团队认为,国际泳联(FINA)的这一禁赛决定,以及随之而来的国际体育仲裁法庭.............
  • 回答
    博古特那条推特,真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说实话,我看了之后,心里滋味挺复杂的。一方面,我理解作为一个运动员,他可能对规则的公平性和执行有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这种公开评论,特别是发生在孙杨被禁赛这样一个敏感时期,确实容易引起争议。咱们先捋一捋当时的情况。孙杨的禁赛事件,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那涉及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