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 1992 年出生人口 1875 万,而 2010 年高考报名人数只有 957 万?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涉及到两个时间点的人口数据,并且您注意到一个明显的人数下降。要理解为什么 1992 年出生人口为 1875 万,而 2010 年高考报名人数仅为 957 万,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1. 时间差与年龄结构:

出生人口 vs. 高考报名人数: 1992 年出生的人口,到 2010 年时,他们正处于 1718 岁这个年龄段,这是中国普遍的高中毕业年龄,也是参加高考的年龄。
18 年的生命周期: 这 18 年是一个漫长的时间跨度,这期间会发生很多变化,影响最终能够参加高考的人数。

2.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生育政策的影响):

“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化与影响: 1970 年代末期,中国开始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虽然 1992 年的出生人口仍然是 1875 万,这可能受到了政策实施初期的一些惯性影响,或者当时的一些特定地区执行力度略有差异,但总体上生育率已经在下降。
生育率下降的长期效应: 计划生育政策的核心目标就是降低生育率。虽然 1992 年出生的这批人是经历过“独生子女一代”之前的时代,但他们出生时,国家的生育政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育规模。然而,更重要的是,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影响会体现在后续出生年份的人口数量上。
政策效果显现: 到了 2010 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已经更深入地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整体的生育率相比 80 年代和 90 年代初期已经有更显著的下降。这意味着,在 1992 年之后出生的年份,总体的出生人口数量会比 1992 年更少。

3. 生存率与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 尽管中国在医疗卫生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这 18 年的时间里,仍然会有因疾病、意外等原因导致的儿童死亡。虽然总体死亡率很低,但累计起来也会影响最终的适龄人群数量。
其他意外因素: 比如自然灾害等,虽然概率小,但也会对局部地区的人口产生影响。

4. 教育普及与升学途径的多样化:

高考并非唯一出路: 这是导致高考报名人数远低于出生人口的关键原因之一。在中国,从高中毕业到 2010 年,虽然高考是进入高等教育最主要的途径,但并非唯一的选择。
职业教育与技术学校: 大量的学生在高中毕业后会选择进入职业技术学院、技工学校等,学习一门技术,不参加高考。
出国留学: 一部分家庭有经济能力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深造,他们也无需参加国内的高考。
提前就业与创业: 有些学生可能选择高中毕业后直接就业,或者尝试创业,不进入高等教育体系。
军事院校、艺术类院校等特殊招生: 这些院校可能拥有自己独立的招生考试,不完全依赖于全国高考。
复读生与应届生: 高考报名人数包含应届毕业生和复读生。这意味着出生人口是基础,但最终参加高考的是高中毕业且选择参加高考的学生。

5. 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流动: 中国存在大量的人口流动,特别是在 2010 年前后,城镇化进程加速,很多人可能从农村地区流向城市,或者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户籍制度的影响: 虽然人口流动很大,但高考报名通常与户籍所在地相关联。如果某个地区在 1992 年出生的人口数量多,但后来大部分适龄人群因为户籍或其他原因迁移到其他地区参加高考,那么该地区当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就会相对较低。反之亦然。
跨省市的教育资源不均衡: 为了更公平地分配教育资源,一些地区可能会限制外来人口子女参加当地高考。这也会导致人口迁移与高考报名人数之间出现差异。

6. 数据统计的可能偏差和定义:

出生人口统计: 通常是指在特定年份出生的活产婴儿数量。
高考报名人数统计: 指的是在特定年份申请参加国家统一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的学生数量。

总结一下,造成 1992 年出生人口 1875 万,而 2010 年高考报名人数只有 957 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包括:

生育政策的长期影响: 导致后续年份出生人口总量下降(虽然 1992 年本身出生人口是那个时间段的高峰之一,但相比更早的年代也已经是下降趋势)。
升学途径的多样化: 高考并非高中毕业生的唯一选择,大量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出国留学等其他发展道路。
人口自然增长率和生存率的变化: 经过 18 年,总会有一定比例的人口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达到参加高考的年龄或条件。
人口迁移和户籍制度: 导致了出生地与高考报名地的分离。

打个比方: 1992 年出生了 1875 万个种子,到了 2010 年,这些种子已经长成了 18 岁的青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青年都去参加一个特定的“大学入学考试”。有些人可能选择了“技术培训学校”(职业教育),有些人可能选择去了“海外大学”(出国留学),有些人可能因为身体原因或其他原因“不能参加考试”,最终只有一部分人去参加了那个特定的“高考”。

要更精确地解释,我们需要更详细的人口数据,例如:

1992 年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例、地区分布。
2010 年高中毕业生总数。
选择职业教育、出国留学、就业等其他升学或就业途径的人数。
不同省份高考报名人数的详细数据以及其与该省份 1992 年出生人口的对比。

但基于现有信息,上述分析已经涵盖了最主要的原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简单的乘法

咱们做一道简单的算数题:

1*0.98*0.85*0.85*0.9*0.9=0.58.

解释下各个系数:

0.98 :我国适龄儿童入学率 ;

0.85 :2007年我国义务教育完成率 ;

0.85 :初中毕业生选择继续高中教育的比例;(高中阶段教育包括三校和普通高中)

0.9 :高中阶段教育完成率 ;

0.9 :高中毕业生选择参加高考的比例 .

回头来,看看题主给出的2010年高考报考人数与1992出生人口数的比值:

957/1875=0.51;

与本答案开头的计算结果:0.58差不多。

二、幸存者偏差

如果看到本答案的你是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的话,你已经在学历教育的竞争中超越了近百分之五十(随着社会发展,这个比例在减少)的同龄人。高考不仅是压力巨大的一次考核,更是来之不易的一次机会,有一半的同龄人,得不到这种机会。

题主之所以发出此问,想必是出于一名“幸存者”的错觉。我在查阅前文系数的过程中发现,发达地区,例如深圳,天津等地的义务教育完成率高达97%以上。如果你来自上述地区,你难免会有同题主一样的疑问。

但不要忘了,我国还有六亿多农民,一亿多的农民工,他们的子女还面临着户籍,留守儿童,高辍学率,歧视女童等等问题。

人人生而平等,但他们拥有的资源和机会却并不均等。

三、学历意味着什么

高考录取率大概是不到80%,每年应届毕业生是不到800万的样子。如果你大学毕业,你就妥妥的在学历上超过了60%的同龄人;如果你继续深造,每年全国招收硕士大概在40万,博士5万人,分别仅占同龄人的百分之二,千分之三。

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所谓硕士博士烂大街绝对是一种错觉或者误导;第二,如果你懂的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和收入分配的二八法则,请好好读书。

评论区以及私信中的提问在此一并回答:

1、学历和收入的关系? 请移步:

读书到底为了什么,读研到底值不值? - 伏地狂魔的回答

2、可以转载,注明出处和作者即可。

四、举一反三

这个问题本身,让我想起一位老师的教诲:“人生是一次长跑,要学会持续发力”。就本答案开头提出的系数来说,其实每一个系数都不小,都在0.9左右,这意味着,你只要不做那末尾的0.1,在学历上进阶的概率是很大的;然而,“人生是一次长跑”,经过5、6轮10进9的筛选后,仍能留下的人,就没有那么多了。贴一个鸡汤图吧:

注: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和职高(感谢 @时雨 提醒更正),中专以及技校(通称“三校”)。普高和三校毕业生都可以参加高考。根据教育部网站的信息,近年来普通高中学生和三校生的比例大概是6:4。

高三生如何在最后的90天里提高效率? - 伏地狂魔的回答 - 知乎
名校到底意味着什么? - 伏地狂魔的回答 - 知乎
是否真的存在天才? - 伏地狂魔的回答 - 知乎
读书到底为了什么,读研到底值不值? - 伏地狂魔的回答 - 知乎
边工作边考研怎么安排时间? - 伏地狂魔的回答 - 知乎
你是何时明白自己是个普通人的? - 伏地狂魔的

回答

user avatar

我也是到大学才渐渐清楚中国的现状的。

因为环境。

中国的阶级固化已经开始了。

我来自天津,小学上的一个很普通的中等小学。里面有打架的,有骂街的,有不学习的,有五六年级就搞对象的。我当时考了全班第一名到了一所天津排名第十名左右的天津中学。这个中学改变了我,一个年级120人的小班教育,初中就开始的外教课和班里五分之一的韩国学生,甚至中学里自己养梅花鹿,用高科技温室大棚种灵芝,正经的天文台。每个礼拜都有个性课,记得有个老师当初给我们讲中国三公消费,讲民权,渐渐塑造了我的三观,开始不骂街,开始上课的时候正着坐。然后中考我以班级十名左右的成绩考上了天津最好的五所市直属中学之一。这个学校的高考一本率几乎百分之百,高三几乎不加课。最后高考失利,擦着边进了一个985。高中同学十多个国外,二十来个211985,初中同学也是很多国外。这就是我接触的教育世界。

在上大学之前,我不了解为什么学校里会打架?为什么纪录片里的中学生活跟我不一样?

直到我开始跟小学同学联系,通过QQ里可能联系到的人找到了几个。当初的小队长,中队长,当初我认为是好学生的同学现在在我同城的一个三本。当初去家里串门的哥们已经职校快毕业了。而他们是我那所小学比较好的学生了。

而今的天津已经划片上小学,上中学了。如果我是现在小学毕业,可能根本就没有机会进入到那所改变我人生的天津中学了。

学区,取消考试,是阶级固化最明显的标志。

以公平的名义将人死死的钉在自己的阶层。

还好,中国还有最后的高考。


看不到希望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问,什么是希望?

user avatar

你没有考到985,你觉得你很失败,你抬不起头。

然而,某一天,你到了另一个地方,有人问你:你是大学生吗?

你答:嗯。

然后对方发出了惊叹。

你知道这个故事里是什么吗?

这个故事里,是两个世界。在一个世界里没有985就是废物,另一个世界里大学生是值得尊敬的存在。


我初中高中在同一所中学,一路都是重点班。

在去之前,我爸妈非常担心,因为他们听说这所中学校风不怎么样。有小流氓勒索,有校园暴力。总之,就是非常恐怖,够拍电影了。

我也很忐忑。

然而,我六年,一路顺风顺水。啥都没发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我都几乎忘了父母当初的告诫了。

直到我高考完,走出校门,看到两个穿着我们学校校服的学生拿着西瓜刀在大马路上对砍……

我惊呆了。

我问我同学。他告诉我这种事时不时就会发生……

为什么我完全不知道?

首先一个我在重点班,班里的学生本身比普通班爱学习。

另一个我家里重视教育,父母会拜访班主任、校长。老师也都重视我。这种情况下,一般惹事的学生都会选择避开我,毕竟一有事分分钟告老师。

你看,又是两个世界。而且两个世界之间的距离,也许比你想象中的要小很多。

当我高三写个情书都手抖的时候,有些人已经约p约得飞起了。

当我还被约束饮料不能多喝对身体不好的时候,有些人已经在KTV烂醉了。

当我和同学吵个架都会被训斥并勒令道歉的时候,有些人已经打架打到进医院了。

(摊手)你要明白,你看到的只是这个世界的一面,不是全部。


感谢我的职业。

我可以背个背包,说走就走,浪迹天涯。

一箱啤酒,一盘花生米,我可以跟任何人聊个通宵。

听听他的人生,他眼中的世界。

一块一块的拼图组装起来,才是这个世界的全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涉及到两个时间点的人口数据,并且您注意到一个明显的人数下降。要理解为什么 1992 年出生人口为 1875 万,而 2010 年高考报名人数仅为 957 万,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详细分析:1. 时间差与年龄结构: 出生人口 vs. 高考报名人数: 1992 年出生的人口,到 2.............
  • 回答
    1992年发生在南京医科大学的女生遇害案,终于在沉寂了28年之后得以告破,这无疑是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但背后隐藏的曲折与艰难,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这起案件之所以耗时如此之久才将真凶缉拿归案,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本身所具备的多重难点,以及当时技术和侦查手段的局限。首先,现场证据的缺失与不确定性是此案初.............
  • 回答
    .......
  • 回答
    记录时间跨度,比如从1992年到2012年,中间那个连接起始年份和结束年份的符号,最常见也最规范的用法是使用一个短横线(–),也叫做en dash(美式英语)或dash(英式英语)。为什么是短横线而不是普通连字符?这里需要稍微解释一下,虽然在日常书写中,人们常常混用普通连字符(,hyphen)和表示.............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关于近代历史人物是否能够“翻案”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袁世凯和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历史评价确实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性,但“不能翻案”的结论并非基于单一因素,而是综合历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行为、.............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 回答
    民国时期(19121949)虽然仅持续约37年,却涌现出大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级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的浪潮1. 新文化运动(19151923) 思想解放.............
  • 回答
    航空航天领域在待遇和职业环境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国家在该领域取得的飞速发展,主要源于多方面的国家战略、技术积累和系统性支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国家战略与长期投入:推动技术突破的核心动力1. 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 航空航天技术往往与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密切.............
  • 回答
    吴京作为中国知名演员、导演,近年来因《战狼2》《英雄联盟》等作品及个人生活引发公众关注,其形象和言论在不同语境下存在争议,导致部分人对其产生负面评价。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1. 个人生活与公众形象的冲突 妻子被曝光:2018年,吴京妻子的近照和视频被网友扒出,引发舆论争议。部分人.............
  • 回答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乌克兰的支持确实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这一现象涉及多重因素,包括国际局势、地缘政治博弈、信息传播、经济援助、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俄乌战争的爆发与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 战争的爆发: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
  • 回答
    《是大臣》《是首相》等政治剧之所以能在编剧缺乏公务员经历的情况下取得成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 1. 构建政治剧的底层逻辑:制度与权力的结构性认知 政治体制的系统性研究:编剧可能通过大量研究英国议会制度、政府运作流程、政党政治规则(如议会制、内阁制、党鞭系统等)来构建剧情。例如.............
  • 回答
    关于“剧组中男性可以坐镜头箱而女性不能”的现象,这一说法可能存在误解或过度泛化的倾向。在影视拍摄中,镜头箱(通常指摄影机或固定设备)与演员的性别并无直接关联,但若涉及性别差异的讨论,可能与以下多方面因素相关: 1. 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延续 历史背景:在传统影视文化中,男性常被赋予主导、主动的角.............
  • 回答
    印度在俄乌战争中不公开表态、在安理会投票中对俄罗斯的决议案弃权,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外交策略考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与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合作 能源依赖:印度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进口国,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以缓解对西方能源的依赖。尽管.............
  • 回答
    关于“公知”与高校知识分子的关系,这一现象涉及中国社会、教育体系、媒体环境以及知识分子角色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高校知识分子的特殊性1. 教育背景与专业素养 高校知识分子通常拥有高等教育背景,具备较强的知识储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专业素养使他们更倾向于参与公共讨论,尤其.............
  • 回答
    短视频平台在字幕中对“死”“钱”“血”等字打上马赛克,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涉及内容监管、文化规范、法律合规和平台运营策略: 1. 避免敏感内容传播这些字可能与以下敏感话题相关,平台通过屏蔽来防止违规内容扩散: “死”:可能涉及自杀、死亡、濒死等话题,容易引发负面情绪或被用于极端内容(如自杀教程.............
  • 回答
    素食主义作为一项社会运动,其发展与传播确实涉及复杂的动机和行为逻辑。从现象学角度分析,素食主义者的“带节奏”行为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和目的: 一、社会运动的传播逻辑1. 信息传播的网络效应 在社交媒体时代,素食主义者通过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形式形成信息扩散链。例如,YouTube上"V.............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