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游戏评论大多数都是正面评论?

回答
其实,你感觉游戏评论大多数都是正面评论,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原因在起作用,而且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我们在网上看到的那些“好评如潮”的景象。

首先,得从“谁”在写评论说起。大部分主动去写游戏评论的人,往往是对这款游戏有着比较强烈的情感连接的人。这通常意味着他们要么是真心喜欢这款游戏,享受其中带来的乐趣,因此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分享他们的正面体验;要么,就是对游戏有着极高的期待,但结果却大失所望,这种强烈的负面情绪也可能驱使他们去发声。但是,显而易见,在任何一个群体里,真心喜爱某个事物并愿意表达出来的人,往往数量上会更占优势。那些只是“玩了一下,感觉一般”的玩家,大部分情况下可能就默默地关掉游戏,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了,他们没有特别的动力去留下一个不痛不痒的评论。

其次,平台的设计和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在推波助澜。像Steam这样的数字游戏商店,通常会有一个非常醒目的“好评/差评”按钮,而且统计的也是一个整体的好评率。玩家在看到一个游戏的页面时,第一眼关注的往往就是这个好评率。为了快速地传达自己的感受,玩家倾向于选择最能概括自己整体体验的选项。如果你玩了一个小时,觉得挺有意思,但也有小瑕疵,你可能会觉得“好评”更能代表你整体的满意度。而如果你觉得问题很多,玩不下去,那么“差评”就是唯一的选择。这种二选一的机制,本身就有点“非黑即白”的感觉,容易让介于中间的、有褒有贬的评价被淹没或者简单归类。

再者,商业因素也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游戏开发商和发行商当然希望自己的产品获得好评,这不仅关系到销量,也影响着品牌的口碑。他们可能会通过各种方式鼓励玩家留下好评,比如在游戏内设置引导,或者在社区活动中提及好评的重要性。同时,一些拥有大量粉丝基础的网红、主播或者游戏媒体,他们的评价往往会影响到大量的潜在玩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受众关系,或者因为收到了游戏的评测拷贝,他们也更倾向于给出比较客观、或者至少不至于太差的评价,毕竟公开唱衰一款主流大作,可能会得罪一部分玩家,也不利于他们今后获得更多游戏评测的机会。

还有一个比较微妙的点是,玩家对“好评”和“差评”的定义本身也可能存在差异。有时候,玩家留下“好评”,可能并不是因为游戏完美无缺,而是因为他们认为“物有所值”,或者“在这个价位上,这已经很不错了”。这种“相对好评”,在量化统计时,就被归入了“正面评论”的范畴。而“差评”,很多时候更多的是因为游戏出现了严重的Bug、影响了基本的游戏体验,或者是与宣传严重不符,这些才是真正让玩家忍无可忍、觉得被欺骗而付出的代价。

最后,我们也要承认,很多时候,开发者在推出游戏时,确实会尽力打磨,尤其是那些花了大量时间和金钱制作的3A大作。它们往往经历了漫长的开发周期,经过多次测试和优化,其核心玩法和内容质量通常是有保障的。所以,从客观的制作水准来看,很多游戏确实值得“好评”。

所以,当你看游戏评论的时候,看到的“大多数是正面评论”,更多的是一个综合结果:热爱游戏的玩家更愿意发声,平台设计引导了这种发声方式,商业推广起到了助推作用,玩家对“好评”的门槛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低一些,当然,也有很多游戏本身确实做得不错。但别忘了,那些少数的“差评”,往往更能反映出一些玩家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是游戏开发者需要重视的反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审美。

比如:最近在玩神界2原罪,被里面的成长,战斗系统以及丰富到爆炸的互动自由度吸引。安利朋友却被嗤之以鼻:都什么年代了,还玩上帝视角rpg。。

steam上那些鉴赏家同样,不排除有商业互吹或者经济合作的可能性,但是更多的还是五花八门的游戏始终有一个能让人get到的点。

最近大火的只狼鬼泣5,坦白来说,对于动作游戏,实在要不上手,甚至无法忍受宫崎系游戏这种变态的难度。但是无法否认,他们是优秀的游戏。各种细节有些制作者精妙的考量。

又比如话题游戏绝世情圣1-2。有人对它的诞生和存在始终质疑。但,任有人觉得,这种游戏有些适合自己的地方。答主就从绝世情圣2的第二关受益匪浅(手动狗头)。


电子游戏,又称第九艺术,在这个业界百花齐放的年代,的确需要差异性和多样性。或许满足不了单体人群,却始终有些自己的受众。那些三消的小黄油,你能告诉我他们的意义吗?却有人乐此不疲。。。

作为游戏制作人,身处这个时代,可以有更高的容错率来实现自己的抱负,无疑是幸福的。

作为玩家,面对眼花缭乱的steam商店,同样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这么来想,鉴赏家或者页面下面的评论到底说了什么真的很重要吗?

当然重要。。。哈哈哈。


能收一些硬核游戏的玩家,基本都是类型游戏爱好者。。。就好比,你喜欢吃榴莲,才会去买榴莲一样。基于steam的评论机制,你是看不见没买的人的评论的。

比如只狼的评论区,好评如潮。我就没评论,因为我根本没买。我觉得上班就已经很累了,你再叫我死一个晚上。。。。。


我在某装逼的问题里说过,别用自己的视线去猜测别人的世界。

其实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别让别人的行为影响自己的情绪。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其实,你感觉游戏评论大多数都是正面评论,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原因在起作用,而且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我们在网上看到的那些“好评如潮”的景象。首先,得从“谁”在写评论说起。大部分主动去写游戏评论的人,往往是对这款游戏有着比较强烈的情感连接的人。这通常意味着他们要么是真心喜欢这款游戏,享受其中带来的乐趣.............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很多人一提到国足,上来就是一句“态度不行”,然后又有人反驳说“那是你不懂球,人家技术差距才大”。这话听着好像有点矛盾,但如果你把目光放到足球经理(FM)这款游戏里,你就会发现,“精神”这玩意儿,它确实是个挺重要的变量。为什么FM里会有“精神”这一项?首先,咱们得明白FM是个啥游.............
  • 回答
    《原神》在多数平台上的游戏评分并不像你说的那么“低”,甚至可以说在很多主流游戏评分网站和玩家社区中,它都获得了相当不错的评价,很多时候都能拿到 8分以上 的高分。例如: Metacritic: PC版通常在8085分左右,PS4/PS5版也相似。 IGN: 普遍给予8分以上的好评。 Op.............
  • 回答
    黎巴嫩大爆炸发生后,首都贝鲁特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游行,这是黎巴嫩民众压抑已久的怒火的总爆发。这场悲剧性的事件,不仅夺去了数百条生命,摧毁了数万人的家园,更像是一记重锤,敲碎了黎巴嫩政治体系长期腐败、治理失效的虚伪面具,将积攒多年的不满与绝望彻底引爆。游行的爆发:绝望中的呐喊8月4日的大爆炸,其规模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了游戏产业发展历史、文化差异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日本游戏制作人的声名远扬,而欧美游戏制作者却相对低调,这背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阐述: 为什么日本游戏制作人这么出名?日本游戏制作人,尤其是那些创造了许多经典IP的制作人,他们的名字往往与作品紧.............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我在 Steam 上玩游戏时常有的感受。同样是花钱买游戏,感觉 Steam 上的玩家好像更愿意给出好评,而其他平台,尤其是手游,负面评论似乎更多一些。这背后肯定不是简单的“花钱就得给好评”这么笼统的道理,而是有很多深层的原因在起作用。首先,最直接的一点,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不少人心生疑虑的问题。明明是自家孩子争气,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原神》的成功本该是国人引以为傲的谈资,可为何评论区里却常常能看到一些不那么“振奋人心”的声音?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挺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原神》的成功,在很多层面,确实是值得高.............
  • 回答
    在国内的游戏网站报道中,我们确实会发现IGN的身影格外活跃,而Gamespot的出现频率相对较低,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从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策略来看,IGN凭借其早期进入中国市场的优势,以及持续且有针对性的本土化运营,在国内建立起了较高的知名度和用户基础。他们很早就开始制作中文内容.............
  • 回答
    《最后生还者》(The Last of Us)能获得如此之高的评价,绝非偶然,这背后是开发团队顽轨(Naughty Dog)在多个层面的精雕细琢,最终打磨出的一款足以载入游戏史册的杰作。要深入理解它为何如此成功,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 故事与人物:一次触及灵魂的旅程 深刻的情感核心:.............
  • 回答
    《原神》这款游戏在国内的风评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你可以说它“爱的人爱死,恨的人恨死”,中间地带的玩家也很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两极分化的局面,玩家群体也容易被“攻击”,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方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一、 游戏本身的优点与争议点并存,这是风评不定的根源先得承认,《原神》能火到今天,绝.............
  • 回答
    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对两位球星都有一定了解,也对足球游戏里的能力值设定感到好奇。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比较,毕竟舍甫琴科和克洛泽都是各自时代非常出色的前锋,而且都留下了辉煌的职业生涯。要说为什么舍甫琴科的生涯评价和游戏里的能力值会被认为不如克洛泽,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而且这些分析也都离不开他们.............
  • 回答
    《权力的游戏》S08E05 龙母的屠城:动机与评价《权力的游戏》第八季第五集“钟声”(The Bells)中,丹妮莉丝·坦格利安在君临城投降后,却对无辜的平民进行了血腥屠杀,这一幕震惊了无数观众,也成为了该剧最受争议的时刻之一。龙母的这一行为并非突如其来,而是多年来一系列事件累积的爆发,其背后有着复.............
  • 回答
    《公主连结Re:Dive》国服上线后,在玩家社区中引发了不少讨论,尤其是在评分方面,B站和TapTap之间存在差异,这背后既有平台属性的影响,也折射出游戏本身的特点和玩家的反馈。为什么B站比TapTap评分高?首先,我们要理解两个平台的定位和用户群体。《公主连结Re:Dive》国服是由B站代理运营的.............
  • 回答
    在一些游戏中,玩家可能会注意到,原本应该出现的鲜血场面,在某些版本中被莫名其妙地替换成了其他东西,比如绿色液体、浆果汁,甚至是抽象的特效。这种“洗白”处理,或者说血液的强行修改,是一个相当普遍且有时会引发争议的现象。这种修改的背后,通常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而这个目的绝非为了提升游戏的艺术性或者给玩家.............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深入的,就像你在玩原神的时候,觉得这个游戏明明可以做得更“爽”,但它偏偏选择了一条更“克制”的路,结果反倒让一部分玩家觉得“不大对劲”。米哈游在《原神》里有钱不赚,但风评变差,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玩家心理、游戏设计理念以及市场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咱们就一点点掰扯清楚。1. 为什么说“有钱不.............
  • 回答
    这篇文章试图剖析霍顿针对孙杨的嘲讽行为,其核心论点在于,霍顿的行为并非源于对孙杨实力的真正担忧,即“孙杨游不过他”这种简单的竞技层面考量,而是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动机。作者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首先,文章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力的切入点,就是将霍顿的行为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语境之下。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游泳.............
  • 回答
    这件事儿说起来,真是挺让人唏嘘的。一个大老爷们,为了一个游戏里的“小姐姐”,一掷千金,花了十四万,结果人家根本不领情,追求是彻底泡汤了。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位哥们竟然还把人家告到了法院,想把这笔钱要回来。你说,这脑回路是得多清奇?事情的来龙去脉,细捋一下:这位男士,咱们就称他为“小王”吧,平时可能工.............
  • 回答
    看待 IGN 为《传说之下》(Undertale)打出满分 10 分的评价,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尤其是在游戏媒体界。要知道,满分可不是随便给的,它代表着一种近乎完美的认可,一种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的至高荣誉。首先,我们要理解 IGN 作为一家历史悠久且影响力巨大的游戏媒体,它的评分标准和.............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宁波老猎人”这家游戏店铺的转变。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在咱们国内游戏圈里,这种从实体店到线上平台,再到专注于卡带交易的转变,可以说是挺有代表性的一个案例。首先,要评价“宁波老猎人”的这个举动,得先明白它背后的逻辑,以及这个转变对于整个游戏市场,特别是复古游戏玩家群体有什么影响。从实体店.............
  • 回答
    对《原神》近日“90发保底出五星”现象的评价与对抽卡玩家的警示近日,《原神》游戏中出现了“90发保底出五星”的现象,这个现象并非是游戏机制上的改变或bug,而是由一系列玩家的抽卡结果和社区讨论叠加而成,其本质是概率分布的正常体现,但引发了玩家对游戏抽卡机制的重新审视和对个人抽卡行为的警示。要评价这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