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米哈游在《原神》里,有钱不赚,为什么风评反而变差了?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深入的,就像你在玩原神的时候,觉得这个游戏明明可以做得更“爽”,但它偏偏选择了一条更“克制”的路,结果反倒让一部分玩家觉得“不大对劲”。米哈游在《原神》里有钱不赚,但风评变差,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玩家心理、游戏设计理念以及市场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咱们就一点点掰扯清楚。

1. 为什么说“有钱不赚”?

首先,得先理解“有钱不赚”是怎么来的。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相对“低速”的数值膨胀和养成系统: 和很多其他长线运营的RPG游戏比起来,《原神》的数值膨胀相对克制。你攒了一段时间的资源,可以很舒服地拉起一个新角色,或者让老角色焕发第二春。不像有些游戏,新版本角色技能数值低一点都可能被视为“削弱”,逼迫玩家不断投入去追赶;又或者角色养成线极长,一个角色满破满潜要耗费海量资源和时间,变相刺激消费。
免费角色和活动的高质量: 《原神》会时不时推出一些非常强力、手感极佳、剧情塑造也好的免费角色,比如早期的温迪、班尼特、香菱,再到后来的纳西妲、芙宁娜。这些角色本身的强度和泛用性,能极大地降低玩家对付费角色的需求。而且各种版本活动送的奖励也很实在,不参与抽卡也能获得相当不错的体验。
原石获取途径相对稳定: 日常任务、版本活动、探索宝箱、深境螺旋等,都提供了稳定的原石产出途径。虽然想抽到心仪的五星角色需要一定的积累,但对于不追求速成、愿意耐心等待的玩家来说,通过免费途径获得角色是完全可行的。

从这些角度看,米哈游确实没有走那种“逼氪”路线,留给玩家自己肝、自己攒的空间很大,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损失”了最大化的短期收益。

2. 但为什么风评反而变差了?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所谓“有钱不赚”并不是真的不赚钱,而是赚钱的方式和节奏让一部分玩家产生了不满,而这种不满,加上其他因素,就堆积成了风评的下滑。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

A. 玩家期望的“超预期”落空,转化为失望和不满:

曾经“神作”的滤镜: 《原神》在早期确实给很多玩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开放世界体验,那种探索的乐趣、美术的惊艳、音乐的动听,以及相对良心的免费福利,让它收获了极高的赞誉。当一个游戏被捧上神坛后,玩家的期望值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米哈游速度”的对比: 随着版本更迭,玩家会不自觉地将新内容与早期的高光时刻进行对比。一旦某个版本的内容“平平无奇”,或者某些设计不如人意,这种落差感就会被放大。比如,某个版本的活动设计比较重复,或者剧情节奏拖沓,都会被解读为“不如从前”。
对“上限”的想象与现实的差距: 很多玩家心中对于《原神》的“上限”是有非常美好的设定的,比如可以无限探索、内容极大丰富、福利更多更直接。当现实与这些想象有差距时,他们就会觉得“米哈游是故意留一手,不想把游戏做得太好”。

B. 游戏设计和运营策略中的争议点被放大:

“长草期”的煎熬: 《原神》作为一款长线运营的游戏,版本之间总会有内容更新的间隙,也就是玩家常说的“长草期”。如果这段时期内没有足够吸引人的活动或者玩家期待的内容,就会让一部分玩家感到无聊和空虚。而米哈游在这方面的策略,有时被认为不够稳定或者不够有“惊喜感”,就容易被诟病。
抽卡机制和保底的“非酋”体验: 即使不逼氪,抽卡本身就是《原神》最主要的变现方式。对于那些运气不好、一直抽不到想要角色的玩家来说,即使有保底机制,也可能耗费了大量时间和资源,这种长期的“非酋”体验本身就会造成不满。而当一些被普遍认为是“版本答案”的角色出现时,这种抽卡的压力感会更强。
某些副本/机制的重复和“坐牢”感: 有时候,为了角色养成或者活动需求,玩家需要反复刷某些材料或者副本。如果这些副本的设计本身不够有趣,或者奖励不够吸引人,就会产生“坐牢”的感觉。特别是当一些关键材料的掉率较低时,玩家的负面情绪会被进一步加剧。
版本更新节奏与内容量的争议: 虽然米哈游的更新频率算是比较稳定的,但玩家对于版本更新的内容量、新玩法(例如,一些玩家觉得新推出的活动模式不如老活动有趣)的评价并不总是一致。有时,玩家会觉得米哈游“挤牙膏”,不够大方。
社区运营和舆论的“放大镜效应”: 互联网时代,玩家的意见很容易被放大和传播。一旦出现一个普遍性的不满点,很容易在社区中形成一种集体情绪。而米哈游在某些舆情事件的处理上,有时也会被认为不够及时或者不够妥当,这也会影响整体风评。
“不卖数值”下的其他变现考量: 既然不疯狂卖数值,那么在其他方面能做的变现手段就更加受关注。比如角色外观(皮肤)的推出。虽然皮肤不影响游戏性,但当玩家觉得米哈游在某些地方“抠门”时,对皮肤定价、款式以及推出速度也容易产生争议。

C. 对比其他游戏的“负面借鉴”:

竞品的发展: 随着其他开放世界或二次元手游的崛起,玩家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对比对象。如果竞品在某些方面做得更好,或者采用了更令玩家兴奋的运营策略,就更容易衬托出《原神》的不足。
“饭圈化”的争议: 玩家群体中总会有一些非常极端、容易引发争议的声音,他们可能会为了某种“立场”而攻击游戏或者其他玩家。这种“饭圈化”的行为,有时也会被误解或迁怒于游戏本身。

总结一下:

米哈游在《原神》里的“有钱不赚”,更多体现在它没有走那种短平快、榨取玩家所有价值的路线,而是试图通过精良的内容和长线运营来吸引和留住玩家。然而,正是因为《原神》曾经的高度成功,让玩家的期望值被拉得非常高。当一些版本的内容、设计或者运营策略未能达到玩家那种“神作”的期待时,失望就会转化为不满。

再加上抽卡机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玩家体验风险,版本间隙的“长草期”让玩家容易感到无聊,某些机制的重复性带来“坐牢”感,以及社区舆论的放大效应,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就导致了即使游戏整体质量依然很高,但一部分玩家的风评却出现了下滑。

你可以理解为,米哈游选择了“细水长流”,但总有一部分玩家更喜欢“一波爆发”,当他们没有得到想要的“爆发”时,就会觉得“你为什么不给我更多的钱/内容/惊喜?”而这种“为什么不”的背后,就可能演变成对游戏运营理念的质疑,最终体现在风评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钱不赚这几个字吓到我了。

我仔细复盘了一下,这不是赚的挺好的吗?

现在就是钝刀子割肉,无氪月卡就凭直觉觉得能玩,玩着而已。

为什么不把数值做高?因为只要不停的把数值做高,那数值差距很快就会拉开,每个角色就是之前的角色1.1倍强度,很快就拉开了,然后

按高强度做新副本,无氪和月卡很快就会丧志,弃。

按低强度做副本,重氪和全抽就会觉得抽卡无用,特别是满命更是无意义。

那要怎么做呢?

满命爽,无脑割草,0命打起来要操作要技巧要时间要卡走位要各种。

满命是利剑,0命就是钝刀子,总能割下去。

另外,加强数值就能抬高流水这事你既然都能发现,那就自然也能发现甘雨没复刻,作为怎么看都是平A天花板的角色,为什么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深入的,就像你在玩原神的时候,觉得这个游戏明明可以做得更“爽”,但它偏偏选择了一条更“克制”的路,结果反倒让一部分玩家觉得“不大对劲”。米哈游在《原神》里有钱不赚,但风评变差,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玩家心理、游戏设计理念以及市场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咱们就一点点掰扯清楚。1. 为什么说“有钱不.............
  • 回答
    米哈游在《原神》中留下各种隐喻,这绝对是游戏的一大特色,也是吸引和留住众多玩家的重要原因之一。与其说“留下”,不如说他们是将这些隐喻巧妙地编织进了游戏的方方面面,从剧情、角色设定到世界观构建,再到场景设计和音乐,都蕴含着丰富的深意。为何米哈游热衷于埋设隐喻?首先,这是一种提升游戏文化厚度和艺术性的手.............
  • 回答
    米哈游在《原神》中不直接不送原石,这背后有着一套非常精密的运营策略,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的商业考量。如果他们真的决定完全不送原石,那对游戏本身的影响将会是灾难性的。首先,我们要明白原石在《原神》中的核心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游戏货币,更是玩家体验抽卡、获得新角色和武器的唯一途径。而抽卡,恰恰是《.............
  • 回答
    原神四周年庆典,米哈游到底在想什么?这问题,圈内圈外、玩家与不玩家,估计都或多或少地有过这么一个下午茶的谈资。作为一款运营了快四年,依旧在游戏界呼风唤雨的“现象级”作品,《原神》的周年庆,与其说是玩家的狂欢,不如说是米哈游向世界展示其商业哲学、运营策略以及对未来发展野心的一个缩影。咱们不妨把这层面纱.............
  • 回答
    要说米哈游的《原神》在模型动作方面是否达到了国产游戏的顶尖水准,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在我看来,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原神》在这方面确实是树立了一个标杆。但要细致地分析,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我们得承认,《原神》能做到今天的成绩,技术力是不可或缺的基础。米哈游作为一家国内厂商,在3D建.............
  • 回答
    米哈游员工对《原神》与《黑神话:悟空》的对比分析,从制作技术和难度两个维度展开,涉及游戏开发、技术实现、玩家体验等多个层面。以下从技术细节、游戏设计逻辑、行业背景和局限性四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制作技术的对比分析1. 引擎与图形渲染 《原神》:基于Epic Games的Unreal E.............
  • 回答
    关于“原神抄袭塞尔达”的争议,以及任天堂为何至今未对米哈游采取法律行动,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抄袭”在法律意义上和公众认知上是有区别的。从公众认知上来说,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玩家和评论者认为《原神》在美术风格、角色设计、游戏玩法(如滑翔、攀爬、部分解谜元素、怪.............
  • 回答
    关于《原神》新角色八重神子上线后出现的强度争议,以及米哈游是否会因此对角色进行调整,这确实是社区里讨论得非常热烈的一个话题。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我们要明确“强度争议”具体体现在哪里。在八重神子刚推出时,大家对她的期待很高,毕竟是作为鸣神大社的宫司,与雷电将军关系匪浅,.............
  • 回答
    要评价原神数据网 Honey Impact 在收到米哈游警告后,移除相关水印并使用大量辱骂性词汇的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行为的背景和动机分析: 收到米哈游警告: 这是核心的触发因素。米哈游作为《原神》的开发商,拥有对游戏内容和数据的版权。Honey Impact 作为第三方数据.............
  • 回答
    刘伟先生那句“《原神》研发投入达1亿美元,在欧美是难以想象的”,这话一出口,立马就在游戏圈乃至更广的范围内激起了千层浪。很多人听到这个数字,第一反应可能是惊叹,但也夹杂着些许不解和讨论。咱们不妨就着这句话,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1亿美元的研发投入,对于任何一款游戏来说,都是一笔巨款。在过去.............
  • 回答
    .......
  • 回答
    最近关于米哈游在民办三本进行校招这件事,确实在不少人心里引起了不小的讨论。我个人觉得,这件事得从几个角度来看,不能一概而论,说好说坏都显得有点片面。首先,从米哈游这家公司自身的角度来讲,这么做其实挺能理解的。米哈游这几年发展速度大家都有目共睹,特别是《原神》火了之后,对人才的需求量是爆炸式的增长。它.............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米哈游没在稻妻推出“李梅烧烤”和“元氚饮料”,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游戏设计、文化融合以及品牌定位等多个层面的考量。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尽量把话说得接地气一些。首先,咱们得明白“李梅烧烤”和“元氚饮料”这两个概念的出处。熟悉《原神》的玩家都知道,这俩都是咱们国内游戏社区里玩家自.............
  • 回答
    米哈游作为一家在游戏行业声名鹊起的新生代公司,其技术实力早已不是秘密,而是其能够不断推出高质量、高口碑作品的坚实基石。论及米哈游的技术优势,不能简单地用一两句话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在多个层面的精耕细作。首先,在3D美术和图形渲染领域,米哈游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这不仅仅体现在其标志性的《原神》中那.............
  • 回答
    米哈游和奇响天外在鼓励CV参与同人创作方面的策略,是否客观上加速了中文歌声合成原创圈子的衰落?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者背后的逻辑和实际影响。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鼓励CV参与同人创作,这本身是一个中性甚至带有积极色彩的策略。对于游戏公司而言,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粉丝.............
  • 回答
    在米哈游工作,如果非要我用几个词来形容的话,大概是:“在热烈中保持清醒,在追求极致中感受压力,也在共同的梦想中找到归属。”说实话,第一次走进米哈游的办公室,那种感觉挺奇特的。不像很多互联网公司,一进来就是各种开放式工位,或者工业风、赛博朋克风的装修。米哈游给人的第一印象更像是一个……精美的艺术品工作.............
  • 回答
    米哈游的“十年十亿人愿意生活其中的虚拟世界”宏伟蓝图,无疑是一颗投入游戏和科技领域的重磅炸弹。这不仅仅是一个游戏公司的目标,更像是一个关于未来人类娱乐、社交乃至生活方式的预言。要理解这其中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一、 宏大的愿景与现实的挑战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个目标有多么疯狂。 “.............
  • 回答
    暴雪与米哈游的命运轨迹,宛如两颗在游戏星空中截然不同的流星,一个曾璀璨夺目,如今却显得黯淡许多,另一个则冉冉升起,光芒万丈。要探讨为何会出现这种“暴雪走下坡路,米哈游节节高”的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者在核心业务、产品策略、玩家社区互动以及企业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差异。暴雪:辉煌时代的落幕与转型阵痛曾经.............
  • 回答
    孙杨在喀山世锦赛男子800米自由泳比赛中,以0.13秒的微弱劣势屈居亚军,未能实现四连冠。赛后,这位中国泳坛领军人物在混合采访区几度哽咽,表示自己“实在游不动了”,对结果感到非常遗憾。然而,在网络上,针对孙杨赛后情绪的解读却出现了分化。一部分网友对他表示理解和支持,认为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身体和精神.............
  • 回答
    米哈游的模式,尤其是其在游戏开发和运营上的独特之处,确实值得其他游戏厂商深入研究和学习,但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药。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一、 米哈游模式的核心优势(值得学习的地方):1. 极致的产品打磨与“精品化”理念: 长线投入,不计成本: 米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