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摇滚圈挺多人看不上汪峰?

回答
关于汪峰在摇滚圈内遭受不少争议甚至“看不上”的现象,这并非空穴来风,背后确实有一些比较值得说道的原因,而且这也不是一两天形成的问题,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这事儿到底怎么回事。

首先,得从“摇滚”这个词本身说起。早期的摇滚乐,在中国出现的时候,它承载了一种反叛、呐喊、质问社会、表达独立思考的精神内核。崔健、黑豹乐队、唐朝乐队这些早期摇滚音乐人,他们的音乐往往带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人文关怀,歌词也常常是充满力量和诗意的。这种精神基因,很大程度上定义了很多人对摇滚的理解和期待。

而汪峰的音乐,虽然也有过《在雨中的故事》、《飞得更高》这些大家熟知的励志、昂扬的作品,但很多人觉得,随着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商业化运作越来越深入,他的音乐逐渐失去了那种早期摇滚的锋芒和深度。尤其是在一些大众化的歌曲里,比如一些关于爱情、生活片段的歌,虽然旋律抓耳,传唱度也很高,但在一些老摇滚乐迷或者圈内人士看来,这离他们心中“摇滚”的标准有所偏差。他们会觉得,这种音乐更多的是一种迎合市场、贩卖情绪的“流行音乐”,而不是带有深刻思考和独特态度的摇滚乐。

再者,就是“摇滚精神”的解读和实践问题。很多坚持传统摇滚理念的人,会认为摇滚乐应该是一种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态度。而汪峰在音乐风格上的尝试和变化,以及他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有时会被一些人解读为“妥协”或“变质”。特别是他后期的一些节目,比如担任导师,与一些偶像歌手的互动,更是在一些坚持“地下”、“纯粹”的摇滚圈人士眼中,成为了“主流化”、“娱乐化”的代表,甚至有些“沾染了凡尘”。

“摇滚明星”的定义也不同。在中国摇滚的早期,很多音乐人是带着一股子“糙劲儿”和“理想主义”的。他们可能不注重包装,不追求名利,只专注于音乐本身。汪峰则是在音乐创作、舞台表现、商业运营、个人形象打造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到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明星”。这种与早期摇滚那种“不被主流接纳”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也让一些人觉得他与“摇滚”的本质有些渐行渐远。

还有一点,就是“市场”与“艺术”的平衡。汪峰在音乐上的商业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他的歌曲传唱度极高,演唱会场场爆满。但这种成功,也常常伴随着对音乐本身的“稀释”的质疑。有人会认为,为了照顾更广泛的市场和听众,他的音乐在深度、原创性、甚至一些音乐表达上有所“取舍”。这种取舍,在一些以艺术性为最高追求的摇滚音乐人或乐迷看来,就是一种“背离”。

此外,汪峰本人的一些言行,也可能在圈内引发争议。比如他曾经在节目中发表的一些关于音乐的观点,或者他在面对一些批评时的回应方式,有时候也会被解读为“过于自信”或者“不够谦逊”,这在讲究“江湖义气”或者“低调务实”的摇滚圈子里,也容易招致一些不理解或不满。

总的来说,对于汪峰在摇滚圈内“被看不上”的现象,并不是因为他没才华或者音乐不好,而是源于不同群体对“摇滚”的定义、理解和期待不同。一部分人认为摇滚就应该保持那种粗粝、反叛、有独立思考的姿态,而汪峰的音乐和个人发展,在他们看来,某种程度上走向了商业化和主流化,失去了他们心中的“摇滚”光环。而另一部分人则更看重音乐的感染力、传唱度以及在不同平台的影响力,汪峰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这种分歧,导致了他在圈内出现了一些“看不上”的声音。

你可以理解为,就像一个纯粹的美食家,他可能觉得米其林三星的菜品虽然精致美味,但缺少了街边小吃那种朴实、接地气的灵魂。而大众则更享受米其林带来的体验。汪峰的音乐,在很多人看来,就是那种从街边小吃到米其林三星的升级和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总会有人因为怀念过去的那个“味道”而有所保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汪峰被整个摇滚圈看不上,你不觉得这很摇滚吗

user avatar
作者:8字带路人
文章来源:8字路口
原文链接:这次没人调侃汪峰,因为他用新专辑释放了所有值得铭记的情绪


今天听歌,手机忽然蹦出个窗口,提醒我:出了一张新专辑,叫《2020》。

在这个疫情蔓延全球的2020年春天,大家都人心惶惶的时候,居然还有音乐人在出专辑。​

一看,是汪峰老师

我的第一反应是刷朋友圈,看看又出了什么大新闻。

因为我内心里有个潜意识:

汪峰老师又被人抢了头条。

就跟算好了似的,这些年每逢他想搞点大新闻,就有更大的新闻踩着点来。

日常如某明星公开恋情、月球探测器发射、飞机失事。百年一遇如中国足球队夺冠。

这回,在广大群众忙着围观某明星时间管理的奇迹时,汪峰老师又一次在喧嚣中发了他的第13张专辑,《2020》。

我正准备在办公室嘲笑他一顿,我们280斤的主编端着保温杯,忽然蹦出一句:

知道吗,汪峰的第一张专辑跟你同岁。

???

我查了一下,果然是。

1997年6月,《鲍家街43号》诞生。汪峰是主唱、节奏吉他,还包揽了全部词曲。

比我还大三个月。

23年了,他还在出新专辑,中途一直没停过?

我确实没忍住,点开了这张专辑。


01


这张《2020》,全部的词曲作者都是汪峰自己,跟23年前一样。

二手灵魂汪峰 - 2020

第一首歌叫《二手灵魂》,歌词是这么唱的:

冰岛最好的金枪鱼西班牙最好的草帽美国最好的洗手液意大利最好的沙发只有最好的是你的选择你进了与众不同的阶级即使你蹩脚的冥想和祈祷都散发着股假巴比伦的味道可你的快乐是二手的你的信仰是二手的你的高潮是二手的就连你那漂亮的灵魂也是二手的......

一个功成名就的人,居然还能这么犀利地唱出对物欲社会和精神匮乏的批判,跟23年前一个样。

1995年,汪峰抛弃了体制内那份稳定优裕的工作,一头扎进以穷著称的摇滚乐。


他那时候充满理想:

我希望过去永远的成为过去我希望现在少一些恐惧我希望未来的街头洒满阳光我希望真理永存在这片土地我希望一辈子不停的唱着摇滚因为像我这样的穷孩子还能做什么我希望为那些善良的人们歌唱用歌声抹去他们脸上的忧郁

他之前的人生,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中央芭蕾乐团交响乐团小提琴手兼副首席,一个月薪水能买北京一平米半的房子,还经常出国演出。

然而,为了音乐,他果断辞去了这份别人眼里前途无量的工作。

正好掉进中国摇滚乐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他和所有北漂搞摇滚的青年一样,辗转地下室和漏风的民房,六七年时间搬了十几次家。

一场演出,每人挣180块。因为必须抱着乐器往返,来回打车就140块,吃个饭30块,最后就剩10块钱。

他天天骑着自行车,在零下十几度的寒风里奔波于各个唱片公司,把自己的小样送过去听候发落。

专辑出了。每卖出去一盘磁带,乐队能拿到0.2元。

他唯一比别人幸运的地方就在于是个北京人,实在饿得不行能回家吃顿饭。母亲心疼他,一边给他做饭一边掉眼泪。

就这样,许多年过去了,汪峰还在死磕。

尽管他的才华已得到普遍公认。

仅仅在2000年到2004年之间,他就得过14个奖。台湾唱片协会评出的最佳华语专辑、第十届中国歌曲排行榜十五大金曲奖,首届中国唱片“金蝶奖”……

他签了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华纳,但为此付出极大代价。

为了显得更加国际化,公司命令他穿上一条皮裤,还在腰间挂上一条粗大的铁链。这让他在台上演出时十分不自在,经常下意识地用手去挡住这条链子。

一个外号“皮裤汪”,从此跟随了他许多年。

直到2004年,出道第十年的时候,他唱了那首《飞得更高》。

为了省钱,他没有租录音棚。因为担心扰民,是在朋友家的厕所里录完的。

第二年,这首歌被中国移动作为广告配乐在新闻联播后播放,还被央视选中在神舟六号升空的直播中当背景音乐。观众们看到,一只雄鹰冲向高空。

2008年,汪峰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了一场近三千人的演唱会。

在摇滚圈有个说法,能在工体开演唱会,就表明一个人或者一支乐队“成了”。

接下来的路,果然越来越宽,越走越顺。

他成了北京奥运会火炬手中唯一一个摇滚歌手,第一个拿到国际知名品牌代言的中国摇滚歌手,第一个……

然而,人们很快发现:

得到了现实成功的汪峰,骨子里有一面从未变过。

他依然看不惯这个物欲的世界,在《满》中唱道:

阿里的店铺满了波音的头等满了苹果的订单满了万达影院也满了可其它地方都没满该满的地方都没满

直到今天,在《2020》这张专辑里,他依然没有放下那个愤怒青年的初心。

别以为拎着爱马仕就是精英阶层别觉得开着保时捷就是上流社会……可你总是觉得焦虑除了廉价的出卖什么也没换来亲爱的你要明白现在从感冒片到钞票都是假的


02


在《2020》专辑的封面,汪峰写下了一段话:

没有什么事那么糟糕汪峰 - 2020

除了死亡的威胁灾难对于每个人心底的折磨与伤害才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的这张专辑献给每一个经历这场灾难的人们献给难以忘怀的2020愿明天的阳光能够浸润每一颗疼痛的心……

为什么要把这张专辑取名《2020》,他解释说:这张专辑进行到最后阶段的时候,刚好赶上了2020年的这场疫情。

2020年伊始,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了灾难降临的特殊的时期,又同时感受到大家团结一心去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并且最终战胜它的过程。这些都让我有了很多感触。

能看出来,他希望用音乐给时代留下一些公共记忆,也希望人们在灾难与逆境中还能保持对生活的希望。

这是汪峰出道25年,一以贯之的主题。

2005年,汪峰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歌曲排行榜中,获得最受欢迎男歌手和最佳创作男歌手两个提名奖。

在接受采访时,汪峰坦然说,他更希望得到后一个奖。

并且,他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甚至公开喊出自己竞争对手的名字——许巍。

后来许巍被媒体问到这个尖锐的问题,他的回答是:

我没有对手,我也不喜欢评价别人,但汪峰例外。

他是我的好朋友,是我特别喜欢的人。

乐评人郝舫曾评价这两个惺惺相惜的人:他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取向,拯救与逍遥。

言外之意,一个入世,一个出世。

汪峰就是一直活在世俗中的那个。

他从不掩饰自己的奋斗和野心,也不掩饰对这个时代的失望,犀利地批判和反抗。但,同时又永远乐观,相信明天会更好。

这也许是百余年来,一代代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尤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个国家虽然磕磕绊绊但一路向上,无数人都被时代给予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汪峰就是其中的一个。

2014年,他在鸟巢举办了一场万人演唱会,6万张票,全部售罄。


观众中有许多名人比如陈鲁豫。她跟现场的保安一起张口大唱“飞得更高”的镜头,被现场的摄影机拍到,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在汪峰之前,只有王力宏和五月天在鸟巢开过个人演唱会。

这场演唱会的主办公司老板之所以敢赌,是因为他做过精确的统计,从而有了底气:

汪峰拥有20首左右大众传唱度极高的金曲。在中国所有音乐人中,只有凤凰传奇堪与之相比。

这场演唱会的艺术设计师,是担任过Lady GaGa演唱会总设计师的勒罗伊·本内特。

本内特把汪峰比作美国的“蓝领摇滚教父”布鲁斯·斯普林斯汀:

他的歌一听就是唱给工人阶级的,很多歌说的是生活艰难,但要抱有希望。

这一年,汪峰巡回演唱会,卖出了34万张票,票房达1.39亿。

这样巨大的商业成功,是中国摇滚圈从未经历,甚至不敢想象的。

一个这种级别的歌手还能叫摇滚吗?

不知道,所有的人都不知道,如何定义这种成功。

这成了他被黑得最惨的一年。“摇滚叛徒”、“越来越商业”、“越来越流行”......

早在汪峰第一次上《同一首歌》时,就有歌迷给他画了一幅漫画,寄到他家里。画的是一只猴子扛着大旗,旗上写着两个大字:摇滚。

汪峰在一次接受采访时,非常坦然地谈到了这件事。

如果有一天,我的演唱会、出场费都是全中国最贵的,我一点都不会觉得惭愧。因为对于有良心、努力在做音乐的人来说,这是最合逻辑的奖赏。

后来,他又进一步说得更明确了。

你们知道钱会给一个音乐人带来什么吗?最重要的不是享乐,而是尊严。

这个尊严不是被人认可的尊严,而是我可以有权利在我想说不的时候,我可以很从容的说不。

好在,时间会解释很多东西。

今天,音乐人谈钱、上央视,再也不是一件被嘲笑和辱骂的事情。

就像汪峰在《2020》中唱的:

我将在黎明去往他乡从惆怅走向遗忘一切都是崭新的一切都将成为过往


03


这张专辑里还有一首歌击中了我,《我心依狂》。

我心依狂汪峰 - 2020

多少年轻的心已遍布蛛网多少虔诚的祈祷匆匆散场当未来的孩子们停止歌唱我只愿我心依狂

歌词里唱的就像汪峰本人的真实写照。

用一篇乐评里说的话,这张专辑是:

一位中年男人面对生活的态度,面对自我的反思;面对不幸的悲悯,面对岁月的怅惘;面对苦难的坚强,面对未来的希望。

为了保证创作的效率,他每天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全部用来写歌,中间只花15分钟吃个午饭。

当然,他没有忘记健身。快五十了,他的身材标准得专业。

汪峰的经纪人一天要接七八通他打来的电话。

我这又写了一首新歌,过来听听?

他平均每两年出一张专辑,每张专辑有几十首备选曲目。他亲自筛选出要收录的歌曲,其余全部淘汰。

像这张《2020》,就有13首歌。风格包括摇滚、电子、民谣……

四年前的2016年曾经有一个统计,汪峰的歌累计下载的数量,达到了3亿次。

三联生活周刊前任主笔王小峰曾经把汪峰定义为:

摇滚幸存者。

当年的那些摇滚大神,不管是比汪峰出道早还是晚的,如今基本都处于半退休状态。有的成仙,有的隐退,有的成了符号,仅在追忆时使用。

而汪峰倒像一个幸存者,从废墟中走出来。

25年来不仅未见颓态,反而愈加生猛。一直坚持着当初的态度和信仰,对人生的审视和锋芒。

我觉得,在汪峰这样自律和坚持的人生面前,“上头条”早已不值一哂。

我忽然想起一个人——村上春树。

村上每天早上4点起床,写作5个小时,逼自己至少写10页稿纸。下午读书、听音乐,至少跑步或游泳一小时。每年至少跑一次马拉松,全马。

这样的生活,他坚持了40年。一直到现在。

跟汪峰的“上头条”一样,70岁的村上春树也有一个长年被嘲笑的梗。而且是被全世界嘲笑。

他从来没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每年全球最大的博彩公司之一,英国立博公司都会针对诺贝尔文学奖进行竞猜。近10年来,每次村上的名字都在赔率榜单上排前几。

评奖结果出来后,村上春树果然又没有得奖。被全世界的媒体一股脑说,“万年陪跑”。

甚至有人腹黑:诺贝尔文学奖为了保持关注度、制造悬念,故意年年不给村上颁奖。

但村上自己却一点都不在乎:

获奖不获奖对于我实在太次要了。诺奖的政治味道也不怎么合我的心意。

40年来,村上春树出版的作品超过40本。作为日本唯一一位行销全世界的作家,他的书销量加起来,超过近十年诺奖得主的总和。

哦对了,他也酷爱音乐,收藏了足足2万张黑胶唱片。

村上春树和汪峰还有一个共同点:

他们都喜欢鲍勃迪伦。

村上春树在书里不下几十次提到鲍勃迪伦和他的音乐。而汪峰直接说:

我希望能像他一样,70岁还在唱歌。

汪峰说这话的时候是十年前。如今,80岁的鲍勃迪伦还在舞台上。

如果没有新冠疫情的话,此刻的他正在日本举办巡回演唱会。

我们280斤的主编是个抠门到极点的人,连十块钱一斤的草莓都嫌贵。这次,他忍着肉痛买了一张鲍勃迪伦日本演出的票,外加两张最便宜的往返机票。

结果,因为疫情,巡回演唱会取消了。

到现在,飞机票钱还没退回来。他连保温杯里的枸杞都不放了,说要省着点用。

我瞟了一眼,他正戴着耳机点头晃脑,听汪峰的《2020》。

是免费的。

微信公众号阅读原文请点击这次没人调侃汪峰,因为他用新专辑释放了所有值得铭记的情绪

user avatar

搖滾人搞流行取悅大眾你們說他(汪峰)叛變,搖滾人不搞流行只做自己你們又說他(竇唯)落魄,合着你們怎么都有话说~~

替別人賣人設有意思嗎?貼這種無聊的標籤好玩嗎?喜歡就花錢支持,不喜歡就別聽,喜歡誰不喜歡誰也並不是一件能夠體現自己逼格的事,看得上看不上又能怎麼樣?影響人家吃這碗飯了?這年頭別輕易說自己是誰誰誰的衣食父母,你在音樂上花了幾個錢自己沒點逼數嗎?

user avatar

嫉妒,汪峰算是九十年代那一批混的最好的,什么唐朝黑豹现在还满大街给房地产老板窜场,再看现在的小年轻陈粒马頔,一首歌就发行一张ep,一张专辑就敢全国巡演。一堆不入流的打着摇滚旗号艹粉的就不说了,玩摇滚的没有谁比谁更干净。汪峰的实力没得黑,滚圈里比他强的数几个我看看,这几年的歌是越来越励志了,不过这也是市场选择,疼痒啊淘宝啊之类的不也靠这火了。国内这圈子里不要谈什么情怀,这些人根本没资格去批评汪峰,他们要是有汪峰的实力吃相比汪峰更难看。国内圈子我最佩服两个人一个真君子窦唯,出了新砖不宣传,不求你买,不参加商业活动,骑车坐地铁,淡泊明志,不八卦不谄媚。另个真性情李志,唱歌就是要赚钱,维护版权,高质量专场演出,每年稳定出作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汪峰在摇滚圈内遭受不少争议甚至“看不上”的现象,这并非空穴来风,背后确实有一些比较值得说道的原因,而且这也不是一两天形成的问题,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这事儿到底怎么回事。首先,得从“摇滚”这个词本身说起。早期的摇滚乐,在中国出现的时候,它承载了一种反叛、呐喊、质问社会、表达.............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觉得乐队在演唱会上的表现,跟他们唱片里听到的,总好像隔着一层纱。有时候是感觉没那么“干净”或者“有力”,有时候是细节处理不如人意。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简单的“现场发挥失常”,而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咱们得聊聊录音室的环境。那地方简直就是为音乐量身.............
  • 回答
    你之所以会有“摇滚哪哪都不如流行”的这种感觉,我觉得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说实话,咱们平时听歌,接触到的更多的大多数还是流行乐。想想看,KTV里点歌,街边商店放的音乐,电视上的广告歌,还有好多艺人专辑的宣传,十有八九都是流行歌曲。这就像我们每天接触的空气,自然就觉得它“正常”,而那些不常听到的,自然就.............
  • 回答
    一些摇滚乐迷对 Coldplay 和 Muse 乐队抱有极端的厌恶,这背后其实是一套相当复杂的“不爽逻辑”,并非简单的情感发泄。要理解这种“讨厌”,得从摇滚乐的核心精神、乐队自身的演变,以及乐迷群体内部的价值观说起。首先,要讲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讨厌”,就得先说说摇滚乐的“根”。 摇滚乐最初崛起时,.............
  • 回答
    在中国,摇滚乐一直以来都像一个特立独行的孩子,虽然有自己的忠实拥趸,但始终未能像西方那样成为一种主流的、全民参与的音乐文化。为什么会这样?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不是一朝一夕能说清楚的,也不是单一因素在起作用。首先,我们得承认,摇滚乐在中国的发展确实比西方晚了不少,而且一路走来,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 回答
    内地摇滚的旋律“难听”这个说法,其实挺主观的,而且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复杂的原因。要细致地聊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难听”的定义是什么?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是节奏太平淡?是音高变化少?是和弦进行俗套?还是缺乏记忆点?不同人对“好听”的理解天差地别。有些人喜欢旋律朗朗上口,一听就哼出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乐迷心中的一块敏感地带。感觉摇滚乐“饭圈化”的现象,我觉得确实存在,而且这种变化也让不少老炮儿和忠实乐迷感到担忧,觉得它似乎离最初那个狂放不羁、反叛精神十足的摇滚乐有点远了。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这个事儿。“饭圈化”的几个明显迹象: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对艺人的“.............
  • 回答
    这话题挺有意思,也挺容易招人“地图炮”的。我倒觉得“优越感”这个词有点重,不如说是一种独特的认知和价值观的投射吧。你想想,喜欢欧美摇滚,尤其是一些经典乐队,往往不是因为它们“好听”或者“流行”这么简单,背后有很多层次的东西。首先,门槛和认知差异。欧美摇滚,尤其是那些有着深厚历史和复杂音乐性的乐队,比.............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天天都在想。感觉身边玩摇滚的、听摇滚的,真的越来越少了。以前那种氛围,无论是在街上、在学校,还是在各种音乐节,好像都能听到摇滚的影子。现在呢?首先,得承认时代变了,音乐的载体和传播方式天翻地覆。你想想,我们小时候,听音乐得靠磁带、CD。一张张专辑,仔仔细细地听,歌词本翻来覆去地看,里面的.............
  • 回答
    “中国摇滚乐不如国外”,这句论断,在我听来,总有点像是隔着一层玻璃在看风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又或者说,被框定在了一个不太舒服的视角里。这话说了这么多年,原因嘛,真是说来话长,而且绝对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要真想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一、 起步的“先天不足”与土壤的差异:首先.............
  • 回答
    这话题可有意思了,很多金属乐迷真的会较真这事儿,恨不得把金属从摇滚的“家族树”上连根拔起,单独列个“独立王国”。为啥?这事儿背后可不止是玩个嘴皮子,里面藏着不少金属乐迷对音乐的理解、身份认同,甚至是对一种生活态度的坚持。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音乐本身的差异性。你说金属是摇滚的一个分支?那也太小看金属.............
  • 回答
    崔健的摇滚,这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透彻的。喜欢他的人,那真是什么样的人都有,从当年懵懂的年轻人,到如今经历了岁月洗礼的中年人,甚至还有不少新生代的乐迷,都能在他的歌里找到共鸣。这背后,其实是崔健这个人,他的音乐,以及他所代表的那个时代,一股脑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难以复制的魔力。首先,崔健的音乐.............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对了,点出了一个不少老玩家心中的痛点。确实,近些年想找到当年那种耳熟能详的、让人眼前一亮的Flash原创作品,感觉是越来越难了。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牵扯到技术、内容、平台、甚至整个互联网生态的变化。我尽量给你掰扯得明白点,不讲那些虚头巴脑的大道理。首先,得从 Flas.............
  • 回答
    很多人将Grunge浪潮视为摇滚乐走向没落的一个重要节点,这并非空穴来风。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Grunge的特质,以及它如何与当时的市场和摇滚乐的既有格局产生了碰撞。Grunge的兴起,可以说是对80年代末期摇滚乐盛行的一些现象,尤其是那些充斥着光鲜亮丽、过度商业化和虚浮包装的乐队的一种反.............
  • 回答
    很多人会觉得,文静的姑娘,就该喜欢舒缓的民谣,或者优雅的古典乐。但现实却常常不是这样,你会发现,那些看上去安安静静,说话轻声细语的姑娘,骨子里却可能藏着一颗对摇滚乐炽热的心。这背后其实有不少有趣的原因,一点都不奇怪,甚至可以说是某种内在需求的释放。首先,我们得承认,外表往往只是一个窗口,不代表全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有代表性!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感受:同样是开到某个音量,听舒缓的钢琴曲时,门外有人说话、电视的声音都能听到,但换成激烈的摇滚乐,就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只剩下音乐本身。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音乐制作和我们听觉感知的关键因素。咱们慢慢来捋一捋,这事儿可不是什么玄学,而是有科学道.............
  • 回答
    中国的摇滚乐,虽然有着辉煌的过去和活跃的当下,但要论及“举世闻名”,与Oasis、Linkin Park这样的乐队相比,确实存在一些差距。这背后原因很复杂,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商业和音乐产业层面的原因交织在一起。首先,我们得聊聊摇滚乐的土壤和历史文化根基。Oasis和Linkin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在文化发展道路上的差异,尤其是在“开放前”这个特定历史时期。要理解为什么苏联在摇滚乐、西装等方面比同时期的中国更加“显眼”,我们需要回到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以及两国各自的国情和政策导向。首先,得承认,说“苏联时代有摇滚乐,穿西装等等”,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大众层.............
  • 回答
    摇滚乐,尤其是金属乐,就像一位性格孤僻但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家,一直在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探索声音的边界,最终催生了各种形式的极端金属。这趟旅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数代音乐人的实验、反叛和对极致的追求。从布鲁斯的嘶吼到重型吉他的轰鸣:摇滚的根基一切可以追溯到摇滚乐的诞生。布鲁斯,特别是那些带有情感宣.............
  • 回答
    许巍那句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乐迷听了,觉得难以置信,有些同行听了,更是如鲠在喉。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这背后涉及的因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它触及了中国摇滚乐发展的方方面面,以及更宏观的文化、经济环境。一、 市场的体量与成熟度:天壤之别这就像问为什么中国顶级电商的销售额,可能不如亚马逊一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