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飞机也要万里挑一,但坐飞机不需要啊,这是一个道理。宇航员分两种,一种是驾驶航天器的那是正统宇航员,懂得航天器操作和维护,另一类是任务专家,不操作航天器本身而是负责执行各种任务例如做实验。前者是精英中的精英,后者就相对放宽。
另外早期航天器不太人性化、起飞和返回过载都比较大。特别是刚开始载人飞船用的纯弹道式再入返回陡峭、减速快那G力很大,如果身体素质不够好是撑不住。现在载人飞船用升力弹道混合式返回轨迹,平缓、G力小不少而且落点更精确,就对身体挑战小。
补充说明一下现在电子技术的进步也提高了自动化水平,不需要专业精英驾驶。看NASA的X15火箭试验飞机、STS(经典航天飞机)都必须有人驾驶操纵,而X37B、追梦者小型航天飞机则能全程无人发射无人返回精确着陆就知道了,连卫星之间都能远程遥控精确捕获对接例如现在火热的在轨延寿航天器。自然就大大降低了对人综合素质的要求。
另外很多人受科幻、肤浅自媒体等的影响,对太空和地球环境、规则的巨大差异缺乏足够的认知,以为像游戏里那样轻松开飞船打打激光炮。
下面是水星载人飞船的控制系统,感受一下其复杂性,可不是鼠标键盘或者手机触屏上的几个按钮。注意太空中没明显阻力,不会自己停下来,而且推进剂有限,不小心就回不来了。早期载人飞船自动化程度没现在那么高、不够成熟可靠。
下图是双子星座飞船,内部空间比战斗机座舱大不了多少,还要连续飞几天,你觉得你行吗?
历史上,载人航天器曾经有十分极端的过载,苏联东方号和上升号飞船内的航天员在再入飞行期间要经受 8g 到 10g 的负载荷,确实需要好身体和长期训练。那时的航天器操作起来也相当复杂。
现在还说航天员需要“万里挑一经过各种训练”,就是报道上有偏差了。
商用载人航天器的加速度是普通人可以接受的,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再入飞行期间的负载荷只有 3g 到 4g。SpaceX 的载人龙飞船在操作上大幅简化,需要的训练时间更短。
自费航天员们是有实验任务的,灵感 4 安排了大量检测在高轨道的人体参数的任务。现代科学仪器的自动化程度比历史上高,普通人可以操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