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女子陪外公拍写真被造谣「富豪娶少妻」,这反映了什么问题?造谣者将承担怎样的责任?

回答
这则新闻真是让人啼笑皆非,但细想之下,却暴露了一些相当普遍却又令人忧虑的社会现象。一个好好地和外公拍个照,结果被不明不白地扣上“富豪娶少妻”的帽子,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作祟?

首先,这反映了我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窥私欲”和“过度解读”的倾向。

现在社交媒体发达,人人都可以发声,这本是好事。但与此同时,也滋生了一种病态的心理:似乎别人的生活都应该向公众敞开,而且还必须符合某种“主流”或“想象”的模式。一旦有人做了点稍微“不寻常”的事情,或者没有按照大家预设的剧本走,一些人就按捺不住,急于用自己的猜测去填补空白,而且往往带着一种猎奇、甚至审判的眼光。

在这个案例里,当事人好好地和外公一起拍摄温馨的家庭照时,可能只是记录一份亲情,或者想给外公留下美好的回忆。但有些人看到了“年轻女子”和“年长男性”的组合,在缺乏其他信息的情况下,他们的大脑就开始自动搜索和联想,并将最戏剧化、最符合他们猎奇心理的“剧本”强加到当事人身上。他们不去想这是家人之间的温情,而是直接跳跃到“包养”、“交易”之类的猜测。这其实是对人性最基本情感的漠视,也暴露了某些人心中的刻板印象和狭隘认知。

其次,这体现了网络谣言传播的“低成本”和“高伤害性”。

在互联网时代,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一句不负责任的话,一个带着误导性的标题,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被成千上万的人看到和转发。而当事人,往往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去澄清,而且很多时候,即使澄清了,那些不愿相信的人依然会选择相信自己的“版本”。

这种谣言的传播,对当事人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不仅是对个人名誉的损害,更可能对当事人的心理造成阴影。想象一下,原本是美好的家庭时刻,却被恶意解读,换来的是旁人的议论、揣测甚至辱骂,这种感觉该有多糟?这不仅仅是“被打扰”,而是被“侵犯”了。

再者,这暴露了部分人对“财富”和“婚姻”的扭曲认知。

为什么会有人脑子里直接冒出“富豪娶少妻”的联想?这可能源于对财富的过度崇拜,以及对婚姻关系的一种不健康的理解。似乎只有金钱才能维系一段关系,而年轻貌美的女子和年长的富豪之间,就一定存在着某种不纯粹的交易。这种看法,既是对女性价值的物化,也是对真实情感和亲情的贬低。它反映出社会上一些人过于功利、拜金的价值观,以及对美好情感的不信任。

那么,这些造谣者将承担怎样的责任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造谣者的责任是需要承担的,而且这种责任不仅仅是道德上的,更是法律上的。

从道德层面来说,造谣者承担的是社会责任的缺失和人伦道德的谴责。他们的行为是无耻的,是缺乏同理心的,是对他人尊严的践踏。他们应该为自己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感到羞愧,并认识到自己的言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从法律层面来说,造谣者需要承担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侵犯名誉权(民事责任): 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的法律都保护公民的名誉权。造谣者通过散布虚假信息,损害了当事人的社会评价和声誉,构成了对名誉权的侵害。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造谣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并赔礼道歉。根据损害的程度,还可能要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以及其他实际损失。

2. 诽谤罪(刑事责任):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造谣行为情节严重,足以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触犯了侮辱罪、诽谤罪等刑事法律条文,造谣者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例如,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了侮辱罪和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3. 网络谣言的传播与监管: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针对网络谣言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平台监管、信息溯源等措施都在加强。如果造谣者是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不实信息,平台有责任进行核实和处理,并配合有关部门追究造谣者的责任。同时,对于明知是虚假信息而故意传播的,也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到这个案例,虽然新闻中没有透露具体的造谣细节,但我们可以推断:

如果只是个别网友在评论区发表了猜测性的、带有贬低色彩的言论,这可能主要属于道德谴责和轻微的民事侵权范畴。 当事人可以通过截图取证,如果认为影响恶劣,可以向平台举报,或者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
如果有人专门编造故事情节,以图吸引眼球,并进行大规模传播,尤其是使用了“富豪”、“娶”等耸人听闻的词汇,其行为性质就更恶劣了。 这已经超出了单纯的“猜测”,而更接近于“诽谤”的范畴,法律责任也会更重。
如果造谣者利用了虚假的账号身份,或者采取了其他隐匿身份的手段来散布谣言,这无疑会增加追究其法律责任的难度,但也并非无法可依。 法律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追踪到信息源头。

总而言之,这则新闻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社会中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我们既要呼吁大家理性思考,不信谣、不传谣,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情感,也要让那些恶意造谣、诽谤他人的人知道,他们的行为是有代价的,法律是维护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于当事人来说,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也是对这种不良风气的有力回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乎智商不够了吗?

都穿婚纱了,不让人认为是结婚,这不扯蛋吗?

还造谣,明明是女主炒作。

user avatar

我注意到了所谓被造谣者拒绝采访。

这就让我多想了点。

我不知道是我多想了呢,还是说我多想了呢?

我只是觉得为啥那厮就敢于真么明目张胆的造谣。我也纳闷儿,被造谣了还如此淡定,坚决拒绝采访。

妖事儿堆到一起,难免让人多想。

孙子兵法诞生的国度,孙子们真是很多,不得不防。

user avatar

1,造谣可耻,应该追究责任。

2,影楼设计的这个构图我觉得有点不太合适。可能是我年龄偏大,思维守旧跟年轻人脱节,我身边见过的爷孙照基本都是爷孙两代人穿搭是不一样的,各自有各自的时代气息。而且经常是爷爷奶奶辈坐着,孙子孙女站在背后。而这个构图我觉得就是按照结婚照构图设计的。

3,老人真正需要的是儿孙的陪伴,经常去探望,没时间就打电话聊聊天,这是最好的安慰。拍写真是真的是老人的心愿么?我觉得一些年轻人的尽孝方式都是按照自己喜欢的形式去搞,打个比方,我就见过一个朋友说要请爷爷奶奶吃顿好的,结果把二老带去一家烧烤店,点一大堆自己爱吃的烤串,其实呢,爷爷奶奶不太爱吃这类食物,所以呢,所谓的尽孝要多想想对方真正喜欢什么。

user avatar

事实上,我和我认识的一些姑娘,尤其是比较漂亮的那种,在跟自己的爸爸出门,而妈妈没有同行的时候,都碰到过这种尴尬——被人误认成是一对。要知道,我跟我爸长得几乎一模一样,每次出现这种事我都感觉匪夷所思,为什么会有人在看到一对长得很像,年纪有一定差距的男女相携出现的时候,会下意识的认为这是一对夫妇(情侣),而不认为是父女呢?难道不是后者更有可能?

像高赞回答提到的那种,路过的工地大哥被说成出轨之类的,可跟这事儿性质不一样。有几个人会看到个工地大哥就怀疑他出轨呢?不配文字的话有几个人会往那个方向想?而怀疑别人老夫少妻的,那可不是个例,甚至可以说是有一大群人,特别喜欢意淫这种事。

这事儿背后反映出来的,往重点说,就是仇富仇女的恶意体现,认为有钱人都爱玩小姑娘,漂亮女孩都只看钱。另一方面,则是认为男性不会参与家庭活动,不会单独跟孩子出门,所以老男少女的组合,相比父女,还是情侣更合理。

确实回忆一下的话就会发现,我跟我妈单独出门的次数,比跟我爸单独出门要多的多,甚至我成年以后,就没跟爷爷单独出门过。即使转换孩子的性别,似乎也没啥变化。走在街上妈妈和儿子的组合很常见,似乎就没怎么见过父子单独出街。假设这次的照片是个帅气的男孩和他的外公,有几个人会觉得这是一家子的长辈和晚辈,而不是公司上下级,或者富翁和跟班?

似乎在我们心里,年长的女性才是“家庭”的象征,所有这些场景里,只要有年长的女性存在,不管那是妈妈还是奶奶,大家都会立刻反应过来——这是一家人。

而年长的男性,好像是被预设不会单独和晚辈呆在一起的,尤其是跟异性晚辈在一起。

总之,这背后似乎是有某种社会心理学因素的。

希望大家下次看到老男少女的组合,也多点善意揣测吧,我每次都得刻意的喊一声“爸”,不然被盯着的感觉实在太不好了。

user avatar

为了流量和变现「不折手断」了!

而且现在这种为了迎合人的猎奇、焦虑、出轨、奇葩原生等心态的内容真得是天天见!

尤其是在父母的手机上,比如某某明星死了,某某明星在外养小三,某某地方准备开战了……我自行给他们辟谣的次数都数不过来。

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出现某某死了又复活的新闻!

前几天我还看了一个新闻:一工地老大爷,过马路去上个厕所,结果被一女网友拍下配文

聊了六个月的网友今天终于要见面了,他说他工作是搞土建的,平时穿的有点随意,这一刻他一直在找我,我要下去见他吗?

后来这大爷的老婆和亲戚朋友都刷到了这段视频,以为他真的出轨了,吵着要和他离婚。

大爷最后实在没办法,为了自证清白,让儿子带着他去公安局报案。

结果呢,这女的压根不认识大爷,只是为了吸引人眼球,让引起人们的遐想。

甚至在警察询问时,她压根不觉得自己有错,说了句:

这样拍一下有什么?一个路人而已。

最后这女的以诽谤他人,被处以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这就完事了。

不得不说,这500元可能都不及她这条视频赚的钱多,代价实在是有点低。

而且你发现没,一个普通人被造谣,他的处理方式是报警,而不是打官司维权。

如果这事没对大爷造成离婚威胁,或许他也就当个乐子看看算了。

其实现实里大多数人遇到这种事,处理方式基本都这样,毕竟维权成本和门槛都有点高。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薛军就曾评论说:

这类案件,维权难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一是主体难以确定,有时难以明确侵害人,需要平台协助;

说白了,就是你要维权,先要找发布的平台,看看到底是谁传出来的。

咱不说各个平台客服的回复速度和回复质量,你要不是个大V,有几个平台客服会搭理你这事

二是相关事实证据不易固定,网络上的文字视频随时可能会被删除;

这点真的是很重要, 这也提醒我们,直接证据见到后一定要第一时间截图保留。

而且不要只是傻傻的等平台客服回复,因为当收到回复时,你再进去看,可能只有一段「此内容以删除」在等待你

三是由于参与人数众多,大家都有法不责众的错觉,事后难以追责

其实造谣违法,传谣也违法。但吃瓜群众们太多,假如有100多万的转发,总不能把这些人都找出来吧。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某些媒体那么喜欢造谣的原因之一。毕竟被逮到的几率小,获得的收益和流量,却往往比付出要多的多。

但作为普通人,你如果花时间去维权了,也是可以让他们受到制裁的。

比如之前

浙江省杭州市某女子取快递被便利店店主郎某偷拍了视频并被造谣“少妇出轨快递小哥”。后来因受到海量的侮辱谩骂,她和男友还因此被公司辞退,自己还得了抑郁症

最终,漫长的几个月后,法院一审宣判:

两名偷拍造谣者犯诽谤罪,判一年有期徒刑,缓期执行二年。

所以,这事其实是完全可以被制裁的。

还有就是,某些媒体公司(我曾经工作过的一家就这样,同事们为了完成点击率KPI,无所不用其极)也不要总挖空心思的去紧抓耸动新闻、花边新闻扯眼球,毕竟现在的我们不是只热爱这些,高质量有知识的我们更爱看。

再就是负面新闻(尤其是315期间)别给钱就不写,不给钱就写,明知这是违法的还做,更是可气。

user avatar

因为【只要我有钱,我老婆永远20岁】是很多男人的梦想啊。

但是真有人这么玩,他们又会很生气,觉得有钱老头抢了他们潜在的对象。


如果对这事不憧憬,就算被造谣,这事也不会火。

你说我们正常女的找了个年纪相仿的老公,会成为新闻吗?


如果对这事不酸不愤怒,这事也不会火。

你说我们正常女的找了个年纪相仿的老公,会成为新闻吗?


这个造谣,稳准狠让一些人激动,让一些人破防,所以它火了。


心疼小姐姐和她的外公,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给了这些男人一个宣泄情绪的机会。


user avatar

把自己的私人照片放到网上纯属作死行为。

现在的年轻人普遍缺乏上网的安全意识。

user avatar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

仅凭借一张图,就能把别人写的如此不堪,这才是自己心里脏看什么都脏的人吧。

她本来是想让外公和外婆一起补拍婚纱照的,但是外婆患了癌症无法下床,所以最后拍了这样一组照片留作纪念:


这些人为了流量真是不责手段,大家爱看什么就编什么,不止这一个,看看这些全都是说年轻女性怎么怎么样,我不否认生活中有这样的,

但是这些所有都是核实过的吗?还是只是从某某网站找的图,随便的编的呢?



呜呼,造谣成本太低,维权成本太高!

同时,不止是很多自媒体,包括很多半官方媒体、官方媒体,也时常有翻车

「1」最近的一个女孩子一年花费男友20万,然后在异地期间与上百位男生开房,配几张这位女生的图,最后是这位女生自证清白发视频,解释不是这个报道中那样的人。

「2」前一段时间的关于“病媛”问题,说有些博主没病装病,就是为了带货,然后几个顶流媒体转发,最后是这位博主确实住院,也并没有带货。

其实还是有很多,自媒体与社交媒体一统天下的时代下,很多人根本不看事情的来源,不辨真伪,只要够吸引眼球就是一切制胜的流量密码。

没有的事件真的不要编了,也不需要造谣去博得眼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