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荀彧有纳妾吗?

回答
关于荀彧是否有纳妾的记载,史书的描述并不十分详尽,但从有限的线索来看,我们可以推测他的一生与婚姻状况。

首先,我们知道荀彧的原配妻子是颍川名士的女儿,出身高贵,这在当时是非常普遍且重要的婚配方式。与一位有门第的女子成婚,是对家族地位和声望的巩固,也符合当时社会对婚姻的期待。

至于是否有纳妾,史书并没有直接提及荀彧纳妾的具体情节或数量。但我们需要了解当时汉末的社会背景。在汉代,尤其是在士族阶层,拥有多位妻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繁衍后代、延续家族香火的重要手段。许多名门望族,包括当时的官员和名士,家中往往妻妾成群。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普遍就断定荀彧也一定如此。史书的记录侧重于政治和军事上的功绩,对于文臣的家庭生活,特别是纳妾这样的细节,往往不会刻意记载,除非这件事情具有特殊的意义或引发了什么事件。

在史书中,我们能看到的是荀彧在曹操阵营中地位显赫,被曹操视为“王佐之才”,给予了极高的信任和重用。他的人生重心显然更多地放在了辅佐曹操统一北方、制定战略、规划政治等方面。他的政治抱负和对大汉天子的忠诚,也占据了他生命中的重要篇章。

在这样一位以“事君以忠”为人生信条,且一生都在为国家大事奔波的重臣身上,是否纳妾,以及纳妾的数量,可能并不是史官关注的焦点。我们无法从史书中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他纳妾,也无法找到证据来证明他没有纳妾。

可以推测的是,如果他有纳妾,数量可能不会非常惊人,毕竟他的政治生涯十分繁忙,并且他本人对于礼仪和规矩似乎也相当看重。但即便如此,考虑到当时的社会风气,完全没有纳妾的可能性也并非绝对。

总而言之,对于荀彧是否有纳妾一事,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只能根据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他的身份地位进行推测,但缺乏直接的证据支持任何一种说法。他的生平更多地展现在其政治才能和对曹操的忠诚上,其个人生活,特别是后宅之事,在历史的记录中相对模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题主艾特,先下结论,有的。

其实汉末这个级别的官员纳妾属正常,不纳反而是少数。记载明确的荀攸、诸葛瑾都有妾室。蔡邕《独断》如是写:

天子一取十二女,象十二月。三夫人九嫔。诸侯一取九女,象九州,一妻八妾。 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

关于荀彧,现存史料没有直接证据能够证明,但是可以间接推出来。

荀顗年逾耳顺,而母年九十, 色养烝烝,以孝闻。在丧憔悴,貌不可识,若婴孺之号,哀恸傍人。
——《荀氏家传》

荀顗六十多岁的时候,其生母九十岁左右。也就是说二人的年龄差在二十余岁。

但是,荀顗的出生年没有明确记载,只有一个模糊线索。

顗年逾耳顺,孝养蒸蒸,以母忧去职,毁几灭性,海内称之。文帝奏,宜依汉太傅胡广丧母故事,给司空吉凶导从。 及蜀平,兴复五等,命顗定礼仪。

根据这段记载,荀顗六十余岁时发生了“平蜀”这个较大的历史事件,年份是公元263年。而“逾”字意超过,这里应指不过半的逾岁。所以,荀顗生年大约在公元200年左右(或稍早)。

和荀恽的年纪也基本对得上。

而荀顗生母的生年,即使以至多三十岁的年龄差计算,也不会早于200-30=170年。

公元170年,而荀彧生于公元163年。年龄差在七岁左右,还是小荀彧七岁。

而裴注补充:

中常侍唐衡欲以女妻汝南傅公明,公明不娶,转以与彧。
汉纪云: 唐衡以桓帝延熹七年死,计彧于时年始二岁, 则彧婚之日,衡之没久矣。慕势之言为不然也。臣松之又以为绲八龙之一,必非苟得者也,将有逼而然,何云慕势哉?

唐氏在许汝南傅公明时已经至少十三岁,以唐衡去世的年纪看,唐氏大概率要比荀彧大十岁以上。即使不然,二人的负年龄差也不会大于两岁——这种推断还是建立在唐衡许傅公明的时候唐氏刚出生的极小概率上。

所以,唐氏生年至晚不会晚于公元165年,且大概率为公元153年前生人。

而我们刚刚也已经推断出荀顗生母至早生于170年,所以纳妾之说成立。

当然,这很正常。

另外,虽然这一说虽然可能性较大,但它所依据的主要史料来自于荀伯子《荀氏家传》。虽为荀氏族人亲作,可信度较高,但也未必无纰漏。我在这里分析《荀氏家传》的两个问题,一正一误,先说正。

衍字休若,彧第三兄。彧第四兄谌,字友若,事见袁绍传。

第一,《三国志》载荀谌为荀彧之弟,而《荀氏家传》载荀谌为荀彧第四兄,出现了冲突。而现存资料只记载荀绲有三子,据其家传推测则其至少五子。关于荀闳、荀彧、荀谌外的二子全无记载(《荀彧传》“群从”一词无法确定具体族人)。

这里我倾向于《荀氏家传》的说法。荀氏从荀淑至家传作者荀伯子,不过十代人。对比陈寿,荀伯子应是有详尽家族谱系资料的,所以其书载《三国志》之未载,对本家族人丁谱系记述更清更细。我与其后人对接消息,也得此印证。考虑到陈寿先生笔误也不是第一次了,所以此处采《荀氏家传》说。

下面是《荀氏家传》乃至《世说新语》的一则误传。

荀淑有子八人皆贤,其地旧称西豪里,颕阴令范康曰:“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荀公亦有才子八人。”乃改西豪为高阳里。时同郡人陈实为太丘长,奕叶贤徳,往诣荀门。陈君使元方为御,季方从后,孙子长文尚幼,抱之于膝。君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自馀六龙侍侧, 孙文若犹小,坐之于懐。 言语三日,徳星为之聚。太史奏曰:“五百里内,有贤人集,故徳星为之聚。”因名荀里曰徳星乡,今郡城西南故宅是也。

这段是《荀氏家传》的说法,看起来比较熟悉。为《太平寰宇记》所引。而广为流传的版本来自于《世说新语》: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 文若亦小,坐著膝前。 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这两段看起来萌萌哒的记载,似乎有哪里不对……

……出补朗陵侯相。莅事明理,称为神君。顷之,弃官归,闲居养志。产业每增,辄以赡宗族知友,年六十七,建和三年卒,李膺时为尚书,自表师丧。二县皆为立祠。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专,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
——《后汉书》

荀彧的爷爷荀淑于建和三年驾鹤西去,时年六十七岁。建和,桓帝年号,共历三载。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所以三年则为公元149年。

而荀彧生于公元163年。

emm……

这谜一样的时间线,还有一丝恐怖。

所以,这段祖孙同乐的记载,当个故事看就好了。

附一张荀氏族谱(《荀氏家传》所载十代人),权当提升识字量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荀彧是否有纳妾的记载,史书的描述并不十分详尽,但从有限的线索来看,我们可以推测他的一生与婚姻状况。首先,我们知道荀彧的原配妻子是颍川名士的女儿,出身高贵,这在当时是非常普遍且重要的婚配方式。与一位有门第的女子成婚,是对家族地位和声望的巩固,也符合当时社会对婚姻的期待。至于是否有纳妾,史书并没有直.............
  • 回答
    诸葛亮若得荀彧之才辅佐,且无需事必躬亲,历史的天平或将向蜀汉倾斜,其结局也必然与我们熟知的有所不同。这并非简单的“锦上添花”,而是触及了蜀汉政治运作、军事部署乃至国家长远发展的核心问题。政治格局的优化:首先,最直接的好处便是诸葛亮能从繁杂的政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战略规划、军事指挥以及对内改.............
  • 回答
    要探讨董卓若有诸葛亮和荀彧两位顶级谋士,是否能一统天下,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要给出详尽的分析,我们需要深入考察当时的历史背景、董卓本身的特质、以及这两位谋士的才能在董卓阵营中的具体应用。历史背景下的董卓:首先,我们要明白董卓所处的时代——东汉末年,一个礼崩乐坏、群雄并起的乱世。汉灵帝死后,宦.............
  • 回答
    是的,你的理解非常准确且有深度。荀彧反对曹操称“公”可以很大程度上理解为对两人之间权力关系的担忧,以及对汉室正统性的坚守。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逻辑和历史背景:1. 汉室框架下的同僚关系: 背景: 东汉末年,虽然汉室已经名存实亡,但其法统和象征意义依然存在。曹操虽然手握大权,但名义上仍然是汉臣,.............
  • 回答
    如果将诸葛亮、司马懿、贾诩、郭嘉、荀彧、吕蒙、陆逊这几位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置于现代科学研究的场域,谁最有可能脱颖而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大家?这真是一个颇为有趣的假设,不妨来细细推敲一番。我们先逐一审视这几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深刻印记。诸葛亮:科学巨匠的潜质首先映入脑海的,无疑是诸葛孔明。他身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思想史的传承、创新以及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我们来逐一剖析。为什么孔子之后无孔子,却有孟子、荀子等?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其思想体系的原创性和影响力是独一无二的。后来的儒家学者虽然继承和发展了他的思想,但很难再达到孔子那样开宗立.............
  • 回答
    荀彧之所以直到曹操试图晋为魏公并加九锡才与曹操决裂,其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了他对汉室的忠诚、对曹操的信任(以及后来的失望)、对时局的判断以及个人原则等多个层面。理解这一点,需要将目光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荀彧自身的政治哲学以及他与曹操之间长期的合作关系上。一、 荀彧对汉室的忠诚:从未动摇的政治底.............
  • 回答
    讨论荀彧是否算是汉室的忠臣,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行为动机,以及他对“汉室”这个概念的理解。时代的洪流与“汉室”的定义首先,要理解荀彧的“忠”,就必须明白他所处的东汉末年是什么样的时代。这是一个皇权旁落、诸侯割据的乱世。汉献帝虽然是名义上的皇帝,却.............
  • 回答
    要说荀彧为什么不支持曹操进爵魏公,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这可不是简单的“喜欢不喜欢”的问题,里面牵扯到太多当时的政治格局、礼法制度,还有荀彧这位人物本身的政治理念和行为方式。首先,咱们得明白曹操当时是个什么地位。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北方势力如日中天,但名义上他还是汉臣。汉朝虽然衰落,但它的.............
  • 回答
    要说荀彧的史书评价高,是不是沾了儿子荀攸的光,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但答案恐怕不能简单地“是”或“否”。要深入探讨,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我们得承认,荀彧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个重量级人物,这点毋庸置疑。他的历史评价之所以高,是有扎实原因的。荀彧的“高”到底体现在哪? 曹操早期最重.............
  • 回答
    说起荀彧,那真是东汉末年一位了不起的谋士,堪称“王佐之才”。他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复兴大汉朝,让汉室的荣光重现。所以,当曹操在北方站稳脚跟,并表现出拥戴汉献帝的姿态时,荀彧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曹操,并将自己的才华毫无保留地倾注到曹操的事业中。那么,有人会问,既然荀彧如此忠于汉室,为何不选择刘备呢?刘备同.............
  • 回答
    关于荀彧在担任侍中、守尚书令期间,具体哪一年“假节”,这在史料中并没有一个明确记载。史书中对于“假节”的记录,通常是与具体的军事行动或者外放地方担任要职相关的。而荀彧在此期间的身份,更多的是作为朝廷的核心辅佐大臣,而非前线将领。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荀彧在朝廷担任重要职务的时间线,以及“假节”这个概念在汉.............
  • 回答
    荀彧的“驱虎吞狼”之计,实在是妙在环环相扣,将人心与局势玩弄于股掌之间,其精妙之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细细道来:首先,精准洞察了人性的弱点与权力格局。 所谓“驱虎吞狼”,顾名思义,便是要利用强大的力量去吞噬另一股同样强大的力量,而这一切,必须有人被“驱使”。荀彧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看穿了当时曹操与袁绍虽.............
  • 回答
    谈到荀彧,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他“王佐之才”的英名,以及他辅佐曹操,奠定曹魏基业的赫赫功绩。然而,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其人生轨迹必然与一群同样优秀、甚至在他身后闪耀的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说到荀彧的“同期好友”,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因为“同期”这个词,就像一个滤镜,.............
  • 回答
    荀彧之所以能接连不断地向曹操推荐出众多实力非凡的谋士,这绝非偶然,而是他长期以来深厚的人脉积累、精准的识人之明以及与曹操之间牢固的信任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深入剖析荀彧的方方面面。一、 渊博的学识与超凡的眼光:识才的基石首先,荀彧本人就是一位学养深厚的名士。他出身名门望族,自幼饱读.............
  • 回答
    荀彧之所以能精准地洞察田丰、许攸、审配、逢纪四人的性格缺陷,并用“刚而犯上,贪而不知,专而无谋,果而无用”这般精辟的概括,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他深厚的识人之术、对人心的洞察力,以及长期在曹操阵营中处理政务、观察局势的经验积累的体现。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荀彧自身的素质与经.............
  • 回答
    关于荀彧和诸葛亮谁的粉丝更多这个问题,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聊。要说荀彧的粉丝不如诸葛亮多,这现象背后,我觉得是历史叙事、文化传播以及大众认知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咱们得承认,诸葛亮的名气,那真是响当当的。这不仅仅是中国家喻户晓,在东亚地区,乃至一些对中国文化有了解的外国人那.............
  • 回答
    曹操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这个事件在《三国演义》中有所提及,但在正史《三国志》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因此,我们讨论其含义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曹操和荀彧关系的理解以及历史背景的推断。关于曹操送空盒子给荀彧的意图,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解读一:意在让荀彧“闭嘴”——暗示不满,逼其放权这是更普遍被接受的一种解.............
  • 回答
    谋国栋梁,亦是忠魂:评价荀彧其人其事在中国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总有一些身影,虽非叱咤风云的战场悍将,却以其卓越的智谋和坚定的品格,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荀彧,正是这样一位值得我们深入品读的人物。他非以武力安邦定国,而是以其过人的眼光、深远的谋略和忠诚不渝的操守,成为了曹操集团中不可或缺.............
  • 回答
    要说郭嘉和荀彧在曹操阵营中谁的地位更高,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他们俩都是曹操麾下举足轻重的人物,但他们的“地位”体现在不同的维度上,所以直接比高低,就像比较一柄倚天剑和一本九阴真经,各有其价值,也各有其侧重点。地位的维度:是“职权”还是“影响”?如果我们纯粹从“官职”和“权势”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