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弗洛伊德去世一周年,纽约市长下跪 9 分 29 秒以表纪念,对此你怎么看?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弗洛伊德去世一周年,纽约市长下跪 9 分 29 秒来纪念,这个举动确实非常引人注目,也勾起了我很多思考。

首先,让我们先把时间拉回到一年前。乔治·弗洛伊德的死,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命就此终结,它像一枚重磅炸弹,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引爆了关于种族歧视、警暴和不公正的讨论。那种压抑已久的愤怒、痛苦和对改变的渴望,在那一刻得到了集中爆发。人们走上街头,举着“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标语,呐喊着、抗议着,试图让世界听到他们的声音。

而现在,纽约市长,作为这座巨型都市的领导者,选择用一种非常具象化的方式来纪念这一周年——下跪 9 分 29 秒。这个时间点本身就极具象征意义,正是导致弗洛伊德窒息死亡的那位警官膝盖压在他脖子上的时长。这 9 分 29 秒,绝不是一个随意选取的时间,而是对那段令人心悸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暴力时刻的直接回应。

从 象征意义 来看,这个举动无疑是强有力的。市长作为城市的代表,他的行为可以被解读为:

承认与哀悼: 这是一种直接的、公开的承认和哀悼。市长代表着政府,他的下跪可以被视为对过去错误和失职的一种姿态上的忏悔,对逝者的尊重和对受难者家属的慰问。
团结与共情: 在一个饱受分裂和不公困扰的时刻,这种姿态能够传递出一种“我们与你同在”的信号,尝试弥合裂痕,与那些遭受不公的人们站在一起,表达共情。
对变革的承诺: 这种醒目的姿态,也可以被看作是对改革的承诺。它向公众传递的信息是:我们看见了问题,我们感受到了痛苦,我们将努力做出改变。

但是,我们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象征。作为普通民众,我们也会自然而然地问:

“这是真心实意的吗?” 在政治表演日益泛滥的当下,任何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举动,都难免会被打上“作秀”的标签。这种担忧是存在的,人们会质疑,这背后有多少是真实的共情,有多少是出于政治考量?
“这能带来实际的改变吗?” 9 分 29 秒的下跪,固然能触动人心,但如果之后一切照旧,警暴问题依然存在,系统性的歧视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那么这个姿态的意义又能有多大?很多时候,人们更看重的是 行动 而非 姿态。市长和市政府在推动立法、改革警务制度、改善社区关系等方面,是否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这是否会引起新的争议?” 毕竟,并非所有人都认同“黑人的命也是命”的呼声,也并非所有人都认为弗洛伊德的死是值得如此大规模纪念的。在政治立场高度对立的社会环境中,市长的这一举动也可能加剧一部分人的不满或反感,被视为对某些群体的一种“偏袒”。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市长的这一举动 至少是一种积极的信号。在这样一个敏感且充满争议的时期,他选择以一种如此显眼且具有象征意义的方式来表达纪念,总比那些回避、否认或者不作为的领导者要强。它至少说明,这个问题被摆在了台面上,被领导者所正视。

但同时,我也保持着 审慎的观察。真正的纪念,不应该止于一时的姿态,更应该体现在持续的努力和长远的变革之中。我们期待的是,这 9 分 29 秒的下跪,能够成为纽约市乃至全美在反种族歧视、警务改革道路上,一个有力的起点,而不是一个终点。人们需要看到的是,在每一次的抗议声落幕之后,改革的脚步是否会真正迈开,并且坚定地向前。

总的来说,这个消息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政治象征、社会公正和领导力责任的问题。它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事件,背后牵扯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矛盾,也引发着关于未来如何前行的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纽约市政府的工作人员真没有眼力价儿,五月份这大冷天的,地毯又这么硬,万一把市长的膝盖冻着硌着怎么办?

来人啊,拉个黑人过来,把脖子给市长膝盖下垫上。

才9分半钟怎么就这么娇气啊,让他憋住气,别喊妈妈,忍一忍就过去了。

user avatar

请看20210525晚上十点半央视新闻的节目。

探讨总结了半个小时得出的结论是,弗洛伊德死就死了,美国什么都没有改变。

user avatar

谢邀

这个下跪的姿势,其实有很悠久的历史

最早是作为1780年开始英国废奴运动的标志

后来在美国上世纪60年代进步运动中,马丁路德金等黑人领袖也一直使用这个标志性动作

近些年,有许多运动员也都会采取这个动作表达抗议,比如18年美国的橄榄球运动员对于懂王的抗议

而许多政客在去年弗洛伊德事件后,也都采取这种姿势吸引眼球,这次纽约市长还不是最久的,去年佩洛西足足跪了10分钟

但又如何呢?该歧视还是歧视,该虐待还是虐待,周而复始,屡教不改。

一切的问题的根源,可能还是要回到最开始那张标志性图片上的英文:

难道我不是一个人、和你的伙伴吗?

user avatar

虚心认错,坚决不改

user avatar

用族群对立切无产阶级,

用表面平权掩实际剥削,

用表演行动挡体制问题,

用自由主义促阶级固化,

用普世价值行新型侵略,

用全体底层换逃生船票。

user avatar

政客为了选票在作秀罢了。

还记得之前的BLM运动吗?

几个月前,他们的发起人帕特里斯·卡洛尔(Patrisse Cullors)搬家了。

(黑命贵三大发起人之一Patrisse Cullors)

曾经声称要对抗白人特权的她,花费上百万美金,从白人中产阶级社区(该地区居民88%为白人,非裔族群约莫1.8%左右)那购买了一处新宅邸。

曾经在自传里声称出身贫寒的她,如今名下却有整整四套房产,总价合计320万美元。

并没有中大奖,也没有从事什么高收入行业的她,是如何致富的呢?

很多人怀疑BLM 收到高达九千万美元的捐款,到底去向为何,其中甚至包含该组织的纽约地区的负责人霍克·约瑟姆以及《福斯体育》的非裔评论员特洛克。

而由于一在质疑BLM运动资金问题,评论员特洛克的推特帐号被封锁了。

无庸置疑的,种族歧视问题在美国始终是未被全面解决甚至根深蒂固的,我们也不能否认为了改变现状而走上街头发动抗议表达理念的示威者们。

然而,当活动抗议本身变成合理化暴力抢劫、「零元邮购」的手段,当他们对抗的目标不再是全副武装的镇暴警察而是转向一般市民的店铺呢?甚至,其中还有不少同为非裔同胞的商铺呢?

而他们的领袖,他们的发起人,又究竟是真诚想推行改革根除弊端,还是单纯为了选票或是为了自身的前途发展呢?

无论如何,这背后的的复杂显然不是黑白分明那么简单。

user avatar

在中国,如果一个警察因为暴力执法导致工作对象死亡,并引发了群体性事件。这名警察会被判处刑罚,他的直接上级会被免职并受处分,他的公安局长会被组织反复谈话,甚至受到组织处理。他所在的公安机关会开展警示教育,纪检和法制部门会主导对过去十数年发生的类似执法问题进行清查,公安部和省公安厅会对全国公安机关通报案例,作为反面典型要求全警开展查纠整改工作。

在美国,他们只会在公众面前作秀。

–––––––––––

评论区举的每一个国内的“例子”,都是在证明中国警察部门多么认真地进行了系统性作风整顿、专业性提升和装备升级。谢谢你萌!

–––––––––––

还有人拿这个打我脸?民警强奸罪判刑,公安局局长和直接上级党纪处分、行政免职,这不是在证明我的话是正确的?

你们这是一边抽自己脸一边在号称打脸啊?

user avatar

佛洛依德:“为什么他们要用警察杀死我的方式纪念我?”

耶稣:“没事,我早就习惯了”

user avatar

这压根就不是纪念,而是模仿当时警察跪死黑人的场景和姿势。

赤裸裸的挑衅和嘲讽。

所以,广大坚持政治正确的美利坚人民群众不要被他所蒙蔽。

要坚决斗争到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弗洛伊德去世一周年,纽约市长下跪 9 分 29 秒来纪念,这个举动确实非常引人注目,也勾起了我很多思考。首先,让我们先把时间拉回到一年前。乔治·弗洛伊德的死,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命就此终结,它像一枚重磅炸弹,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引爆了关于种族歧视、警暴和.............
  • 回答
    弗洛伊德的“双性恋”论,这在心理学界至今仍是极具争议的话题,但如果你问我弗洛伊德本人是怎么想的,以及这个概念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倒是可以好好跟你聊聊。首先得明确一点,弗洛伊德说的“双性恋”和你我平时理解的“同时喜欢男人和女人”的概念,还是有那么点区别的,或者说,他看的维度更深、更广。弗洛伊德在提出精神.............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好,关于弗洛伊德的书值不值得看,这真是一个值得好好掰扯掰扯的话题。简单来说,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要看你带着什么目的去读,以及你对什么感兴趣。先说说为什么值得看。弗洛伊德,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和影响力。他是精神分析的开创者,他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精神病学,甚至文.............
  • 回答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探索心灵深处的隐秘花园及其深远回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一个名字足以唤起无数关于潜意识、梦境、压抑和童年经历的联想。这位奥地利神经学家所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心智的理解,更像一股洪流般席卷了心理学、文学、艺术、哲学乃至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留下了难以磨灭的.............
  • 回答
    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被捕和死亡的原因,以及他是否犯了罪,需要分开来看待,并进行详细的解释。乔治·弗洛伊德被捕的原因:乔治·弗洛伊德于2020年5月25日在明尼阿波利斯被捕,原因是他被指控使用一张据称是伪造的20美元纸币购买香烟。根据事后公开的报告和目击者证词,这家便利店的店员在.............
  • 回答
    对于“弗洛伊德致死原因反转,独立尸检称其死于窒息”的说法,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首先,这是一个非常敏感和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法律、医学、社会等多个层面。核心争议点:致死原因的认定官方初步公布的死因与独立的医学鉴定结果之间的差异,是整个事件的核心争议所在。 官方初步报告: 最初,明尼阿波细尔.............
  • 回答
    弗洛伊德案(George Floyd case)的宣判结果,即前白人警察德里克·肖万(Derek Chauvin)被判谋杀和过失杀人罪名成立,无疑是美国刑事司法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事件。这个判决的意义深远,不仅对弗洛伊德的家人和社区,也对整个美国社会、尤其是关于种族平等和警察问责的讨论产生了巨.............
  • 回答
    “弗洛伊德之死不会给美国带来任何改变”这句话,乍一听上去非常令人震惊和难以接受,因为它似乎与当时围绕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全球性抗议和对系统性种族主义的广泛讨论相悖。然而,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将其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进行审视,并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核心观点:并非指实际的社会运动或讨论.............
  • 回答
    弗洛伊德,这个名字在心理学领域可谓是如雷贯耳,但对他的评价,却如同两极分化的磁铁,有人奉为神明,有人则嗤之以鼻。为何这位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的人物,其思想会引来如此大的争议呢?这背后,是科学方法论的严格审视,是时代思潮的碰撞,更是人类心灵探索的复杂性在作祟。要理解这种褒贬不一,我们得从弗洛伊德的.............
  • 回答
    弗洛伊德案宣判:正义的天平是否真的倾斜?2021年4月20日,明尼阿波利斯市的陪审团对前警官德里克·肖万(Derek Chauvin)以“二级非故意杀人罪”、“三级谋杀罪”和“二级过失杀人罪”三项罪名进行定罪,这无疑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判决。跪杀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这一令人震.............
  • 回答
    乔治·弗洛伊德案,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而其中最核心的人物之一,前明尼阿波利斯警官德里克·肖万,最终被判处22年零6个月监禁。这个判决是否“合理”,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问题,它牵扯到法律、社会正义、种族歧视以及公众情绪等诸多层面,其背后有着复杂且深刻的讨论空间。判决的法律.............
  • 回答
    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可以说是他精神分析学派的基石,像是一张描绘人类心灵结构的精美地图。理解这三个部分,就好比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内心深处的运作机制,以及为什么我们会做出某些选择、产生某些情感。咱们先从最原始、最根本的“本我”说起。本我(Id):原始欲望的驱动者你可以把本我想象成一个刚刚.............
  • 回答
    关于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的官方最终尸检报告中提到的“心肺骤停”(cardiopulmonary arrest)和“已感染新冠病毒”(positive for COVID19),这确实是报告中的关键信息,对理解事件的性质和可能的影响有一定的重要性。首先,我们来详细解读“心肺骤停”.............
  • 回答
    您的提问中似乎存在一个重要的事实性错误:弗洛伊德之死与日本人参与的反种族歧视游行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且也没有普遍的证据表明日本人大量参与了由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主要针对美国社会种族歧视的反种族歧视游行。让我详细解释一下原因:1. “弗洛伊德之死”的背景是美国国内的种族歧视问题。 .............
  • 回答
    看到明尼阿波利斯市市长雅各布·弗雷跪在乔治·弗洛伊德的灵柩前,泪流不止,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冲击力且充满复杂情感的画面。它触及了太多层面,不仅仅是一个地方官员的个人悲伤,更是整个社会在那个时刻情绪的集中爆发。首先,从政治和领导力的角度来看,市长弗雷的这一举动,可以被解读为多种含义。一方面,这是一种强烈的.............
  • 回答
    在心理学这片广阔而深邃的学问领域里,谈论弗洛伊德,就如同在谈论一座巍峨的、标志性的建筑,它既是基石,也常常是争议的焦点。可以说,心理学界对弗洛伊德的评价,是一个复杂、多维度且持续演变的过程,绝非一概而论的肯定或否定。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弗洛伊德的开创性贡献。在他之前,心理学更多地聚焦于意识层面和行为的.............
  • 回答
    中国是否因为不愿意为黑人弗洛伊德设立雕像而构成种族歧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笼统地讲,一件事情本身可能并不必然是种族歧视,关键在于其背后的原因、中国的相关政策以及国际社会对此的普遍认知。首先,我们来看看弗洛伊德事件本身。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在美国引发了大规模的“黑人的命也是命”.............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奥巴马总统任期内的重大事件,并基于他的执政风格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来推测他会如何处理类似乔治·弗洛伊德事件。同时,也要理解,社会情绪、媒体环境以及具体案情的细节都会对处理方式产生影响。奥巴马执政时期的类似事件及处理方式奥巴马总统任期内,确实发生过一些引起全国关注的、涉及到种.............
  • 回答
    很高兴你对心理学,特别是弗洛伊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弗洛伊德确实是心理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理论至今仍有深远的影响。想要深入了解他,从他的著作入手是极好的选择。不过,要说“哪位大佬著作”来开始,这稍微有点误导。弗洛伊德自己就是那位“大佬”。所以,我们探讨的是从弗洛伊德本人的哪本著作开始读,才能更有.............
  • 回答
    当地时间6月8日,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遇害案中涉案的前明尼阿波利斯市警官德里克·肖万(Derek Chauvin)获准以100万美元的保释金保释出狱。这个消息一经传出,便在全球范围内激起了巨大的反响,不同立场的人们对此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从法律程序上讲,保释金制度是英美法系中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