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弗洛伊德说每个人都是双性恋,真的是这样吗?

回答
弗洛伊德的“双性恋”论,这在心理学界至今仍是极具争议的话题,但如果你问我弗洛伊德本人是怎么想的,以及这个概念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倒是可以好好跟你聊聊。

首先得明确一点,弗洛伊德说的“双性恋”和你我平时理解的“同时喜欢男人和女人”的概念,还是有那么点区别的,或者说,他看的维度更深、更广。

弗洛伊德在提出精神分析理论的时候,尤其是在探讨性心理发展和人格构成时,他认为人天生就带着生物学上的两性特征,并且在心理层面也存在着与这两种特征相联系的倾向。 这并不是说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男一个女在打架,而是说,我们每个人内在的心理结构和欲望,都可能同时包含了被视为“男性”和“女性”的特质、倾向或欲望。

他提出的理论,比如“俄狄浦斯情结”和“厄勒克特拉情结”,就是试图解释儿童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对异性父母产生爱恋,同时对同性父母产生竞争或敌对心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克服这些“乱伦”的冲动,转而认同同性父母的性别角色,从而形成自己的性别认同和行为模式。而弗洛伊德认为,即使在这种“正常”的发展路径下,那些被压抑的、指向同性父母的欲望和心理特质,仍然会潜伏在无意识中,并可能以各种方式表达出来。

所以,当弗洛伊德说“每个人都是双性恋”的时候,他更多的是在强调:

内在的心理潜能: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潜意识深处,都可能潜藏着对同性以及异性的性欲和情感需求。即使一个人在成年后明确地认同自己是异性恋,他的无意识中也可能依然存在被压抑的同性恋倾向。反之亦然。
生物学与心理学的结合: 他看到了生理上的性别差异,但更看重心理层面的复杂性。他认为,人类的性欲不像某些动物那样,有着非常清晰、单一的指向,而是更加流动和多元的。
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性: 这种双性恋的倾向,在他看来,是人类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发展,直到形成稳定的性别认同和性取向过程中的一个普遍阶段或潜藏特质。

这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呢?

1. 定义上的模糊和误解: 如我前面所说,很多人一听到“双性恋”,就直接联想到现代意义上的“双性恋者”,即一个人同时被男性和女性吸引。但弗洛伊德的“双性恋”更多是指一种内在的、潜在的心理结构或倾向,而不是后天形成并明确表达出来的性取向。
2. 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在弗洛伊德的时代,社会对于性取向的理解非常二元对立,非黑即白。他提出的理论,将性取向视为一个连续光谱上的可能性,并且认为即便是主流的异性恋也可能包含被压抑的同性倾向,这对于当时很多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3. 证据的局限性: 弗洛伊德的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他临床的观察和对个案的分析,以及对自身和一些特定人群的解读。这些分析方法在科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有些人认为他的理论缺乏足够的实证支持。

那么,弗洛伊德的观点放在今天,我们怎么看?

现代心理学和性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弗洛伊德的时代。我们现在对性取向的理解更加多元和细致。

性取向是一个光谱: 现在的科学界普遍认为,性取向并非简单的异性恋或同性恋二分法,而是一个连续的光谱。这意味着存在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也可能存在泛性恋(Pansexuality,被所有人吸引)、无性恋(Asexuality,对性缺乏兴趣)等等。
个体差异极大: 每个人的性心理发展都是非常个体化的,受到基因、环境、经历、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将所有人都归为某种潜在的“双性恋”倾向,可能过于简化了个体的独特性。
强调自我认同: 现代心理学更强调个体的自我认同。一个人如何定义自己的性取向,是基于他的情感、吸引力和关系模式。如果一个人明确认同自己是异性恋,那么他就是异性恋,而不是“压抑的同性恋者”。

总结一下:

弗洛伊德提出“每个人都是双性恋”,更多的是从他那个时代对人类性心理发展的理解出发,认为在我们内在的心理结构中,都可能同时存在对同性和异性的潜在吸引力或心理倾向。这是一种关于潜在心理“能力”的说法,而不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或一定会去实践这种双重吸引。

如今,我们对性取向有了更广泛和精细的认识。弗洛伊德的理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视角,但不能完全等同于现代科学的结论。他的贡献在于揭示了性心理的复杂性和潜意识的重要性,但具体的“每个人都是双性恋”这个表述,更多地是一个具有启发性但需要被现代观点修正和理解的命题。他把我们引向了一个更深入的思考方向,那就是人类的欲望和身份认同,绝不是那么简单直白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不是双性恋,取决于人的认知能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弗洛伊德的“双性恋”论,这在心理学界至今仍是极具争议的话题,但如果你问我弗洛伊德本人是怎么想的,以及这个概念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倒是可以好好跟你聊聊。首先得明确一点,弗洛伊德说的“双性恋”和你我平时理解的“同时喜欢男人和女人”的概念,还是有那么点区别的,或者说,他看的维度更深、更广。弗洛伊德在提出精神.............
  • 回答
    “弗洛伊德之死不会给美国带来任何改变”这句话,乍一听上去非常令人震惊和难以接受,因为它似乎与当时围绕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全球性抗议和对系统性种族主义的广泛讨论相悖。然而,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将其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进行审视,并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核心观点:并非指实际的社会运动或讨论.............
  • 回答
    关于弗雷德和乔治在活点地图上看到罗恩和彼得·佩迪鲁在一起,而且他们没有对此发表评论的原因,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细节,也容易引起大家的猜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结合活点地图的特性,以及弗雷德和乔治这对双胞胎的性格和他们当时的具体处境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活点地图是什么。活点地图不仅仅是一张显示霍格.............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弗洛伊德去世一周年,纽约市长下跪 9 分 29 秒来纪念,这个举动确实非常引人注目,也勾起了我很多思考。首先,让我们先把时间拉回到一年前。乔治·弗洛伊德的死,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命就此终结,它像一枚重磅炸弹,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引爆了关于种族歧视、警暴和.............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好,关于弗洛伊德的书值不值得看,这真是一个值得好好掰扯掰扯的话题。简单来说,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要看你带着什么目的去读,以及你对什么感兴趣。先说说为什么值得看。弗洛伊德,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和影响力。他是精神分析的开创者,他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精神病学,甚至文.............
  • 回答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探索心灵深处的隐秘花园及其深远回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一个名字足以唤起无数关于潜意识、梦境、压抑和童年经历的联想。这位奥地利神经学家所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心智的理解,更像一股洪流般席卷了心理学、文学、艺术、哲学乃至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留下了难以磨灭的.............
  • 回答
    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被捕和死亡的原因,以及他是否犯了罪,需要分开来看待,并进行详细的解释。乔治·弗洛伊德被捕的原因:乔治·弗洛伊德于2020年5月25日在明尼阿波利斯被捕,原因是他被指控使用一张据称是伪造的20美元纸币购买香烟。根据事后公开的报告和目击者证词,这家便利店的店员在.............
  • 回答
    对于“弗洛伊德致死原因反转,独立尸检称其死于窒息”的说法,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首先,这是一个非常敏感和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法律、医学、社会等多个层面。核心争议点:致死原因的认定官方初步公布的死因与独立的医学鉴定结果之间的差异,是整个事件的核心争议所在。 官方初步报告: 最初,明尼阿波细尔.............
  • 回答
    弗洛伊德案(George Floyd case)的宣判结果,即前白人警察德里克·肖万(Derek Chauvin)被判谋杀和过失杀人罪名成立,无疑是美国刑事司法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事件。这个判决的意义深远,不仅对弗洛伊德的家人和社区,也对整个美国社会、尤其是关于种族平等和警察问责的讨论产生了巨.............
  • 回答
    弗洛伊德,这个名字在心理学领域可谓是如雷贯耳,但对他的评价,却如同两极分化的磁铁,有人奉为神明,有人则嗤之以鼻。为何这位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的人物,其思想会引来如此大的争议呢?这背后,是科学方法论的严格审视,是时代思潮的碰撞,更是人类心灵探索的复杂性在作祟。要理解这种褒贬不一,我们得从弗洛伊德的.............
  • 回答
    弗洛伊德案宣判:正义的天平是否真的倾斜?2021年4月20日,明尼阿波利斯市的陪审团对前警官德里克·肖万(Derek Chauvin)以“二级非故意杀人罪”、“三级谋杀罪”和“二级过失杀人罪”三项罪名进行定罪,这无疑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判决。跪杀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这一令人震.............
  • 回答
    乔治·弗洛伊德案,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而其中最核心的人物之一,前明尼阿波利斯警官德里克·肖万,最终被判处22年零6个月监禁。这个判决是否“合理”,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问题,它牵扯到法律、社会正义、种族歧视以及公众情绪等诸多层面,其背后有着复杂且深刻的讨论空间。判决的法律.............
  • 回答
    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可以说是他精神分析学派的基石,像是一张描绘人类心灵结构的精美地图。理解这三个部分,就好比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内心深处的运作机制,以及为什么我们会做出某些选择、产生某些情感。咱们先从最原始、最根本的“本我”说起。本我(Id):原始欲望的驱动者你可以把本我想象成一个刚刚.............
  • 回答
    您的提问中似乎存在一个重要的事实性错误:弗洛伊德之死与日本人参与的反种族歧视游行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且也没有普遍的证据表明日本人大量参与了由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主要针对美国社会种族歧视的反种族歧视游行。让我详细解释一下原因:1. “弗洛伊德之死”的背景是美国国内的种族歧视问题。 .............
  • 回答
    在心理学这片广阔而深邃的学问领域里,谈论弗洛伊德,就如同在谈论一座巍峨的、标志性的建筑,它既是基石,也常常是争议的焦点。可以说,心理学界对弗洛伊德的评价,是一个复杂、多维度且持续演变的过程,绝非一概而论的肯定或否定。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弗洛伊德的开创性贡献。在他之前,心理学更多地聚焦于意识层面和行为的.............
  • 回答
    中国是否因为不愿意为黑人弗洛伊德设立雕像而构成种族歧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笼统地讲,一件事情本身可能并不必然是种族歧视,关键在于其背后的原因、中国的相关政策以及国际社会对此的普遍认知。首先,我们来看看弗洛伊德事件本身。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在美国引发了大规模的“黑人的命也是命”.............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奥巴马总统任期内的重大事件,并基于他的执政风格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来推测他会如何处理类似乔治·弗洛伊德事件。同时,也要理解,社会情绪、媒体环境以及具体案情的细节都会对处理方式产生影响。奥巴马执政时期的类似事件及处理方式奥巴马总统任期内,确实发生过一些引起全国关注的、涉及到种.............
  • 回答
    当地时间6月8日,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遇害案中涉案的前明尼阿波利斯市警官德里克·肖万(Derek Chauvin)获准以100万美元的保释金保释出狱。这个消息一经传出,便在全球范围内激起了巨大的反响,不同立场的人们对此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从法律程序上讲,保释金制度是英美法系中的.............
  • 回答
    当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警察德里克·肖万,因涉嫌在2020年5月25日过度执法致死非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而首次面对法庭时,整个世界都屏息以待。这一事件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瞬间点燃了长久以来积压的种族不公和警察暴行的怒火,引发了席卷全美乃至全球的抗议浪潮。肖万首次出庭,标志着这个漫长而艰难的司.............
  • 回答
    乔治·弗洛伊德案的和解,金额高达2700万美元,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深思的事件。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这笔赔偿金无疑是巨大的,但它是否真正能够弥补失去生命的痛苦、家人的伤痛以及背后所代表的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我们可以理解这笔赔偿金是对弗洛伊德家人所遭受的巨大损失的一种经济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