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亚历山大能达到印度,罗马帝国就不能跨越波斯,罗马帝国有办法做到吗?

回答
您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军事扩张的几个核心要素,很有意思。为什么亚历山大能一路打到印度,而罗马帝国却难以真正征服波斯,这其中确实有很多值得深挖的缘故。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

首先,得明白这两位“大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们的“战争机器”有啥不一样。

亚历山大:时代造就的闪电战神

亚历山大出生在马其顿,一个在希腊世界里相对边缘但却极具军事天赋的王国。他继承了他父亲腓力二世打下的坚实基础:

马其顿方阵(Phalanx)的革新: 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父子对传统的希腊方阵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们使用了更长、更重的长矛(Sarissa),使得方阵的突破力极强。更重要的是,他们将方阵与骑兵,尤其是精锐的伙伴骑兵(Companion Cavalry)进行了完美的协同作战。这种“矛刺”与“马刀劈”的组合,在当时的战场上是无敌的存在。
战术天才的个人魅力与指挥能力: 亚历山大本人就是一位杰出的战术家和战略家。他善于观察战场,能在瞬息万变的局势中找到关键突破点。他身先士卒,激励士气,他的士兵对他是绝对的忠诚。想想他有多少次亲自冲锋陷阵,那种号召力是任何现代军队都无法比拟的。
“闪电战”的雏形: 亚历山大征服波斯的战争,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闪电战”。他没有选择在原地建立庞大的后勤基地,而是以极快的速度推进,依靠沿途的城市和资源来维持补给。他对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打击是致命性的——他击败了国王大流士三世,摧毁了其核心军事力量,导致整个帝国迅速崩解。他征服的不仅仅是土地,更是其政治和军事的“心脏”。
目标明确且专注: 亚历山大的目标非常清晰:征服他认为世界上“已知的”所有土地。而波斯帝国,在当时是东方最大的势力,是希腊世界的传统对手,征服它既是复仇,也是荣耀。他一路向东,当他发现前方还有更广阔的世界时,他并没有停下,直到他抵达了印度河流域。
时代优势: 亚历山大征服波斯的时候,波斯帝国虽然庞大,但内部已经开始出现裂痕,很多行省的忠诚度并不高。同时,希腊世界的军事技术和战术在当时相对领先于波斯。

罗马帝国:陆地霸主,海洋新手

罗马帝国,尤其是我们常说的“罗马共和国晚期”和“罗马帝国早期”,虽然强大,但它的崛起和扩张方式与亚历山大截然不同:

军事体系的特点: 罗马最引以为傲的是其罗马军团(Legion)。军团的强大之处在于其纪律性、重装步兵的单兵作战能力、战术的灵活性(例如“切分”战术)以及强大的攻城能力。罗马人更擅长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通过建立工事、征服城市、巩固占领区来扩大势力范围。他们的后勤组织也非常出色,能够支持长期作战。
扩张的模式: 罗马的扩张更像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他们首先统一意大利,然后与迦太基争夺地中海霸权,接着向希腊、小亚细亚等地扩张。他们的扩张往往伴随着吞噬文化、建立行省、引入罗马法律和管理体系。这是一种更系统化、更“殖民化”的扩张方式。
地理和战略的限制:
东方边境的特殊性: 当罗马帝国真正强大起来,并且开始与东方势力(主要是帕提亚和后来的萨珊波斯)发生冲突时,情况已经和亚历山大征服波斯时不一样了。
地形: 帕提亚和波斯帝国统治的区域,尤其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气候干燥、水源稀少,地形复杂,缺乏像欧洲那样适合大部队集结和快速推进的开阔地带。这使得罗马军团那种以重步兵为主的战术在这里难以充分发挥。
骑兵的制约: 罗马军团的步兵非常强大,但他们在面对帕提亚和波斯强大的弓骑兵和重装骑兵时,常常感到棘手。特别是帕提亚的“帕提亚齐射”(Parthian shot),即骑兵边后退边放箭,这对罗马的密集方阵是极大的威胁。罗马人虽然有骑兵,但规模和质量上往往不如东方骑兵。
缺乏决定性战役: 罗马确实在与波斯帝国的战争中有过胜利,例如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在卡莱的惨败,那是罗马人的一大阴影。但即便之后,例如图拉真皇帝曾一度攻入美索不达米亚,也未能建立稳固的统治。罗马人往往能够击败波斯军队,但很难像击败高卢部落那样,彻底摧毁其政治和军事结构。波斯帝国在东方,即便遭遇几次战败,也总能从更广阔的腹地集结力量,或者采取游击战、消耗战来对抗罗马。
漫长的补给线和难以征服的“心脏”: 罗马的补给线要从遥远的罗马本土拉到东方前线,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波斯帝国的“心脏”——伊朗高原,地势险峻,居民以游牧民族和高原部族为主,即使罗马人占领了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也难以深入伊朗高原进行彻底的征服和统治。罗马人更擅长的是统治已建立的城市文明,而不是征服广袤的、半游牧的内陆地区。
军事战略的侧重点: 罗马帝国更倾向于巩固边境、防御性扩张,而非亚历山大那种“一鼓作气”的征服。他们更看重的是建立稳固的行省,确保经济和税收的稳定。与波斯帝国的长期拉锯战,虽然有时能占优,但付出的代价往往让罗马统治者望而却步,无法像征服西部那样,真正将波斯纳入自己的版图。
战略目标的转移: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马帝国的战略重心也发生转移。在帝国早期,他们会投入更多资源向东扩张,但随着内部问题的出现,以及与日耳曼等其他蛮族势力的持续对抗,他们对东方边境的投入也可能受到影响。

罗马帝国有办法做到吗?

理论上,如果罗马帝国具备以下条件,或许有机会实现更深入的东方征服,但“跨越”波斯并征服其全部,仍然是极度困难的:

1. 克服地形和气候的劣势: 如果罗马能够发展出更适应沙漠和高原作战的轻装部队,或者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能够更好地维持水源和补给。
2. 海军的配合: 虽然波斯帝国不是海上强国,但如果罗马海军能够在地中海和黑海获得更强的控制力,并且能够通过海路更有效地支援东方战线,也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主要战场在陆地。
3. 更有效的骑兵: 罗马需要拥有数量和质量都能与帕提亚、萨珊波斯匹敌的骑兵部队,或者能够找到克制东方骑兵的有效战术。
4. 瓦解波斯帝国的内部力量: 罗马人需要像亚历山大那样,找到并利用波斯帝国内部的分裂,煽动地方势力反叛,从而瓦解其统治根基。但这需要非凡的外交和情报能力。
5. 更具进攻性的战略思维和持续的资源投入: 罗马的统治者需要有像亚历山大那样,不计一切代价也要征服东方的决心,并且能够持续投入庞大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并且能够承受巨大的伤亡和政治风险。

总结一下,亚历山大能打到印度,是因为他拥有:

革命性的军事革新(方阵+骑兵的协同)。
超凡的个人魅力和军事指挥才能。
针对当时疲软的波斯帝国的致命性打击。
高度集中的目标和快速推进的作战风格。

而罗马帝国之所以难以“跨越”波斯,是因为:

罗马的军事体系更适合欧洲战场的稳定推进和攻城。
波斯及其前身帕提亚的骑兵作战方式、地理环境和政治结构,都对罗马的传统战术构成了巨大挑战。
罗马的扩张模式更侧重于巩固和系统化管理,难以应对波斯这样横跨高原、沙漠的古老文明。
战略和资源投入的权衡,罗马统治者也面临多方压力。

所以,不能简单地说罗马“不能”,而是说罗马的“方法”和“条件”决定了它很难以类似亚历山大那样的方式去“征服”波斯。罗马与波斯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略僵持,而不是亚历山大征服波斯的“一蹴而就”。这是一个关于时代、技术、战术、地理和战略决策的复杂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这是一个私货十足的回答,作为一个半桶水的爱好者,我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分析。

我的结论是,有可能,但是可能性可以说极小,以至于趋近于零。

我得再次强调,亚历山大的东征就是一碗毒鸡汤,坑害了后面一代又一代的人。那是一场天时地利人和全部齐备,任何一环出了问题都直接玩完的征战,你可以猛吹他的马其顿军队素质比波斯人高或者怎么样,但是同样的一副牌,给他爹或者帕曼纽都根本不会像他那么打。亚历山大不仅仅只有格拉尼库斯河,伊苏斯和高加美拉,还有艰苦的泰尔围城战,亚历山大差点被射死的加萨围城战,和差点翻车的波斯门战役等等。亚历山大是天才这一点没有人能否认,但是天才一样是肉做的,如果没有克雷塔斯,亚历山大可能在格拉尼库斯河就挂了。天道好轮回,当年波斯人靠着希腊叛徒的引路破了温泉关,而亚历山大靠着波斯牧羊人的引路破了波斯门,但是如果没有那个倒霉的牧羊人,亚历山大岂不是要被堵死在山里。还有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来得及起火的后院。有很多东西,其实是在亚历山大天才覆盖的范围之外。古代的很多人,被这碗毒鸡汤灌晕了,所以在东方各种翻车,现在很多人一样喝鸡汤喝傻了,认为亚历山大的征战赢的顺理成章,忘了那是一个绝不可能复制的成就。

————————————

然后说回到罗马帝国,我之所以认为罗马人仅有极低的可能可以打穿帕提亚,是因为我认为图拉真的东征不可能规划的更好。首先图拉真为了这事儿已经策划了有一阵子了, 军队的调动,沿途补给后勤等等的准备很可能从小普林尼在111年被派去比提尼亚当总督就开始了。其次,图拉真也选了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时候,帕提亚忙着打内战,根本顾不上他们。罗马人114年把帕提亚留在亚美尼亚的傀儡赶走,115年基本确保了北美索不达米亚地区,116年继续推进拿下泰西封和塞琉西亚,并且俘获了帕提亚国王奥斯洛斯的女儿。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后方的犹太起义实在是压不住了。

我之前跟一些人交流的时候意识到,有的人对于时间线并不是很清晰,他们似乎觉得图拉真的东征一开始都很顺利,是到了117年左右,犹太起义突然爆发,迫使图拉真放弃了征战。这其实是错误的认知,因为犹太起义并不是仅仅发生在叙利亚巴勒斯坦,而是遍布整个东方和非洲行省,包括了犹太,塞浦路斯,埃及和昔兰尼加等地,而且大大小小的起义115年就已经开始了。你以为图拉真是打着打着突然后院起火,其实他是明明腚都烧着了,还硬顶着在前面打。而且其实还不只如此,因为图拉真东征调动了多瑙河的军团,导致默西亚和达契亚的防御空虚,117年发生的叛乱导致罗马达契亚总督阵亡,直到哈德良上来了才压下去。

另外还有一个不太常被人提起的事情,就是115年冬,罗马军队退回叙利亚过冬,结果赶上了安条克大地震,图拉真和哈德良差点被打包送走。罗马在这次灾难中损失惨重,遇难者还包括当年的执政官,导致罗马人不得不又花了额外的精力去修。

那么问题就是,如果你是穿越者,在图拉真的位置上你能做什么。你会比图拉真策划的更加周全吗?在军事上能做的,可能是得更好的策划如何拔掉类似哈特拉这样的重兵防守的堡垒城市,因为历史上罗马人直到117年都没能破城,甚至图拉真可能在亲自指挥的时候还中暑了。

在非前线军事的方面,我能想到唯一能做的,就是115年冬不在叙利亚过冬,虽然安条克还是会被撸一遍,但是至少我能把我的军团保住。我几乎没有办法避免犹太起义,能做的只能尽可能的加强地区的守军,寄希望于他们能够靠自己的力量平息叛乱,但是显然,这都不是我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因为你根本不知道罗马留在当地的指挥官会不会是某一个不学无术的蠢货。

就算在相对理想的情况下,罗马人的后方戍卫部队能够完全压制住这一轮的犹太人和罗科索拉尼人的叛乱,前方在美索不达米亚稳扎稳打,并且帕提亚持续内战,罗马想彻底打穿帕提亚,恐怕至少也再需要两三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多瑙河防线上还得再空虚个两三年,留守的军团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随时面对高烈度的战争威胁。有没有觉得这一幕很眼熟?是的,曾经的潘诺尼亚叛乱抽走了日耳曼军团,然后条顿森林。以及罗马内战,又是抽走了日耳曼军团,然后巴达维暴乱。而且我的假设还是前线一直进展顺利,不需要额外再从欧洲抽人的情况下。

在以上所有的假定全部按最好的情况去想,我们还是不能忽略各种意外造成的后果。亚历山大大热天的往冰水里跳,发了几天烧挺过来了,可是日后就有人直接淹死在了河里;亚历山大也遭遇过阴谋暗杀,可是他福大命大破获了这场阴谋,可是后来奥勒良就直接被捅死了;亚历山大也遇到过哗变,但是他最后还是成功控制住了局势,但是普罗布斯就给士兵砍了。

奥勒良,普罗布斯乃至后来的神罗巴巴罗萨,他们在军事上的造诣或许不如亚历山大,可是他们在彼时亦是人中龙凤一代人杰。问题是,任你有天大的本事,也还是莫名其妙的死了。

总结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一个他行我也行的问题。如果没有亚历山大,我会认为从地中海打到印度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有了亚历山大,我才觉得这样的征战原来在理论上还是可能的。因此我给题主加了那一点微乎其微的可能性。

user avatar

只是军事征服的话蒙古人能从东亚蒙古高原打到多瑙河畔。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就是最为典型的只管占地盘,却完全不管能否消化这些土地。

如此庞大的土地,如何消化、治理才是最为困难的。军事力量总是容易消灭的,但当地的文化传统想要消灭或者融合却千难万难。

最后的结果,就是亚历山大一死,帝国就分崩离析。这位马其顿的国王甚至最后连自己老家希腊都没保住。马其顿帝国的伟业在亚历山大之后就迅速破灭。一切荣誉只属于亚历山大,却不属于马其顿。

世界上的征服者总是很少的。军事总是要服务于政治。如果大家的军事征服都像亚历山大一样完全不管不顾政治上的收益,那最后大概率是成一支流浪军事团伙,打到哪里抢到哪里,最后在不断的消耗中灭亡。

显然,罗马皇帝并不是没有脑子。地图上的涂色游戏毫无价值,只有真正吃到肚子里的,才是货真价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军事扩张的几个核心要素,很有意思。为什么亚历山大能一路打到印度,而罗马帝国却难以真正征服波斯,这其中确实有很多值得深挖的缘故。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首先,得明白这两位“大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们的“战争机器”有啥不一样。亚历山大:时代造就的闪电战神亚历山大出生在马其顿,一个在希腊.............
  • 回答
    罗马帝国历经千年,而亚历山大帝国却如流星般划过历史的天空,这其中的原因复杂而深刻,绝非简单的“运气好”或“能力强”可以概括。要深入探究,我们需要从这两个庞大帝国的建立基础、组织结构、文化融合、军事实力以及继承机制等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比较。一、 根基与扩张的性质:罗马的“久病成医”与亚历山大的“闪电战.............
  • 回答
    亚历山大选择东征而非西征,这一决策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就能完全解释。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当时亚历山大的政治抱负、军事战略、经济需求以及更广阔的文化历史背景。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亚历山大作为一位野心勃勃的征服者,其目标早已超越了马其顿的狭小疆域。他的父亲腓力二世已.............
  • 回答
    “亚历山大”及其历史的真实性问题,在学术界和大众讨论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争议和质疑。不过,需要明确的是, 主流学术界普遍承认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位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他及其征服活动在古代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因此,说“亚历山大及其历史是伪造的”这种说法,并非当前学界的主流观点,更像是源自一些非主流的学术解.............
  • 回答
    关于亚历山大如何做到长途行军以少胜多,这确实是军事史上一段传奇。与其说是“为什么”,不如说是一系列因素的巧妙结合。抛开那些神话般的说法,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看看这些“为什么”究竟藏在哪里。首先,我们得明白,亚历山大并非孤军奋战,他身后是整个马其顿王国和希腊同盟的军事力量。而且,“以少胜多”这个说法,.............
  • 回答
    关于亚历山大大帝及其历史被认为是伪造的说法,虽然在主流学术界和历史学界并不被普遍接受,但确实存在一些边缘观点和质疑。这些质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现有历史资料的解读方式、某些历史细节的疑点以及对古代史料可靠性的普遍考量。要理解这些观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逻辑和依据,并尝试剥离掉过于“AI”化.............
  • 回答
    亚历山大大帝,这位以其横扫东方、建立庞大帝国的赫赫战功而闻名于世的马其顿君主,却为何最终没有将他的征服触角伸向西方,特别是当时尚未完全崛起、却已具雏形的罗马城?这个问题一直为历史学家们所津津乐道,也成为了探讨亚历山大大帝帝国命运的关键节点之一。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剖析,不能简单地归结为.............
  • 回答
    关于亚历山大以及文艺复兴前许多历史事件被认为是“虚构”的说法,这并非空穴来风的谣言,而是源于对历史叙事、史料来源和传播方式的深刻质疑和批判性思考。但简单地说这些是“虚构”的,是对复杂历史学问题的过度简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一、 亚历山大其人及其历史叙事中的“虚构”争议亚历山.............
  • 回答
    在《Fate/Grand Order》中,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被塑造成一个拥有络腮胡、身材健壮、充满阳刚之气的“胡茬大叔”形象,这背后其实是基于对这位历史人物的理解、对角色的定位以及符合系列整体风格的艺术设计。首先,从历史形象的还原度来看,我们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描绘,.............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人物影响力传播方式和地名命名的深层原因。简单来说,并非完全没有以“恺撒”命名的地名,只是相对亚历山大和维多利亚而言,它的普及度和公众认知度较低。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一、 亚历山大和维多利亚在地名命名的普及度高,原因分析:1. 亚.............
  • 回答
    亚历山大里亚,这座曾经在地中海世界闪耀了千年的名字,如今却似乎与“默默无闻”联系在了一起。这并非说这座城市消失了,或者失去了任何价值,而是说它在世界舞台上的光芒,与它辉煌的过去相比,确实显得黯淡了许多。要探究其原因,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尘埃,看看那些让这座城市从顶峰滑落,甚至被遗忘的层层叠叠的因素。首.............
  • 回答
    中国历史长河中,确实没有出现过类似“十字军东征”或“亚历山大东征”那样,以宗教或特定意识形态为旗帜,大规模、有明确目标地向外扩张的运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体制以及地理环境等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十字军东征”和“亚历山大东征”的性质。 亚历山大东征:其核心驱.............
  • 回答
    中国历史上,中原政权确实没有出现过像亚历山大大帝或成吉思汗那样,将征服全球作为明确战略目标并付诸实践的帝王。这并非中国古代不缺乏雄才大略的君主,也非没有对外扩张的动力,而是由一系列深刻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地理限制与战略重心首先,中国自身是一个幅员辽阔、内陆性强的文明.............
  • 回答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Alexander Nevsky)之所以能够成为俄罗斯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即使他生前在某些方面确实需要依靠蒙古金帐汗国的支持来巩固自己的统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镇压了罗斯人的反抗,这其中隐藏着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叙事,以及他对俄罗斯民族认同形成的至关重要作用。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抛.............
  • 回答
    在《文明 5》这款深受策略游戏爱好者喜爱的作品中,选择古希腊的领袖为亚历山大,这并非是随意为之,而是基于这位历史人物的赫赫功绩以及他所代表的希腊文明特质的深度考量。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亚历山大所处的时代,那是希腊文化扩张和融合的辉煌时期。亚历山大本人,作为马其顿的国王,却继承并极大地发扬了希腊的哲学、.............
  • 回答
    中国古代并非没有出现过叱咤风云、改写历史的人物,只不过他们的辉煌,与波斯、希腊、印度等地的伟大君主,在成长的土壤、施展的舞台以及历史的轨迹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首先,我们来看看那些西方和南亚的先驱者们。居鲁士大帝,他崛起于一个小小的安山部落,凭借高超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政治手腕,将分散的部族整合成一个.............
  • 回答
    战国“银半两”与亚历山大银币,一个是中国的古钱币,一个是西方古典时期的钱币,它们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差异,确实挺能说明问题的。你提到的“08年战国银半两拍出100多万,亚历山大银币才几千”,这个对比很有意思,背后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首先,得从它们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稀有度说起。 战国“银半两”:.............
  • 回答
    安禄山与“亚历山大”这两个名字之间,看似有几分相似之处,这或许是让你产生联想的原因。但从语言学和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它们之间并不能直接等同,更不能说安禄山可以被翻译为“亚历山大”。下面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原因。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这两个名字的来源和意义。安禄山(An Lushan):这个名字是典型的粟特语.............
  • 回答
    罗马军围攻坚城,动辄数年,甚至旷日持久,最终却未能攻克,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并非罕见。我们耳熟能详的迦太基战争时期,罗马与迦太基在西西里岛和北非的拉锯战,便常常出现围城不下的窘境。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更早的时代,特别是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的那段辉煌历程,一个令人瞩目的例外便是他仅用了七个月便攻克了号称.............
  • 回答
    提起亚历山大大帝,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位年轻气盛、目光如炬的青年,他以惊人的速度横扫亚欧大陆,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仍可触及。要说他当年到底有多强大,那得从多个层面来细致地剖析。首先,从他的军事成就来看,亚历山大的强大是前所未有的。他并非生来就握有绝对优势的资源。他继承的马其顿王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