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亚历山大选择东征而不是西征?

回答
亚历山大选择东征而非西征,这一决策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就能完全解释。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当时亚历山大的政治抱负、军事战略、经济需求以及更广阔的文化历史背景。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亚历山大作为一位野心勃勃的征服者,其目标早已超越了马其顿的狭小疆域。他的父亲腓力二世已经为他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军事基础,完成了希腊各城邦的统一,并开始策划针对波斯帝国的远征。亚历山大继承的,不仅是一个强大的军队,还有一个明确的战略方向。东征,就是对父亲遗愿的继承与放大。

从政治和战略层面来看,波斯帝国是当时已知世界中最强大的帝国,征服它代表着无可比拟的荣耀和权力。 亚历山大从小就聆听荷马史诗的英雄故事,他对成为下一个阿喀琉斯,甚至是超越阿喀琉斯充满渴望。而征服庞大的波斯帝国,无疑是他实现这一抱负的绝佳途径。波斯帝国疆域辽阔,财富惊人,控制了从地中海东岸到印度河谷的广大地区,这对于任何一位统治者来说,都是极具吸引力的目标。

相较之下,西边虽然也有迦太基这样的强权,但其军事力量和经济潜力在当时普遍被认为不如波斯。 希腊城邦的政治版图也已经相对稳定,虽然仍有小规模的冲突,但不存在一个能够激发亚历山大超越性野心的主要对手。而且,西方世界的政治结构相对分散,即使征服了,其整合难度和收益是否能与波斯帝国相比,也值得商榷。

其次,经济因素也是亚历山大东征的重要考量。 波斯帝国是古代世界重要的贸易枢纽,控制着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业产区。征服这些地区,意味着巨额的财富、税收和资源可以涌入马其顿,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亚历山大对建设强大的帝国有着清晰的认识,而经济的支撑是这一切的基石。他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持庞大的军队,支付士兵的军饷,以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再者,亚历山大也希望借由东征来“报复”波斯对希腊的侵略历史,宣扬希腊文明的优越性。 波斯在公元前5世纪曾两次入侵希腊,给希腊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亚历山大将这次远征视为一场“解放”希腊人,并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世界的圣战。这种文化上的优越感和历史复仇的叙事,不仅能够团结希腊各城邦,更能为他的远征赋予神圣的意义。

我们还可以从军事和后勤的角度来分析。波斯帝国的军事力量虽然庞大,但其组织结构和作战方式相对僵化, 尤其是其依赖的步兵方阵,与马其顿高效灵活的马其顿方阵和精锐的伙伴骑兵相比,存在明显的战术劣势。亚历山大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对波斯军队的战术弱点有着清晰的认识,并能够针对性地进行部署。

从后勤补给的角度来看,沿着海岸线向东推进,可以更容易获得海上补给和支援。 地中海东岸和爱琴海沿岸的希腊殖民地和城邦,可以为亚历山大的军队提供港口、物资和人员支持。相比之下,如果向西进军,即使是意大利半岛,其补给线也可能更长,并且需要面对可能更加复杂的地理环境。

此外,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忽视西边。 他派遣部分军队前往意大利和西西里,对当地的城邦施加影响,甚至与迦太基发生了摩擦。这表明,他并非完全没有顾及西边,而是将主要的军事力量和资源集中在了他认为更具战略价值和潜在回报的目标上。

总而言之,亚历山大选择东征,是一个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是继承父志、实现个人野心、争取经济利益、宣扬文化优越以及利用军事优势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波斯帝国,以其巨大的体量、财富和象征意义,成为了这位年轻征服者眼中最诱人的猎物,也是他实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宏伟蓝图的最佳起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还是上数据吧。

亚历山大在完成了他的征服之后,他拥有了一个2000万人的大帝国。

其中:

希腊本部300万,

埃及350万,

中亚(南部)和印度(西部)150万,

近东(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到波斯的东部边界)拥有高达1200万的人口。





同期(BC400年),不包括希腊的全欧人口仅仅1700万。


凭借亚历山大时代的军事实力和管理能力,其向西扩张的界限不会比后一个时代的罗马帝国更远,也不会超过同时期地中海西部希腊殖民地的认知范围。

因此亚历山大的帝国,最多将其边界推进到阿尔卑斯山-莱茵河界限。

在这个界限之内,亚历山大内获得什么呢?

  • 临近的巴尔干地区:当时人口不过500万,扣除人口最多的希腊之后,北巴尔干的人口不过200万。
  • 遍布希腊人殖民地的意大利,即使算上希腊人难以征服的北意大利波河平原,其人口也不过400万。
  • 同样为希腊人殖民地所熟知的伊比利亚,即使亚历山大将其边界推进至大西洋海岸,其征服的人口只有375万。
  • 南高卢,人口约占同期高卢人口的2/3,大约150万。

设想中的亚历山大西部帝国总计约1025万人,与总人口达到1700万的、且更好管控的东方相比,显然缺乏吸引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亚历山大选择东征而非西征,这一决策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就能完全解释。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当时亚历山大的政治抱负、军事战略、经济需求以及更广阔的文化历史背景。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亚历山大作为一位野心勃勃的征服者,其目标早已超越了马其顿的狭小疆域。他的父亲腓力二世已.............
  • 回答
    您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军事扩张的几个核心要素,很有意思。为什么亚历山大能一路打到印度,而罗马帝国却难以真正征服波斯,这其中确实有很多值得深挖的缘故。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首先,得明白这两位“大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们的“战争机器”有啥不一样。亚历山大:时代造就的闪电战神亚历山大出生在马其顿,一个在希腊.............
  • 回答
    “亚历山大”及其历史的真实性问题,在学术界和大众讨论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争议和质疑。不过,需要明确的是, 主流学术界普遍承认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位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他及其征服活动在古代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因此,说“亚历山大及其历史是伪造的”这种说法,并非当前学界的主流观点,更像是源自一些非主流的学术解.............
  • 回答
    关于亚历山大如何做到长途行军以少胜多,这确实是军事史上一段传奇。与其说是“为什么”,不如说是一系列因素的巧妙结合。抛开那些神话般的说法,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看看这些“为什么”究竟藏在哪里。首先,我们得明白,亚历山大并非孤军奋战,他身后是整个马其顿王国和希腊同盟的军事力量。而且,“以少胜多”这个说法,.............
  • 回答
    关于亚历山大大帝及其历史被认为是伪造的说法,虽然在主流学术界和历史学界并不被普遍接受,但确实存在一些边缘观点和质疑。这些质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现有历史资料的解读方式、某些历史细节的疑点以及对古代史料可靠性的普遍考量。要理解这些观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逻辑和依据,并尝试剥离掉过于“AI”化.............
  • 回答
    亚历山大大帝,这位以其横扫东方、建立庞大帝国的赫赫战功而闻名于世的马其顿君主,却为何最终没有将他的征服触角伸向西方,特别是当时尚未完全崛起、却已具雏形的罗马城?这个问题一直为历史学家们所津津乐道,也成为了探讨亚历山大大帝帝国命运的关键节点之一。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剖析,不能简单地归结为.............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人物影响力传播方式和地名命名的深层原因。简单来说,并非完全没有以“恺撒”命名的地名,只是相对亚历山大和维多利亚而言,它的普及度和公众认知度较低。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一、 亚历山大和维多利亚在地名命名的普及度高,原因分析:1. 亚.............
  • 回答
    关于亚历山大以及文艺复兴前许多历史事件被认为是“虚构”的说法,这并非空穴来风的谣言,而是源于对历史叙事、史料来源和传播方式的深刻质疑和批判性思考。但简单地说这些是“虚构”的,是对复杂历史学问题的过度简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一、 亚历山大其人及其历史叙事中的“虚构”争议亚历山.............
  • 回答
    在《Fate/Grand Order》中,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被塑造成一个拥有络腮胡、身材健壮、充满阳刚之气的“胡茬大叔”形象,这背后其实是基于对这位历史人物的理解、对角色的定位以及符合系列整体风格的艺术设计。首先,从历史形象的还原度来看,我们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描绘,.............
  • 回答
    罗马帝国历经千年,而亚历山大帝国却如流星般划过历史的天空,这其中的原因复杂而深刻,绝非简单的“运气好”或“能力强”可以概括。要深入探究,我们需要从这两个庞大帝国的建立基础、组织结构、文化融合、军事实力以及继承机制等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比较。一、 根基与扩张的性质:罗马的“久病成医”与亚历山大的“闪电战.............
  • 回答
    亚历山大里亚,这座曾经在地中海世界闪耀了千年的名字,如今却似乎与“默默无闻”联系在了一起。这并非说这座城市消失了,或者失去了任何价值,而是说它在世界舞台上的光芒,与它辉煌的过去相比,确实显得黯淡了许多。要探究其原因,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尘埃,看看那些让这座城市从顶峰滑落,甚至被遗忘的层层叠叠的因素。首.............
  • 回答
    中国历史上,中原政权确实没有出现过像亚历山大大帝或成吉思汗那样,将征服全球作为明确战略目标并付诸实践的帝王。这并非中国古代不缺乏雄才大略的君主,也非没有对外扩张的动力,而是由一系列深刻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地理限制与战略重心首先,中国自身是一个幅员辽阔、内陆性强的文明.............
  • 回答
    中国历史长河中,确实没有出现过类似“十字军东征”或“亚历山大东征”那样,以宗教或特定意识形态为旗帜,大规模、有明确目标地向外扩张的运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体制以及地理环境等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十字军东征”和“亚历山大东征”的性质。 亚历山大东征:其核心驱.............
  • 回答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Alexander Nevsky)之所以能够成为俄罗斯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即使他生前在某些方面确实需要依靠蒙古金帐汗国的支持来巩固自己的统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镇压了罗斯人的反抗,这其中隐藏着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叙事,以及他对俄罗斯民族认同形成的至关重要作用。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抛.............
  • 回答
    在《文明 5》这款深受策略游戏爱好者喜爱的作品中,选择古希腊的领袖为亚历山大,这并非是随意为之,而是基于这位历史人物的赫赫功绩以及他所代表的希腊文明特质的深度考量。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亚历山大所处的时代,那是希腊文化扩张和融合的辉煌时期。亚历山大本人,作为马其顿的国王,却继承并极大地发扬了希腊的哲学、.............
  • 回答
    中国古代并非没有出现过叱咤风云、改写历史的人物,只不过他们的辉煌,与波斯、希腊、印度等地的伟大君主,在成长的土壤、施展的舞台以及历史的轨迹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首先,我们来看看那些西方和南亚的先驱者们。居鲁士大帝,他崛起于一个小小的安山部落,凭借高超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政治手腕,将分散的部族整合成一个.............
  • 回答
    战国“银半两”与亚历山大银币,一个是中国的古钱币,一个是西方古典时期的钱币,它们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差异,确实挺能说明问题的。你提到的“08年战国银半两拍出100多万,亚历山大银币才几千”,这个对比很有意思,背后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首先,得从它们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稀有度说起。 战国“银半两”:.............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亚特兰大级会被归类为轻巡洋舰,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海军造舰的背景、巡洋舰的定义以及亚特兰大级自身的特性。这可不是一个简单贴标签的问题,而是反映了军事需求与技术发展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白,“轻巡洋舰”这个分类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与“重巡洋舰”相对应。在不同时期,巡洋舰的定.............
  • 回答
    安禄山与“亚历山大”这两个名字之间,看似有几分相似之处,这或许是让你产生联想的原因。但从语言学和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它们之间并不能直接等同,更不能说安禄山可以被翻译为“亚历山大”。下面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原因。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这两个名字的来源和意义。安禄山(An Lushan):这个名字是典型的粟特语.............
  • 回答
    罗马军围攻坚城,动辄数年,甚至旷日持久,最终却未能攻克,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并非罕见。我们耳熟能详的迦太基战争时期,罗马与迦太基在西西里岛和北非的拉锯战,便常常出现围城不下的窘境。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更早的时代,特别是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的那段辉煌历程,一个令人瞩目的例外便是他仅用了七个月便攻克了号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