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战国时代的攻城战是怎么进行的?

回答
战国时代的攻城战,绝非你想象中那样只是简单地堆砌人头和攀爬城墙。那是一场集合了智慧、勇气、技术和血腥的残酷博弈,每一步都充满了算计和变数。

坚固的城池是战争的基石

首先,我们要明白,战国时代的城池可不是你现在看到的那些被修复得漂漂亮亮的旅游景点。它们是为战争而生,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

土垒与木栅: 最早的城池是简单的土垒,夯实后的土墙能有效抵挡刀剑和弓箭。随着技术进步,木质栅栏开始被大量运用,层层叠叠,形成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石垣的兴起: 战国中期以后,石垣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精心打磨的石块层层叠叠,用糯米浆、石灰等作为粘合剂,构成了几乎无法被攻破的坚固外墙。这些石垣不仅能抵挡投射物,还能吸收撞击力,非常难以摧毁。
曲轮与郭: 城市内部并非一览无余。它被划分为多个防御区域,称为“曲轮”或“郭”。每一层都有独立的城墙、门楼和瞭望台。即使外层被突破,守军也能退守下一层,继续抵抗。这种层层设防的设计,大大增加了攻城的难度。
天守与橹: 城池的核心是天守,也是最高指挥部和最后的据点。高耸的天守阁不仅是权力象征,也是绝佳的观察哨。各个角落的“橹”(瞭望塔)则提供360度的视野,用于观察敌情,并用弓箭或火炮进行支援射击。
水堀与堀: 很多城池都挖掘了宽阔而深邃的护城河(水堀),有些甚至引进了活水。这不仅阻碍了敌军的近身攻击,还使得挖地道攻城的难度指数级上升。即使没有水,干涸的壕沟(堀)也能延缓敌军的推进速度。

攻城的策略:硬碰硬与智取并存

面对如此坚固的城池,攻城方必须制定周密的计划。

围城(兵粮攻め): 这是最常见也最有效的策略之一。攻城方不直接强攻,而是将城池团团围住,切断一切外援和粮草供应。守军人数有限,粮草一旦耗尽,城内便会发生饥荒,士兵战斗力急剧下降,最终不得不投降或被饿死。这种围城战往往旷日持久,需要强大的后勤保障和坚定的意志。
佯攻与主攻: 攻城方可能会在多个方向制造佯攻,分散守军的注意力,让他们疲于奔命。然后,集中兵力在某个薄弱环节发动主攻。这需要精确的情报和对守军部署的了解。
攻门与破门: 城门是城池最显眼的弱点,但也往往是防守最严密的地方。攻城方会用巨大的攻城槌撞击城门,或者在城门上喷洒火焰。同时,守军也会从城楼上投掷巨石、滚木,或向下喷射热油、燃烧物,将试图破门的攻城士兵化为灰烬。
登城: 当强攻城门不利时,攻城方会试图攀爬城墙。
云梯: 最直接的方式是用巨大的云梯搭在城墙上,士兵们冒着箭雨,争先恐后地爬上去。
投石机与落石: 大型投石机被用来将巨石抛向城墙,企图砸毁城墙或清除守军。守军也会在高处准备大量石块,当敌军攀爬到一定高度时,便将其推落。
破城锥: 一种带有尖锐金属头的粗大木柱,被用来撞击城墙的弱点,或者在石垣上砸出缺口。
挖地道(穴攻め): 这是最阴险也最有效的攻城手段之一。攻城方会在城墙外挖掘隧道,绕过城墙的防御,直抵城内。
通地道(抜穴): 挖到城内,直接从城内发动突袭。
土攻(土むくり): 挖到城墙地基下方,然后用火点燃支撑物的木材,造成城墙倒塌。这种方式对守军来说是最致命的,因为它破坏了防御体系,并且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和烟尘,造成恐慌。
掘対策(防掘): 守军也会在城内挖出自己的“反地道”,企图在地下与攻城方遭遇,阻止他们的行动,甚至反杀。
火攻: 火箭、燃烧瓶、火攻是攻城中常见的手段。攻城方会将点燃的箭矢射向城内,企图引发火灾。守军则会准备大量的水和沙土来灭火,并在城墙上设置雨布,防止箭矢直接点燃墙体。当然,火攻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失控,也可能烧毁攻城方的器械或粮草。
策反与内应: 很多时候,攻城并非全靠武力。攻城方会通过金钱、许诺官职,或者利用守军内部的矛盾,策反城内的武士或居民作为内应,在关键时刻打开城门,或者制造混乱。

攻防的细节与残酷

每一次攻城战都是一场惨烈的消耗。

弓箭与火炮的交织: 密集的弓箭雨是攻城者最先要面对的障碍。弓箭手在城楼上居高临下,射击角度和距离都占优。而随着火绳枪的普及,城墙上还出现了枪阵,虽然射速不高,但杀伤力惊人。攻城方也会用密集的盾牌来抵挡箭雨,但伤亡依然惨重。
近身搏杀的绝望: 一旦攻破城墙或城门,攻城方就会蜂拥而入。守军退守至城内各个据点,进行最后的抵抗。狭窄的街道和房屋成了天然的战场,刀光剑影,血肉横飞。这种巷战比在开阔地面的战斗更加惨烈和混乱。
士气与意志的较量: 攻城战不仅仅是器械和兵力的比拼,更是士气和意志的对抗。当守军看到城墙被攻破,或是听闻同伴的惨叫声,士气就会崩溃。反之,如果守军坚守不退,甚至成功击退了多次进攻,他们的士气就会飙升。主将的指挥和激励至关重要。
后勤的支撑: 无论是围城还是强攻,都离不开强大的后勤保障。攻城方需要源源不断地运送粮草、弹药、器械和伤员。而守军则要计算好有限的粮草,坚持到援军到来或攻城方撤退。

总而言之,战国时代的攻城战是一场集战略、战术、技术、心理以及无数个体勇气与绝望于一体的复杂过程。它不是简单的“攻”与“守”,而是攻防双方在有限的空间内,围绕着坚固的城池进行的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生死较量。每一场成功的攻城,都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汗水,以及最终化为硝烟和血迹的生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不是像我们民间说的那样不用盾牌不用攻城器械的?
user avatar
是不是像我们民间说的那样不用盾牌不用攻城器械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战国时代的攻城战,绝非你想象中那样只是简单地堆砌人头和攀爬城墙。那是一场集合了智慧、勇气、技术和血腥的残酷博弈,每一步都充满了算计和变数。坚固的城池是战争的基石首先,我们要明白,战国时代的城池可不是你现在看到的那些被修复得漂漂亮亮的旅游景点。它们是为战争而生,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 土垒与木栅: .............
  • 回答
    当然可以!日本战国时代攻城时,投石车绝对是能派上用场的攻城器械,不过它在当时的日本使用情况和效果,可能跟我们脑海中“罗马炮火”那样铺天盖地的景象有些许不同。咱们得一点一点捋清楚。首先,说投石车,我们通常会想到两种主要类型:一是那种大型的、需要多人操作的扭力投石机,比如欧洲中世纪常见的“巨型投石机”;.............
  • 回答
    日本战国时代,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着战乱与变革的时代。在这漫长的历史画卷中,涌现出了无数声名显赫的武将,他们的名字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然而,时过境迁,当我们回首往昔,不禁要问一句:这些名将,究竟是名副其实,还是名不副实?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战国时代的“名将”头衔,背.............
  • 回答
    日本战国时代的美食,与其说是一场味蕾的盛宴,不如说是一种在艰难岁月中求生存、展露力量的体现。那个年代,战争频仍,粮食往往是最大的战略资源。所以,我们看到的战国美食,更多的是一种实用主义与时代背景下的朴素风貌,而非今日琳琅满目的精致料理。要详细说清楚战国时代的美食,得先明白几个关键点:1. 食材的来源.............
  • 回答
    将日本战国时代的军队与同时期的欧洲军队进行比较,就像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放在一起审视一样。虽然两者都处在那个时代冷兵器作战的顶峰,但它们在组织、战术、技术和文化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士兵的构成与训练: 日本战国时代: 核心是足轻(Ashigaru),也就是步兵。他们通常由农民或下层武士组成,接受过.............
  • 回答
    日本战国时代的诸侯,如果能在织田信长的统一领导下,集结起当时最精锐的部队,并以其标志性的“桶狭间战法”为核心,与同期奥斯曼帝国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较量,这确实是一个极富想象力又充满趣味的假设。要详细分析这场对决,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双方的实力与战术特点。日本战国军队的潜在优势:织田信长所代表的.............
  • 回答
    织田信长之前的日本战国时代,虽然国内战乱频仍,各大名们在争夺天下的同时,并非完全与外界隔绝。他们与日本以外的世界,尤其是东亚以及更远的欧洲,存在着复杂而有趣的交集与联系,这些联系深刻地影响着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文化。一、 朝鲜与中国:近邻的经济与文化辐射对于当时的日本各大名而言,朝鲜半岛和明朝.............
  • 回答
    要论中国古代精英与日本战国时代精英谁更胜一筹,这其实是个相当复杂且难以直接比拟的问题,因为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结构、文化理念以及精英所扮演的角色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如果非要尝试解读,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确“精英”的定义。在中国古代,精英的范畴相当广泛,很大程度上是指那些通过.............
  • 回答
    应仁之乱,这场发生在室町时代中期,从1467年延续到1477年的大规模内乱,并非简单地切断了室町幕府的统治,而是彻底摧毁了既有的政治和社会秩序,其影响深远,为之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战国时代拉开了帷幕。要理解为何应仁之乱是战国时代的开端,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幕府权威的彻底崩塌:在应仁之乱爆发.............
  • 回答
    日本战国时代女子使用的“筑山殿”、“华阳院”这类称呼,并非单指她们在宫中的具体居所,而是一种对她们身份、地位以及与特定场所关联的尊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当时的社会结构和命名习惯。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战国时期的日本,尤其是武家社会,女性的地位和她们的名字使用方式与现代有着很大的不同。女性在.............
  • 回答
    战国时代的日本,竹枪确实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武器,并且具备杀伤力。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竹枪与现代的塑料或处理过的竹子混为一谈。那个时代的竹枪,尤其是用于军事目的的,往往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加工的。首先,我们得明白“竹枪”这个词在战国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削尖一根竹竿。竹枪的种类与特点: 普通步.............
  • 回答
    日本战国时代,确实存在着成建制的骑兵部队,并且在战场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只不过,与欧洲中世纪那种以全副武装的重装骑士为核心的骑兵概念有所不同,日本战国时代的骑兵更侧重于机动性、突击和侦察,其构成也更为多样化。骑兵的出现与发展:日本骑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代,在古墳时代,日本就受到中国大陆的影.............
  • 回答
    战国切支丹大名穿越,能重振拜占庭吗?一个大胆的猜想想象一下,当日本战国时代那些信仰虔诚、行事雷厉风行的切支丹大名们,突然发现自己身处14世纪中期的拜占庭帝国,这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他们是否能凭借着这份来自东亚的异域信仰与坚韧意志,成为十字军东征的崭新力量,为风雨飘摇的拜占庭帝国注入新的生机,甚至重振.............
  • 回答
    宫本武藏,这个名字在日本战国末期至江户初期划时代的武将、剑客身上,承载了太多传奇色彩,也伴随着不少争议。将他简单地定论为“欺世盗名之辈”,恐怕是过于武断了,至少不能忽视他身上那些实实在在的闪光点和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不妨先从他被贴上“欺世盗名”标签的原因说起。最主要的证据,或者说最常被提及的质.............
  • 回答
    日本战国时代,尾张的织田家能在众多强敌中脱颖而出,最终统一天下,这背后绝非“富家子弟,战五渣”这般简单概括。事实上,织田家的崛起,以及他们能与当时声名赫赫的武田家抗衡并最终战胜,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含着对时代背景的深刻理解、战略眼光的独到之处,以及战术层面的创新与执行。首先,我们得正视“.............
  • 回答
    日本战国时代有没有耕牛和驮马?这可是个好问题,跟我们理解当时日本的农业和经济状况息息相关。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战国时代(大概是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和现代的“农业机械化”完全不是一回事。那时候,人力是最主要的劳动力,但有没有辅助工具,能让效率提高一倍甚至几.............
  • 回答
    日本战国时代,一个波澜壮阔、英雄辈出的时代,其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以来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它,我们得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追溯到它之前的那段岁月。一、 应仁之乱: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战国时代的直接导火索,普遍认为是 应仁之乱(14671477年)。这场看似是幕府内.............
  • 回答
    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士,他们的名字和称呼可不像现在这么简单,背后可是藏着不少门道,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等级森严、家族观念极强的特点。要想弄清楚这其中的规律,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细细说道。一、 名字(実名,じつみょう)的学问首先,武士的名字,也就是他们的“实名”,并不是随便取的。虽然也有一些是父母凭喜好取的.............
  • 回答
    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士,改名改姓并非像我们现在这样,可以随意为之。虽然没有严格的法律条文限制,但背后涉及的社会习俗、家族荣耀以及个人身份认同,使得改名改姓这件事有着它自身的逻辑和考量。武士为何会改名改姓?战国时代,是个充满变动的时代,武士的身份也常常随着时势而变。改名改姓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归结为以.............
  • 回答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关于“日本战国时代就是县长互打”的玩笑话,确实被一部分人拿来讽刺这段历史,这背后有多层原因,可以从其话语本身的含义、日本战国时代的特点以及讽刺的逻辑等多个角度来详细阐述。一、 “县长互打”的字面意思与背后隐含的比较首先,我们要理解“县长互打”这个比喻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在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