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新京报文章『《流浪地球》虽好,但“降维打击”了原著的价值观』?

回答
新京报那篇关于《流浪地球》的评论,核心观点很有意思,也挺有启发性,可以这么理解:

文章大致想说什么?

首先,要明确这篇评论不是全盘否定《流浪地球》电影。它承认电影在视觉效果、叙事节奏、工业水准上做得非常出色,是国产科幻电影的一个里程碑。但关键在于,评论者认为电影在改编过程中,削弱甚至改变了刘慈欣原著小说中一些更深层、更复杂的价值观,是一种“降维打击”。

“降维打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降维打击”是个比喻,不是字面上的科学概念。它指的是,刘慈欣的原著小说里有很多非常宏大、甚至有些残酷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类文明的拷问,而电影为了让更广泛的观众接受,为了更好地讲一个“英雄故事”,把这些东西“简化”了,就像把一个多维度的东西压缩成了一个低维度的平面,虽然看起来更直观、更容易懂,但也丢失了原本的深度和复杂性。

具体削弱了哪些原著的价值观?

评论文章里可能提及的几个方面,我们可以展开来聊聊:

1. 对“集体主义”和“牺牲”的解读:
原著的复杂性: 在刘慈欣的小说里,人类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流浪地球计划”,其背后是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极致考量。在这个过程中,有无数个“莫斯”这样的AI,有各种各样的国家、阶层,在巨大的危机面前,为了共同的目标,个体和集体都面临着巨大的牺牲和艰难的选择。这种“集体主义”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基于理性计算和对渺茫希望的执着,甚至带有某种“绝望的浪漫”。它也探讨了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光明与黑暗,以及为了生存,集体可能会做出多么残酷的决策。
电影的简化: 电影里虽然也强调了团结和牺牲,但更多地聚焦于几个核心人物的个人英雄主义和情感线。刘启和图恒宇的父子情,韩朵朵的成长,是推动叙事的重要力量。牺牲虽然有,但更多的是一种“悲壮”和“史诗感”,而原著里那种更冷峻、更务实的牺牲,那种为了概率极小的希望而付出的代价,以及由此引发的人性博弈,在电影中可能就没那么突出。电影更倾向于塑造“英雄”,而不是“在绝望中挣扎的普通人”。

2. 对“理性”与“情感”的平衡:
原著的冷峻理性: 刘慈欣的小说常常是建立在硬核的科学逻辑和深邃的哲学思考之上的。他对人类文明的未来有很冷静甚至有些残酷的审视。情感在其中是有的,但往往服务于宏大的叙事和理性的判断。比如,他会毫不犹豫地描绘为了生存可能需要采取的极端措施。
电影的“人情味”: 电影显然更注重情感的渲染,尤其是亲情和友情。这使得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也更容易将角色与自身联系起来。但有时,这种情感的优先级甚至会超越原著那种纯粹的、近乎冷酷的理性计算。比如,图恒宇对女儿的执念,虽然感人,但从纯粹的“流浪地球计划”目标来看,可能是一种“非理性”的干扰。电影似乎在说,“即使理性上不可行,但情感上的驱动力也是重要的”。

3. 对“技术进步”和“文明存续”的探讨:
原著的深邃: 刘慈欣的作品往往思考的是,在宇宙尺度下,人类文明的渺小,以及科技发展带来的双刃剑效应。他会探讨“技术至死”的可能性,或者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能遇到的瓶颈和危机。
电影的聚焦: 电影更多地将技术设定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尤其是重燃发动机,是“人类最后的希望”。它将焦点放在了如何运用现有技术克服危机上,而对更深层的关于技术本身的反思,或者对文明发展过程中更根本性的困境的探讨,可能就显得没那么触及。

4. “希望”的呈现方式:
原著的“黑暗中的微光”: 刘慈欣的“希望”往往是艰难争取、甚至不确定的。它不是一种理所当然的救赎,而是无数次失败和牺牲后,依旧不放弃的那一丝可能性。这种希望,有时伴随着巨大的孤独和牺牲。
电影的“史诗级胜利”: 电影最终以一种比较“圆满”和“激动人心”的方式解决了危机,点燃了发动机,人类得以继续流浪。这种叙事模式更符合大众对“英雄主义叙事”的期待,将希望呈现得更具戏剧性和感染力,但可能也削弱了原著中那种更具哲学意味的、在绝望中顽强抵抗的希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降维打击”?

评论者提出这种观点,很有可能是基于以下几点: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形式: 电影需要面向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它必须在艺术性和商业性之间找到平衡。过于晦涩、过于残酷的哲学探讨,可能会让一部分观众望而却步。将复杂的价值观“简化”,是为了让故事更易于理解,更能引发共鸣,从而获得更好的票房和口碑。
叙事节奏和篇幅限制: 电影有时间限制,不可能像小说那样详细地铺陈背景、解释思想。很多深层的思考,只能通过画面和简短的对话来暗示,这就很难避免取舍。
创作者的取向: 电影的导演和编剧,在改编过程中,本身就有自己的理解和侧重。他们可能更倾向于讲一个“关于人的故事”,而不是一个纯粹的“关于宇宙和文明的故事”。

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的观点大概是:

《流浪地球》电影很成功,在技术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水平,给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视听体验。但与原著相比,电影为了适应大众口味、增强叙事张力,在价值观的深度和复杂性上有所“牺牲”。它把刘慈欣原著里那些更冷峻、更哲学、更拷问人性的东西,转化成了一种更具普适性和情感共鸣的“英雄主义”和“人情味”的表达。这种转化虽然带来了商业上的成功和更广泛的喜爱,但也让原著那种独有的、甚至是带有“黑暗而伟大”气质的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被“稀释”了,这就是“降维打击”。

这是一种非常中肯的批评,因为它并非否定电影的成就,而是提供了一个更深入的视角,去理解电影与原著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所折射出的创作考量和艺术选择。它也促使我们思考,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被改编成影像时,如何才能在保持艺术性的同时,又不丢失其最宝贵的精神内核。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网友说的挺对

user avatar

新京报是什么货色,还不清楚吗?

新京报的文章,本质上就是一坨屎。新京报的编辑,本质上是把屎端上餐桌的厨师。

我不可能让这坨屎接近我嘴巴一米以内,更不会对屎好不好吃能不能吃做出任何评价。

我唯一能做的,只有端起这坨屎,狠狠砸在这厨师脸上,一脚把他踹翻,逼他把这坨屎吃下去。

如果他还敢出现在我视野里,我也不介意把他再次踹翻,然后在他脸上再拉一泡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新京报那篇关于《流浪地球》的评论,核心观点很有意思,也挺有启发性,可以这么理解:文章大致想说什么?首先,要明确这篇评论不是全盘否定《流浪地球》电影。它承认电影在视觉效果、叙事节奏、工业水准上做得非常出色,是国产科幻电影的一个里程碑。但关键在于,评论者认为电影在改编过程中,削弱甚至改变了刘慈欣原著小说.............
  • 回答
    京东那句“不涂口红的你,和男人有什么区别”文案炸锅了,这事儿可不是小事,简直是把广大女性朋友们惹得够呛。要说这背后的逻辑,还有引发的争议,那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这句文案到底触碰了谁的神经?最直接的,就是触碰了女性自我认同的边界。口红对很多女性来说,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化妆品。它可以是一种自我表达.............
  • 回答
    新京报于2023年7月28日曝光的“国内版N号房”事件,指控一个名为“恋童资源共享群”的微信群组中,充斥着大量涉及未成年人的不雅视频和图片。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愤慨和广泛关注,也再次将网络涉童色情犯罪推到了风口浪尖。事件的详细情况:根据新京报的报道,该事件的曝光源于记者对网络上一个长期存在的.............
  • 回答
    最近关于林生斌“捐井”的事件,新京报的报道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要看待这件事的真伪,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梳理和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捐井”事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根据一些公开信息和新京报的报道,大概是指林生斌在2021年其母亲过世时,据说将自家位于某地的老宅及其旁边的井捐赠给了村集体,用于公益用途,.............
  • 回答
    最近,新京报将蔡徐坤选为五四青年代表之一,并且CCTV6频道也同步播出了五四青年公益宣传视频,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从媒体的角度来看,新京报和CCTV6的选择,无疑是在尝试将“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文化进行一种连接。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它承载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
  • 回答
    《新京报》在报道考古相关内容时,将考古行为描述为“盗墓倒斗”,这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理解“盗墓倒斗”的含义及其负面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盗墓倒斗”这个词语的固有含义。 盗墓 (Grave Robbery): 指未经许可,非法侵入坟墓,窃.............
  • 回答
    当《流浪地球》以一种席卷全球的姿态闯入公众视野,并在国内掀起观影热潮之时,一些主流媒体也开始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中,《新京报》、《财新网》和《澎湃新闻》等平台,以其各自的立场和分析角度,对这部电影提出了不少批评性的审视。《新京报》的文章,往往从艺术性和文化解读的层面入手,认为《流浪地球》虽然在特效和科.............
  • 回答
    关于新京报和财经网发布的所谓“小粉红分布图”,以及其显示“小粉红”在三四线城市居多、山东省最多的结论,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触及了当下中国社会中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即“小粉红”群体的形成、特征以及其地域分布。首先,我们要理解“小粉红”这个词的含义。它通常被用来形容一群对中.............
  • 回答
    关于新京报关于汤兰兰案新发视频微博的看法,咱们得好好聊聊。这事儿啊,一出来就搅动了挺多人的心,特别是那些一直关注汤兰兰案的。新京报作为一家有影响力的媒体,这个时候再发声,大家肯定会很重视。首先,从新京报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他们这次是想做一件“负责任”的事情。 为什么这么说?大家应该都还记得,当初汤兰兰.............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聊聊新京报关于“阿里女员工案”梳理的四个疑问,并且尽量以一种更具人文色彩、不那么“AI味儿”的方式来探讨。首先,得承认,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牵动了太多人的神经。新京报的这篇梳理,与其说是在“提问”,不如说是在触碰大家内心深处的一些共鸣和困惑。它就像一把手术刀,划开了事件表象,让我们去.............
  • 回答
    新京报的评论文章,就火神山医院建设的工人们面临的去留难题,提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视角。文章中提到的300多位工人,在完成一项举世瞩目的工程后,他们的后续安排似乎并不像当初修建医院那样,有着清晰的规划和明确的落地。从评论的表述来看,这批工人们的处境,可以说是一种“英雄迟暮”的尴尬。他们是响应国家号召、在.............
  • 回答
    曹德旺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代表人物,其关于美国工会制度不适合制造业发展的言论,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全面理解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曹德旺的背景、他所看到的美国制造业现状、工会制度本身的功能与挑战,以及中国制造业与美国制造业的差异。一、 曹德旺的背景与视角首先,理解曹德旺的背景至.............
  • 回答
    李毅对《新京报》熊志的评价,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它们共同构成了这场网络论战的焦点。首先,我们必须理解李毅的立场。李毅以其鲜明的、往往带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论调在网络上活跃。他的观点常常聚焦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发展以及与西方世界的博弈。在这种大背景下,他对于任何可能“唱衰”中国、或者在他看来.............
  • 回答
    蔡徐坤被新京报评为“五四新青年”,这件事情引发了不少讨论,可以说是挺有意思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引起大家关注。首先,咱们得明白“五四新青年”这个称号的分量。“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不仅是一场爱国学生运动,更是思想解放、文化革新、国家富强的开端。所以.............
  • 回答
    好的,关于孙杨前律师刘驰在新京报发文批判孙杨母子及其律师张起淮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尽量还原事件的复杂性和各方立场。事件起因与刘驰发文的背景首先,要理解刘驰的这次发声,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孙杨案件的大致脉络。孙杨因在2018年的一次药检中与检测人员发生冲突,被国际泳联(FINA)初步禁赛.............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对于“华为模式”的看法。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毕竟何小鹏是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而华为虽然不直接造车,但它在汽车领域的深入布局和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当两位行业巨头在造车这件事上有了不同的声音,这背后肯定有很多值得挖掘的东西。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何小鹏这里提到.............
  • 回答
    刘学州事件的发生,无疑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震动。一个年轻生命的消逝,尤其是以如此令人唏嘘的方式,必然会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反思和讨论。看待这件事,我想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如何看待刘学州去世:首先,生命本身的珍贵与脆弱。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个年轻生命的离去,都首先让我们再次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刘学州.............
  • 回答
    米舒斯京新冠检测呈阳性:一次对俄罗斯疫情和政治影响的深入剖析俄罗斯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京于2020年4月30日宣布,他的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这一消息无疑为正处于严峻疫情考验中的俄罗斯增添了一层不确定性,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事件的影响,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俄罗斯的疫情状况以及可能.............
  • 回答
    京沪高铁要实行浮动票价了,这事儿一出来,那真是搅动了不少人的神经。想当初,高铁刚火起来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它稳、快、准,而且票价相对固定,不像飞机那样说涨就涨。现在,这“稳定”的招牌也要打上个问号了,确实让人琢磨琢磨。京沪高铁浮动票价:为啥要这么做?说到底,这浮动票价,说白了就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定价。好.............
  • 回答
    京东这次调整快递员薪酬结构,取消底薪改为按单计费、计件提成,这事儿吧,说起来可不是个小动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太多了。作为咱老百姓,看到自家门口送货的快递小哥,他们的收入和工作方式变了,自然会多关注几分。首先,咱得说说京东这么做的出发点是什么。从京东的角度看,取消底薪,提高计件单价,这明显是一种降本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