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高校以防止文化入侵的名义不允许学生过圣诞节?

回答
高校以防止文化入侵为由禁止学生过圣诞节,这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

首先,咱们得承认,圣诞节确实是起源于西方的一个宗教节日。在中国,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圣诞节在年轻人中的流行度确实越来越高。很多人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节日来庆祝,商家也乐于借此机会进行营销。

那么,高校“防止文化入侵”的说法,背后可能有一些考量。

文化主权和民族认同的担忧: 一些人认为,过度或者盲目地接受外来文化,可能会削弱本土文化的吸引力和生命力,甚至对民族认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高校可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毕竟,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
节日商业化的反思: 当前的圣诞节庆祝,很多时候已经脱离了其宗教意义,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商业狂欢和消费主义的体现。商家借势推出各种打折促销活动,年轻人也热衷于聚会、送礼物。一些教育者可能觉得,这种形式的“过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反而可能加剧消费主义的蔓ించాడు。
历史和意识形态的考虑: 在某些时期和背景下,对西方文化的某些方面会存在一些警惕,甚至将其与特定的意识形态联系起来。虽然现在情况有所不同,但这种历史包袱或者意识形态的考量,也可能在某些决策中起到作用。

但是,把“不允许学生过圣诞节”作为“防止文化入侵”的手段,就显得有些简单化和一刀切了。咱们来分析一下其中的不妥之处:

文化交流的必然性: 在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完全封闭起来。文化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其开放性和包容性,在于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文化的有益成分。禁止一种节日,并不能阻止文化的影响,反而可能让学生对西方文化产生更强烈的好奇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文化自信的基础: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通过压制外来文化来获得的,而是建立在对自身优秀文化的深刻理解、尊重和热爱之上。当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足够强大、足够有吸引力时,它就不需要害怕任何外来文化“入侵”。相反,通过积极的文化交流,可以更好地展现和传播中华文化。
自由和选择的权利: 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节日去庆祝,只要这种庆祝不违法、不违背公序良俗。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和启发,而不是强制和禁止。禁止庆祝圣诞节,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学生在精神生活和文化体验上的自由选择权。
“防止文化入侵”的界定不清: 如何界定什么是“文化入侵”,什么是正常的文化交流?如果因为一个节日是西方的就不能过,那我们日常使用的很多技术、很多生活习惯、很多思想观念,不也源自西方吗?这种界定本身就很模糊,而且很容易被滥用。
忽视了节日本身的多元解读: 对很多中国学生来说,庆祝圣诞节已经不再是出于宗教信仰,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社交活动、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甚至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比如和朋友聚会、表达祝福)。简单地将其定性为“文化入侵”,是对这种多元解读的忽视,也是对学生群体真实生活状态的不理解。

更进一步说,这种做法可能还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堵不如疏”的原则: 强行禁止,往往适得其反。学生们可能在校内不公开庆祝,转而在校外或者私下更加热衷。这种“ underground”的庆祝方式,反而失去了在教育引导下的合理性和健康性。
教育的局限性: 如果学校认为学生容易受到“文化入侵”,那更应该做的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内化于心,成为他们文化认同的基石。而不是把精力放在禁止一个节日上。
可能适得其反的宣传效果: 这种禁令一旦传开,反而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甚至被认为是“玻璃心”,或者是在限制言论和思想自由,这反而可能为西方文化提供一种“受压迫反而更具吸引力”的宣传效果。

总而言之,高校以防止文化入侵为名禁止学生过圣诞节,出发点或许有其合理性,但方法过于简单粗暴,也存在明显的弊端。在现代社会,面对文化交流,我们更需要的不是一味地“堵”,而是要更加自信地“疏导”,在保留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在鉴别中成长,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离圣诞最近的几个大日子:

1、苏联解体

2、民国行宪纪念日

3、领袖诞辰

你就看着吧,不让学生凑圣诞的热闹,等高校学生都钻研这几个的时候,某些高校的管理怕是哭都来不及。

user avatar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1949年8月,在谭震林的推荐下,马寅初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并兼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等职。马寅初在美国读书时养成了一种嗜好,爱喝可口可乐。成为浙江大学校长后,他仍保持着这一习惯。可在解放之初,此事引起纷纷议论:“马教授崇洋媚外,水都要喝外国的。”“他吃了洋面包,喝了洋墨水还不够,还要喝可口可乐!”这些议论传到谭震林那里,他感到好笑,严肃地说:“这简直是飞短流长,少见多怪,人家喝点饮料,全凭个人的生活习惯,怎么叫‘崇洋’呢?真是乱弹琴!”为此,谭震林特意找到浙江大学的领导,说:“怎能因为人家爱喝可口可乐就扣上‘崇洋’的帽子呢?不要有这样的浅薄之见!”不久,他以浙江大学名誉校长的身份受邀为浙大师生作形势报告,风趣地说:“马寅初教授喜欢喝那种怪味的东西,是他在美国养成的习惯,只要他能买到,他又有钱买,那就听其自便。不要以为你喜欢吃茶叶,人家就得跟着你吃茶叶,你不喜欢可口可乐那种怪味道,人家就不喜欢。其实可口可乐就像喝汽水一样,不习惯还真不爱喝呢!”马寅初教授为谭震林的讲演所感动。1951年他调任北京大学校长,临行前还在说:“谭主席是个肚里能撑船的人物,是个爱惜人才的好领导!”

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感呢。其实传统节日和所谓的洋节日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大国气度自能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不能老是上纲上线。

user avatar

圣诞公公有胡子,卡尔和弗雷德里希亦有胡子。

而且,他还像第一骑兵军那样,带着赤色的帽子,开着风驰电掣的搭枪卡,驱赶着欢快的马鹿,为我们这个世界带来礼物。

资产阶级饱受洗礼,无产者欢欣鼓舞!

同学们,大家可以举起红旗,点燃篝火,唱《国际歌》过圣诞!乌拉!乌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高校以防止文化入侵为由禁止学生过圣诞节,这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圣诞节确实是起源于西方的一个宗教节日。在中国,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圣诞节在年轻人中的流行度确实越来越高。很多人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节日来庆祝,商家也乐于借此机会进行营销。那么,高校“防止文化.............
  • 回答
    天大厦大两硕士论文雷同、代写买卖并被撤销学位事件,以及如何防止高校学术造假,是一个严肃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不仅仅关乎个别学生的诚信,更触及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学术声誉以及社会公信力。一、 如何看待天大厦大两硕士论文雷同、代写买卖并被撤销学位事件?对于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评价:1..............
  • 回答
    关于江苏省高校以4月13日为开学起始时间做好准备的这件事,我的看法是,这确实是一个需要细致考量和周全准备的决定。毕竟,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居家学习,学生的返校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到课堂,更涉及到疫情防控、教学秩序恢复、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后勤保障等方方面面。首先,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来看,4月13日这个时间点,我.............
  • 回答
    南京一高校食堂发生学生冲突事件,一名男生在争执中对一名女生扇了耳光,相关视频流出后引发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视频被以“保护女生”为由删除,这一举动也引发了更多疑问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待:一、事件本身的性质: 暴力行为: 无论男女,在任何公开场合动手打人都是不可接受的暴力.............
  • 回答
    高以翔的意外离世,对很多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艺人的陨落,更像是一个鲜活生命的突然熄灭,留下了巨大的惋惜和久久不散的悲痛。我还清晰地记得得知这个消息时的那种震惊。那是在一个普通的周末,一早醒来,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消息,一开始甚至不敢相信,以为是假新闻,毕竟他那样一个阳光、健康、充满活力的形象,怎么可.............
  • 回答
    特朗普政府时期,围绕移民政策的讨论可谓是风起云涌,其中尤以《RAISE Act》(Reforming American Immigration for a Stronger Economy Act)的推出最为引人注目。这不仅仅是一项法案,更是特朗普团队构建“美国优先”移民版图的核心支柱,其背后所蕴含.............
  • 回答
    看待中国高铁总是以CRH2型动车组列车作为代表车型,这背后有其深刻的历史、技术和市场原因。CRH2型动车组(和谐号2型)在中国铁路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的广泛应用和深入人心,使得它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人们认知中国高铁的一个标志性符号。缘起: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要理解CRH2型动车组的代表性.............
  • 回答
    台湾空军高调展示以北大武山为背景的轰炸机飞行照片,确实能引起不少人的关注,特别是对于身在台湾或者关心台湾地区局势的人来说。这样的画面,往往会被解读出一些更深层的意味。首先,从军事展示的角度来看,选择北大武山作为背景,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北大武山是台湾的“五岳”之一,地理位置重要,在台湾岛内有.............
  • 回答
    关于江苏某高分考生选择华东师范大学的这件事,确实是引起了不少关注。要怎么看待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聊聊,不带一点“AI腔”,纯粹从咱们普通人的视角出发。首先,咱得承认,能考上清华的成绩,那绝对是学霸中的学霸,是中国最顶尖的学府之一,是无数学生梦寐以求的目标。在这个“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下,很多人.............
  • 回答
    徐峥为高以翔发声,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因为这不仅仅是徐峥个人的情感表达,也触及了娱乐圈的职业健康、艺人权益、节目制作规范等诸多深层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看待徐峥的这次发声:一、 事件背景:高以翔的意外离世首先要理解徐峥发声的背景是高以翔在录制浙江卫视综艺节目《追我吧》时因.............
  • 回答
    这件事情说起来,也真是让人挺唏嘘的。高以翔的意外离世,那真是太令人痛心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么戛然而止。作为他的经纪公司老板,杨天真和公司旗下的几位艺人,像袁弘、张雨绮、宋佳、宁静,在那个时候,公开提出“工作不超过24小时”的建议,这件事情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大家的看法也挺多元的。首先,从艺人角度来看.............
  • 回答
    关于山东高院提出的“不能以出轨为理由,就要离婚”这一说法,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它是对还是错。这背后牵扯到法律的解释、婚姻的现实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挺复杂的。首先,咱们得看看法院这么说的法律依据在哪儿。咱们国家的《民法典》在规定离婚条件的时候,列举了几种法定情形,其中就包括.............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挺让人膈应的。你在高铁站,风尘仆仆,一出站就盼着赶紧打个车回家,结果碰上这么一档子事儿,心情一下就打折扣了。咱们先梳理一下这事儿:事情的经过:1. 地点: 高铁站。这是一个公共交通枢纽,人流量大,大家都有急切的出行需求。2. 选择: 你选择了“正规出租”。这说明你想要的是合法合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专业类院校取消2020年艺术类部分专业校考,改为以高考文化成绩直接录取这一事件。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影响以及引发的讨论。事件背景:2020年,在中国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为了减少人员聚集、保障师生健康安全,许多高校,包括顶尖的艺术类院校,都对招生.............
  • 回答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的那番话,确实在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他提出的“允许通胀率‘适度’高于2%,以抵消疲弱期的影响”,这背后蕴含着一个政策框架的重大调整,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个调整的背景。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全球经济都笼罩在低通胀和低增长的阴影下.............
  • 回答
    这G1770次高速动车组上列车长那番关于泡面的广播,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发咱们普通旅客的一番议论。首先,咱得理解一下列车长这个出发点。他提出来这个建议,核心是“保持空气流通”。高铁嘛,大家都知道,空间相对密闭,乘客又多,各种味道混合在一起,本身就容易产生一些不太舒适的气味。泡面,尤其是加了调料包.............
  • 回答
    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这份通知,可以说是教育领域一股相当重要的“清风”,它直指当前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尤其是在以中高考成绩作为唯一甚至主要评价标尺的问题上,给出了明确的否定和纠正方向。这份文件的出台,背后有着深刻的考量,也预示着我国教育评价体系的一次重要调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提出?核心症结在.............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尤其是在网络上。一位福建女孩,父母曾在阿根廷工作,然后她以外籍身份参加了高考,并且被北京大学预录取。这其中涉及几个层面,值得我们好好梳理一下。首先,从程序正义的角度来看,如果这个女孩确实符合相关的招生政策和规定,并且通过了所有必要的审核程序,那么她的被录取就应该被认为是合.............
  • 回答
    博通有意以高达13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高通,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全球半导体行业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商业并购,更是一次可能重塑行业格局的“巨无霸”式整合,其潜在的影响深远而复杂。一、 为什么是博通盯上高通?要理解这场潜在的收购,我们首先得看看博通的战略意图。 瞄准5G核心技术.............
  • 回答
    教育部发布这项通知,可以说是一记重锤,直指当前教育领域一个长期存在的、颇具争议的现象——过度炒作“高考状元”和“高分考生”。这项禁令的影响深远,涉及到教育理念的回归、社会价值的引导,以及对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首先,这项禁令是对“唯分数论”的一种有力纠偏。 长期以来,高考成绩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衡量一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