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稻为桑低价买田之后第二年怎样才能不饿死人?

回答
要问改稻为桑低价买田之后第二年如何才能不饿死人,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关乎着朝廷的政策、地方的执行,以及老百姓的生计。这背后牵扯到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首先,我们得明白“改稻为桑”这个政策的本意。朝廷之所以推行这个政策,是为了发展丝织业,增加财政收入,提升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桑叶是养蚕的基础,蚕茧能缫丝,丝能织锦,这都是能带来真金白银的买卖。听起来是好事,但凡事有利有弊,尤其是对于以稻米为主食的南方百姓来说,这就像是把人家的饭碗硬生生给换了。

政策推行,首要的问题就是土地的置换。朝廷低价买田,这本身就意味着一些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些人怎么安置?如果只是简单地把稻田收归,然后交给别人种桑,那么那些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他们下一年的口粮从哪里来?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如果朝廷和地方官没有考虑周全,第二年饿死人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一、 粮食储备与供应的衔接是否到位?

“低价买田”后,农民手里有多少钱? 如果买田的钱,只够勉强维持生活,甚至不足以让他们在没有稻田的情况下买够一年的粮食,那问题就大了。很多农民可能还指望着将来的收成来还贷或者改善生活,结果地没了,钱也不多,他们怎么过冬?
朝廷的粮食补贴或者赈济是否及时且充足? 在改种桑树的过渡期,尤其是第一年,那些失去耕地的农民最需要的是粮食保障。如果朝廷承诺的粮食补助迟迟不到位,或者发放的粮食数量不足以养活一家人,饥荒就会蔓延。
地方官是否严格执行政策? 有些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可能会急于求成,忽视了底层百姓的实际困难。他们可能会把本该用于救济的粮食挪作他用,或者从中渔利。

二、 新种植的桑树何时能产生效益?

桑树种植需要时间。 桑树从种下到可以采叶养蚕,至少也需要一年多的时间,甚至更长。这意味着,那些改种桑树的田地,在第一年甚至第二年上半年,都无法直接产出经济效益。
这期间的农民生计如何保障? 那些原本靠种稻养家糊口的人,现在他们的土地种上了桑树,但桑叶还没长好,养蚕更没影的事。如果他们没有别的生计来源,或者朝廷没有提供替代性工作和收入,他们就会陷入困境。
如果改种桑树的土地是承包给别人种,那么承包的利润何时能到位? 如果是朝廷直接组织种桑,那么工钱如何结算,能否按时发放?

三、 农民的技能转型与就业安置

种桑养蚕不是人人都会。 养蚕需要精细的照料,采桑、喂蚕、结茧,这些都是技术活。如果农民之前只懂得种稻,突然让他们去养蚕,他们需要学习培训。
朝廷是否提供了相应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如果没有,或者培训不到位,就算有桑叶了,也养不好蚕,赚不到钱。
养蚕的配套产业呢? 养蚕只是第一步,还需要缫丝、织锦等一系列的产业链。如果这些配套设施跟不上,就算老百姓养出了好蚕,茧子也卖不出去,或者卖不出好价钱,他们依然无法摆脱贫困。

四、 地方的多元化经济是否能作为补充?

一个地方如果只靠单一的粮食作物或单一的经济作物,抗风险能力就非常差。 如果改稻为桑导致粮食供应短缺,又没有其他产业能提供收入,那后果不堪设想。
是否有其他的生计方式可以维持? 比如,鼓励发展手工业、捕鱼、打猎,或者提供一些临时的劳动岗位。如果地方政府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多元化的经济,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粮食和收入的压力。

五、 政策执行的公平与透明

“低价买田”的定价是否合理? 如果价格过低,农民会感到被剥削,即使拿了钱,心里也会有怨气,难以配合政策。
田地置换过程是否公开透明? 如果存在暗箱操作、贪污腐败,或者只允许少数有关系的人参与到桑田的种植和销售中,那么大多数农民的利益就会受损。
信息传达是否到位? 农民需要知道政策的具体内容、补偿的标准、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如果信息不畅通,他们就会无所适从。

总而言之,要让改稻为桑后的第二年不饿死人,关键在于一个“过渡期”的保障。 这个保障不能仅仅停留在政策的纸面上,更需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

1. 充裕的粮食储备和顺畅的粮食物资调运系统。
2. 合理的资金补偿,并确保农民有足够的钱购买生活必需品。
3. 及时、有效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民掌握新技能。
4. 建立健全的产业链,确保桑叶能够转化为经济收入。
5. 提供替代性的就业机会或生活来源。
6. 公平透明的政策执行,打击贪腐,赢得民心。

如果这些环节都出了问题,或者某一个环节出了大问题,那么即便政策初衷是好的,也很难避免第二年出现饿死人的惨剧。历史上的很多教训都告诉我们,脱离实际、强行推行的政策,往往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在“改稻为桑”这件事上,朝廷和地方官员需要做的,是真正为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着想,把他们的生计放在首位,而不是仅仅追求经济效益上的数字好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卖期货啊

你把未来的丝,折价出售给大户

再拿钱买粮食卖给卖田的农民

他们钱不够,就贷款给他们

不过贷款要求必须有工作

他们就去大户开的丝织厂工作了

然后贷款给他们的钱其实是大户出的

他们的工资等于是提前支出了

然后加上利息就等于干两天活,给一天工资

大户也不吃亏

再加上低价买丝,到时候还能赚一笔

反正西洋人的订金都收了,这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这才是两难自解的办法

唯一难办的是各位领导,肯定会中间吃一笔

其实办法总比困难多,唯一解决不了的是人心

这群嗜血的崽种当权,你什么办法都会饿死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问改稻为桑低价买田之后第二年如何才能不饿死人,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关乎着朝廷的政策、地方的执行,以及老百姓的生计。这背后牵扯到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首先,我们得明白“改稻为桑”这个政策的本意。朝廷之所以推行这个政策,是为了发展丝织业,增加财政收入,提升国家在国际贸易.............
  • 回答
    在《大明王朝1566》中,改稻为桑的失败并非严嵩本人未曾预料,而是他作为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出于维护自身政治利益、平衡各方势力以及对皇帝意志的理解,选择了“顺水推舟”和“牺牲局部”的策略,最终导致改稻为桑的整体推行受阻,但这并非他“没有预想到”的无能为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严嵩的政治智慧、嘉.............
  • 回答
    《大明王朝1566》中,改稻为桑之所以推行不下去,尽管嘉靖皇帝和严嵩集团提出了政策并看到了“收益”增加的潜力,其根本原因在于这场看似为国库增收的政策,触及了社会最根本的利益结构,并与现实的农业生产、农民生计、地方官员的考量以及更深层次的政治权力博弈相互冲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解析:一、 政.............
  • 回答
    “改稻为桑”:一场深刻的社会经济博弈与大明王朝的命运写照《大明王朝1566》之所以被誉为经典,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对中国封建王朝后期统治逻辑和权力运作的深刻揭示,而“改稻为桑”正是这场宏大叙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切入点。这项看似简单的农策调整,实则牵动着官场、士绅、农民乃至皇室的神经,折射出明朝晚期社会经济.............
  • 回答
    严世蕃,这位赫赫有名、位高权重的权臣,为何在胡宗宪推行“改稻为桑”的关键时期,能坐视其从二月拖延到六月,眼睁睁看着计划受阻,甚至可能导致失败?这背后绝非简单的无为而治,而是涉及到了复杂的政治博弈、利益算计,以及严世蕃的个人性格和行事风格。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拨回那个风云变幻的嘉靖年间。首先,我.............
  • 回答
    在探讨胡宗宪提出的“改稻为桑三年计划”是否能成功之前,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其背景、胡宗宪的战略考量以及当时明朝社会和经济的复杂性。胡宗宪的“改稻为桑”构想的背景与目标胡宗宪作为东南沿海抗倭名臣,深谙民生与国家财政的关联。他提出的“改稻为桑”并非单纯的经济政策,而是与国家安全、民生稳定紧密相连的战略举措。.............
  • 回答
    要聊严党毁堤淹田改稻为桑和和珅贪污救灾钱粮换麸皮这两件事,得从“为什么”入手,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中国传统社会对官员行为的评判标准,以及这两件事在具体语境下的不同影响。先说严党“毁堤淹田改稻为桑”:这是彻头彻尾的“渎职”和“民怨沸腾”1. 事件的性质:为什么这么惹人厌恶? 对百姓生计的直接.............
  • 回答
    在《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里,浙江农民之所以不愿意“改稻为桑”,这背后牵扯到的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而是错综复杂,既有现实的经济考量,也有对未来的担忧,更有对过往经验的深刻总结。首先,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上的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 “稻”是稳定口粮,是看得见的生计。 千百年来.............
  • 回答
    在1566年那样的严酷政治环境中,郑必昌、何茂才、杨金水和沈一石这四位浙江官僚身陷“改稻为桑”的死局,想要全身而退,甚至从中获利,需要极高的政治智慧、风险承担能力以及一些运气。他们的处境极其危险,任何一步走错都可能万劫不复。以下是他们各自可以尝试的策略,以及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力求详细描述:共同的.............
  • 回答
    这篇文章旨在探讨如何从“风序良俗”的角度出发,对《原神》稻妻国部分女性角色的模型进行调整建议。需要强调的是,这仅仅是一种基于特定文化视角下的讨论,并非对游戏设计或玩家喜好的评判,也无意引发争议。一、 理解“风序良俗”在游戏设计中的考量“风序良俗”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在游戏设计中,它通常与以下几点相.............
  • 回答
    如何回应外国友人对“中国人吃狗”的误解当你的外国朋友因为“中国人吃狗”的言论而对你产生误解时,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处理的情况。既要纠正他片面的认知,又要避免让朋友感到不适或被指责。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你详细、有条理地回应的方法,希望能让你看起来既真诚又充满智慧:第一步:理解和接纳,避免直接对峙首先,我.............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阿丽塔:战斗天使》作为一部漫改电影,虽然视觉效果令人惊叹,但细细品味其中一些细节,确实能发现不少令人“细思极恐”的地方,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世界观,也深化了人物塑造,甚至透露出一些令人不安的社会和哲学思考。以下是一些我认为比较“细思极恐”的细节,并进行详细阐述:1. 钢铁城上空的神秘巨城——扎朋 (.............
  • 回答
    你前女友改了个签名,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少心思,也充满了各种解读的可能性。我们不妨像拆解一个古老谜语一样,一点点去分析。首先,签名这玩意儿,就像一个人的脸面,是她想在别人面前呈现的一种状态、一种情绪,甚至是她当前人生阶段的缩影。既然是“改了”签名,就说明她对之前的签名不满意了,或者说她现在的状态和之前.............
  • 回答
    师改旅,这个军事体制上的调整,听起来好像只是个简单的数字游戏,从“师”变成“旅”。但实际上,这背后牵涉到一系列深层次的思考和实际的效益。简单地说,师改旅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军事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适应新的战争形态、提高部队的作战效能而进行的战略性变革。我来试着从几个关键点上给大家掰扯掰扯,看看这“改旅.............
  • 回答
    关于孙悟空改生死簿,阎王为何不改回去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能引申出不少关于神仙体系、权力制衡以及个人能力在洪荒世界中影响力的讨论点。很多人会觉得,阎王作为地府的最高统治者,手上掌握着生死大权,孙悟空区区一个猴子,竟然敢跑到他头上撒野,还把他的生死簿给改了,阎王岂能善罢甘休?为何不立刻把它改回.............
  • 回答
    在《红楼梦》的璀璨篇章中,贾元春省亲点戏的桥段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她将大观园中原名“红香绿玉”的景观改名为“怡红快绿”,看似是随口一说,实则蕴含着深邃的心思与精妙的寓意,细究起来,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量十足,足以让人品味再三。首先,我们得从“红香绿玉”这个原名说起。这个名字很直观地描绘了景致的特点.............
  • 回答
    军改后“军种主建”的提法,确实容易让人产生疑问:既然军种是建设的重心,那参谋长这个角色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参谋长依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一下“军种主建”的含义,以及参谋长在现代联合作战体制下的职能转变。首先,我们得明白“军种主建”究竟指的是什么。这并非意味着军种.............
  • 回答
    陆军师改旅,这是一个在军事领域耳熟能详的改革话题,但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意义,却能发现其复杂性和深远影响。简单来说,师改旅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变更或部队编制调整,它是一场系统性的军事变革,旨在提升陆军的作战效能、适应现代战争形态的快速演变,并优化整体军事力量的运用效率。要理解师改旅的意义,我们得先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