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鹏P5,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
在这篇文章里,我说了这么一段话:
“P5牺牲外观换空间,以打造家庭第一台车,但小鹏赋予这台车最大的特性是科技和自动驾驶,是潮玩属性,这和实用向其实是不同的,一个正常的“第一台车”需求,更在乎的是实用和稳定,现阶段,油车明显是比电车更好的选择,小鹏对于这个问题是如何考虑的?“
到现在我依然觉得这是小鹏P5最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最难回答的。
小鹏的第一台车是G3,那台车我很不喜欢,前脸有点儿特斯拉的味道 ,但设计本身我觉得是失败的,但第二台车P7我很喜欢,炫酷的外观、强劲的性能,不错的自动驾驶能力,600KM+的标称续航,几乎击中了我对电车需求的所有点。
我有好几个朋友都是这台车的车主,比如 @Navis Li ,比如 @王鹏鹏ken ,如果不是后排空间不足(小孩一岁多,父母同住,一家五口出行是常态),我应该已经下单了。
但P5更没法打动我,车内空间倒是有了,但外观过于平庸。
当然,这是上一个问题探讨的,这个问题我们不多谈车本身,我们说说P5的营销策略。
P5是4月14日发布的,当时没有公布版本配置,也没公布价格,这个事儿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新车,距离量产还有一段时间。
但这次,小鹏的策略让我非常反感,你量产时间基本确定了,版本配置全部确定了,然后价格公布居然是给个区间?
给出具体每个版本的价格,让用户有一个明确的预算来进行版本选购很难吗?
小鹏这么做,无非就是想看看不同版本的预定情况,然后基于预定结果进行价格调整,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这事儿对于小鹏来说是聪明的,但对于用户来说,这是鸡贼的,是诚意问题。
到了如今的时代,诚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产品设计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和取舍,你的定价是基于市场的而不是成本,你公司要盈利,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对于用户来说,我在付款之前,要知道车子的明确信息,车子的具体价格,要对自己的决定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这是基本要求。
选择是基于个人需求和取舍的,但这个需求和取舍不应该被厂商这么明目张胆地去试探。
小鹏这次如果把价格全部给出来,哪怕是不符合预期,我也只会说不同的受众,选择不同,但现在这么干,恕难苟同。
说难听点,以小鹏现在的品牌力就开始这么干,那么未来小鹏真的做大做强了,更过分的事儿必然在路上,这品牌,惯不得。
小鹏P5也许可以卖得还可以,接近或者超过P7,但我把话放在这儿 ,这台车无法成为小鹏类似model3的爆款存在,它缺少目前环境下的爆款基因,上限不会很高,至少和我的期待差很远:
目前的三大造车新势力力,虽然大家销量类似,但小鹏的单价是最低的,蔚来自不必说,目前的四台车,ES8、ES6、EC6和ET7,定价都在35万以上,整体均价做到了40W+,理想单一车型的定价也在30W以上。
对于消费品公司来说,企业发展其实就两个选择,要么做高端,用品牌溢价赚取利润;要么走量,是量来降低成本,用量来弥补单车的利润空间问题。
所以,想要做到和蔚来比肩的地位,在单车价格低了一半多的前提下,小鹏必须把销量做到蔚来的2-3倍才行。
目前来说,P5是小鹏给予厚望的产品,从之前的媒体舆论风向来看,小鹏对P5的预期就是月销量1W台级别的。
P7是一台积累品牌和用户好感的车,是非常有利于小鹏这两个字的用户认知建设的,这方面,P5差很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