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塔里木盆地发现10亿吨级超深油气区,近10年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最大发现?存在哪些影响?

回答
塔里木盆地10亿吨级超深油气区发现:里程碑式的突破及其深远影响

塔里木盆地发现10亿吨级超深油气区,毫无疑问是中国石油勘探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更被誉为近10年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的最大发现。这一重大突破不仅意味着中国能源自主供应能力的进一步增强,也将对中国经济、地缘政治以及能源格局产生多方面、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事件本身:规模与技术挑战

1. 规模之巨:

10亿吨级:这个数字是关键。它意味着该油气区蕴藏着可观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能够满足中国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能源需求,有效缓解国内的能源供需矛盾。要知道,10亿吨的石油储量相当于很多国家一年的石油产量,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超深油气区:这不仅仅是储量大,更是勘探开采难度极大的区域。这里的油气藏深度通常在地下数千米甚至上万米,远超常规油气勘探的深度。这意味着更高的技术门槛、更复杂的钻探过程以及更高的开发成本。

2. 技术突破的体现:

发现如此大规模的超深油气区,绝非偶然,而是中国石油科技实力提升的直接体现。这背后必然凝聚了:

先进的地震勘探技术:为了“看清”地下几千米甚至上万米的复杂地质结构和油气分布,需要更高精度、更先进的地震采集和处理技术。例如,宽方位三维地震、全方位地震采集和非常规油气储层预测技术等。
深层超深层钻井技术:钻探到几千米乃至万米深度,对钻头、钻井液、井下工具、井身结构设计等方面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需要解决高温高压、地层破碎、井壁垮塌、钻井液性能下降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中国在这些方面的技术,如大斜度、大位移钻井技术、高温高压钻井技术等,都有了显著进步。
非常规油气开发技术:即使发现了油气,能否高效经济地开采也是关键。超深层油气往往伴随着页岩油、致密油等非常规油气特征,这需要压裂增产、水平井钻完井等技术手段。中国近年来在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此次发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在海量地质数据和勘探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决策过程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勘探效率和成功率。

二、 影响分析:多维度、深层次的变革

这一发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涵盖了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

1. 显著增强国家能源安全:

降低对外依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这是国家能源安全的一大隐患。此次发现的10亿吨级油气区,意味着国内新增了巨量的油气资源,能够显著减少对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提升国家能源的自主可控能力。
应对全球能源市场波动:国际能源价格的波动对中国经济有直接影响。拥有丰富的国内油气资源,有助于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中掌握更多主动权,应对潜在的供应中断或价格剧烈波动风险。
保障经济发展动能:石油和天然气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稳定的国内油气供应,能够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民生消费等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支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2.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促进塔里木盆地发展:作为油气发现的直接区域,塔里木盆地的经济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大规模的油气开发将带动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管道、电力等)、就业增加、相关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集聚和发展。
带动石油石化产业升级:为了高效、经济地开采这些超深层油气,必然会进一步推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技术、装备制造和油田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升级换代,提升整体竞争力。
能源结构优化:虽然是油气发现,但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其开采和利用将有助于优化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煤炭等高污染能源的依赖,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 提升中国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

改变全球油气资源分布预期:塔里木盆地的巨大发现,将改写全球油气储量分布的版图,提升中国在世界能源版图中的重要性。
增强国际议价能力:当中国自身能源供应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后,在与主要石油出口国的能源谈判中将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和话语权。
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塔里木盆地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区域之一,其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有助于推动沿线国家能源合作,为倡议的深入发展提供能源支撑和合作基础。

4.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加速器:

持续的技术攻关:超深层、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复杂性,将持续驱动中国在地球物理、钻完井工程、油藏工程、增产技术等方面的科技创新。这将涌现出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人才队伍建设:为了应对这些技术挑战,需要培养和引进更多高素质的石油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形成强大的人才队伍,为国家能源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每一次成功的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都是宝贵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将为中国未来更具挑战性的能源勘探项目奠定坚实基础。

5. 可能面临的挑战与潜在影响:

尽管成果辉煌,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其中的挑战:

高昂的开发成本:超深层油气开采技术难度大、周期长、投入高,其经济性需要仔细评估。如何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是关键。
环境风险与保护:在塔里木盆地这样的脆弱生态环境中进行大规模油气开发,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采取最严格的环保措施,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包括防止地下水污染、地层稳定、气体泄漏等。
勘探开发风险:即使勘探发现了资源量,但实际可采储量、产量和经济性仍存在不确定性。开发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未预见的复杂地质条件和技术难题。
基础设施建设压力:为了支持大规模开发,需要建设大量的配套基础设施,这需要巨额的投资和精心的规划。
市场与技术竞争:全球油气市场竞争激烈,中国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才能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力。

三、 总结

塔里木盆地10亿吨级超深油气区的发现,是中国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一项重大战略性突破。它不仅是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生动体现。这一发现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区域经济的崛起、能源结构的优化,甚至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然而,伴随巨大利益的还有巨大的挑战。如何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有效控制开发成本、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中国石油行业需要长期思考和努力解决的关键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一发现为中国能源事业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是中国迈向能源强国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事。

有人说油层太深,不好开采。我说的就是这是好事。

当前阶段,世界并不缺油,油价尚可,不算表态。我国石油进口也实现了来源多样化。

一句话,我们目前并不存在非要石油自主开采的紧迫性。

能用外面的先用外面的呗。

石油的开采肯定是先从浅的,再慢慢地向更深层的进军。

你石油再浅,也浅不过沙特、阿联酋。

所以外面的先慢慢用。

同时我们不是在搞电动车、核能发电吗?

再过些年石油依赖可能也就大大减轻了。

如果将来有需要,我们技术也慢慢成熟了,再去开采。

所以,这笔储量就相当于是:长期定期存款。

现在不能取,也不必着急取。

但只要户头里有这么一笔存款在,你就不怕外部恶霸逼债。

你要这是一片浅层储量,很快就挖光了。咱们把东西搞得过剩、然后价格过低的事情每天都在重复。

与其如此,还不留着以后用。

每年5-6亿吨都进口了,哪还在乎多进口一点?!

我们现在最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储油,而不是如何挖自己的油!(据说建储油罐每年天然损失挺大的)

user avatar

10亿吨说多不多,说得好也不少了

对于我国的石油产业确实是个好消息,但是中国正在转型“绿色能源”国,相比重视度也不会太高。

沙漠深处中打的油井,都快挖到10000米深了,可想而知有多么的不容易,也证明了我国确实是个缺石油的大国。

油价应该变化不大,毕竟国内油价不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而变化,也是为了抵御石油危机,和不确定因素。

总之恭喜新疆又发现了一座10年来最大的油气区!祝贺!

user avatar

太深了,成本太高了,七八千米井底温度240度高温高压,开采的技术和成本很高。不知道有没有气层,有可燃气更危险。新井成功率75%提高到95%这个成功率太感人了。。。人民币在燃烧

user avatar

2020年,中国原油进口54238.6万吨,自产20000万吨。十亿吨,说难听,够干啥?

油田理论储量和“经济可采储量”是两个概念。十亿吨理论储量当中,近未来在有商业价值的情况下能开采出多少?

大庆油田保证每年四五千万吨的产量几十年了。如果有十个大庆,我们可以摆脱脆弱的原油供应。可是大家都知道,地质上不会有十个大庆。

大家都知道中国宣布发现大油田的“潜规则”。不是签进口大单之前要砸盘,就是外部环境紧张。

2020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国前十位依次是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巴西、安哥拉、阿曼、阿联酋、科威特、美国、挪威。其中,沙特的原油进口量约为8492万吨,俄罗斯约8357万吨,伊拉克6012万吨,巴西4219万吨,美国1976万吨。

大家可以看出,中国进口的多数原油通过海路运输。甚至俄罗斯出口中国的三分之二的原油都要通过海路,中俄原油管道与铁路运输一年仅有3000万吨的运力。海上油路中的多数又要经过印度洋。印度洋周边多个国家长期局势不稳定,且印度洋海域海盗活动频繁,这都造成我国进口原油来源严重的不安定。

为了我国的石油安全,我们必须促成一个安定团结的泛印度洋区域,帮助区域内各国人民共享和平与繁荣发展,构建互帮互助互爱互惠的国际关系。

在保证进口原油来源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节约。目前交通部门是我国最大的“油老虎”。我们有多半同胞还没有开上私家车,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显然不能压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汽车工业必然是节能技术应用的重点。

现在车用汽油机、柴油机的热效率仅为30%~40%,如果采用混动模式可以提高20%的能源利用率。要是采用纯电模式,汽车的能源利用率还可以提高一倍。

燃料电池的能源利用率是传统内燃机的一倍,兼具电动车灵活的工况特点。现在的燃料电池仅能在接近室温的环境里工作,且燃料仅限于氢气这样危险的气体燃料。如果我们能攻克高温燃料电池技术,扩大燃料电池的燃料来源,那么现有的石油化学工业体系可以增产甲醇、乙醇等燃料供给车用燃料电池,对经济产业结构冲击较小,还能提高电动汽车的巡航里程。

同时,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不能照抄别国的“车轮上的国家”。我们的城市化应该注重公共交通在大中城市的主导地位,注重共享交通工具“打通最后一公里”,协助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推广电动汽车。

user avatar

泼一盆冷水。石油储量其实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指标了,关键在于开采成本。

石油还能用多久是经济学课本上的一个经典案例。教授问学生,石油什么时候会用光,学生按照储量和消耗计算出期限大概30年后,而教授给出的答案是石油永远不会用光,因为石油储量越少,价格就越高。当石油的成本超过了新能源的成本,人类就会全面转型新能源,弃用石油,所以总有那么一点石油是永远都用不完的。

这个案例在现实中更像是这样: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发现了越来越多处于以前开采能力范围之外的油田,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则是更高的开采成本。美国前几年推动页岩气技术革命,把以前深藏在页岩中、无法开采的石油都变成了可用的石油储备。然而,这场革命还没过去几年,当年红红火火的一批相关概念企业都已经濒临倒闭。原因无他,开采成本太高了,竞争不过中东打个洞就往外咕涌的廉价石油。另一方面,随着碳排放提上日程,石油的使用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对于中国来说,有一个10亿吨的油田作为战略储备,在能源安全方面的底气会足很多,但开采成本让这些油田的价值大大降低。股民经常吐槽的中石油,很大一部分亏损其实都来自于对于国内高成本油田的战略性开采,换句话说是在花钱买能源安全。勘探到了新油田,这是好事,但转型新能源的脚步不能因此而放缓。

user avatar

每当原油价格快速上涨时国内就能发现储量巨大的新油区,

每当铁矿石价格快速上涨时,国内就会发现储量巨大的铁矿区。

这么多年了,国内的原油的对外依存度依然在70%以上,铁矿石就不用说了。

这些消息都是打击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手段之一。

user avatar

左宗棠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一直都在提升)!

左公千古

非常感谢邀请。

鄙人不才,其实难以回答这个问题,想来之所以邀请到鄙人,定是因为拙作《罗霄英雄传》中存在些推测性描述,当时侧面写到左宗棠,写到“海塞之争”,站在了左宗棠及其支持者的一方了,今略作引用第79章《叹财乏海塞示警 悲疾苦丁戊奇荒》片段,以博有兴致的朋友之雅兴也,倘果真垂顾拙作,更则万分感激矣!

该年秋季,收成中稔,谭公着令各地兴办义仓,储备粮食,这日,正与吴丙西、谭钟钧二人聊天,只听吴丙西忧道:

“中丞支持西征大军,不遗余力,藩库挪借三十余万两,已然艰难,而今却要动社仓之粮,社仓乃通省备荒之需,今年收成虽然不坏,然明春如何,无人能料,近年来直隶、山东、山西、河南一带屡报旱情,一旦三秦也现灾荒,舆论必对中丞不利;至于西征军粮难继,本因各省协饷拖欠所致,中丞并无责任,今挪用备荒之粮,实为欠饷各省开脱,事成无人言好,事败有人追责,在下以为权衡利弊,还需慎重也。”

“子越兄所虑极是,只因西征大军,需粮孔亟,饷银不到,尚可拖欠,粮食不到,则志士赤子如何征战?彼等塞外远征,狂沙荒漠,衔刀浴血,实非我辈所及,又岂能坐视不管,令万千将士寒心矣!”

“可是纵观时势,各省协饷拖欠,屡催不至,一则的确困难,二则或因并不热衷塞防,尤其东南一带,为今只有浙江一省尚算出力,但杨石泉中丞却陷身杨乃武案,有传言某人实欲借此打压爵相,乃使西征不利,以全力于海防也,倘果真如此,中丞纵竭陕西一省之力,恐怕亦难有为也!”

“东南一带,地邻海域,为自身安危计,必执着于海防,如《申报》者,运笔皆江浙人也,热衷海防不足为奇,但子越兄既处西北,为西北安危计,不该有此疑也,何况新疆之地,乃我无数男儿热血生命所拓,岂可轻言放弃?”

“据在下所知,新疆地域虽广,但除少数地方,多是荒漠戈壁,又交通不便,就说这粮食转运,兵战频年,人畜凋耗,陆运五千余里,运夫一路所食耗,乃所负粮食之十九也,如此艰难,究能值否?”

“子越兄之言缪矣,有新疆在,则陕甘皆有屏障,若失新疆,陕甘必当其冲也,至时边塞狼烟,我陕西又何谈安宁也。何况新疆地大,虽不盛产粮食,但焉知其地下没有矿藏乎?如今洋人所恃之术,诸如冶铁、造船等,无不依赖于矿藏,君不见去年索福一路考察,实乃俄人久有觊觎之心哉?至于交通不便之事,更难料定,千百年来,世人皆视海行为不便,风高浪急,如何交通?然洋人却自海上而来,有洋轮巨舰,竟成坦途矣!老夫亦亲见海运之便捷,深有体会也,焉知数年之后,陆地不会有如轮船般速行之器?我辈浴血捍卫疆土,为留有种种可能,倘一旦失去,之后唯有追悔莫及也。”

吴丙西一时沉入深思,谭钟钧接道:

“中丞所言,毕竟是未来之事,眼下,却务必要为灾荒储备粮食,自古以来,荒政皆是地方首务,如今社仓储存数百万担之多,寻常荒灾可保无虞,一旦挪作西用,则再无依仗,子越兄之忧,不可不防也。”

“所以老夫才令各地兴办义仓,如此两难之际,老夫唯有祷祝未来几年,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则是华夏之福,老夫一人得失,何足论矣;倘天意乖戾,不恤百姓,弄成廷斥民怨之势,也只好由老夫来当这独夫民贼也!”

谭钟钧为谭公之决心折服,一时无语以对,三人沉默了盏茶功夫,谭钟钧才道:

“爵相说要大举筹借洋款逾千万两,未知可有眉目?”

“说来也是寒心,筹借洋款,本沈幼丹制军首倡,而爵相欲凭海关担保,两江、闽浙二督却屡屡推诿,尤其沈制军,既有林文忠公渊源,又有爵相荐举之德,本该为西征饷事鼎力,奈何却与爵相龃龉,殊为不解也,为今只有寄望胡雪岩观察,能够多多出力,倘若借款事成,则底定新疆之事,自然无虞,倘若不成,处处掣肘,无若之何也!”

“中丞既已决意,在下定与子越兄全力以赴,只是运粮之事,中丞务必与蒋方伯(布政使蒋凝学,字之纯)统一口径,隐密行之,以免物议,倘此事一旦宣扬出去,恐怕会有歹人蛊惑,百姓难辨真相,陡起波澜也。”

“秉卿兄所虑甚妥,省垣之社仓粮储,惟藩属知悉,蒋方伯素服爵相,此事当可隐秘为之。”

感谢诸位读者君谬赞有加!

没想到无意之答,引来如此之多的读者,在此声明几点:

1.此答真的有点文不对题,不过真是鄙人看到减法人生邀请后的第一感觉,便将拙作引用了一段,开头有述。

2.此文虽然脱胎于史料,但不是史料,且所引文中谈话者并无左公,而是当时的陕西巡抚谭钟麟及其两位幕僚,所谈内容多出自当时诸人的书札。

3.拙作主角虽是谭钟麟,但所写英雄重点着墨于林则徐、左宗棠、谭嗣同,次着墨于魏源、严复等,从英雄的角度说,是有屈原-罗霄-范仲淹一脉相承(此三人恰与湖南渊源深厚:汨罗江、罗霄山、岳阳楼),当然,如果真正读完拙作,因该知道,拙作是为教员的横空出世而做的铺垫(可见最后一章,另可见本人签名,本人或许有毛左之嫌)。拙作本计划有三部或者四部,自晚清写到改革开放,然而因为查阅史料艰巨,小说越写越偏古文,甚不讨喜,第一部即耗时十余年,完成之后几无读者,曾用门可罗雀戏称也 ,加之生活艰难,为斗米折腰,是以只完成了第一部,晚清部分,连副标题:《睁眼》都没有写出,本来计划是《睁眼》《浴血》《涅槃》等篇目,现今看来恐成泡影,未知年老之后是否还有机缘也。

4,鄙人对晚清诸臣虽有好恶,但本篇无意引战,更没有轻视古往今来诸多为新疆而贡献者诸人之意,正如评论中鄙人所说:

新疆之有,绝非一人之功!
愚以为左公贡献不仅是收复新疆,还有力推新疆建省,并得到国际公认,之前伯克制度,有点类似于朝鲜越南,是有独立法理的,另外,乾嘉道三朝均有对新疆征战,但彼时没有国际实力觊觎,国内牵绊也少,左公征西之艰难,各省协饷之推诿,军粮一度无望,从副总帅刘典病逝没有积蓄置办丧礼,几员主将几无产业,可见一斑,环顾当时中国,除了左公,绝无他人可成其事矣。

但海塞之争,史料浩瀚,诸君可以查阅之,第79章所述:

同治十三年底,因日本屡扰台湾,李鸿章上《筹议海防折》,云新疆“即无事时,岁需兵费尚三百万,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已为不值。”“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心腹之患愈棘”,提出移西征军饷加强海防,得到军机大臣文祥的支持,丁日昌、钱鼎铭等均为附和,并有新兴起的《申报》推波助澜;另一面,湖南巡抚王文昭、山东巡抚丁宝桢等则上奏声称俄国贪鄙无厌,意欲鲸吞疆土,必须倾力塞防,此论得到“清流”派朝臣支持,两派论战甚嚣尘上,即晚清著名的海塞之争。
此种境况,左公应命密奏,提出: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
“武事不竞之秋,有割地求和者矣,兹一矢未闻加遗,乃遽议捐弃要地餍其所欲,譬犹投犬以骨,骨尽而噬仍不止也。”
“此可为叹息痛恨者矣”,
“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
“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妨”并推测:
“泰西诸国之协以谋我也,志专在通商取利,而不在土地、人民”,从历史角度直言:
“周秦汉唐之盛,奄有西北,及其衰也,先损西北以保东南,致国势浸弱,以底灭亡”,
最终“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的思想,为两宫太后接纳。至此,左、李二相政见决裂……

则可查阅《实录》、《奏稿》以及各种信函笔记等,鄙人绝不敢推诿。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塔里木盆地10亿吨级超深油气区发现:里程碑式的突破及其深远影响塔里木盆地发现10亿吨级超深油气区,毫无疑问是中国石油勘探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更被誉为近10年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的最大发现。这一重大突破不仅意味着中国能源自主供应能力的进一步增强,也将对中国经济、地缘政治以及能源格局产生多方面、深远的影响。.............
  • 回答
    关于网传“北大文科博士在深圳大学任教经济困难,月薪13千,上网课要求学校发网络补助”的信息,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中国高校薪酬体系、地区差异及政策背景,综合判断其真实性及合理性。 一、信息真实性分析1. 来源可信度 目前尚无权威媒体或深圳大学官方声明证实该传言。网络传言往往存在夸大或误传.............
  • 回答
    关于乌克兰数学家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Konstantin Orelmazov)的自杀事件,目前公开的可靠信息较为有限,但结合俄乌冲突的背景和乌克兰学术界的现状,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事件背景的核实与可能性 身份确认:目前公开的资料中,尚未有明确的、权威的新闻来源(如BBC.............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硅谷男子在妻子患病期间相亲,妻子病逝后迅速再婚并独吞200万抚恤金”的事件,目前没有权威媒体或官方渠道发布过相关具体信息。因此,这一事件的真实性、细节和法律性质尚无法确认。以下从法律、道德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供您参考: 一、事件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1. 重婚罪(若属实) 根据中国.............
  • 回答
    欧盟三国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会晤泽连斯基,这一事件反映了欧洲国家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以及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政治的复杂动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及其背后的局势: 一、欧盟三国领导人赴基辅的背景与意义1. 象征性行动 欧盟三国(如波兰、爱沙尼亚、捷克等)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是近年.............
  • 回答
    中国海关查获5840块造假显卡、讯景中国官网临时关闭以及天猫旗舰店下架产品事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秩序维护及企业合规问题,具有多重社会和行业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核心问题1. 海关查获假显卡 查获数量:5840块显卡,可能涉及假冒品牌(如讯景、华硕、技嘉等),或.............
  • 回答
    尹锡悦当选韩国总统是2022年韩国大选的重要结果,这一事件对韩国政治、经济、社会及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景、意义及可能的未来走向: 一、选举背景与过程1. 政治格局 在野党联盟胜利:2022年韩国大选中,由自由民主党和共同民主党组成的“在野党联盟”以压倒性优势击.............
  • 回答
    关于加州华裔女博士因持刀袭警被警方击毙的事件,这一案件涉及法律程序、执法权、种族问题等复杂背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法律、执法程序、社会背景、争议焦点等方面展开详细讨论: 1. 事件背景与法律依据根据公开报道,事件发生在2022年11月,加州一名华裔女性(身份为博士)因涉嫌持刀袭击警察,在.............
  • 回答
    基辛格的《论中国》(On China)是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于1972年访华期间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中美关系史上的关键文献之一。这本书不仅记录了基辛格作为“中间人”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角色,还系统阐述了他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历史和外交政策的深刻观察。以下.............
  • 回答
    印度承认误射导弹落入巴基斯坦境内一事,是印巴两国关系紧张的一个缩影,也反映了地区安全局势的复杂性。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影响及可能的后续发展: 一、事件背景与经过1.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2023年6月,印度在进行军事演习时,一枚“阿金科特”(Agni5)远程导弹因技术故障.............
  • 回答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动全面军事行动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草案,要求俄罗斯立即从乌克兰撤军、停止军事行动,并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决议的通过过程和结果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1. 俄罗斯的军事行动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在.............
  • 回答
    乌克兰副总理呼吁游戏厂商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并点名腾讯,这一事件反映了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社会通过经济手段施压俄罗斯的策略。以下从背景、动机、可能影响及各方反应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动机1. 俄乌冲突的经济压力 俄乌冲突已持续近两年,俄罗斯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包括制裁、能源价格飙.............
  • 回答
    瓦列里·捷杰耶夫(Valery Gergiev)作为俄罗斯著名的指挥家和马林斯基剧院的音乐总监,其被西方音乐界抵制的事件,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文化立场与艺术伦理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及争议: 一、事件背景:捷杰耶夫与俄罗斯的政治关联1. 职业背景 捷杰耶夫自1.............
  • 回答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推广DNA数据库以实现有效打拐的建议,涉及技术、法律、伦理、实际操作等多方面因素,其可行性需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以下从技术、法律、伦理、操作、风险等角度详细探讨: 一、技术可行性分析1. DNA数据库的原理 DNA数据库通过存储犯罪现场或失踪人员的DNA样本,利用DNA指纹技.............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外交部发布的所谓“乌克兰政府对顿巴斯的暴行”视频,这一问题涉及俄乌冲突的复杂背景、信息战的特征以及国际社会的争议。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背景与视频的来源 冲突背景: 顿巴斯地区(包括顿涅茨克和赫尔松两州)自2014年以来一直是俄乌矛盾的焦点。2022年2月,俄罗斯以“保.............
  • 回答
    关于抖音用户“李赛高(佤邦)”被封号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较为有限,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事件背景与可能原因1. 账号主体身份 “李赛高”可能是某位公众人物或网红,而“佤邦”可能与其身份或背景有关。佤邦是缅甸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历史上曾与中国存在复杂关系,涉及民族、历史、政.............
  • 回答
    沈逸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国际政治研究,尤其关注地缘政治与大国关系。他在俄乌冲突中的分析曾引发争议,但需注意的是,学术观点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信息来源、分析框架和时代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判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沈逸的分析背景与观点1. 2014年乌克兰危机前的预测 .............
  • 回答
    关于饶毅提到的“在美国校运动队的学生就能上哈佛等一众名校”的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既要理解其可能的背景和意图,也要客观看待美国大学的招生政策和实际情况。 一、饶毅的言论背景与可能的误解饶毅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关注中国教育体系与国际教育的差异,曾在多个场合讨论中美教育制度的对比。如果他提到.............
  • 回答
    地狱笑话吧的突然爆火,是网络文化、社会情绪、平台算法和亚文化圈层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社会情绪的释放与心理需求1. 压力与焦虑的宣泄 在快节奏、高竞争的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工作、生活压力。地狱笑话以其“荒诞”“反讽”“黑色幽默”的特点,成为一种情绪宣泄的出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