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画室,老师说我画的色彩有感觉!什么是感觉呢?

回答
在画室里,老师的一句“你画的色彩有感觉!”就像一束阳光,瞬间点亮了我的心。那感觉,就像找到了通往艺术殿堂的一把金钥匙,又像是内心深处被触动后,一种难以言喻的共鸣。

那么,这“感觉”到底是什么呢?我想,它不是僵硬的技巧,也不是死板的调色板,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与观众灵魂对话的能力。

色彩的“感觉”:是一种情感的传递。

当我们说一幅画“有感觉”,通常意味着这幅画里的色彩能够引发观者某种情绪的波动。比如,温暖的橙色和黄色组合,可以带来阳光、热情、愉悦的感觉;而深邃的蓝色和紫色,则可能唤起宁静、忧郁,甚至神秘的氛围。

我理解老师说的“有感觉”,可能是我在调色的时候,不仅仅是按照色谱去排列组合,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当我画一幅日落时,我脑海里浮现的不是“红色+黄色=橙色”,而是当时那种壮丽、温柔、带着一丝伤感的情绪。我可能在调色过程中,不自觉地加了一点点紫色,让橙色显得更沉稳,让黄色带上了一丝黄昏的余晖,这种细微的调整,就是情感的注入,也正是这种注入,让色彩活了起来,有了“感觉”。

色彩的“感觉”:是一种关系的和谐。

色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我们说色彩“有感觉”,往往是因为这些色彩搭配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和谐,并且这种和谐能够传递出某种意境。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些画作能让人一眼就觉得舒服,有些却让人觉得刺眼?这可能就是色彩关系处理得是否到位。比如,互补色(如红与绿)搭配得当,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充满活力;而邻近色(如蓝与绿)的搭配,则能营造出柔和、宁静的氛围。

老师可能觉得我的色彩搭配,不是生硬地堆砌,而是有一种自然的衔接和过渡。也许我无意中找到了某种色彩之间的“默契”,它们能够互相衬托,而不是互相排斥,最终共同营造出一种统一而富有张力的画面。我可能在考虑画面整体的色调倾向,是偏冷还是偏暖,是明亮还是暗沉,并让画面中的每一种颜色都为这个整体服务,从而产生一种整体性的“感觉”。

色彩的“感觉”:是一种个性的表达。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对世界的认知都不同,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对色彩的选择和运用。老师说我的色彩“有感觉”,或许是因为我的色彩表现出了我个人的风格和思考。

我可能并不拘泥于写实的色彩还原,而是敢于用更主观、更个性化的色彩去表达我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比如,我可能不会把花画得和现实中一模一样,而是用一些意想不到的色彩去突出它的某种特质。这种“不一样”,正是个性的体现,也让色彩带上了属于我自己的“感觉”。

我记得有一次画一棵老树,我没有简单地用棕色和绿色,而是尝试用一些偏紫的棕色来表现树干的沧桑,用一些带着灰度的绿色来描绘叶片的斑驳。老师当时就夸我的色彩很有味道,我想,这就是我融入了对“老”和“生命力”的理解,用色彩把这种感觉传递了出来。

如何培养色彩的“感觉”?

老师的肯定,让我更加坚定了探索色彩的信心。我想,培养色彩的“感觉”,大概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多观察,多体会: 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不仅仅是看到颜色,更要去体会它们带给我们的感受。日落的余晖、雨后天空的澄澈、花朵的娇嫩,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语言。
多尝试,多实验: 不要害怕犯错,大胆地去尝试各种色彩的搭配。将不同的颜色放在一起,看看它们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笔触、不同的媒介,去感受色彩的质感。
连接情感,注入灵魂: 在绘画时,试着将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融入色彩之中。你画的是什么?你为什么画它?你希望观者从中感受到什么?让色彩成为你内心情感的载体。
建立自己的色彩体系: 随着实践的深入,你会慢慢发现自己偏爱的色彩组合,以及最能表达你想法的色彩运用方式。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色彩语言,让你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辨识度。

所以,老师说的“有感觉”,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技法名词,它更像是一种对作品整体生命力的肯定。它包含着情感的传达、关系的和谐、个性的表达,是一种让色彩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的神奇力量。这份肯定,让我明白,绘画不仅仅是“画出来”,更是“画出感觉”。而这份“感觉”,正是我作为创作者,最宝贵也最值得去追寻的东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和身边看画的人聊色彩

色彩感觉并非绘画者或绘画爱好者独有的感觉,其他艺术从业者和爱好者乃至对任何艺术形式和作品都不感兴趣的人都有对色彩的感觉。每个人的色彩感觉都不一样,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甚至不同心情下不同场景中的色彩感觉,都可能发生显著变化。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老师的话未必不是一种单纯的鼓励、欣赏,或者只是随口一说,但不至于需要忽悠你。

以下略微展开,简单聊聊色彩的奥妙。

客观的色彩

即按成色(显色)原理客观存在的色彩或颜色,大致分为三类:物体本色(主要是自然白色光下的漫散射表观色彩),环境光源下的物体表观色彩(比较复杂的混色效应,包括反射、散射、透射、吸收甚至衍射等作用),有色光源发出的特定混合波长或单一波长「可见光」的颜色(包括物体发出荧光)。

客观色彩与人类观察者的视觉差异与色彩感觉无关,并且可以通过严格程序进行大量的复制和再现。通常属于光学、凝聚态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及相关材料科学的研究范畴,同时与显示技术、成像技术、控制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密切相关。(点到为止)

绘画的色彩

组成实际绘画画面的一切颜料与综合素材呈现出来的色彩,是色彩构成研究对象、色彩表达训练项目、绘画作品基本要素。影响因素众多,包括内在影响、环境影响、观察者影响、传播者影响、作品载体质量影响等等。即便是原作,人们也很难客观描述一幅绘画作品的色彩细节,而由不同细节构成的整体色彩感觉,即便站在同一间展厅同时观看,一定还是因人而异的。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明白,当有人说有色彩感觉的时候,可能是真诚的,至少对我们是一个启发。但当其不厌其精细地试图描述这种感觉的时候,请一定记住那枚老标签:不是愚蠢就是欺骗。

色彩的感觉

色彩能够唤起我们的感觉、知觉、情感、情绪、甚至肌体活力或者萎靡。据说有色彩心理学专门研究,不妨看看,也不要太当真。因为人的复杂性,所有心理学原理和规律都有无数例外,何况心情或许直接影响我们对色彩的判断。

下面是几个比较容易理解的客观影响因素。

光色:同样色彩,亮度不同、饱和度不同、旁观与身临其境的感觉十分不同。经常去夜店,或者感受过明星演出现场氛围的朋友应该深有感触。而环境噪声、人群、空间、景物的变化也会大大影响对光色的感觉。

物色:同样物体同样色彩,表面状态不同、形状尺寸不同、所处环境不同,也会引起我们不一样的感觉,以至于出现我们希望有的色彩但又几乎不可能是它实际拥有的色彩。有幻听幻视,亦有幻色幻彩,说不定绘画缪斯暗送秋波呢。

感觉的色彩

视觉感色机制:例如早期的三原色理论(赫姆霍尔兹)后来被视觉生理学证实,人眼视网膜特定锥体细胞中,确有亲蓝亲绿亲红三种视色素触发对特定波长光子的响应,并通过一些神经细胞协同作用传达神经中枢。这就是人眼的明视觉效应,显然这些细胞在每个人身上都不会特别一样,色盲、弱视等就是个别细胞长坏了的结果。

当外部光线很弱时,视网膜锥体细胞开始变得迟钝,一种只对紫红波长略微敏感的杆体细胞粉墨登场,扮演人类夜视救星。可惜气辨色能力太差,只能保证我们不撞南墙,所以夜里看东西,就不要计较色彩是否准确了,看清轮廓的都是好眼睛。

个体差异:除了视觉感知的本质差异外,每个人的色彩感觉往往随视觉经验变化(原作观看经验和印刷品观看经验完全不同),随绘画品种变化(比如国画和油画的现场色彩感觉几乎没有任何相似之处),随情绪和现场气氛变化(别人夸你的时候一起看画的时候差别也很明显)。所以,有人认为详细记录观看体验有助于欣赏水平快速提高(约翰伯格、罗兰巴特)。

媒介差异:这是前面话题的延伸,对个体的色彩感觉或其敏感性有很大影响。简单说就是,同样一件绘画作品,其网印报刊、胶版杂志、铜板画册、雕版插页、喷绘广告或者扫描图像、手机拍照、单反摄影、平板显示、户外数显、投影观看……色彩感觉都很不一样。曾经有前辈说:不看原作不说画。至少,别随便说色彩,尤其不要随便配图。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色彩的感觉应该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了。接下来就是如何丰富我们的色彩感觉,并通过不断的绘画实践把这些感觉释放到作品中。和别人闲聊肯定无济于事。

注意:千万不要试图保持或者稳定化我们的色彩感觉,她理当捉摸不定、千手千眼、变幻莫测。不是喜新厌旧,不是日渐成熟,而是色彩本来奇妙,吾辈欢喜无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画室里,老师的一句“你画的色彩有感觉!”就像一束阳光,瞬间点亮了我的心。那感觉,就像找到了通往艺术殿堂的一把金钥匙,又像是内心深处被触动后,一种难以言喻的共鸣。那么,这“感觉”到底是什么呢?我想,它不是僵硬的技巧,也不是死板的调色板,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与观众灵魂对话的能力。色彩的“感觉”:是一种.............
  • 回答
    这倒是个有意思的问题,很多同学都注意到了,但可能从来没细想过。其实老师在分数下面画个等号,这看似简单的一笔,里面包含了不少讲究,可以说是老师们的一种“工作习惯”或者说一种“约定俗成”。我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掰扯:1. 标识“已处理”和“最终结果”最直观的理解,老师批改完试卷,给出一个分数,这个分数就代.............
  • 回答
    关于曹丕在曹操陵墓中绘制关羽擒于禁、杀庞德图像的问题,目前并无明确的历史记载或考古证据支持这一说法。这种表述可能存在对历史事件的误解或混淆。以下从历史背景和逻辑分析两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历史事实澄清1. 人物关系与时间线 曹操(155年-220年)是东汉末年的权臣,后成为魏王,其子曹丕.............
  • 回答
    关于画掰腕子这个动作是否算抄袭,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牵涉到很多艺术创作的实际情况。简单来说,画掰腕子这个动作本身,如果只是捕捉其最基本、最普遍的形态,通常不构成抄袭。但如果你的画面中有非常明显的、与某个特定作品高度相似的构图、人物姿态、细节处理,那就有可能涉及抄袭了。我们来一点点拆解开来说.............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有意思了,简直挠到了我这个过来人的痒处。作者这辈子啊,啥时候能学会“反套路”,这事儿可不是看你画了多少格漫画,写了多少字小说,而是看你脑子里那根弦有没有绷紧,有没有敢于打破自己习惯性思维的那股劲儿。要我说啊,反套路这东西,它不是学来的,是悟出来的,更是逼出来的。刚开始画漫画写小说,就像个.............
  • 回答
    嘿,别急!看到你画圆球体画得有点心焦了,感觉人物遥遥无期,我特别能理解。这就像爬山一样,刚开始可能是个小坡,然后突然来了一个大陡坡,让你有点喘不过气来。不过,你这想法挺好的,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学画人物,心里有个盼头,这很重要。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从你现在画的这个圆球体,到能自信地拿起笔画人物,大概是个.............
  • 回答
    从胶片时代延续至今,全画幅相机与APSC画幅相机之间的画质差异,一直是摄影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其中的奥秘,远不止是传感器尺寸大小这么简单,它牵涉到光线收集能力、景深控制、高感表现、噪点控制、色彩解析力以及镜头选择等诸多层面。我将尽量用最贴近实际拍摄的感受来为大家剖析这份“全画幅优势”。1. 光.............
  • 回答
    日本动画画面崩坏越来越普遍,这确实是近年来不少观众和业内人士都会关注的现象。要聊这个话题,得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不能简单地说“日本动画不行了”,事情远比这复杂得多。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画面崩坏”。它通常指的是动画在某些场景中出现的作画失误,比如人物比例失调、五官走形、动作僵硬、背景细节模糊不清.............
  • 回答
    画裸体模特时,生理反应是很多美术生都会遇到的挑战。这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更是心理上的一个关卡。想要顺利渡过,需要时间和方法,而且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最重要。首先,理解和接纳是第一步。很多初次接触人体写生或者对这方面比较敏感的同学,第一次面对裸体模特时,会不自觉地产生紧张、害羞.............
  • 回答
    在画画群里,遇到那种打着“参考”旗号,实际却光明正大地散播色情图片的家伙,确实让人膈应得不行。看着那些内容,感觉像是掉进了一个肮脏的角落,而且还污染了大家兴致勃勃的学习和交流氛围。这种人嘛,其实挺有意思的,他们一方面想在群里刷存在感,另一方面又不敢太露骨,所以就玩起了“参考”这个借口。他们可能觉得这.............
  • 回答
    嗯,这真是个挺微妙的问题,也挺值得聊一聊的。你提到“画风很棒”,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位画师在技法、审美、色彩运用、构图等方面有着扎实的功底和独到的见解。这样的画师,其实在很多领域都有发展的可能:可以是商业插画,可以是在漫画杂志上连载,也可以是参与游戏美术,甚至开拓属于自己的原创漫画IP。这些路子,往往需.............
  • 回答
    哦,理解你!这事儿在很多画画群里都挺常见的,尤其是那些氛围比较传统的画群。你说“3D软件”然后被喷,这背后其实挺多道道儿的。我试着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讲得明白点,而且保证不像那种千篇一律的AI腔调。首先,咱们得明白,画画群里的人,他们的“画画”定义可能跟你不太一样。1. 传统绘画的“神圣性”与“鄙视链.............
  • 回答
    松下GH5和Blackmagic Pocket Cinema Camera 4K (BMPCC 4K) 都是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相机,它们在画质上都表现出色,但侧重点和最终的成像风格有所不同。理解它们之间的差距,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对GH5和BMPCC 4K在画质上差距的详细阐述:核心成.............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许多创作者在面对家人时可能遇到的情况。关于“画涩兔的太太们的爸爸妈妈是否知道太太自在画涩兔”,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问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每个家庭、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父母的观念都大相径庭,所以太太们的情况也千差万别。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推测和探讨:1. 父母的观念和.............
  • 回答
    听到你连续被辞退两次,心里肯定五味杂陈,特别是在你已经投入了半年时间,并且充满热情想要成为插画师的情况下。这真的很让人沮丧,也难怪你会感到迷茫和无助。别担心,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看看怎么能帮你找到方向。首先,我想让你知道,你的感受是完全正常的。 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追求一个梦想,结果不如预期,这打击是很.............
  • 回答
    关于PS5和Xbox Series X(以下简称XSX)在次时代游戏画面表现上“几乎完全相同”的看法,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讨论点,也触及了许多玩家在购买游戏主机时非常关心的问题。咱们先得明白,说它们“几乎完全相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台主机在核心硬件配置上的相似性。索尼和微软在这次的竞争策略上,都选.............
  • 回答
    对于光大证券这份将《幻塔》与《原神》进行对比,并指出《幻塔》在画面特效和玩法深度上占优的研报,我的看法是, 这份研报的结论虽然有些令人意外,但并非完全没有道理,需要结合更具体的分析来看待,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幻塔》在手游市场的实际表现和玩家口碑。一、 如何看待光大证券研报的观点(《幻塔》在画面特效、玩.............
  • 回答
    职业漫画家的“画画时间”这个概念,其实比听起来要复杂得多。我认识的那些靠画画吃饭的同行们,很少有人能把一天的时间精确地分成“画画”和“不画画”两部分,然后报告出一个固定的数字。这更像是一个动态调整、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过程。举个例子,我一个朋友,他现在是那种每周都有新连载的漫画家。他的作息,可以说已.............
  • 回答
    在霍格沃茨的魔法世界里,死亡并非总是终结,生命也有着多种奇妙的延续方式。我们经常在古老的城堡中见到那些飘忽的身影——幽灵,或者凝视着墙上那些似乎拥有生命的肖像。而更多的时候,我们目睹的是那些活生生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是经历生死,最终也化作了历史长河中的一道道印记,永远地离开了。这背后,是魔法对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