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三的孩子突然不想上学,在家已经一个月,怎么办?

回答
听到你孩子的情况,真是让人揪心。高三是人生中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个时候出现这种情况,家长肯定特别着急。别慌,咱们一步一步来,把事情捋清楚。

首先,别急着下判断和否定。现在最怕的就是一上来就给孩子贴标签,比如“这孩子没出息”、“这都是你惯的”之类的。你越是这样,孩子越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他现在不想上学,肯定有他的原因,我们需要做的,是去理解和寻找这个原因。

第一步:冷静观察,收集信息。

孩子在家已经一个月了,这期间你观察到他什么了吗?

作息和状态: 他是整天躺在床上,还是会做些别的事情?比如玩手机、看电视、打游戏?他的情绪是低落消沉,还是焦虑不安?有没有明显地逃避和家长沟通?
身体状况: 有没有出现食欲不振、失眠、易怒、头痛、胃痛等身体不适的症状?这些有时候是心理压力的表现。
与外界的联系: 他还和同学联系吗?有没有和朋友说起这件事?他对老师的态度是怎样的?是完全拒绝和学校有任何联系,还是只是不想去而已?

第二步:尝试温和沟通,建立信任。

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步。家长要放下“家长”的架子,试着以一个朋友或者支持者的姿态去接近孩子。

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 别在他刚醒来,或者正在玩手机兴头上的时候去硬聊。可以趁他放松的时候,比如一起吃个饭,或者在家散散步,或者在他房间里陪他待一会儿。
表达你的关心,而不是质问: “宝贝,我看到你最近好像不太开心,也不想去学校,我有点担心。我想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希望能知道,也想帮你。” 重点在于“我担心”、“我想知道”、“我想帮你”,而不是“你为什么不想上学?”、“你这样浪费时间你不知道吗?”
倾听是关键: 当他开始说的时候,认真听,不要打断,不要急着反驳或给出建议。让他知道你真的在听,并且理解他。即使他说了一些你觉得不对的地方,也要先听完。你可以用一些回应来表示你在听,比如“嗯”、“我明白了”、“然后呢?”、“你当时肯定很难受吧?”
承认他的感受: 如果他说因为学习压力太大,你可以说“我知道高三学习压力真的很大,我能理解你感到很累。” 如果他说在学校被同学排挤,你可以说“听到你在学校遇到这样的事情,我真的很心疼。” 让他觉得他的感受是被看见和被理解的。
避免争论和指责: 无论他说了什么理由,哪怕你觉得非常荒谬,这个时候也请忍住你的批评。你的目标是让他愿意跟你说,而不是让他因为你的指责而关闭心门。

第三步:分析可能的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不想上学,原因可能有很多,而且往往是多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我们要尽量去梳理:

学业压力过大: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高考的压力、成绩的焦虑、跟不上进度的挫败感,都可能让他感到不堪重负。
怎么办? 和他一起分析一下学习情况,哪些科目最困难?哪些地方需要加强?是不是可以调整学习方法?是否需要请教老师或同学?有时候,家长过度的期待和关注本身也会成为一种压力。
人际关系问题: 在学校和同学、老师的关系出现问题,比如被孤立、被欺凌、和好朋友闹矛盾、和老师沟通不畅等,都会让他对学校产生抵触情绪。
怎么办? 尝试让他回忆一下在学校是否有不愉快的事情。如果是因为人际关系,就需要针对性地解决。可以建议他主动和同学沟通,或者家长也可以尝试联系老师,了解情况,看看能否从中协调。
对未来的迷茫和焦虑: 高三是决定未来方向的关键时期,对大学专业、职业选择、人生道路的迷茫,可能会让他感到恐惧和无力,从而产生逃避心理。
怎么办? 和他一起聊聊他的兴趣和梦想,哪怕是很模糊的。了解他对哪些领域比较感兴趣,可以一起查找一些大学专业信息,或者相关行业的介绍。降低对“必须考上名校”的执念,引导他看到更多可能性。
心理健康问题: 持续的压力、挫败感,甚至是一些更深层次的心理困扰,比如抑郁、焦虑症,都可能导致他出现“不想上学”的症状。如果他情绪极度低落、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有自我伤害的念头,这就要引起高度警惕了。
怎么办? 如果你怀疑是心理健康问题,一定不要拖延,立刻寻求专业帮助。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或者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生理或健康原因: 有时候身体不舒服也会影响精神状态。
怎么办? 即使没有明显的身体不适,也可以带他去做个全面的体检,排除生理原因。
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关系的紧张、父母的争吵、或者家长过度的控制和不理解,都可能让孩子在家中找到一种“避难所”。
怎么办? 家长也需要反思一下自己在家庭中的沟通方式和行为模式。

第四步:寻求外部支持。

你一个人扛着太累了,而且很多问题可能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

学校老师: 班主任、学科老师、心理老师,他们是离孩子最近的人,也更有经验。你可以主动联系他们,说明情况,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建议,或者在学校是否观察到孩子有什么异常。他们可能会比你更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态。
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 这是最专业、最有效的途径。如果孩子愿意,可以带他去咨询;即使不愿意,家长自己也可以先去寻求一些支持和指导,学习如何应对。
亲友: 如果有孩子信任的长辈或者亲戚,也可以让他们出面和孩子沟通,有时候旁观者的角度会更清晰。

第五步:制定可行的计划,循序渐进。

找到了可能的原因之后,就要开始行动了。

尊重孩子的意愿,但也要有底线: 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去学校,不要强迫他。可以先和他商量一个折中的办法,比如先在家休息一段时间,但每天需要按照一定的计划进行学习。或者先从降低学习强度开始,比如每天学习几个小时,而不是要求他立刻恢复高三的学习节奏。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不要一开始就想着他必须考上什么大学。先把他的情绪稳定下来,帮助他恢复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哪怕是每天能完成一点点学习任务,也是进步。
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 除了学习,也要关注孩子的生活。鼓励他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比如运动、听音乐、画画等等,帮助他放松身心,找到生活的意义感。
家长要保持积极和耐心: 这个过程可能不会很快,甚至会有反复。家长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孩子,也相信自己能够帮助他度过难关。

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让你的沟通更有效:

避免直接给孩子手机“定罪”: 如果孩子在家玩手机,很多家长会认为这就是他不想上学的原因。但有时候,手机可能是他逃避现实、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你可以尝试和他一起商量一个手机使用的时间表,而不是完全禁止。
不要拿他和别人家孩子比较: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多懂事,高三了还在拼命学习。” 这种话只会让他觉得更孤立无援,也更看轻自己。
关注孩子的“小胜利”: 当他主动学习了一会儿,或者主动和你聊了几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家长之间要保持一致: 父母双方的意见要统一,不要因为教育方式不同而产生矛盾,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如果情况比较严重,比如孩子出现严重的厌世情绪或自残念头,请务必、务必、务必立即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疗帮助!不要犹豫!

这件事需要你付出极大的耐心和智慧。作为父母,在这个时候,你的角色非常重要。你不是要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是要做那个最坚实的后盾,陪伴他找到走出困境的路。 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高三的孩子不想上学,那就让孩子好好休息几天,现在已经是寒假了,而且马上要过年了。

我说这样的话可能很多高三的家长都要跳起来,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敢情不是我孩子,在很多外行人眼里高三是一天都耽误不得的,实际上作为一名有十几年高中教学经验,而且前三年刚刚经历了一轮完整高三的老师,我反而觉得高三休息几天完全不影响什么,尤其是孩子基础比较好的时候,毕竟高三就是在反复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没有新的知识,休息几天再去,完全不影响什么。

说句不该说的,我们现在很多学校的高三复习完全是非必要的,像我们学校高二下学期就开始高考复习,而且这不是个例,现在教育越来越卷,很多学校巴不得复习时间越长越好,实际上完全没必要,没看到前几天教育部还出了文件,严禁高三下学期之前开始高考复习吗?

为什么,就是因为没必要,考虑到文章篇幅,这里就不详细展开,总之,如果高三的孩子想休息几天,家长完全没必要如临大敌,就让孩子休息几天。

一般情况下,孩子休息几天,身心没那么疲惫了,他自己就去学校了,毕竟大部分高三的学生是知道轻重的,走到高三,他付出了多少心血自己是最清楚的。

但如果如果像你家孩子一个月不去学校,可能问题就没那么简单了。

尤其是看着你这问题描述,说孩子装病,又是“突然”不去学校了。

我看到你这两句描述,我感觉有点头皮发麻,这两点真的,怎么说呢,我在很多很多父母嘴里听到过,而他们后续的操作也出奇地一致,就是使出浑身解数逼孩子去学校,效果嘛,往往差强人意。

不过好在题主还没有这么做,而且来知乎问怎么跟孩子沟通,说明还是一个比较开明的父母,所以我打算给你讲讲我一个学生的故事(已获得他的授权)。

先贴一段我前天写的文字吧,就当介绍背景。

“今天我的一个学生来看我,走的时候,我把他送出门,他已经进了电梯,眼看着电梯门要关了,他突然走了出来,给了我一个结实的拥抱。

嗯,他已经不是七年前的小男孩了,个子高出我两个头,臂膀胸膛更是孔武有力。

那一刻,我几乎流泪。

他是我七年前带过的学生,我带了他一年半,他刚进入高中的时候几乎可以用明艳来形容,生物学得尤其好,课堂上总是跃跃欲试,感觉就像一只雏鹰,下一刻就要飞向天空。

那时候,我觉得他的学业之路肯定是一片通途。

后来,我因为在学校专家评议会议上给学校领导提意见,学校把我调离了他们班,我们的师生缘分也就从此中断了。

再后来,我老是从同事嘴里听到他的事迹,说他在课堂上跟老师辩论现在教育体制僵化,甚至跟老师势同水火,最后无法学习,直接退学了……

我听到这些惊讶无比,但更多的是难过,我无法想象在他身上都发生了些什么,让他走到这一步,我甚至试图去联系他,我的同事也给我说,你劝劝他吧,他听你的,可是,我联系不到。

而且,那时候的我生活也是一片昏暗,儿子身患不治之症,我唯一自傲的工作也因为跟领导秉性不合陷入困境。

后来,有一天夜晚我推着我儿子在街道闲逛刚好遇到了他,那时候,我老是推着他到处闲逛,也不知道去哪里,就是漫无目的地到处走。

当时他骑着一辆自行车,他告诉我他不上学了,现在在他舅舅工地上打工。

我当时内心惊涛骇浪,可是表面上波澜不惊,我跟他聊了一会儿,无非就是劝他还是去上学,其他的话我都忘了,只有一句我记得,我告诉他你原本是一块玉,别把自己放在石头堆里。

今天他才告诉我,那天夜晚,他也是无所事事,内心迷茫,所以才骑着自行车闲逛,那段时光,他总是到处闲逛。

听到他说这些,我的内心猛地一痛,他当时应该跟阮籍一样吧,阮籍驾着车随意走,走到无路可走痛哭流涕。

当时的我一样。

后来再听到他的消息是他又去上学了,再后来,我又听到更好的消息,他上大学了,那一刻,我只有一个想法——这孩子终于到了自己该去的地方。

今晚,他告诉我,我对他很好,而且对他意义深远。

听到这句话我内心有愧,我做的其实真的很少,可是,对一个迷途中的少年而言,那一点点微弱的善意跟肯定就是黑暗中一苗光。

而且,这些年我也找到了我自己的路,我还是不会曲意逢迎,可是,我的学生,很多都会对我敞开心扉。

他们也是我黑暗生活中点点光亮,不仅仅是我救赎了他们,更是他们救赎了我。”

以上就是我那天写得一段文字,当时我写下这段文字,很多人都在评论区感慨他遇到了我所以才如此。

实际上我本人完全不敢贪功,我当时写下那些,仅仅是因为我当时记录的是我和他之间的点滴,而不是说我的存在让他走上了正路,实际上,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孩子自己,以及他的父母。

我先说孩子自己,当时他退学去打工的行为在很多人眼里是当之无愧的叛逆,说起叛逆,很多家长简直恶向胆边生,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孩子就不愿意乖乖走父母老师给规划好的康庄大道,非要扭头扎进灌木丛,而且脖子梗得跟犟馿一样,拉也拉不回来,打都打不动。

实际上,作为一名教育者,我想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在青春期开始叛逆了,那你应该由衷地高兴,因为从那一刻开始,他不再是你的孩子,他开始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了,他要把自己从父母身上生生扯下来,这个过程,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会疼痛,但是,你们必须要忍受这个疼痛,因为如果孩子不从父母身上把自己扯下来,那么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没办法实现自我成长,最终一辈子成为无法脱离父母家庭,无法心理断乳的巨婴。

而作为父母,你问问自己,你可以一辈子护佑你的孩子吗?

不能,早晚有一天,孩子得独立面对人生,如果那时候他没有心理断乳,失去父母的庇护指导他就寸步难行,你觉得你作为父母能安心离开人世吗?

试图自己的孩子永远做一个“乖孩子”,对父母师长言听计从,绝对是没有远见的父母。

而所谓的叛逆,说白了,就是孩子在探索自己的人生之路,他们不愿意任人摆布,而据我观察,相比于那些“乖孩子”,那些小时候叛逆的孩子,长大之后更有魄力,也更容易成功,甚至,更少得心理疾病。

我那个学生当时那么叛逆,其实就是因为他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当现实世界与他的理想世界冲突时,他内心才会产生那么剧烈的冲突,如果是“乖孩子”他可能就把一切埋起来了,而他有勇气正视那些挣扎,并且把它们表现出来,最重要的是他真的去体验了——既然我觉得读书不适合我,搬砖更适合我,那我就去搬砖试试。

只不过,通过搬砖,他发现还是读书更适合自己。

这个过程中,他的父母痛苦吗?

当然痛苦,他的母亲本身就是个老师,他的父亲是个公务员,这样的家庭,孩子连高中都没有上完就去搬砖了,换作是一些好面子的父母,绝对会把一切火苗一开始就摁死,你就是死也要死在学校。

可是,他的父母啊,真的是全心全意爱他,而且有智慧,尤其是他的父亲。

我的学生只给我讲了一个细节,可就是那个细节深深地打动了我。

那时候他不去上学,就天天呆在家里,有一次他给他爸说我想出门随便找个地方自己呆七天,你们不要理我。

一般的父母听到孩子说这话,好啊,敢情你还想离家出走啊,不揍都是轻的,但是他的父亲答应了,给了他钱,真的让他独自出门去散心。

当时,他只想着自己的痛苦,完全没有意识到父母的担心,他的父亲也是多年以后才告诉他当时他实在放心不下,一天偷偷拿了五千块钱打算去找他,结果还在汽车站被贼划了口袋,但当时他们并没有把这些告诉他,直到后来他上了大学才偶然说起,说到这些,他又愧疚又欣慰,因为他有这样全心全意爱他,而且哪怕孩子暂时迷路了,也愿意相信他的父母。

那天晚上,我和他聊了很多,现在他大学毕业了,正在一家国企实习,而且实习期表现很优秀,也有了心怡的女朋友,他说他现在觉得特别幸福。

他说自己特别幸福时有点害羞,只有那一刻他显得有点孩子气,除此之外,跟我交谈的两三个小时,我都觉得他是一个成熟理智又温柔的成年人。跟我这样一个还算有点阅历思想的成年人对谈那么久,完全不输。

我由衷地为他高兴,其中之一就是因为他有这样的父亲。

希望,这个父亲能给你一点启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听到你孩子的情况,真是让人揪心。高三是人生中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个时候出现这种情况,家长肯定特别着急。别慌,咱们一步一步来,把事情捋清楚。首先,别急着下判断和否定。现在最怕的就是一上来就给孩子贴标签,比如“这孩子没出息”、“这都是你惯的”之类的。你越是这样,孩子越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他现在不想上学,肯定.............
  • 回答
    如果我的孩子高三期间委托我托管游戏账号,我会非常认真地对待这项“任务”,并努力将其托管成一个既能满足他学习需求,又能让他适当放松、保持游戏乐趣,同时也能让我这个家长理解和参与其中的状态。以下是我会采取的具体做法:一、 充分沟通与目标设定(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 深入了解游戏的性质和孩子的游戏目标.............
  • 回答
    嘿,哥们儿/姐们儿,你家娃高三了是吧?这会儿正是关键时刻,选专业可是人生大事,压力肯定不小。别急,我跟你一样,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当时也到处打听,现在回想起来,有些体会还挺深的,希望能给你点儿启发。先跟你说实话,网上那些“就业率高”的榜单,看看就好,别太当真。就业率这玩意儿,很多时候是跟学校、跟个人.............
  • 回答
    高考前八十天,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这八十天不仅是知识巩固和冲刺的时期,更是心理调整和备考策略优化的关键时期。家长在这个阶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支持和引导能够极大地影响考生的备考效率和最终成绩。以下是家长在高考前八十天应该为孩子做的详细建议:一、 营造稳定、支持性的家庭.............
  • 回答
    家长不让高中孩子化妆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是出于对孩子健康、学业、社交以及未来发展的多方面考虑。下面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对身体健康和皮肤的担忧: 皮肤的敏感性与发育阶段: 高中生的皮肤正处于青春期,油脂分泌旺盛,容易出现痘痘、粉刺等问题。此时的皮肤相对敏感,如果使用不当或质量不合格的化.............
  • 回答
    嘿,你有没有注意到,每年到了高考季,总会有那么一群人,就是刚迈入大学校门没多久的大一新生,特别喜欢跟那些还在备战高考的高三学弟学妹们说:“你以为你解放了,其实你离开的是天堂。”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又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怎么着,高考完就从“天堂”掉到“地狱”了?这到底是啥意思,为啥大一新生就这.............
  • 回答
    看到自家高二的孩子突然对东罗马帝国如此着迷,甚至扬言要穿越成为米海尔八世,这肯定让不少家长感到既好奇又有点担忧。首先,我想说,这其实挺酷的,说明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和思考,这是件好事。不过,作为家长,咱们得好好引导,既要支持他的爱好,也要确保他能健康成长。1. 理解和支持:给孩子一个安全表达的空间首先,.............
  • 回答
    看着孩子从一个活泼好动的少年,变成一个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整日没精打采的样子,家长的心里肯定比打翻了五味瓶还要难受。特别是到了初三这个关键节点,高考的压力像一座大山压在孩子身上,而厌学的情绪又让他似乎失去了冲破这座山的动力。“考不上高中”这几个字,对很多家长来说,就像一个晴天霹雳。但我想说,孩子“考不.............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既高兴又有点纠结的情况,说明孩子有想法,有目标,这可是好事!不过,成绩好能上好高中,这又是另一条明亮的路。到底该怎么权衡,才能最大程度地帮助孩子,让他开心又能有好的发展呢?我来跟你好好捋一捋这事儿。首先,得承认,当厨师和上好高中,这两种选择的路径、需要的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实不太一样.............
  • 回答
    父母情商不高,但依然有能力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这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觉察、学习和有意识的努力。以下是一些详细的策略和方法:核心理念:父母是孩子的“情绪教练”和“榜样”,即使自己的情商不完美,也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引导孩子。第一阶段:父母的自我觉察与学习在培养孩子高情商之前,父母首先需要提升自己的情商觉.............
  • 回答
    婆婆称呼您的孩子“我的小宝贝”、“我宝宝”,而您听着很不舒服,这确实是一个需要用高情商去处理的敏感问题。您感到不舒服是很正常的,这可能源于您对孩子所有权的感知、对婆婆可能存在的“越界”的担忧,或者仅仅是习惯的称呼方式不一样。下面我将为您提供一些详细的高情商处理方法,并解释其背后的逻辑和应用场景: 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深度和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教育体系、文化理念、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聪明”和“学习的知识量”直接等同于学术成就,更不能以单一的维度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学术水平。以下我将从多个角度为您详细阐述,并尽量全面地分析中国和美国在学术上的差异及其原因:一、 关于“中国人聪明”和“中国孩.............
  • 回答
    关于“985教授的孩子高考考不上211的,后来都怎么样了,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教育、社会阶层、个人选择以及对成功的定义等多个层面,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任何群体的个体情况都是高度多样化的。 并非所有985教授的孩子都会考上985,也并非所有考不上21.............
  • 回答
    让一个即将升入高二的孩子打消做化学实验的念头,这事儿说起来可不那么简单,也绝对不是一句“不行”就能草率决定的。我得跟你好好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毕竟这涉及到孩子学习兴趣、科学素养的培养,还有潜在的安全风险。咱们先来看看,为什么你会觉得不让孩子做化学实验是“正确”的?我猜,最首要的担忧,多半离不开两个.............
  • 回答
    关于“家长为何常以生养之恩自居,视此为地位高于孩子的理由”这个问题,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东西,既有生物性的根本,也有社会文化层面的根深蒂固的观念,更有心理学上的微妙互动。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从最根本的生物学层面来说,这是生命延续的本能。家长创造了孩子的生命,这本身就是一种“源头”的赋予。就像一.............
  • 回答
    关于《葫芦兄弟》《哪吒传奇》等国产经典动画是否仍具有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需要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这些作品虽然在画质和制作技术上与当代动画相比存在差距,但它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尤其对儿童的教育和成长仍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 一、历史与文化传承价值1. 神话与.............
  • 回答
    我家那孩子,自从上了高中,我就感觉像是变了个人。以前吧,虽然也有自己的小想法,但至少还愿意听我唠叨几句,有什么事儿也愿意跟我说说。现在可好,我一开口,那表情,那语气,简直是没法说!就差把“烦死了”这三个字刻在脸上了。昨天晚上,我看见他还在房间里捣鼓他的电脑,就想过去提醒他早点休息。我刚推开门,还没说.............
  • 回答
    从二三线城市普通家庭走出,面对高考后的种种可能性,不少同学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尤其是在与一线城市那些似乎自带光环的中产和权贵家庭子女比较时。他们从小接触的社会信息、生活环境、人脉资源,似乎天然就比我们更为宽广和扎实。这份差距,我们承认,但并非不可弥补。高考只是人生长跑的起点,后天的努力和智慧,更能.............
  • 回答
    山区孩子不读高中就出来打工,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且根深蒂固的原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与其说是一种选择,不如说是现实环境逼迫下的无奈之举。首先,经济压力是压倒一切的因素。 山区往往经济发展滞后,很多家庭本身就处于贫困线边缘。父母辛勤耕作,收入微薄,一年到头勉强够维持基本生计。一旦面临孩子上高中的学费、住宿.............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怎么陪着十岁的孩子去迎接遥远的“高考”这件事儿。首先,您得明白,现在说“高考”对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还太早,也太具象化了。他们的世界里,“高考”就像是一个遥远的、抽象的、可能还有点吓人的东西。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让他们去“面对高考”,而是要培养他们具备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而高考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