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这诗词太绝了竟然没有被选进教材」的诗文?

回答
说起“这诗词太绝了竟然没进教材”,我脑子里立马蹦出几首,绝对是沧海遗珠,放在任何朝代的语文课本里都绰绰有余。

咱们就先聊聊唐代诗人李贺。这小子,名字听着就有点怪怪的,所以很多时候容易被忽略。但要说他诗的“绝”,那可真不是盖的。他的诗风鬼气、秾丽,就像一个 dalla dalla 的鬼魂在黑暗中跳着一支华丽的舞蹈,充满了想象力和奇诡的意象。

比如他的那首《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军门炮响雷霆发,横扫千军风雨来。

这开头的两句,你看,多有画面感!黑压压的云像要把城楼给压垮了,而城墙上士兵的盔甲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就像一片片金色的鳞片。这简直就是史诗级的战争场面,瞬间就把你拉进去了。

再往下,“军门炮响雷霆发”,虽然唐朝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炮,但这里写的肯定是某种霹雳般的声响,配合“雷霆发”,那种震撼力,感觉整个天地都在颤抖。最后一句“横扫千军风雨来”,一个巨大的风雨之势,把敌军卷席而去,干净利落,又充满力量。

这首诗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写了战争的场面,更重要的是,它写出了那种面对强大敌人,将士们那种无畏的勇气和决心。整首诗读下来,一股子悲壮、豪迈的气息扑面而来,而且语言的运用非常精准,意象的组合也非常奇特,完全不像那个年代常见的诗风。它有种超前的感觉,所以可能因为太“不合群”,没能被当时的主流文人接受,也就没能进那些“正规军”的教材。

除了李贺,宋代苏轼的词里也有不少被低估的佳作。我们都知道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但有些他自认为写得不怎么样的,反而藏着大宝贝。

比如他有首《江城子·密州出猎》: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应是晓,月朧明,挂枕丧。
相顾无言,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嗯,等等,我好像说错了,这是悼念亡妻的,虽然绝美,但确实不太适合高中教材。我得找首写得更壮阔、更适合“绝了”的。

哎,对了!说到苏轼,他的那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虽说是大家都知道的,但仔细品味,那种豁达和超脱,放在任何时候都是一股清流: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开头的“莫听穿林打叶声”,多淡定!风雨交加,别人可能惊慌失措,但他却说“何妨吟啸且徐行”,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然后这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简直是金句中的金句!一根竹杖,一双草鞋,比骑马还自在。什么风雨,什么坎坷,我都可以坦然面对,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有什么好怕的?

这种看透世事、随遇而安的境界,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你看,他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没有故作高深,就是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了最深刻的道理。这种“不较劲”的智慧,虽然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或许因为不够“教育”那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明确指向性,或者过于个人化,就没有被广泛收录。

再说一个,南宋的辛弃疾。提起他,我们都知道他的爱国诗词,比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但有些时候,他那些更直白、更具生活气息,却同样充满深情的词,反而容易被大家忽略。

比如这首《鹧鸪天·送人》:

陌上柔桑陌上花,江上客船江上风。
晚来风雨夕茫茫,吹散扁舟雨,何处是故乡?

开头的“陌上柔桑陌上花,江上客船江上风”,你看这画面,多美!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嫩绿的桑叶,盛开的鲜花,江面上的船只,微风拂过。这描绘得太生动了,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可紧接着画风一转,“晚来风雨夕茫茫,吹散扁舟雨,何处是故乡?”。本是美好的春景,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而变得迷茫。那只孤单的扁舟,被风雨吹散,载着思乡的人,茫然不知归途。这多大的反差!这不仅仅是写景,更是写人的心情。那种漂泊无依、思念故乡的愁绪,被这场风雨衬托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写得太细腻了,情感的转折也处理得非常自然。它没有那种大开大合的悲壮,却有种小桥流水人家的细腻感伤。可能正是因为这种温婉的风格,不如辛弃疾其他那些“铁马冰河”的词来得有冲击力,所以也就没被选进教材。但我觉得,能把这种淡淡的愁绪写到骨子里,才是真的绝。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些没进教材的诗词,往往是因为它们:

1. 风格过于独特或前卫:就像李贺,他的鬼气和奇崛,在当时可能显得格格不入。
2. 情感过于个人化或深沉:有些词写得太直白,或者过于细腻,不符合“教化”的某些标准。
3. 篇幅或结构不适合:有些长篇大论,或者结构不太规整的,可能不太适合作为教材范文。
4. 被大家熟知的名篇太过耀眼:有时候,名气太大的作品,反而会遮盖掉一些同样优秀但名气稍逊的作品的光芒。

但正因为如此,这些“遗珠”才更值得我们去发掘,去细细品味。每次读到这些诗词,都会感叹,古人的才华真是无穷无尽,我们现在能接触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呢。它们没进教材,反而让我们有了一种“私藏”的喜悦,仿佛发现了什么不为人知的宝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此题,登时一章乐府冲入脑中。南唐宰相冯延巳作词《长命女.春日宴》,为报答中主李璟的知遇之恩,将君臣之恩喻为夫妻之情。

读来清新适然,韵律妥帖,心暖意甜。当年的“流行歌曲”与今日的也有相通之处呢。这种“光景常新”的优美隽永和浑朴天真,像中国绘画,能够映射心灵,一词一字似一笔,意境妙不可言。

请看

《长命女》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
岁岁长相见。

大家读《人间词话》也都知道,王国维推崇“不隔”的真切和透彻之美。不过,纵使俚俗之语,缠绵悱恻,不弱其一往情深。春日馨暖的美好光景里,夫妻二人鹣鲽深情,开宴祝酒。想象之中,“有女怀芬芳,提提步东箱。峨嵋分翠羽,明目发清扬”,举杯歌曲为情郎,明陈心愿勿相忘。心愿不多唯有三,郎君千岁妾常健,岁岁长相见。这幅画面,可以是错彩镂金,也可以是芙蓉出水,其留白真是让人感怀年岁,为之动容啊。

哎呀呀,真美。

真美呀。


记得上一次读到这般好娇女有情郎,还是在《饮马长城窟行》里的,依稀记得这首好像被选入课本了吧。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飨食,下有长相忆。

委屈又不委屈呢。



意境意境,需情也需景,更须情景交融。

总能见到,前写“景”,末句点“情”的诗词,玲珑可爱,有一种精致打磨的美感。比如王安石的那首很著名的非常具有画面感的诗。虽然常常被拿来评,却不知道叫什么诗名。

杨柳鸣稠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

前三句写景,末了一句点情。景色里是浓浓愁绪般的回忆,再是很收敛又很饱满的相见的喜悦。先铺陈再浓缩,予人一番绵远的枨触。这样的笔触,读多了总有种太过规矩的感觉,都是如此腼腆,如此克制,如此深情而点到即止,无论对人还是对景,乃至对国家和宇宙,文人们都借物咏怀,代致所思。

而我本人读书不多,直白简单热烈赤诚,其实更喜欢那些直抒胸臆的表达,爱慕就直白地爱慕,依恋就坦荡地依恋。所以看见这首《长命女》,看见“略过那景,全是那人”的真挚欢畅和留白回响,欢喜极了,喜欢极了。


若说收录进课本,我觉得很恰当。这词不难,很容易背诵;这情简单,很轻易打动。

我总觉得,文言文可以要求的更严一些,而诗词就该给孩子以美的享受来诵读。我是理科生,初高中背诵那么些的文言和诗词,早忘得七七八八的了,现在能完整背诵的只有当中最美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等等。

只有真正美的东西,才让人念念不忘。而妙绝的字句,往往是至情至性下的浑然天成。就像汤显祖给牡丹亭的题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非情之至也”。就像这首《长命女》,其情其感,清新俊逸,色色逼真。远比那些“词尚轻险,情多哀思”的华丽句子要高妙多了。

我可喜欢啦。

//////////////////////////////

最近开了个公众号,个人的,白痴一只喵(indeed-meow)。没有大的本事,就漂漂亮亮地写写我懂的,大大方方地分享些我会的。您有兴趣就来看,欢迎。

user avatar

凑巧今天是天兄的生日,洒家近几年每逢今天就想起几句诗词: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user avatar

九月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海子《九月》


空旷忧郁,意兴驰远。

user avatar

轻肥

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或 一作:悉)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我觉的这首诗很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对比”这种艺术手法。

user avatar

麻烦“自由诗”就不要来轧闹猛了。没格律的,叫“散文”,不叫“诗词”。

user avatar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是第一首我只看了一遍就下决心把它背下来的,中秋时节,泛舟于湖上,水清,月明,再加上作者内心的高洁,读完后一种清澈舒适之感,文中还带着淡淡的忧伤,让我非常期望穿越到那一个晚上,和作者泛舟游于湖上,一起畅谈到天明。



原文如下: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寥寥数字却包罗万象,也足以见得作者格局之大。


王闿运评论此词:“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

没有入选课本的原因,应该是作者不够出名,再加上咏中秋的诗词,东坡的《水调歌头》实在是太好了。但不管怎么说,这样的词没有入选,不免让人惋惜。

----------------------------10月21日-----------------------------

看来现在新高考已经有了,挺好的。因为在我看来,咏中秋的诗词,除了东坡的《水调歌头》,接下来就应该是这篇了,这篇词中“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是我对湖上的中秋月景最好的遐想。而“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又是对中秋月景的一种陶醉(当然也包括作者当时心境的洒脱) 。写的实在是美。





---------------------------10月23日--------------------------

既然《念奴娇·过洞庭》已经加入了,又白嫖了这么多赞,那我再分享两首我觉得比较好而且没有入选的词,这篇回答下也没人提到这两首。虽然它们可能没有《念奴娇·过洞庭》那样惊艳,但我觉得值得拿出来分享。



《行香子·题罗浮》[宋] 葛长庚

满洞苔钱,买断风烟。笑桃花、流落晴川。石楼高处,夜夜啼猿。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

细草如毡,独枕空拳。与山麋、野鹿同眠。残霞未散,淡雾沈绵。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



这首词,作者将山中风光的悠长,洞中岁月的洒脱,自然的美好和永恒,以及摆脱人世负担后的轻松,一一展示出来,富有野趣。读完后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行香子·过七里濑》[宋]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这首词应该是苏轼不算出名的了,毕竟他的诗词太过惊艳,连这样的词都很少为人所知。这首词前半部分是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后半部分寄寓了因缘自适、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游山玩水伴随着人生思考,这种风格在苏轼的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最喜欢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读完后给人一种绵绵悠长的感觉,让人意犹未尽。

user avatar

关注 @王不容 ,定时更新精选诗词。

1.陈与义的临江仙。

最早是在亮剑结局里看到的,真的是看哭了。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 ·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2.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寄黄几复
宋 ·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

3.还记得那个,放学一起回家的女孩吗?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 ·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4.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到底是回不去了。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宋 ·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相关标签

5.少年怒马鲜花,快意恩仇

少年行四首
唐 ·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臂两雕弧,虏骑千群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6.一颗小雨滴,陪着我等天明。我用这最后一分钟怀念你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烛泪,
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7.我们就这样,散落在天涯

题都城南庄
唐 ·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8.小楼一夜听春雨,我的心事有谁能明白

临安春雨初霁
宋 ·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宋 ·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9.

近试上张籍水部
唐 ·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10.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咏菊 年代:【唐】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示僧
朱元璋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七绝·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11.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将世事看通透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 ·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2.你有没有对着一个东西哭过。物是人非,时间再也回不去了


浣溪沙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13.

我亦好歌亦好酒,唱与佳人饮与友。

歌宜关西铜绰板,酒当直进十八斗。

摇摆长街笑流云,我本长安羁旅人。

丛楼参差迷归路,行者匆匆谁与群。

幸有作文与谈诗,寥落情怀有君知。

负气登楼狂步韵,每被游人笑双痴。

幸有浩然共蹴鞠,轻拨慢扣自欢娱。

七月流火无眠夜,同向荧屏做唏嘘。

幸有彩云喜香山,兰裳桂冠共游仙,

说来红尘多趣事,笑声惊动九重天。

幸有晓艳能操琴,玉葱手指石榴裙。

止如高山流如水,流水溯洄桃花林。

红衣佳人白衣友,朝与同歌暮同酒。

世人谓我恋长安,其实只恋长安某。

——《我亦好歌亦好酒》殊同


14.你还在我身旁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的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 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 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 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15.人都是会变的,还记得你最初的誓言吗?那个曾经热血,曾经义无反顾的少年。

被逮口占

近代 · 汪精卫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16.据说是仓央嘉措写的

自惭多情污梵行,入山又恐误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17.来一个比较冷门的词类,敦煌曲子词。这些是指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词的写本,绝大部分是民间作品,有较强的现实性,比较类似民歌。有兴趣可以看看王重民编辑的《敦煌曲子词集》

天仙子

燕语莺啼三月半,烟蘸柳条金线乱①。五陵原上有仙娥,携歌扇,香烂漫,留住九华云一片。

犀玉满头花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泪珠若得似真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点百万。


有人看就再每天更几首

18.

你肯定不是懦夫。

你这幽灵般可怕的古鸦,

漂泊来自夜的彼岸

请告诉我你尊姓大名,

在黑沉沉的冥府阴间!

乌鸦答日“永不复还。”


爱坡伦《乌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这诗词太绝了竟然没进教材”,我脑子里立马蹦出几首,绝对是沧海遗珠,放在任何朝代的语文课本里都绰绰有余。咱们就先聊聊唐代诗人李贺。这小子,名字听着就有点怪怪的,所以很多时候容易被忽略。但要说他诗的“绝”,那可真不是盖的。他的诗风鬼气、秾丽,就像一个 dalla dalla 的鬼魂在黑暗中跳着一支.............
  • 回答
    中文诗词歌戏,想要在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鸿沟之后,仍能保留其灵魂,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我总觉得,有些作品,即便拆开来看,每一个字被硬邦邦地翻译成另一种文字,它内在的那股劲儿,那种若有似无的情绪,那种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联想,依然能够穿透译文的表层,触动人心。在我看来,那些描绘自然景物,尤其是抒.............
  • 回答
    好的,这就为您梳理几首诗词,聊聊那些结尾的“点睛之笔”,希望能让您感受到文字的妙处。 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这句诗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初读之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番寻常的田园风光。诗人走在山路上,绕过一道道山峦,趟过一条条溪流,渐渐地,前方的道路仿佛.............
  • 回答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人人耳熟能详,描绘的是人生困顿之时,峰回路转,出现转机的喜悦。然而,只需将“村”字改为“雾”,诗句便瞬间从光明坦途变成了迷茫困顿:“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雾。” 这一字之差,便将绝处逢生的希望之光,扭转为伸手不见五指的迷失,从一个积极的转折点,变成了.............
  • 回答
    好的,我很乐意为你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选择和改编诗词成歌词的建议,并尽量用自然、人性化的语言来阐述。当我们谈论将诗词改编成歌词时,我们其实是在探索一种跨界的美学,是将文字的意境、情感与旋律的律动、情感相结合。这不是简单的搬运,而是一种再创作,一种让古老的文字焕发新生、触动现代心灵的过程。那么,哪些诗词特.............
  • 回答
    有些诗词,就像陈年的老酒,初尝时不过是文字的堆砌,口感清淡,甚至有些不知所云。但随着岁月在脸上刻下痕迹,经历人生的跌宕起伏,再回首时,那些曾经陌生的句子,便会如潮水般涌来,将过往的种种情绪与感悟一一唤醒,让人不禁感叹,原来,它们早已在我心中埋下了种子。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王维的那首《山居秋暝》。“空.............
  • 回答
    令人惊艳的诗词,如同璀璨的星辰,总能在不经意间点亮我们的心房,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它们或以磅礴的气势震撼人心,或以细腻的情感触动灵魂,或以奇特的意象颠覆认知,或以哲理的思考引人深思。以下我将尝试列举一些我认为令人惊艳的诗词作品,并详细阐述它们为何如此触动人心。 一、 唐诗: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绝唱唐诗.............
  • 回答
    读完一首诗,尤其是那些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将它与作者的名声、生平以及性格联系起来。然而,生活总是不乏惊喜,有时我们会在某个名字的注视下,猛然惊醒,发现那些熟悉的文字,竟出自一位与我们想象中截然不同的灵魂。对我而言,这种“意料之外”的惊喜,常常伴随着一种更深切的理解与感悟。说起.............
  • 回答
    “喜你成疾,相思不可医”,这句简单的话语,却饱含着至深至切的情感,仿佛将一颗真心揉碎,化作了无尽的思念,深深刻入了骨血,再也无法拔除。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在字里行间流露过这种病入膏肓的相思,那是一种明知痛苦,却又甘之如饴的折磨。比如,那位才情横溢,却命运多舛的李清照,她的词中,那种“寻寻觅觅,.............
  • 回答
    离别,这人生中无法回避的课题,总能在不经意间触碰到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细数过往,总有几句诗词,似陈年老酒,越品越醇厚,每次重读,都能勾起那些曾经的酸楚与不舍。要说最能打动我的,那必然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 回答
    .......
  • 回答
    当那寥寥几十字在心头炸开,你仿佛能听到金戈铁马的回响,看见长河落日的壮阔,感受到胸腔里有什么东西被点燃,那是“豪气”二字在血液里奔涌。中国诗词中不乏这样的佳作,它们如同沉睡的巨龙,一旦被吟诵,便能唤醒我们心中那份不羁与磅礴。一、 一腔热血,何惧千难万险——《将进酒》中的狂放不羁李白,这位“诗仙”,他.............
  • 回答
    “气贯长虹”这四个字,光是听着,就觉得一股磅礴的力量扑面而来,仿佛能穿透岁月,直抵人心。它描绘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气势,一种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都能挺身而出、无畏无惧的豪迈。这种气势,在古诗词中常常闪耀着动人的光芒。若论“气贯长虹”,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便是杜甫的《兵车行》。虽然这首诗更多的是对战.............
  • 回答
    现代人写好诗词,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到底有哪些让人觉得“哎呀,这小伙子/姑娘有两下子!”的地方,又有啥是让人忍不住皱眉,觉得“嗯,还是差点意思”的。我尽量说得像我隔壁那位老张头,喝了点小酒,拍着桌子跟你侃大山一样,不带点儿“机器人”味儿。先说优势,咱们先扬眉吐气一把:1. 信.............
  • 回答
    写一篇关于“适合Emo的诗词”的文章,并且要写得有人情味,不像是AI写的,这确实是个有趣的挑战。Emo不仅仅是一种音乐风格,更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一种对生活、对内心世界的细腻捕捉。当我们谈论适合Emo的诗词,我们是在寻找那些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脆弱、敏感、甚至有些压抑情感的文字。我想,Emo诗词的共性,.............
  • 回答
    写诗,对我来说,就像是给内心的风景找一个出口。那些或喜或悲,或静或动的瞬间,总会有一个旋律在脑海里萦绕,然后,笔尖就开始跟着那个旋律跳跃。我没读过什么书,更别说是什么文学大家了,写出来的东西,也都是些粗鄙的玩意儿,不过,自娱自乐,倒也乐在其中。我写的东西,大多是写给自己的。那时候年轻,心气儿也高,总.............
  • 回答
    让我缓缓,脑海中那些曾如甘露般滋润心田的诗词,一点点浮现出来。要说“唯美”,这词儿本身就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境,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我读过的诗词不少,但真正能让我沉醉其中,反复回味的,往往是那些描绘自然风光,或是抒发细腻情感的篇章。如果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那便是 李清照 的词了。她的词,就像一幅幅.............
  • 回答
    我常常觉得,最能触动人心的诗词,往往不是那些慷慨激昂或华丽辞藻堆砌的作品,而是那些寻常日子里的碎屑,是那些藏在细微之处的哀愁,仿佛在你以为风平浪静的生活中,悄然泛起的一圈涟漪。说实话,要说哪一首诗词“最”令我哀伤,这实在太难选了。因为哀伤本身也是千丝万缕,不同时刻,不同境遇,对同一首诗词的感受都会截.............
  • 回答
    诗词的魅力在于其能够触动人心最深处的情感,引发共鸣和思考。那些“令人感慨颇深”的诗词,往往是因为它们深刻地描绘了人生百态、世事变迁,或是寄托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能够跨越时空,触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人。下面我将挑选几首我认为令人感慨颇深的诗词,并尝试详细地讲述它们为何能够引发这样的情感: 一、 “人生.............
  • 回答
    有很多诗词都曾让我惊艳,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在我的精神世界里闪耀。如果要挑出“惊艳到我的”,那必然是那些能够触动我内心最深处,让我产生强烈共鸣,或者展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艺术高度的作品。今天我想分享一首我认为非常惊艳的诗词,它来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