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案件的本质上来看,这是一起未成年少女遇害案,但因为牵扯到Cosplay,顿时变得有点“敏感”起来。
不少人都把矛头指向了C圈,认为它毒害了不少青少年,甚至增加了未成年女性被侵犯的概率。所以即使不把这个圈子取缔,也应该出重拳整顿一下,往这个乌烟瘴气又缺乏有效制度管理的圈子里喷一喷“杀虫剂”。
在我看来,与其把C圈当成攻击的对象,倒不如先防范一下C圈文化对未成年少女的入侵才对。
就像模特大赛,女生都穿着漂亮性感的内衣在舞台上亮相,但它并没有因此被列入“低俗”“引人犯罪”的行列,反而维密天使更是成了很多人眼中高大上的内衣展秀。
我们并不反感或排斥模特走秀,我们反感的,是那种打着模特旗号玩擦边球的人或无良商家。
这让我想起了人民日报痛批的那则新闻:
这样的走秀有必要吗?
除了给那些对儿童有着变态欲望的人打兴奋剂之外,我丝毫不觉得这种博眼球的走秀有什么意义,反而会让更多女孩成为潜在的“猎物”。
而且我想不通的是,居然还有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接触这种文化,愿意让自己女儿衣着暴露的站在台上,被某些心怀不轨的眼睛盯着看。
为此,人民日报用了“痛心”二字,表达对这种恶意营销的愤慨之情。
但我们应该要彻底取缔“模特走秀”吗?
没有,人民日报虽然代表官方发出了愤怒的声音,但也没有因此出台任何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这个圈子,举办类似活动的商家也没有因此受到处罚。
国家虽然要求“禁止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或者组织未成年人进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动”,但对“打擦边球”的走秀之类很难参照执行。
广电局早在2006年就对电视选秀做出规定,参赛选手年龄必须在18岁以上,举办未成年人参与的赛事活动必须单项报批。
但“儿童维密秀”并非电视选秀,也难在禁止之列。
由于法律上没有明确禁令,道德上没有踏破底线,于是,“儿童维密秀”就堂而皇之地游走在法律与道德边缘,虽然被质疑为“消费童真”,但商家却心中窃喜,用某些人的逻辑看,商业炒作不怕骂,就怕没人理。
C圈也是一样,圈子里的某些行为同样是游走于法律与道德边缘,而且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C圈文化吸引了不少心智不成熟的少女参与其中,并乐此不疲。
国家会不会整顿C圈我不知道,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让家里的妹妹接触这些文化,同时经常给她上“法制课”,增强她的安全意识。
这个案件其实更能提现出家庭对于儿童安全教育的缺失,难道在此之前,类似案件的发生率还少吗?
与其把矛头对准生产菜刀的厂家,倒不如时刻提醒自己的孩子,远离任何陌生人,因为他们手里有可能拿着刀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