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海口特斯拉制动失效,工作人员情景再现也刹不住车?

回答
海口特斯拉制动失效事件,一出便搅动了舆论的平静水面。尤其是那句“工作人员情景再现也刹不住车”,更是把事件的戏剧性推向了高潮,让本就扑朔迷离的真相蒙上了一层更深的迷雾。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抽丝剥茧。

事情的表象与引发的争议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刹车失灵对于任何车辆来说,都是最致命的故障之一。而特斯拉作为一家以科技和安全著称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一旦出现这样的事件,其引发的关注度和讨论度自然要比普通汽车高得多。

在海口这起事件中,当事人(通常是一位车主)描述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制动失灵的情况,并且声称在尝试多次制动后仍然无法有效减速,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指控,直接触及了车辆安全性的核心。

而随后,特斯拉方面派出的工作人员(或者说是技术人员)为了调查原因,进行了“情景再现”。我们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一辆特斯拉汽车,在特定的道路环境下,以接近事故发生时的速度和操作,进行制动测试。如果连接受过专业训练、对车辆系统有深入了解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模拟”操作时,车辆依然无法正常刹停,那么这无疑给事件的定性蒙上了一层更加不祥的色彩。这不仅仅是在说“这辆车刹车坏了”,而是暗示可能存在系统性的、难以排除的故障,甚至是对车辆安全设计本身的质疑。

关键的疑问点与各方解读

围绕着“情景再现也刹不住车”这句话,争议点非常集中:

1. “刹不住车”的定义和标准是什么?
车主方的角度: 可能意味着车辆完全失去了制动能力,或者制动效果微乎其微,无法达到预期的减速效果。在紧急情况下,哪怕是制动距离明显拉长,也可能被描述为“刹不住”。
特斯拉方面的角度: 他们可能会有更严格的定义,比如制动系统完全失效(例如刹车踏板踩下去毫无反应),或者是在特定工况下(比如极低的附着系数路面),制动效果有所下降但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而且,他们可能会强调“情景再现”的精准度,比如是否完全复刻了当时的环境、驾驶习惯、车辆状态等。

2. “情景再现”的客观性如何?
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开一圈车那么简单。要准确重现,需要掌握大量数据:事发时的车速、刹车力度、方向盘角度、路面状况(湿滑程度、摩擦系数)、甚至当时的车内外温度、轮胎气压等等。任何一个环节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测试结果的不同。
特斯拉作为制造商,有其内部一套标准的测试流程和设备。他们进行的情景再现,很可能是在受控的环境下,使用专业设备监测车辆的各项数据。但这种测试是否能完全模拟真实路况下的突发情况,以及是否完全排除了人为操作失误的可能性,都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

3. “情景再现”本身的目的?
是为了验证车主说法,找出具体故障点?
是为了反驳车主说法,证明车辆设计和功能是正常的?
是为了收集更多数据,以便后续分析?
不同的目的,决定了他们“刹不住车”的描述,在他们看来可能意味着不同的含义。

可能的故障原因推测(不代表官方结论,仅为分析)

在没有官方详细调查报告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从技术层面推测一些可能的导致“刹不住车”的原因,虽然这部分内容可能会让文章显得有点技术化,但这是理解事件的关键:

制动系统本身故障:
液压制动系统: 如果是传统液压系统,可能存在刹车油泄漏、刹车总泵或分泵故障、刹车片/盘磨损过度等问题。
电子制动系统(EBS/iBooster): 特斯拉车辆广泛使用电子助力刹车系统。这套系统集成了电子控制单元(ECU)、电机、传感器等,故障的可能性比纯机械系统更多样化。比如刹车踏板位置传感器失灵、制动控制模块故障、刹车助力泵电机故障、甚至是被黑客攻击导致控制失灵等等。
ABS/ESP联动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或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出现异常,也可能导致制动效果不佳。

软件或控制逻辑问题:
新能源汽车高度依赖软件控制。一次软件更新的Bug,或者某个控制算法的逻辑错误,都可能导致制动系统在特定情况下工作异常。比如,系统误判路面状况,从而调整了制动力,但这种调整是错误的。
能量回收系统与物理刹车的协同问题:电动车强大的能量回收系统在某些情况下会与物理刹车发生交互。如果两者配合不好,也可能影响制动效果。

传感器或执行器故障:
制动系统依赖大量的传感器来感知驾驶员的意图(踩踏力度、速度)和车辆状态,以及执行器来施加制动力。任何一个关键传感器的失灵,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失效。

外部因素干扰:
虽然特斯拉有防水防尘设计,但在极端环境下,比如车辆底部被异物刮蹭、导致某个连接线松动或损坏,也可能影响制动系统。
高低温环境对电子元件的影响。

“情景再现也刹不住车”在舆论中的放大效应

这句话之所以能够引发如此大的关注,还在于它触及了消费者对于汽车(尤其是高端科技汽车)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信任。当制造商自己的技术人员在还原现场时,都无法让车辆正常刹停,这会极大地动摇消费者对车辆安全性的信心。

信任危机: 消费者购买特斯拉,很多是被其技术和自动驾驶功能所吸引,但也伴随着对车辆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高度期待。如果“刹不住”成为普遍现象,或者测试结果无法让公众信服,那么特斯拉的品牌价值将遭受重创。
责任归属的模糊: 如果特斯拉自己测试都“刹不住”,那么责任的归属似乎就变得更倾向于车辆本身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而不是简单的操作不当或偶发性故障。
信息不对称的担忧: 在科技产品领域,消费者往往处于信息劣势。当出现问题时,大家尤其希望得到透明、权威的解释。而“情景再现也刹不住”这种说法,在未经详细解释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解读为“连专家也无能为力”。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1. 保持审慎和理性: 在官方调查结果出来之前,我们应该避免过早地下定论。任何事故的发生,都可能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包括驾驶员操作、车辆本身故障、外部环境等等。
2. 呼唤透明和公开: 作为消费者,我们有权要求制造商提供详尽、客观、可信的调查报告。包括完整的测试数据、分析过程以及最终结论。如果可能,第三方机构的介入和评估,会更有说服力。
3. 关注技术细节: 对于“刹不住车”的描述,我们需要关注其技术细节。是完全失效?制动距离异常延长?还是在某些特定工况下表现不佳?这些细节决定了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性质。
4. 警惕信息茧房: 现在的网络舆论很容易形成信息茧房,一边倒的声音可能会掩盖真相。多方求证,听取不同角度的分析很重要。

总而言之,海口特斯拉制动失效事件,尤其是“情景再现也刹不住车”的说法,无疑将一起潜在的车辆安全事故,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它不仅是对特斯拉品牌声誉的严峻考验,更是对当下科技汽车安全性和消费者信任度的一次重要拷问。只有通过全面、透明、负责任的调查,才能最终揭开事件的真相,还公众一个清晰的交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特斯拉最新的回应出来了:

天降正义!

带红戳的认证!

看看,一辆4*2前驱的机动车,刹车部分毫无问题!特斯拉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一辆前驱的机动车刹车部分毫无问题。我心服口服。



当然目前为止还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

你毛豆3根本就没有前驱型,你特斯拉为什么要认证一个前驱型机动车的刹车部分毫无问题?

user avatar

好家伙,录了视频的实锤啊!

还是自己工作人员开的!

这岂不是百口莫辩了?

就这,居然还能甩锅用户?!

用户已经明确反馈刹车很硬,踩了三下,踩不下去,这明显是刹车泵罢工的表现,加速踏板不可能变硬,所以用户肯定是没踩错,如果踩错,就model 3的加速能力,一脚就能把车头撞烂。

最搞笑的是工作人员来试一下居然也刹不住,撞了。

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这名工作人员是卧底?

我觉得吧,这事只能这样才能解释的通:小部分model 3的刹车泵有质量问题。你想啊,model 3去年在国内已经卖出了十几万台了,并没有所有车都有问题吧?可是也确实爆出了几例刹不住车的新闻,可是没证据啊,各种扯皮。现在实锤的视频来了,那只能是这种解释了。

特斯拉的生产管理和品控管理,堪忧啊。

前不久河南女车主的事故,车主描述她父亲在撞车前的几秒钟在拼命踩刹车,可就是刹不住。再结合特斯拉给出的后台数据:

很显然,司机有踩刹车!不踩刹车不可能触发ABS。可是,为什么有踩刹车,车速却下降的这么慢呢?3秒的时间,不至于才从109km/h刹到48km/h啊,以model 3的刹车性能,连ABS都触发的情况下,也差不多该刹停了啊。

这是因为,刹车助力这时候已经失效了(参考本次事件),司机在拼命踩刹车的时候,model 3居然激活了ABS!是不是说,电脑这时候完全检测不到刹车助力已失效,却认定司机对刹车踏板的踩踏深度需要触发ABS(电脑以助力有效为前提的判断)!司机死命踩下去的刹车踏板,又被ABS给顶回来了!这他么死循环了啊!这怎么可能刹得住?!

现代汽车的设计,即使失去刹车助力,用户大力踩也是可以踩出制动的。这一点比较了解汽车的都知道。

特斯拉的车辆设计,很显然有严重缺陷啊,至少说明有部分车辆刹车泵有问题;电脑系统有bug,无法检测到刹车助力的状态;后台数据采集漏掉了关键数据,比如刹车助力是否有效。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软件标定有严重问题,在某些特定工况逻辑混乱,导致刹车助力失效或者ABS异常。

其实吧,车子出现质量问题不奇怪,很多车企都发生过,关键是态度啊。这种事,如果是别的车企,去年接连爆发失控新闻后,肯定就开始着手调查了,真要有问题,早就启动召回程序了。

特斯拉的做法却是扯皮、甩锅、毫不作为,现在面对实锤的视频,居然还在甩锅。

我倒想看看这次特斯拉官方究竟如何应对。是继续甩锅不作为呢;还是启动调查然后召回。

特斯拉是不是想做第二个三星?

user avatar

不排除隐形bug的存在。

也不洗特斯拉这个垃圾公关。

至于是不是真的失灵,有人真的在乎真相吗?

user avatar

作为电动汽车坚定支持者,我一直看好特斯拉的前景。

但之前特斯拉疑似失控的案例实在太多、太频繁。特斯拉出现过的疑似失控事故,车聚网总结的比较全:

这里要说明一下,这张图里车聚网汇总的事故仅限于国内,仅限于2020年。

海外疑似失控事故,以及发生在去年但今年(2021)才爆出的事故,都未统计进去。

比如2020年12月9日,韩国首尔Model X失控撞墙,以及上海梁女士爆出自动加速视频。

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我在知乎也写过不止一个回答表示关注。

然而,对于所有疑似失控的案例,特斯拉始终坚称行车电脑检测不到刹车信号,用“下坡路段自行加速”、“路面结冰”甚至“女性车主踩刹车力度不足”等种种反智的理由敷衍搪塞。


诚然,今日之前确实没有特斯拉失控的铁证;

但不知有意还是无意,特斯拉每次强调“行车电脑没有接受刹车信号”时,似乎都忽略了一点:

“没有检测到刹车信号”不一定等于“车主没有踩刹车”,更不等于车辆没有失控!


2020年12月30日,上海的梁女士在车辆失控的情况下,能克制慌乱,用手机拍摄下自己没有踩油门、车辆却在加速的过程,在我看来已经极为难得。

但遗憾的是,视频中路段疑似过江隧道,不能排除是天冷动能回收降低,导致下坡时车辆受重力影响加速。

梁女士没能在平地或上坡路段拍摄,也没能拍下踩刹车的过程,的确不能断言车辆失控。


令我特别特别无奈的是,各大网络平台都有不少特斯拉粉丝,称这些事故是“友商黑稿”,是“特斯拉销量太高动了别人的奶酪”。

比如梁女士勇敢拍下视频的行为,换来的就只是特斯拉官方的否认以及微博网友的冷嘲热讽。


甚至在知乎,也有不少答主找出种种理由为特斯拉辩护。

之前特斯拉失控失速的问题下,我的回答现在已经被踩得比较低。

很多排行靠前的回答,包括一些非汽车领域的优秀回答者,都用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对特斯拉失控加速的调查报告证明车辆并无问题。

但我不知道这些答主,有没有仔细看过调查报告的原文。

至少我个人认为,这份报告中NHTSA给出的结论是有所保留的。


对于特斯拉如此态度的原因,我曾给出过猜测:

特斯拉甚至NHTSA未必不清楚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毕竟连NHTSA的报告里都提到:
特斯拉V20.2.1之前的系统版本,EDR数据似乎与车辆真实速度数据相反。

EDR数据的问题,后续版本更新已经修复,其他潜在问题恐怕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特斯拉需要时间排查大量代码,了解清楚问题的根源, 再通过OTA推送修复。

所以,目前这个阶段,特斯拉无论如何不可能承认车辆失控问题。

所以,既不能承认失控,也不能否认后台数据,这才会有客服这种反智的言论。

现在,终于有了一锤定音的铁证,使得我倾向于之前的猜测:

如此多的疑似事故,特斯拉内部绝不可能一无所知。

只是问题出现的原因比较复杂,需要大量时间排查。

如果承认问题存在且短时间内得不到解决,特斯拉的销量和“自动驾驶领导者”的品牌形象都可能遭到严重打击,所以特斯拉秘而不宣,拖延时间等待未来OTA升级解决。


对于特斯拉我已经不想多说什么,毕竟从他们过往行事风格来看,说再多也没用。

只有真金白银的销售表现受影响,他们才可能听得进用户的意见。

我唯一想说的是,当初到处宣扬“友商黑稿”,对着受害者冷嘲热讽的自媒体以及特斯拉粉丝们,是否应该对梁女士等人道歉呢?

user avatar

众所周知,每年三月份海南省都会下一场大雪,没看过雪的东北老铁都跑去三亚看雪。海南本地车主这时候会给自己的爱车换上防滑轮胎,下雪后还会装上防滑链,那家伙油耗蹭蹭涨。

所以这个车主一看就是没经验,老话说雪天路滑,人心复杂。拿着四季胎在三月份的海南跑,不出事那就怪了。所以奉劝这位车主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且买特斯拉前一定要牢记三条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1,特斯拉不会出任何问题。

2,如果特斯拉出了问题,一定是车主的问题。

3,如果真的证明特斯拉出了问题,请参考第一条。

user avatar

去年就写过答案了,特斯拉的安全逻辑以及行车数据可靠性本身就和传统车及别的新势力都不一样。至于几十年几千厂家的积累 VS 特斯拉的颠覆式创新,哪个更安全,就是消费者的“选择自由”了。

其中导致我认为特斯拉行车数据有问题的关键原因是这个报道。

对一起Model 3突然加速碰撞事故做出了独立调查。并认为特斯拉的汽车设计存在缺陷——EDR数据、驾驶员证词和特斯拉自己对事件日志数据的分析之间存在多个矛盾之处。

这个博士的推论我认为不太对。但是其证据是特斯拉也承认的:特斯拉记录的油门刹车状态和EDR记录的不一致。

这极大可能意味着:EDR使用的传感器数据是特斯拉处理之后的数据。

如果特斯拉软件程序有BUG(试问谁家软件没有?),将错误的传感器状态(比如用户刹车了,软件出bug以为是油门)提供给了博世的EDR。意味着博世的刹车系统也得到同样错误的数据。

那么刹车就会失去电子助力。同时ESP得到踩油门的信息,也就不会动力回收。电机甚至还会加速。没有电子助力的刹车根本无法对抗电机。

结果,就是从数据和后果看,都变成了用户“油门当做刹车踩下去”了。

这用户冤屈就无法洗净了。

当然,MODELY更加是放了一个大招:线束从几公里减少到一百米。

看ppt就知道,原来不同电子系统属于不同产品。互相是相对独立的。比如刹车自动点亮刹车灯。这是一套简单系统,刹车灯直连刹车踏板。

但是要减少线束,这种独立线束要砍掉。只能踏板信号先给到总线,然后总线根据需要分配给不容子系统。比如踏板数据,先进入特斯拉的超级计算芯片。然后程序发现是要给刹车灯和EDR还有博世的ESP。那就通过总线发出去。

等于完全没有了物理冗余,只有算法冗余。

如果传感器数据给到超级计算芯片后,程序BUG误判。那么好了,不单止刹车助力没有,刹车灯都没有了。

传统车厂线束多,子系统没整合。只要踩踏板就是简单的开关电力+两条导线。刹车灯不亮概率极低。哪怕车机错判了,以为没刹车,刹车灯还是会亮。

这就是传统车厂“傻”的好处。

这次案例第三次刹车踩不下去,很可能是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程序”认为刹车信号是错的。于是屏蔽了刹车信号。导致博世iboostr没收到刹车电信号,这三次都是纯机械刹车,电子助力没起来,低压蓄能器也没有电驱动,连续机械刹车会让液压反馈越来越弱,最后就变得很硬。

同时没有刹车信号,就类似电动车挂D档松刹车,电机会低功率运转。虽然低功率,但是低速下电机扭矩是很大的。机械刹车只能在停电时提供0.4G减速。根本对抗不了电机强大的的低扭。于是,车就撞了。

补一个特斯拉数据不可信,智能系统优先级高于安全的新案例。

原微博,看看XX多厉害,一点热度也没有。:

车辆挂在P档上车辆依然在往前行驶
。。。
打了特斯拉400电话要求查看后台数据,客服人员看了后说没有发现异常。
我当时挂了几次倒档发现车辆还是往前走我才去观察大屏幕是不是我挂错了档,才发现车辆的异常。

另外,很多洗地的说白色车厢容易让特斯拉自动驾驶误判。所以台湾那个才撞了。好了,车厢看不到,黑色橡皮银色轮毂的四个轮子也看不到?红白相间的反光条也看不到?

user avatar

已知:

  • 从物理条件上说: ABS具备继续工作的条件(点刹不会产生刹车盘过热之类的影响ABS的作用能力的问题)
  • 从工作环境来说:不存在干扰ABS工作的外界输入(驾驶员没有踩油门等干扰)
  • 从路面条件来说: ABS能够正确感知路面滑移率(工作人员第一次重踩可以刹住)

当知晓以上三点之后(若以上三点不成立,则后文不成立):

  • 从工程师的角度来看: 这就是一个排除故障(比如系统bug)或改进性能的问题(提升路面适用性或该路面的制动性能)
  •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 这就是一个单纯督促厂家改进的问题(车主维权、潜在车主放弃购买)
  •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判断责任的问题(特斯拉不一定算是违规)或促进法规进步的问题(也许发现很多品牌都有此问题,那这是一个促进行业进步的机会)
  • 从特斯拉的角度来看: 第一要信得过的专家评估一下是不是系统问题或性能问题,其次评估一下是否违背中国法律(以提前应对),三是权衡得失后考虑公关策略(即便不违规,也要考虑是否影响销量)

如果特粉做出的不是正常的消费者反应,那特斯拉就会认为很可能不影响销量,从而置之不理。

其实,我也是头号特粉,不信请看下面这个回答: 要论吹马斯克,谁有我吹的更厉害

但我是那个不忘初心牢记梦想、以破坏性创新促进汽车行业进步、打造更美好世界的特斯拉的粉丝,不是打造邪教的那个特斯拉的粉丝。

user avatar

————阅读提示————

此事件中特斯拉的ABS在特定路面上可能工作异常,并不代表其他品牌的车辆在湿滑路面应该采取“点刹”,紧急情况依然应该保持稳定的刹车踏板力,以获取更短的刹车距离。

———-回答一些评论的疑问———-

另外,特斯拉的ABS标定是在海外进行的。由于近些年国内新车项目多于海外,所以标定经验并不弱(有些工程师很强),所以国内品牌很少出现类似事件。

——————-

结论:大概率是ABS标定的锅。联系到之前特斯拉宣传通过OTA把100-0制动距离从46降低到40的丧事喜办(肯定是ABS标定的锅),不意外。早就说过,新造车会把夕阳传统玩家踩过的坑都踩一遍的,没有例外。因为所谓工程经验就是这么来的。

-----------正文---------------

这种事情挺常见的,以前在某公司工作的时候,我每天都能遇到,不过是在试验场里。

虽然没有数据在手,但因为类似的场景过于常见,所以我猜测背后的原因很简单:ABS系统工作的原理就是控制轮胎的角加速度和滑移率。事件现场明显是非铺装路面,这种黄土路面再配一点小颗粒的砾石,我们称作Sandstone,试验场里就有一条模拟路面,附着系数大概是0.5左右,也就是沥青路面的一半多一点,所以如果不做特殊处理的话,同样的初始速度,制动距离要翻倍。

问题在于,这种路况如此常见,所以年幼的我从没见过在这种场景踩坑的选手,直到这次的特斯拉梅开二度。

---------------附录----------------------

讲个小传闻,说某公司试验场里有一条路叫做“Haimen Road”,年幼的时候一直好奇怎么德国也有个“海门市”么?怎么从来没听老师提起过?不知道产不产某人带给我的海门羊肉?

后来通过路边社消息,才知道这条路的典故:上古时期ABS标定工作刚刚进入中国,某上古大神项目在这里下渡船,没刹住,撞了。在Debug中发现了缘由,ABS这种if-else控制系统虽然很健壮,但依旧需要针对某些特殊工况作出优化。虽然ABS进入中国的时候已经经历了很多次迭代进化,但是海门渡口这条路是第一次见,于是扑街了,踏板变硬刹不住,是不是有这次事件的味道了?

怎么优化呢?在识别到这种道路特征的时候,人为地允许更大的滑移率,用轮胎把砾石推开,比较好的情况下能获得大约0.7的减速度,不然就会。。。bang

另外这个车主的操作是非常正确的,当一脚下去感觉踏板意料之外地变硬的时候,可以尝试放开踏板重新踩一脚,走运得话,有可能会退出当前的问题状态,获得期望的减速度,当然这次车主似乎没这么好运,特斯拉的ABS可能标定得实在太烂了。

user avatar

问题的具体原因不看内部数据流无从分析,但从现象来看特斯拉ABS的功能实现上应该是有问题的(比如说低附路面的标定没有做好)。

这次撞车和以前几起事故未必是相同原因,但从这次的事件我们可以推测特斯拉开发流程中测试和验证不到位这个问题应该是存在的。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当年特斯拉制动距离过长的事儿,后来虽然通过OTA解决了(特粉们还丧事喜办吹了一波智能汽车可以通过OTA提升性能),但是这种基础性能问题但凡特斯拉开发流程中做过基本的性能验证都是不应该流出到SOP以后的阶段的。而且我比较不能理解的是如果问题真实存在,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特斯拉不把这个bug修好。

希望这次车主能硬刚一次特斯拉,让他们把数据流提交给相关机构分析一下问题到底在哪儿。

user avatar

本人可以在此负责地告诉大家:

如果这个视频是真的而不是P的,这个事情是真的而不是特斯拉黑编的,那么从技术上分析,基本可以肯定特斯拉对ABS(或ESP)系统的控制有问题。

具体而言,博世的电动助力系统iBooster(包括其纯机械后备功能)必须在特斯拉的ABS(或ESP)系统工作正常的情况下才能起作用,无论因何种原因导致特斯拉的ABS(或ESP)系统中的控制电磁阀错误关断博世制动主泵至轮缸(即分泵)间的液压通路的话,就会发生视频中的情况,此时制动踏板是无法被踩下去的,特斯拉的数据记录也永远收不到制动踏板被踩下的信号。

要真正搞懂我上面所讲的,需要了解带有ABS(或ESP、EDB等)功能的制动系统液压回路结构原理,这个要讲清楚还是稍有点麻烦的,需要另行单独科普,就不多啰嗦了。在此只想再次强调本人在以前多个关于特斯拉制动失控的回答中所提到的特斯拉这种严重违背自动控制系统可靠、安全设计原则的完全集中控制且缺乏有效冗余后备的系统,不但绝非什么高科技,而且极有可能发生危及车主和行人人身安全的故障这一看法是完全符合事实的。

希望大家珍惜生命,远离这种对消费者安全极不负责的卑劣车企。当然,狂热的马粉特粉除外,他们都已经宛如邪教徒一般了,任何人都救不了他们。

user avatar

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一把双刃剑。

你以为你在使用手机,实际上是手机控制了你,手机已然成了人类的外挂器官;

我们以为吃各种面食是小麦给我们带来能量,实际上是小麦利用人类帮助它传承基因;

你以为特斯拉在解放我们的驾驶,提升操纵体验,实际上我们是把安全和生命交给了机器;

这么贵的车竟然刹不住,有没有倒吸一口冷气、背后发凉?

或许有人说特斯拉出故障的是极小概率,我要说的是,关系到生命安全的汽车,再小的概率也不能容忍。

那位特斯拉工作人员被说成是比亚迪或其他同行的卧底,因为事件主人蒙先生全程录视频的实锤,让人实在无法做出第二种解释。一个售后服务事件,活生生被导演成了谍战片,也是醉了。

user avatar

我不是车主,但是结合我自己之前开特斯拉几台车,以及各种新老势力电动车的经验,起初我对“刹车失灵”这种说法是半信半疑的。为什么呢?

  1. 特斯拉的扭矩响应挺猛,如果新手真的不小心踩错踏板,确实会懵逼,以为自己踩了刹车,其实猜的是油门。
  2. 在传统汽车需要低速点着刹车挪车的时候,特斯拉当前的动能回收调校,的确可能会让脚还在油门踏板上的人产生了“我已经踩了刹车”的错觉。我必须承认自己最近第一次开上国产 Model Y 的时候,也有一瞬间有这样的错觉。
  3. 现在的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都会向后台服务器实时上传很多的行车数据,你是不是真有踩刹车,理论上是能查到的,即便当时因为电子助力等等系统失效,也不会影响检测油门、刹车踏板的触发信号
  4. 博世 iBooster 的 bug,类似的刹车助力失灵问题,其实在凯迪拉克 CT-6、本田 CR-V 上都有出现过。但是 iBooster 已经应用在了很多车上,为什么唯独在特斯拉上有这么高的故障率?

关于 iBooster 具体的技术分析,可以参考一下 @Topyeah Howard 这篇文章

当然,以上的说法,建立在我还相信特斯拉不会这么没有底线的基础之上。但是海口这个事儿,彻底推翻了我的想法。

首先就是特斯拉海口售后这位马先生的回复。ABS 的作用就是帮助驾驶员在低附路面或者需要急啥的情况下,更安全地把车以最短的距离刹停下来。怎么有可能因为路面湿滑所以刹不住?再者,ABS 工作也不会导致刹车踏板踩不下去。

然后,根据车主的描述,发生碰撞之前车辆因为电子助力系统故障,从而只能通过人工对制动踏板施加更大压力产生制动力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你没有开过毫无助力的赛车,在现实路况上很有可能因为没反应过来去用尽全身力气踩刹车,发生难以避免的碰撞。

作为同样在新能源车企里工作的人,我所接触过的一些潜在售后问题,售后服务人员无一例外都是处理方案的第一个落脚点。也许 PR 可能不知道,销售可能不知道,但是售后服务人员,一定会通过各种方式,尽量解决自己能解决的产品质量问题,避免问题持续扩散,形成舆论危机。

但是特斯拉的事件是个例外,从国内第一起疑似刹车失灵事件曝光,到现在屡见不鲜,特斯拉中国官方,以及全国各地的销售团队,从来没有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或是解决方案。由此一来我只能想象几个可能性:

  1. 特斯拉中国官方知道问题的存在,但是因为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涉及召回或售后主动更换刹车系统相关的硬件,要花钱。考虑到有品牌光环不愁卖车,所以大不了就挨骂,没必要花这个钱
  2. 特斯拉中国官方知道问题的存在,但中国这边没有研发权限,也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无解
  3. 特斯拉中国官方全心全意卖车,高层不知道,甚至不 Care 这种问题,毕竟车已经卖出去变成销售收入了
user avatar

明天是315,年初被五部委约谈,以及最近爆出的拉横幅维权和海南刹车事件,几件事整合在一起,特斯拉真有可能登上315晚会。

当然,要分析每件事,尽量把每件事都分开来看,背后的原因未必一样。

提几点:

1,刹车问题,供应商很重要。特斯拉使用博世的iBooster,最主要因为它是电动车,没有真空主力,需要依靠电机。

目前,其他品牌有燃油车,也有电动车使用iBooster。能拉开差距的还是调校问题,就算都是博世供应,但调校不同,确实差距很大。

2,针对这次事件,提到的ABS,确实会与路况有一定的关系,但如果其他燃油车或电动车在这条路段没问题,那么,还得看特斯拉是不是适配调校没覆盖这种情况,问题还是在特斯拉。

3,关于OTA,确实没必要神化。现在有一种过犹不及的趋势,认为OTA代表了先进性。OTA确实先进,但用户首次买到的产品,不应该是半成品。OTA应该是不断升级,而不是事后弥补。

其实,慢慢地,监管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一点,OTA也得备案,甚至得走召回流程。

看下一步调查结果吧,权威第三方应该进入。

也看看明天的晚会有没有特斯拉的影子。

user avatar

特斯拉有一个关键逻辑错了。

现在的逻辑:不区分速度,一轮打滑时,为了不丢方向,会施加反向力矩。

正确的逻辑:低速状态下,加大能量回收,加大四轮刹车力,同时施加轻度四轮abs。

user avatar

这个公司都敢把“自动驾驶”当成车辆卖点,刹车刹不住也算个事?!

user avatar

我是非常好奇特斯拉怎么花钱摆平这件事。

  1. 花钱搞定车主?车主误操作。一百万美刀应该小意思。
  2. 搞定员工?员工误操作,私下塞10万刀封口。
  3. 撤热搜?1个亿够不够?
  4. 爱搭不理?反正米国那边没说有事,中国这边怎么说都没人信,连中国的买主可能都信的不多。特斯拉的买主应该是信米国那边更多吧。牛逼者就该傲慢。越傲慢舔狗越多。
  5. 中国车企阴谋论?墙倒众人推肯定会发生,何况竞争对手?抓到几个典型应该容易。

总之,无论怎样,我觉对特斯拉不会影响太大。只要国家不出面,特斯拉不会有事。特斯拉毕竟起鲶鱼作用,否则新势力全奔补贴去的。而且,即使国家出面,只要不禁止,不会影响其销量,其中国客户对米国货态度应该不受中国影响。

不要想象三星事件。三星要没有国内手机势力持续顶它上热搜让全民皆知,不可能。而且韩国的国家形象与米国相比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结局几乎注定。特斯拉如果因为这个招回会带崩它的股票,可能影响整个产业,甚至影响整个股市金融包括比特币。里面的利益太大,不是消费者挑得起的。

我非常好奇过程中各方表现。应该作为经典案例观察。无论是商业案例还是社会学案例。

这个拍视频的小哥是真牛掰。能让整个世界的经济龙头尴尬一下。注意保护好自己,在境外,这个和解至少值1亿美元。

user avatar

最新消息:特斯拉已经回应

刚刚在微博看到的,放一下车主在车上录像的原视频。

特斯拉刹车失灵全程视频记录 https://www.zhihu.com/video/1354375079531307008

特斯拉客户支持 已在微博上回应,如下

user avatar

就这有人还还吹颠覆丰田呢。

反正特斯拉的车一出毛病都是用户操作不当,就跟小米一出毛病都是用户卖的是假货一样的异曲同工之妙。

马斯克天天吹火星、登月,这其实就是花钱打广告,车企一年营销费用上百亿美元,马斯克聪明就聪明把这部分钱用来造大烟花,大男孩的玩具,吸引眼球,营销自己。你看我们火箭都能造,汽车不小意思?

汽车真不是小意思,火箭工作顶多几个小时,汽车工作十几年。要做到安全可靠成本可控,那真不是比造火箭简单。成本就不要讲了,特斯拉真控制不了,所以就贵。但是咱们都造火箭星辰大海,你还给我讲钱?

特斯拉就是打个时间差,纯电不成熟强行推纯电。丰田等传统车企不看好纯电动车的未来,所以反应消极。无奈马斯克忽悠功夫了得,现在似乎就是纯电动是未来了,法律都规定下来了。那行吧。现在传统车企也开始认真搞纯电动车了。那特斯拉真不妙了,传统车企的纯电车下来,品质、可靠性、性价比特斯拉能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