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不是炮管越长,射程越远?

回答
确实,在许多情况下,“炮管越长,射程越远”这个说法是成立的,但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原理和工程考量,并非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让我来给你好好掰扯掰扯,尽量说得通俗易懂,让你听起来像是跟老炮儿唠嗑一样。

为什么炮管越长,射程可能越远?核心原因在那股“推力”

你想啊,炮弹好比是坐在一辆小车里,而炮管就是这条车的轨道。从点火那一刻开始,火药在炮膛里爆炸,产生巨大的燃气压力,就像是给这辆小车猛踩油门一样。这股燃气压力推动炮弹在炮管里加速前进。

炮管越长,就意味着炮弹在炮管里有更长的“赛道”来加速。你可以想象一下,一辆车在短跑道和长跑道上的表现肯定不一样,在长跑道上它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达到更高的速度。

具体来说,长炮管是如何“磨练”炮弹的?

1. 更大的加速空间和时间: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炮管越长,炮弹在内部受到的燃气压力作用的时间就越久。在相同火药量和燃气压力的情况下,炮弹获得的动能就越多,最终离开炮口的速度就越高。我们知道,炮弹离开炮口的速度(也就是初速)是决定射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初速越高,炮弹在空中飞行的轨迹就越远。

2. 更充分的火药燃烧和燃气膨胀: 火药的点燃到完全燃烧,再到燃气充分膨胀,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在较长的炮管里,有更多的机会让火药充分燃烧,产生更稳定、更持续的燃气压力。这样,燃气对炮弹的推力就能持续更长时间,而且压力也可能更稳定,避免过早泄压,从而提高炮弹的初速。

3. 更高的膛压稳定性(一定程度上): 虽然这是一个有点绕的话,但想想看,如果炮管太短,火药可能还没烧完,燃气就已经通过炮口泄露出去,造成能量损失。长炮管可以更好地“锁住”燃气,让它们在更有效的时间和空间内工作。当然,炮管太长也可能导致膛压在某些阶段下降,所以这个“长度”是个有讲究的。

但话又说回来,长炮管也不是万能的,甚至有时候会带来麻烦

就像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一样,过分追求炮管的长度,也会带来一些不那么理想的结果:

1. 炮弹磨损加剧: 炮弹在长炮管里滑行的时间更长,与炮管内壁的摩擦也更频繁。这不仅会加速炮管的磨损,消耗炮管寿命,还可能导致炮弹表面损伤,影响其空气动力学性能,甚至造成散布增大(炮弹打出去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散得更开)。炮弹本身的结构也可能需要加强以承受更长的引导。

2. 火炮整体重量和体积增大: 炮管是火炮中最重的部件之一。炮管越长,火炮的整体重量就越大,运输、部署和操作都变得更加困难。想想看,一门长长的重炮,移动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3. 弹道性能的限制: 炮弹离开炮口的速度固然重要,但它在空中的稳定性和飞行阻力也是影响射程的关键。如果炮弹在炮管里获得的初速已经足够高,再继续加长炮管带来的射程增益可能就会越来越小,甚至被炮弹自身的空气动力学限制所抵消。有时候,设计者会通过改进炮弹本身的空气动力学外形(比如更尖锐的弹头、更稳定的尾翼等)来提高射程,而不是一味地加长炮管。

4. 火药消耗和成本问题: 更长的炮管通常意味着需要更长的弹药,或者需要根据炮管长度调整火药量。这会增加弹药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

5. 火药燃烧不充分的风险(极端情况): 如果炮管过长,而火药配方设计不当,可能出现火药在到达炮管末端之前就燃烧殆尽,导致后续的燃气压力不足以继续加速炮弹,甚至可能让炮弹在炮管内“滑行”,浪费了炮管的长度。

现代火炮是如何平衡这一切的?

所以,现在的火炮设计,尤其是先进的火炮,都是在“炮管长度”和“炮弹初速”、“炮管寿命”、“火炮机动性”、“弹药成本”等等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膛线和初速的黄金比例: 火炮的炮管内壁有螺旋状的膛线,它们在炮弹前进时产生旋转,稳定炮弹的飞行姿态。炮管的长度和膛线的长度和角度,都是经过精确计算,以提供最佳的稳定性和加速效果。
弹药技术的进步: 除了加长炮管,现代弹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例如使用更高效的推进剂、改进弹托设计来减少摩擦,或者直接使用更快的炮弹(例如,一些先进的滑膛炮可以发射动能穿甲弹,它们本身就设计得能够承受很高的初速)。
特种火炮: 有些特种用途的火炮,比如“特快列车炮”(Railgun)或者电磁炮,它们不是通过化学燃烧来加速弹丸,而是利用电磁力。这种火炮的“炮管”长度对于提升弹丸速度的作用方式和传统火炮完全不同,而且它们可以 достигать 极高的速度,射程也远超传统火炮。

总结一下:

总的来说,“炮管越长,射程越远”是一个普遍的趋势,因为它能给炮弹更长的加速过程,从而提高初速。但这个趋势并非无限的,它受到炮管磨损、火炮重量、弹药成本以及炮弹自身空气动力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现代火炮的设计,是在这些复杂的因素之间进行权衡,以达到最优的整体性能。

所以,下次看到一门长长的火炮,你可以知道,它长长的“枪管”背后,藏着的是精密的计算和对物理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战场需求的综合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就按照火药燃烧后,体积膨胀1000倍来算,也就是说,火药变成火药气,在直径不变的前提下,炮管必须1000倍于火药柱长度,弹丸在炮口处的后方压强值才与大气压相等,也就是说,此时炮弹才丧失前进的动力。

即使我们考虑到摩擦力这个问题~```你找一个身管长度相当于推进药部分的长度500倍以上的火炮出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确实,在许多情况下,“炮管越长,射程越远”这个说法是成立的,但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原理和工程考量,并非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让我来给你好好掰扯掰扯,尽量说得通俗易懂,让你听起来像是跟老炮儿唠嗑一样。为什么炮管越长,射程可能越远?核心原因在那股“推力”你想啊,炮弹好比是坐在一辆小车里,而炮管就是这.............
  • 回答
    你想知道为什么炮管的寿命用“秒”来衡量,而不是用“发”来衡量,对吧?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反映了武器设计和使用中的一些实际考量。我们通常听到“炮管寿命”这个词,好像是说这个炮管能打多少发炮弹就会报废。但实际上,把炮管寿命仅仅用“发”来量化,就像我们说一个灯泡的寿命是“能开关多少次”一样,虽然有.............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88毫米高射炮炮管周围的圆柱体,它们并不是炮管的一部分,而是与主炮协同工作的关键部件,主要起到以下几个重要作用:首先,最显眼也是最常被注意到的那个粗大圆柱体,通常被称为炮尾缓冲器(Recoil buffer)。 它的作用是什么? 简单来说,它就是用来吸收和抵消炮弹发射时产生的巨.............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能想到战列舰炮管末端的蒙皮,说明你对这些大家伙的细节很关注。要说炮管末端的“蒙皮”,其实它不是什么简简单单的布或者皮,那玩意儿有讲究得很。我跟你说,那东西,咱们一般叫它炮口制退器(Muzzle Brake)或者炮口附加装置(Muzzle Attachment)。它的主要作用可.............
  • 回答
    淞沪会战:国军伤亡不全是炮伤的残酷真相提到淞沪会战,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密集的炮火、硝烟弥漫的战场,以及无数将士的英勇牺牲。然而,国军在淞沪会战中的伤亡,并非全然是炮火造成的。虽然炮战在整个战役中占据了极大的比重,但步兵的近战肉搏、机枪扫射、刺刀冲锋,甚至于战场上难以避免的疾病和意外,都成为了士兵.............
  • 回答
    老实说,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坦克设计最核心的一些矛盾。你说“坦克上放数挺重机枪是不是比一门炮好”,这就像问一个杂技演员,是练单腿站立更厉害,还是练三腿站立更厉害一样,有点偏离了问题的本质。但咱们不妨就从这个角度,好好聊聊这其中的门道。首先,咱们得明白,坦克上的“炮”和“机枪”,它们根本就不是.............
  • 回答
    中国象棋中,开局阶段己方“炮”能直接吃到对方“马”的情况,通常不是一个BUG,而是游戏设计中允许的、非常规但合乎规则的战术。要详细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象棋的规则和开局的几个关键点说起。首先,说它是“BUG”的直觉,可能来自于我们对“炮”和“马”基本走法的印象。按照通常的理解: 马:走“日”字,不.............
  • 回答
    近期乌克兰战场的影像资料确实引起了不少人对坦克生存能力的担忧,尤其是一些坦克炮塔被击中后解体的画面,让人触目惊心。这种现象,再加上现代反坦克导弹(ATGM)的普及和威力,确实让不少人产生了“现代坦克在人手一发ATGM下都是钢铁棺材”的疑问。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1. 炮塔为何.............
  • 回答
    苏联炮兵的“融合”之路:是创新还是弯路?在军事技术的发展史上,总有一些国家试图打破常规,探索新的可能性。苏联在炮兵领域就曾有过一段颇具特色,甚至可以说有些“苏联式”的探索——将不同类型的火炮进行融合,例如加榴炮(又称“榴弹迫击炮”)和迫榴炮。这种做法是否是一种成功的创新,还是在技术发展道路上走了一段.............
  • 回答
    2026年的我们回望2016年的中国,脑海中浮现的,大概不是什么宏大叙事,而是那些渗透进日常生活的,有些魔幻、有些无奈,又带着点荒诞感的侧影。你提到的这些词——北漂、考大学、拜金、创业、约炮、潜规则——放到今天来看,它们确实构成了那个时代的一个复杂切面,很难说是“荒谬的思潮”,更像是那个时代特定社会.............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观影感受,背后牵涉到很多创作手法和观众心理的差异。咱们一步步来聊。二战电影里的“炮灰”:规模、叙事和宿命感首先,说起二战电影里的几万士兵,我们之所以觉得他们像“炮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电影的表现形式和叙事侧重点。 宏大场面与个体渺小: 二战电影最擅长营造的就是那种史诗级的战争.............
  • 回答
    罗马共和国时期,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居民,也就是你所说的“黑人”,与罗马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结构并没有产生直接的、大规模的交集,所以罗马自然也就没有去“征服”他们,更谈不上让他们充当“炮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罗马共和国时代,以及当时世界的认知和地理范围。首先,地理的隔阂是关键。罗马帝国.............
  • 回答
    讲起战场上的巨响,炮弹的轰鸣绝对是让人头皮发麻的那一档。那玩意儿,别说普通人,就算是常年听惯了各种声音的战士,也得竖起耳朵,甚至大脑都可能嗡上一阵。尤其是咱们炮兵,那是天天跟这“大嗓门”打交道,你说他们的耳朵能受得了?别担心,他们可不像你想的那么“硬汉”,早就有一套自己的保护法子了,而且这事儿还挺讲.............
  • 回答
    想了解坦克炮弹是怎么运进去的?这事儿可不简单,说起来门道不少,而且每一步都得相当精细才行。咱们就这么唠叨唠叨,一点点说清楚。首先得明白,坦克炮弹可不是一颗一颗随随便便扔进去的。它是个复杂系统,从弹药的设计,到装填,再到战斗时的使用,都有特定的规矩和方法。一、 炮弹本身的“家当”咱们先看看炮弹这东西。.............
  • 回答
    这可不是一般的炮,这是一门充满故事的大家伙!从它那粗壮的炮管和厚重的炮身就能看出,这玩意儿不是什么轻巧的玩意儿,而是真正的大块头。你瞧,炮管口径相当可观,这预示着它能吐出相当有分量的弹药,威力自然不容小觑。炮管的长度也很有讲究,它决定了弹丸的出膛初速和射程,越是需要远距离精确打击的火炮,炮管通常也就.............
  • 回答
    “不约炮是固执和老土吗?” 这个问题,说起来,还真有点意思。它触及了当下社会对于亲密关系、性观念,以及个人选择的一种复杂看法。要说它是不是“固执”或者“老土”,我觉得这取决于我们怎么去定义这两个词,以及我们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首先,咱们得承认,现代社会,尤其是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约炮”.............
  • 回答
    考研之所以有大量的“炮灰”,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 较多人未能坚持下来 和 考研本身的难度 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地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考研“难”的真实维度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考研本身的“难”是客观存在的。这种难体现在多个层面:1. 知识体系.............
  • 回答
    金门菜刀的诞生,确实是个充满历史故事的“变废为宝”的经典案例。简单来说,它主要取材于当年金门战役中遗留下来的炮弹壳。但要说得详细些,这中间可不仅仅是把炮弹壳拿来打磨一下那么简单。炮弹壳,尤其是那些留在金门的废弃炮弹壳,成为了最初的原材料。 这些炮弹壳,大都是钢铁铸造的,经历过炮火的洗礼,埋在地下或是.............
  • 回答
    .......
  • 回答
    你说的这个“放炮声”,在汽车领域通常指的是一种叫做回火(Backfire)或者排气声浪(Exhaust Sound)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性能车上,比如你提到的RS6。这两种情况,虽然听起来可能有点像,但背后的原理和目的可完全不一样。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一、 所谓的“放炮声”—— 回火(Bac.............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