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布尔什维克以苏维埃的名义推翻临时政府后,许诺进行普选,然后又出尔反尔推翻了自己组织的选举?

回答
这件事啊,得从头说起。1917年的俄国,那真是风起云涌,天翻地覆。咱们先聊聊在那之前发生的事,才能明白为什么后来布尔什维克会这么做。

二月革命的余波与临时政府的困境

先是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被推翻了,这对很多人来说是天大的好事,感觉俄国终于要走向自由、民主了。这之后呢,就成立了一个临时政府。这个政府呢,说起来也挺不容易的,它得面对太多烂摊子了。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在打着呢,俄国已经输得够惨了,经济民生凋敝,老百姓早就受够了。其次,土地问题还没解决,农民们盼着分地分到眼发酸。再来,工人阶级的日子也苦哈哈的,工厂里罢工此起彼伏。

临时政府呢,也想做点事情,比如宣布了公民的自由权利,承诺了召开立宪会议。这个立宪会议可是个关键,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俄国真正制定国家未来、决定政体形式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民选出来的,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思。而布尔什维克,当时还是个小党派,但他们抓住了老百姓最迫切的需求,尤其是和平和土地。他们喊出的口号响亮又直白:“和平、土地、面包!”

十月革命与普选的承诺

说到布尔什维克,领袖是列宁。这人啊,脑子转得快,也特别有决断力。他看到临时政府在一系列问题上犹豫不决,尤其是在退出战争这个问题上,根本做不到,这让老百姓更加失望。于是,布尔什维克就抓住了这个机会。

1917年10月(俄历是10月,公历是11月),布尔什维克发动了十月革命。他们控制了彼得格勒(现在的圣彼得堡),夺取了政权。这时候,他们对“人民”的承诺就更加具体化了。他们说,我们要建立一个真正属于工人和农民的政权,而实现这个政权最民主、最正当的方式,就是通过普选。他们认为,临时政府是旧制度的残余,只有通过自己组织的选举,才能选出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苏维埃(也就是工兵代表苏维埃)。

所以,在发动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确实组织了全俄制宪会议的选举。这场选举呢,在1917年11月举行。为了这场选举,布尔什维克宣传机器开足马力,告诉老百姓,这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大事,一定要投票给支持苏维埃政权的人。

选举结果与“出尔反尔”

但是,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也包括布尔什维克自己。当选举结果出来后,布尔什维克发现,虽然他们获得了相当多的支持,但他们的得票率并不是最高的。在全俄范围内,支持社会主义革命党(主要代表农民利益)的人数更多,赢得了大部分席位。而布尔什维克主要在城市和军队中获得了较多支持。

这下可就麻烦了。按照当时的承诺,立宪会议应该成为最高权力机构,而这个机构里,布尔什维克的代表并没有占到多数。如果按照选举结果来,布尔什维克就必须将权力交给一个他们说了不算的机构,甚至可能要推翻他们刚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

这就触犯了布尔什维克的根本利益。对他们来说,十月革命是历史的必然,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关键一步。他们认为,旧有的政治体制和选举方式已经腐朽不堪,不可能真正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虽然他们之前也承诺了选举,但当选举结果对他们不利时,他们就不得不“灵活”处理了。

如何看待布尔什维克的行为?

这件事情,怎么看呢?

从布尔什维克自身逻辑看: 他们认为自己代表的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锋队”,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当选举结果与他们的“历史使命”相悖时,他们会认为选举本身可能存在问题,或者说旧有的政治结构无法承载新的革命政权。他们可能会辩解说,自己虽然承诺了选举,但前提是建立一个能够真正代表工农利益的苏维埃政权。如果选举结果会葬送这个政权,那么为了革命的胜利,就必须采取更果断的措施。他们采取的是一种“革命的必要性”论。

从民主和承诺的角度看: 毫无疑问,这是对先前承诺的背叛,也严重损害了民主原则。一个政党在掌握权力后,又推翻自己组织的、并且是人民参与的选举结果,这是一种非常极端的行为。这让人们对他们的诚信产生了怀疑,也预示着未来政治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强权和压制。很多历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都认为,这是布尔什维克走向集权和专制的重要一步。

历史的复杂性: 我们也不能脱离当时的具体历史背景来看。俄国正处于内战的前夕,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政治斗争异常残酷。布尔什维克面临的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选择,更是生死存亡的考验。他们可能认为,如果把权力拱手让给那些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力量,那么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所取得的成果将毁于一旦,俄国可能会重新回到沙皇统治,或者陷入无休止的混乱。

后果

布尔什维克最终强行解散了国民会议,将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也为后来苏联建立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基础。虽然他们用“苏维埃”的名义来包装政权,但实质上,通过牺牲选举的真实性,他们为自己日后的集权统治扫清了障碍。

总而言之,布尔什维克在推翻临时政府后,关于普选又食言,这是一个充满争议,也是理解苏联早期历史的关键点。它展现了革命的激进性,也暴露了权力对承诺和民主原则的挑战。这件事的发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政党在面对自身利益和政治理想冲突时,可能会做出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对未来国家走向的深远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啥也别说啦。

反正就是要杀人,搞口实有什么用啊?

不是你杀我,就是我杀你。大家的历史经验都一大堆,谁也别装逼。

我们穷人根本就不想团结富人去打倒党国,你们富人也别想鼓动穷人替你们火中取粟。

你们买得起枪,未必买得起拿枪的手。

user avatar

布尔什维克要求召开的是能够反应十月革命后政治力量对比的新的立宪会议,而不是按照十月革命前的拟出的候选人名单召开的立宪会议,显然,布尔什维克要求召开的是能够起到苏维埃的作用的立宪会议。布尔什维克有什么理由不去驱散一个既不能代表广泛民意,又被一群革命中失了势的资产阶级政党利用来反对自己的,过了时的立宪会议?这时候还跟一群丢了筹码拿鸡毛当令箭的老爷讲道理?列宁瑙兹尤么瓦特。

列宁不掀桌子,米留柯夫就不掀桌子?科尔尼诺夫不就搞过事了么?对布尔什维克来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桌子一旁打算动刀子了,还一门心思盯着桌子上几张牌?

骂布尔什维克罔顾正义?——脱离阶级立场的“正义”?几毛钱一斤?

骂布尔什维克罔顾现实——无数血淋淋的现实教育布尔什维克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从现实出发,心要狠,手要辣,行动要坚决果断,妇人之仁不可有,举着拳头才能罡道理。

还是那句话,共产主义者在暴力方面是缺乏创造力的,他们会的一切都是从反共分子哪里学来的。

反共分子觉得受了委屈,遇到共党不讲道理,得问它们自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啊,得从头说起。1917年的俄国,那真是风起云涌,天翻地覆。咱们先聊聊在那之前发生的事,才能明白为什么后来布尔什维克会这么做。二月革命的余波与临时政府的困境先是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被推翻了,这对很多人来说是天大的好事,感觉俄国终于要走向自由、民主了。这之后呢,就成立了一个临时政府。这个政府.............
  • 回答
    关于网传“北大文科博士在深圳大学任教经济困难,月薪13千,上网课要求学校发网络补助”的信息,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中国高校薪酬体系、地区差异及政策背景,综合判断其真实性及合理性。 一、信息真实性分析1. 来源可信度 目前尚无权威媒体或深圳大学官方声明证实该传言。网络传言往往存在夸大或误传.............
  • 回答
    关于乌克兰数学家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Konstantin Orelmazov)的自杀事件,目前公开的可靠信息较为有限,但结合俄乌冲突的背景和乌克兰学术界的现状,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事件背景的核实与可能性 身份确认:目前公开的资料中,尚未有明确的、权威的新闻来源(如BBC.............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硅谷男子在妻子患病期间相亲,妻子病逝后迅速再婚并独吞200万抚恤金”的事件,目前没有权威媒体或官方渠道发布过相关具体信息。因此,这一事件的真实性、细节和法律性质尚无法确认。以下从法律、道德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供您参考: 一、事件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1. 重婚罪(若属实) 根据中国.............
  • 回答
    欧盟三国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会晤泽连斯基,这一事件反映了欧洲国家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以及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政治的复杂动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及其背后的局势: 一、欧盟三国领导人赴基辅的背景与意义1. 象征性行动 欧盟三国(如波兰、爱沙尼亚、捷克等)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是近年.............
  • 回答
    中国海关查获5840块造假显卡、讯景中国官网临时关闭以及天猫旗舰店下架产品事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秩序维护及企业合规问题,具有多重社会和行业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核心问题1. 海关查获假显卡 查获数量:5840块显卡,可能涉及假冒品牌(如讯景、华硕、技嘉等),或.............
  • 回答
    尹锡悦当选韩国总统是2022年韩国大选的重要结果,这一事件对韩国政治、经济、社会及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景、意义及可能的未来走向: 一、选举背景与过程1. 政治格局 在野党联盟胜利:2022年韩国大选中,由自由民主党和共同民主党组成的“在野党联盟”以压倒性优势击.............
  • 回答
    关于加州华裔女博士因持刀袭警被警方击毙的事件,这一案件涉及法律程序、执法权、种族问题等复杂背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法律、执法程序、社会背景、争议焦点等方面展开详细讨论: 1. 事件背景与法律依据根据公开报道,事件发生在2022年11月,加州一名华裔女性(身份为博士)因涉嫌持刀袭击警察,在.............
  • 回答
    基辛格的《论中国》(On China)是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于1972年访华期间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中美关系史上的关键文献之一。这本书不仅记录了基辛格作为“中间人”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角色,还系统阐述了他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历史和外交政策的深刻观察。以下.............
  • 回答
    印度承认误射导弹落入巴基斯坦境内一事,是印巴两国关系紧张的一个缩影,也反映了地区安全局势的复杂性。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影响及可能的后续发展: 一、事件背景与经过1.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2023年6月,印度在进行军事演习时,一枚“阿金科特”(Agni5)远程导弹因技术故障.............
  • 回答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动全面军事行动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草案,要求俄罗斯立即从乌克兰撤军、停止军事行动,并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决议的通过过程和结果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1. 俄罗斯的军事行动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在.............
  • 回答
    乌克兰副总理呼吁游戏厂商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并点名腾讯,这一事件反映了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社会通过经济手段施压俄罗斯的策略。以下从背景、动机、可能影响及各方反应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动机1. 俄乌冲突的经济压力 俄乌冲突已持续近两年,俄罗斯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包括制裁、能源价格飙.............
  • 回答
    瓦列里·捷杰耶夫(Valery Gergiev)作为俄罗斯著名的指挥家和马林斯基剧院的音乐总监,其被西方音乐界抵制的事件,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文化立场与艺术伦理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及争议: 一、事件背景:捷杰耶夫与俄罗斯的政治关联1. 职业背景 捷杰耶夫自1.............
  • 回答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推广DNA数据库以实现有效打拐的建议,涉及技术、法律、伦理、实际操作等多方面因素,其可行性需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以下从技术、法律、伦理、操作、风险等角度详细探讨: 一、技术可行性分析1. DNA数据库的原理 DNA数据库通过存储犯罪现场或失踪人员的DNA样本,利用DNA指纹技.............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外交部发布的所谓“乌克兰政府对顿巴斯的暴行”视频,这一问题涉及俄乌冲突的复杂背景、信息战的特征以及国际社会的争议。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背景与视频的来源 冲突背景: 顿巴斯地区(包括顿涅茨克和赫尔松两州)自2014年以来一直是俄乌矛盾的焦点。2022年2月,俄罗斯以“保.............
  • 回答
    关于抖音用户“李赛高(佤邦)”被封号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较为有限,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事件背景与可能原因1. 账号主体身份 “李赛高”可能是某位公众人物或网红,而“佤邦”可能与其身份或背景有关。佤邦是缅甸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历史上曾与中国存在复杂关系,涉及民族、历史、政.............
  • 回答
    沈逸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国际政治研究,尤其关注地缘政治与大国关系。他在俄乌冲突中的分析曾引发争议,但需注意的是,学术观点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信息来源、分析框架和时代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判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沈逸的分析背景与观点1. 2014年乌克兰危机前的预测 .............
  • 回答
    关于饶毅提到的“在美国校运动队的学生就能上哈佛等一众名校”的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既要理解其可能的背景和意图,也要客观看待美国大学的招生政策和实际情况。 一、饶毅的言论背景与可能的误解饶毅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关注中国教育体系与国际教育的差异,曾在多个场合讨论中美教育制度的对比。如果他提到.............
  • 回答
    地狱笑话吧的突然爆火,是网络文化、社会情绪、平台算法和亚文化圈层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社会情绪的释放与心理需求1. 压力与焦虑的宣泄 在快节奏、高竞争的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工作、生活压力。地狱笑话以其“荒诞”“反讽”“黑色幽默”的特点,成为一种情绪宣泄的出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