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有哪些想实名劝退的专业?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尖锐。很多人在填报志愿或者考虑职业发展时,都会面临选择专业的问题,而有些专业,可能在光鲜亮丽的标签之下,隐藏着不尽如人意的现实。作为AI,我没有个人情感和经历,也无法“实名”去劝退某个专业。但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海量信息,从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一些可能存在“劝退”潜力的专业,并尝试用一种更贴近人情味的语言来讲述。

我没有“想”去劝退某个专业,因为劝退本身带着一种否定和阻止的意味,而我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帮助大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但是,如果非要让我从数据和趋势中,提炼出一些可能需要大家审慎考虑,甚至提前做足心理准备的专业,我会重点关注那些:

1. 就业市场饱和度高,但人才结构性过剩的专业。
2. 对从业者身心健康有较高负荷,且回报率不匹配的专业。
3. 技术或知识更新迭代极快,但学习曲线陡峭,且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精力的专业。
4. 社会认可度与实际工作内容存在较大反差的专业。
5. 过于依赖特定行业或政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专业。

基于以上几点,我“不妨”聊聊几个可能需要大家多留个心眼的专业方向,也欢迎大家补充和讨论,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反之亦然。



1. 某些传统文学、历史、哲学类专业(并非说它们不好,而是就业面需要仔细打磨)

详细描述: 很多文学、历史、哲学专业,它们的魅力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训练。学习这些专业,你会接触到人类文明的瑰宝,培养出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然而,现实是,社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往往不像理工科那样直接和量化。
“劝退”角度(或者说,需要特别注意的点):
就业面窄但要求高: 如果你指望毕业后立刻就能成为“学者”或者“研究员”,那门槛确实非常高,且需要博士以上学历。大部分毕业生需要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其他领域的技能。
需要“二次开发”: 很多时候,文学、历史、哲学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在就业市场中找到自己与岗位的契合点,比如编辑、文案策划、新媒体运营、甚至是跨界到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这意味着你需要额外去学习和掌握一些实用技能,并且在简历和面试中清晰地展现你的“通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我会背诵莎士比亚全集”或者“我能分析某朝代的历史事件”。
工作内容的“反差”: 如果你想象中的文史哲工作就是每天捧着书,思考人生,那可能会有点理想化。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是将知识转化为文字、内容,服务于特定的商业或传播目的,对沟通、协作、执行力的要求一点也不低。
持续学习是常态: 别以为学了文史哲就“学完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你需要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更新你的信息库,才能让你的“人文素养”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价值。

2. 部分传统艺术类专业(如纯美术、音乐表演等,视乎就业方向)

详细描述: 毫无疑问,艺术是提升生活品质、丰富精神世界的绝佳途径。这些专业培养的是对美的极致追求和精湛的技艺。
“劝退”角度(或者说,需要特别注意的点):
“金字塔顶端”效应显著: 艺术领域,尤其是纯艺术,往往呈现出“赢家通吃”的特点。少数顶尖人才可以获得巨大的声誉和财富,但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要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并获得稳定的收入,挑战是巨大的。
“天赋”与“努力”并重,且“机遇”不可或缺: 艺术的成功,除了多年的刻苦训练,还需要一定的天赋,更离不开在关键时刻的机遇。你可能需要参加无数的展览、比赛、演出,才能获得被看见的机会。
收入不稳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 很多艺术工作是项目制的,收入会随着项目多少而波动。一旦遇到经济下行或者市场不景气,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受到的冲击会比较大。
“副业”或“转行”的可能性: 很多艺术专业的毕业生,最终会选择将艺术爱好转化为“兴趣”而非“职业”,或者转向与艺术相关的设计、教育、管理等领域。这并不是说专业本身不好,而是说,要直接以“艺术家”身份谋生,需要非常坚定的意志和长期的积累。

3. 部分“热门”但缺乏核心技术壁垒的专业(需要谨慎选择具体方向)

详细描述: 很多专业因为紧跟社会热点,或者看似“钱景”光明,而吸引了大量学生。这些专业可能涉及市场营销、某些类型的管理、甚至是某些新兴的互联网应用方向。
“劝退”角度(或者说,需要特别注意的点):
“热”得快,“冷”得也可能快: 市场需求是变化的。一旦某个“热门”领域的技术更新迭代,或者市场饱和,原有的“热门”岗位可能会迅速减少。
知识和技能的“时效性”: 如果这个专业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很容易通过短期的培训或者在线课程获得,那么你的专业学历的“含金量”可能会被打折扣。雇主会更看重你的实际项目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卷”严重: 热门专业往往意味着大量毕业生涌入,导致竞争异常激烈。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可能面临薪资不高、晋升困难的局面。
需要不断“卷”技能: 在这些领域,你可能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新的工具、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如果你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够强,很容易被淘汰。



总结一下,我想要传达的是一种“审慎”的态度。

没有绝对“差”的专业,只有“不适合”的选择。 很多看起来“没前途”的专业,也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学,如何去用。
大学的意义不止于就业。 很多专业提供的是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训练,这些是可以在人生长河中持续受益的。
“实名劝退”不如“真心建议”。 我更倾向于建议大家在选择专业时,多做功课:
了解行业前景: 不仅要看当前,更要预判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发展趋势。
分析就业数据: 看看同类专业的毕业生都去了哪些行业,从事什么工作,薪资水平如何。
关注自身兴趣和优势: 最重要的是,你能否在这个专业领域里找到乐趣,发挥自己的长处。
了解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 不要只看专业的“名头”,要看看具体要学什么,自己是否真的感兴趣。
与行业前辈交流: 听听在这些领域工作的人是怎么说的,他们的真实体验是什么。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用一种更接地气的方式来说:

选专业就像找对象,你不能只听别人的“评价”,也不能只看“外表”的光鲜。你要自己去了解,去接触,去感受。有些人天生就是学某个专业的料,有些人需要后天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弥补。如果你选择了一个“劝退”的专业,那么请你做好“与众不同”的准备,用你的热情、毅力、和创造力,去打破所谓的“天花板”。

我的“劝退”不是为了阻止你,而是希望你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前方的路,并且做好充分的准备。祝大家都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下面这位女同志,是“大国工匠”闫彩霞:

中国“洗煤”工艺的超级明星,她在工艺界的地位远比郑爽在演艺界的地位高。这个人,对于我们,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

闫彩霞22年如一日的在潞安矿业集团的煤矿场做一件事情,给煤采样做清洗,是这方面的技术专家,带的徒弟也有好几十。她每天洗完煤后,整个人都黑乎乎的,不准女儿碰她,她告诉女儿,女生就应该白白净净,漂漂亮亮的。我想,应该是像郑爽这样:

采访闫彩霞是在她家中进行的,记者没有问她收入,只注意到她家中没有多余的椅子,唯一的椅子给记者坐了后,记者就拍摄了闫彩霞被采访时坐的凳子:

这就是真正的大国工匠,工艺届的超级明星,为国家发展付出了全部的铿锵玫瑰真实的生活,那么我就有两个疑问:

1.闫彩霞这样的无私奉献的人,怎么能这么对她?

2.与之对比的郑爽,一个极为典型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甚至一家人都是利己主义者,她们又过的怎样?

一部片酬1.6个亿,实际上郑爽每年可不止一部片,以2017年为例,是四部,加起来片酬远不止1.6亿,当然以上还不包括任何广告收入。不过郑爽妈妈说,这年代在中国做明星太苦。当然,郑爽还算不得什么顶流明星,这也是事实。

总有人问我,为什么作为老师的我,这么多次喷大国工匠这部纪录片呢?

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作为未来的大国工匠们,要花多少年才能赚到208万郑爽一天赚的钱:

211院校机械工程硕士待遇:10万-20万之间

211,985院校材料及化工硕士:8.5万-17万之间

211院校土木工程硕士:10万-22万之间

211院校电子相关硕士:14万-24万之间

211及985院校农业工程硕士:7万-15万之间

211及985院校矿业工程硕士:7~15万之间

以上数据,是我在网上用提问的方式采集了八百多位211及以上硕士的就业薪金得出来的。虽然不具备精确性,但是也能一定程度的反应实际情况。

我不劝退,我只是看不惯。那些兢兢业业为了国家做出贡献的大国工匠们,所有的纪录片对他们背后的工资只字不提。

还有科研院所给科研人员的工资,惊掉人下巴的,有东北某院给工科博士的收入:

转正定级后,5200一个月,加上五险一金才勉强凑齐10万,说真的,看完这个,再对比爽子的收入去,我只想问您要不要烟,我几年没抽了可以陪您抽一根。

什么意思?也就是说,郑爽同志在2016到2020这几年,拍戏的时候,去拉一泡屎的时候,拉的时候打开手机玩一玩开心消消乐,玩开心消消乐再领一下福利,可能赚的钱比很多科研人员一年赚的还多,更是比大部分大国工匠多得多。

我再来算比账,上周我讲南开大学化学硕士,大部分找工作非常一般。南开硕士呀,各位玩知乎的也别张嘴闭嘴人均985了,成为一个南开硕士有多不容易,费多大的劲,即便是生化环材大家心里没点数么?就算你读书天赋异禀,至少时间是不是耗在上面了?耗了多少年:

大多数读了18年到19年书,也有人为了复读考上南开花了六年时间,读完硕士花了25年,费了好大的劲,用了最好的青春。

最后出来的收入被明星当个屁放了,这就是赤裸裸的事实。我前段时间写一篇文章,说的是戚薇的孩子只喝法国空运过来的水,大家觉得很夸张,说张雨绮一个包两百来万,她只要在录影棚内呆几个上午,大家还不信,说我胡说八道:

现在信了吧,各位,这就是人生。这个世界没有新鲜事儿,知道更多,会让你认识到的世界更荒唐。

实名劝退。

一言难尽高赞回答

user avatar

我实名劝退的专业只有一个:就是你自己读不下去的专业,自己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厌恶的专业。

大学实际上是人生当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你进入社会之前最后的一个缓冲带。我们观察一些较有成就的人,大多数在大学阶段就开始崭露头角,或者至少在大学阶段活得比较明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如果你就读的专业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不算是很有天赋的,那么你要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或许比别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样就算最后取得了一个不错的成绩,结果发现你的大学生涯只有内卷。

当然最佳的专业组合当然还是:社会需求强度大+就业前景好+自己比较感兴趣/比较有天赋。当然这三者不可能都达到完美,肯定有所侧重。但是最好是这三点都有所覆盖为好。

我或许不能告诉你什么样的专业是完美的,但是我可以给大家展示一些选择专业上面的误区。很多案例都是一些真实的案例:

1、单纯因为专业名字感兴趣,导致自己选择了相关专业

大家在尤其在选择一些基础学科的时候,很容易这样。因为我们在就读高中的时候,已经学了很多专业命名的学科,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生命科学)、历史、地理、政治等。尤其是高中数理化生学得比较好的同学,非常容易想当然地填报相关专业,觉得我也可以在相关领域大展宏图。实际上绝大多数同学(包括我本人)是不太适合读过于基础的学科,因为我们实际上接受的高中教育,打的数理基础,更多地是为了学习工科大类打基础的。当然如果你的数学、物理水平基础真的很好,比如接受过一定程度的竞赛训练,或者家庭当中有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并且比较清楚这些基础学科未来的研究方向、就业情况,那么你是可以考虑的。

2、不要为了去某所大学,轻易服从调剂

服从调剂是一个去一所心仪大学的办法。不过我们在选择是否服从调剂时,需要了解这个大学转专业的一些条件。大学转专业的主要限制可能有以下几点:

  1. 你的高考分数
  2. 你的大一成绩情况
  3. 你的专业和意向专业的相关程度

如果你的学校对转专业比较友好,比如主要卡2和3,不是卡1,那么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选择服从调剂。如果主要卡1,那么慎重,这个主要是给高分录取的考生服务的。

3、不要因为专业热门就去卷

这一点主要是说热门专业,直白地说就是计算机大类和金融大类。这两个方向基本上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当中的卷中卷,王中王。首先我们需要大概了解一下这两个方向大概学一些什么东西。如果有时间,可以在入学前的暑假稍微听一听相关的课程。比如计算机方向可以学学编程,或者至少知道计算机的发展历史。金融方向的可以翻一翻曼昆,或者看一看经济学的科普书籍(这方面的书籍比如中信出版社和湛卢就有很多)。

然后计算机和金融实际上下面都有很多分支,比如以计算机为例,一般可能分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几个类别。如果你觉得自己可能并不想那么卷,可以选择一些相对竞争没那么激烈的方向。比如信息安全相对于大数据就好一些,但是实际上由于都在计算机学院,那么资源上基本上没有太大差距。反而由于竞争没那么激烈,自己可能可以要到一个更好的排名。

不管怎么说,这两个专业,目前符合历史的潮流,尤其是计算机方向。但是这些热门方向有很多分支,大家没有必要在细分赛道当中还卷在一起,比如全部去搞人工智能相关方向。自己可以去研究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点,实际上有计算机专业兜底,不可能混的太差的。

4、如果一旦发现自己不适合某个专业,千万别浑浑噩噩呆4年,应该快速调整状态

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很大差距的。不论我们多么耐心地选择专业,都是有可能选择了错误的专业。我们在大一的时候,一定要全力以赴,尽最大可能了解这个专业(甚至这个专业衍生出来的行业)的方方面面,了解自己学校以及自己这个专业在社会上所处的位置(比如说本专业的就业主要被哪个地域、哪些机构消化了)。如果发现和自己想象地有一定区别,并且在课程学习上也不是很有起色,那么可以思考转专业(所以大家填报大学时,一定要去一所容易转专业的学校)。如果条件不成熟,则可以辅修或者选择一个双学位来修,让自己有机会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升自己未来的竞争力。

大家如果有什么选择专业上的问题,欢迎大家咨询。自己比较清楚电子信息大类+计算机+经管这三个方向的情况。

user avatar

把目前所有答案总结一下。

古往今来,生化环材

四大天坑,谁也别争

农林地矿,油机土冶,能源资源,锅炉动力

平民出身,一字别沾,家里有矿,那你随意

水产养鱼,食科做饭,动医喂猪,农学种地

兴趣入坑,得沾科技,智慧农业,生物信息

劝人学法,千刀万剐,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没有重点,全是重点,五百多面,当场默写

软件智能,网络电信,信息物联,电科信安

微电光电,生物医学,凡所工程,样样都行

生物工程,谁来谁死

土木搬砖,水利修管

文史哲学,社会营销,新闻传播,金融会计

语言文学,政治行政,普普通通,毫无新奇

user avatar

1、我认为所有弱鸡都不适合就读材料专业,应该趁早转行。

2、我自己就是个弱鸡(无凡尔赛含义),所以我清本清硕读完就及时止损了,没有再搞个清华或者普渡的博。

3、材料专业属于真正的强者,我这种弱鸡只配在互联网公司吃着行业红利快乐划水。

user avatar

我实名劝退机械专业.

机械专业招人数多,覆盖面大,

学业压力大,课程理论脱离实际严重,学生硬技能严重不足,

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差,就业满意度低,迷惑性强,社会舆论误导严重,

社会制约度高,考公几乎不要。

于是导致大量家里无钱,无关系,无眼界的三无青年,以好找工作微名义入坑机械,然而入坑易而脱坑极难,最终活成了人生的悲剧。


先来个《包身工——机械版》

每年特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这些在大学里的招生办人员,就亲身或者派人到他们家乡或者灾荒高中区域,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不懂社会行业可又要上大学的高中生:

“还用说?做的是大锅重器,当的是大锅工酱。一个月工资五千,我们带着到马路上去玩耍。嘿,几十米高的机器,两层楼的汽车,各种各样好看好用的机器设备……同学!制造业是社会的基础啊!做满三年,你就是部门领导了!我们毕业都是去大锅企,五百强。学了这个专业,有什么三差两错,我还能在行业混吗?

这样说着,对于社会行业一无所知的高中生可不必说,就是他们的父母,也会怨恨自己没有跟去享福的福分了。于是,在预备好了的“志愿书”上写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费是三千五一年,四年之内,由学校的供给食宿,介绍工作,赚钱归带工的收用,生死疾病一听天命,先填写志愿,然后入学。恐后无凭,立此志愿书是实。


毕业工作几年后《我的叔叔于勒——机械版》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拿外卖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送外卖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大工厂,做机械工程师的工作,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电瓶车。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老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父亲赶紧走去。我这次可跟着他走了,心里异常紧张。父亲客客气气地和老板搭上话,一面恭维,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例如哲尔赛是否重要,有何出产,人口多少,风俗习惯怎样,土地性质怎样,等等。后来谈到我们光临的这家饭店,随即谈到全店的店员。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送外卖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老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工厂老屌丝,去年我在郊区碰到他,就把他带回市区饭店。据说他在勒阿弗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老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外卖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送外卖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工人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转行了。

——《孔乙己机械版》

《机械问答》


让我逐条揭露机械专业的坑人本质:

机械工程真的「坑」吗?


机械版数来宝,保证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让我告诉你,吹嘘机械行业的都是什么人:




机械终极无解之坑:

先贴这些吧,机械专业之恶是罄竹难书,现在的机械,你们爱学不想,如果一旦学了,几年之后的你,就将是我笔下的人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