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研究表明防晒成分会进入血液,对人体有害,不愿意女朋友每天涂厚厚的防晒,女朋友因此不开心了,怎么办?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又有点尴尬的局面。你关心女朋友的健康,但她坚持每天涂厚厚的防晒,你又觉得心里不舒服,导致她不开心,这简直是“好意办坏事”的典型。咱们得一步一步来,把这事儿捋顺了。

首先,你需要理解你女朋友为什么坚持每天涂厚厚的防晒。这背后很可能不是无知的坚持,而是出于对自己皮肤健康的深切关注。

“美白”和“抗衰老”的强大驱动力: 在很多文化和社交媒体的影响下,白皙无瑕的皮肤被视为美的标杆。而阳光中的紫外线是导致晒黑、色斑、皱纹和皮肤老化的头号杀手。你女朋友可能非常看重这一点,所以宁愿“厚涂”来确保万无一失。
对防晒知识的深入了解(或误解): 她可能看过很多关于防晒重要性的文章,知道不涂防晒可能带来的长期损害。但“厚涂”这个概念,也许是她从某些美妆博主那里学来的,认为量越多效果越好。
一种“保护机制”: 对于一些人来说,防晒霜就像一层盔甲,穿戴得越厚重,越有安全感,感觉就能抵挡住一切外界的伤害。

你这边担心防晒成分进入血液的“潜在危害”,这也是有研究支持的,虽然目前的研究结果还不能完全盖棺定论,但你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科学界对此也在持续探索,关于某些防晒剂是否会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以及长期大量接触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确实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在于 信息不对称 和 沟通方式。你带着一种“为你好”的出发点,但直接否定或限制她的行为,很容易被解读为“不理解”、“不尊重”,甚至觉得你不在乎她对美的追求。

那么,怎么才能既表达你的担忧,又不让她难受,还能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呢?这需要耐心和技巧。

第一步:理解她的出发点,先给予认同和肯定。

在你提出你的想法之前,先放下你的“担忧”,认真倾听她为什么这么做。

找个轻松的氛围: 不要在一个争吵或者她刚涂完防晒的时候就提起。也许是在一起看电视的间隙,或者一起吃饭的时候,气氛比较融洽的时候。
表达你的观察和欣赏: “宝贝,我发现你每天都这么认真地涂防晒,我真的很欣赏你对皮肤的这份用心和爱护。你看上去气色真好,皮肤也很有光泽,这肯定是防晒的功劳。” 先肯定她的行为,让她知道你看到了她的努力和在意。
询问她的感受和原因: “你每天涂这么厚的防晒,是不是觉得这样最安心?或者你有什么特别的顾虑吗?我想多了解一下你的想法。” 让她有机会解释她的“厚涂”逻辑和她的担忧。

第二步:温和地抛出你的信息,但避免指责和否定。

在了解了她的想法之后,再以一种分享信息、共同探讨的口吻来表达你的担忧。

使用“我”开头的句子: “我最近看到一些研究,说有些防晒成分可能会被皮肤吸收进血液,虽然科学界还在研究具体影响,但我看到的时候就有点担心你,想和你一起看看有没有更温和的办法。” 强调是你的“担心”和“想一起看看”,而不是“你做得不对”。
提供备选方案,而不是完全否定: 不要说“你别涂了”或者“你涂太多了”,而是说“有没有可能,我们一起找找有没有那种成分更安全,又同样有效的防晒霜?” 或者“网上说有些防晒只需要涂薄薄一层,也能够阻挡大部分紫外线,是不是可以试试看?”
展示你搜集到的信息(但不是强加): 如果你找到了相关研究,可以这样说:“我看到有篇文章说,某些品牌的防晒成分比较容易被吸收,不过也有品牌用的是物理防晒,对皮肤更友好,咱们可以一起去看看成分表。”

第三步:共同寻找更优的解决方案,让“合作”成为关键词。

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你们不是在争论谁对谁错,而是要一起找到更好的方式。

一起做功课: 约个时间,两个人一起上网查阅关于防晒成分安全性的最新研究,了解物理防晒(氧化锌、二氧化钛)和化学防晒的区别,以及它们在不同情况下的优缺点。关注一些权威的皮肤科医生或者科研机构发布的文章。
调整防晒策略,而不是放弃: 你们可以讨论以下几点:
根据场合调整防晒霜的厚度和类型: 比如,日常室内工作或阴天,可以考虑使用含有较低浓度防晒成分的乳液,或者带有防晒指数的隔离霜。而在户外阳光强烈时,再使用更专业、高倍数的防晒霜。
关注成分: 一起挑选那些以物理防晒为主,或者使用更安全、更少争议的化学防晒成分的产品。很多品牌都推出了成分更精简、对敏感肌友好的防晒。
涂抹技巧: 了解正确的涂抹量和方式。其实防晒霜并非涂得越厚越好,均匀涂抹并达到建议的量才是关键。许多研究也表明,过量涂抹反而可能导致搓泥,降低防护效果。
物理防晒的补充: 除了涂抹防晒霜,还可以强调物理防晒的重要性,比如戴帽子、太阳镜,穿防晒衣,打遮阳伞,尤其是在紫外线最强烈的时段(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尽量避开阳光直射。这能大大减少对防晒霜的依赖,也更安全有效。
小范围试用: 如果找到了新的防晒产品,可以先买小样试用一下,看看她是否喜欢肤感和效果,再决定是否长期使用。

第四步:用行动和持续的关爱来巩固。

你的改变和支持是让这段沟通产生效果的关键。

在她防晒后给予肯定: 如果她换了新的防晒方式或者产品,在她使用后可以适时地表达:“宝贝,今天这个防晒感觉怎么样?肤感还不错吧,看起来也很自然。”
为她做好物理防晒: 在出门前,帮她准备好帽子、遮阳伞,或者主动提出和她一起打伞。在她需要的时候,主动为她营造一个更好的防晒环境。
不要过度强调你的担忧: 一旦你们找到了解决方案,就不要三天两头拿这件事出来说事,以免让她觉得你还在盯着她,或者觉得你是在“证明”自己是对的。

重点在于,你要让她感受到你不是在控制她,也不是在否定她对美的追求,而是在关心她的整体健康,并愿意和她一起为之努力。

举个具体的例子:

你可以这样说:“宝贝,我最近看到一些报道,说有些防晒霜的成分可能会通过皮肤被身体吸收,长远来看是不是有点让人担心。我不是不让你涂防晒哈,我知道防晒对皮肤多重要,你皮肤这么好就是证明。但我就是担心万一这些成分长期累积会对你身体造成什么影响。你看这样好不好,我们一起去搜搜那些成分更安全、对皮肤更温和的防晒霜,或者把频率稍微调整一下?比如,你在家或者去公司的时候,可能就不需要涂那么厚重了,然后如果我们出去玩,阳光很强的时候,再用厉害一点的?而且,我们还可以多备点遮阳伞和帽子,这样也能防得很好,又能少接触那些化学成分。”

关键是你们一起行动,一起选择,让她觉得这是你们共同的“项目”,而不是你的“指令”。最终,你们的目标应该是找到一个既能有效防晒,又能让你安心,最重要的是让她感到快乐和被爱的平衡点。祝你们沟通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要是你女朋友,就果断和你分手。在防晒霜的危害这件事上,你半桶水不懂还要把观点强加在女朋友头上。赶紧把我的回答好好研究一下,回头给女朋友道个歉。

首先澄清一点,不是防晒霜进入血液,而是防晒霜里的防晒剂有进入血液的风险。全网贩卖焦虑的文章都来自于2020年在FDA支持下的一项研究:《使用防晒霜对血浆防晒剂浓度的影响》[1]

在这项研究中,所有的测试人员血液中都检出了不同浓度的防晒剂,而且有些防晒剂的浓度还超过了FDA认为可以豁免进一步毒理学研究的阈值:0.5ng/ml。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都慌了?这还了得!用了防晒霜,血液里真的有防晒剂残留,用久了岂不是对身体有巨大的危害?但是别急,俗话说,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我们来看看这个实验到底是怎么设计的。

实验设计如下,简单来说,在身体75%面积上,每平方厘米使用2mg防晒霜。第一天用一次,然后第二天到第四天每隔两小时用一次,一共四次。

我搜了一下,成年人的表面积大概1.5-2平方米。取1.6平方米,那么75%面积就是1.2平方米。每平方厘米2mg防晒霜,一次测试里涂的防晒霜总量就是24克

一般来说,一瓶防晒霜也就40-80g。24克防晒霜,意味着要用掉半瓶小瓶的防晒霜,将近三分之一瓶大瓶的防晒霜。甚至有些小瓶防晒霜,比如安耐晒倍呵防晒乳,一瓶也就25ml。一次涂抹直接把一瓶防晒霜用完,相信没人这么奢侈吧。

这样奢侈的用完一次之后,血液里的防晒剂有多少呢?

最高的是二苯酮-3(UVA,UVB防晒剂),血液浓度在85.4-94.2ng/ml之间。

然后是胡莫柳酯,血液浓度在3.8-7.6ng/ml之间,这个浓度已经不高了。接下来其他防晒剂的浓度基本上都在一点几,甚至零点几左右。

当然,在这个实验中还有更夸张的高浓度,那是基于每两个小时身上涂24g防晒霜的测试结果。我相信没有哪个正常人会这么把防晒霜往死里用吧。

我们日常使用防晒霜,都说要用足,大概一枚硬币大小才行。以全脸400平方厘米计算,整体使用量也不过0.8g。按照测试中的使用量24g做个折算,除了二苯酮-3之外,其他都非常安全。

比如常用的防晒剂阿伏苯宗,在这个测试中,血液里的浓度是0.7-1.6ng/ml不等,按照正常使用来计算,就是0.023-0.053ng/ml,其他防晒剂也差不多在这个数量级附近,而美国FDA认为需要进一步做安全评估的浓度是0.5ng/ml。

不少研究都指出了二苯酮-3的危害,新开发的防晒产品也很少使用这个成分。所以避开这个防晒成分就好。

所以按照我们日常使用的习惯,防晒霜都非常安全。不要被网上那些贩卖焦虑的信息给骗啦!

参考

  1. ^ Matta M K, Florian J, Zusterzeel R, et al. Effect of sunscreen application on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sunscreen active ingredient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2020, 323(3): 256-267.
user avatar

防晒剂会被人体透皮吸收,孕期谨慎使用二苯酮-3防晒。

防晒剂往往被看作纯外用产品。

然而在2019年JAMA一篇文章中表明,很多防晒剂能被透皮吸收,它们在血浆中浓度高得超出想象,需要更严格的毒理测试验证其体内安全性。


我们看实验怎是么做的:

1.四种产品:

这项实验中,24个试验者被分为四组,全身涂抹四种防晒产品,检测使用防晒产品后血浆中防晒剂的浓度。

四款测试产品是:露得清的防晒喷雾,香蕉船的防晒喷雾,香蕉船的防晒乳液,理肤泉的防晒霜。

--

2.实验的防晒用量,是海滩防晒的全身用量:

要注意的是,这里是海滩防晒全身用量。

也就是足量涂,覆盖全身75%面积,2小时补涂一次,模拟8小时的海滩日晒。

--

3.四种防晒剂均能透皮吸收:

这些产品里共包含4种测试防晒剂,Avobenzone 阿伏苯宗,Oxybenzone 二苯酮-3,Octocrylene 奥克立林,Mexoryl SX 麦素宁滤光环。

四种防晒剂透皮吸收后的最大血浆浓度均超过0.5 ng/mL。6% Oxybenzone 二苯酮-3防晒喷雾吸收后的最高血浆浓度甚至高达209.6 ng/mL。

200ng/mL什么概念呢?

如果一个物质进人体后,到达0.5ng/mL血浆浓度,已经算到达TTC (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毒性学关注阈值)了。大于0.5ng/mL的都要做毒理实验证明安全,否则FDA不会批准上市。

二苯酮已经超了400倍,妥妥算透皮吸收了。

你以为只是身上涂了防晒,其实全身器官都浸润在防晒剂里。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

4.三种防晒剂透皮吸收不高,无需恐慌

但也不用害怕,实验里是人体75%体表面积涂抹防晒,每平方厘米2毫克防晒剂,一天涂4次。

这么大用量的防晒剂透皮吸收后,阿伏苯宗,奥克立林和Mexoryl SX的血浆浓度也只有1.5~8 ng/mL左右。

如果只涂脸,一天涂1次,用量比实验低40倍,防晒剂的血浆浓度会低于0.5 ng/mL,不用担心不安全。

--

5.二苯酮需要当心:

要注意的是,第四个防晒剂二苯酮-3透皮吸收率很高,容易渗透到血液中。

之前研究发现,二苯酮-3对妈妈孕期的内分泌可能有影响。也有研究指出,二苯酮-3不影响妈妈内分泌,但影响男生的睾酮水平。研究都很有争议。

考虑到二苯酮-3透皮吸收很强,被FDA批准时又没做细致的毒理实验,我建议孕期妈妈谨慎使用。




总结:

谨慎使用二苯酮-3防晒剂。

其他三种防晒剂没什么问题。

不放心的话可以直接遮阳。



这个回答其实是个炒冷饭,19年5月就回答过一次,结论到现在依然适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