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有研究指铁剂联合红枣治疗贫血优于纯用铁剂?

回答
关于“铁剂联合红枣治疗贫血优于纯用铁剂”的研究,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论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贫血与铁剂:基础知识

首先,我们得明白贫血是怎么回事,以及铁剂的作用。

贫血: 简单来说,贫血就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就是红细胞里负责携带氧气的蛋白质)的含量低于正常水平。这会导致身体组织获得的氧气不足,人会感到疲倦、乏力、头晕、脸色苍白等等。
缺铁性贫血: 这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身体摄入的铁不足,或者吸收的铁不够,或者丢失的铁太多(比如女性月经量大、消化道出血等),导致体内储存的铁不足以合成足够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的体积也会变小,颜色变浅(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铁剂的作用: 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是治疗缺铁性贫血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它们能够提供身体制造血红蛋白所需的铁元素,逐渐纠正贫血。

2. 为什么会有“铁剂联合红枣”的说法?红枣的潜在优势在哪里?

如果说红枣能“优于”纯铁剂,那一定是因为红枣除了提供铁之外,还有其他对贫血恢复有益的成分,或者它能改善铁剂的吸收和利用。让我们看看红枣可能有什么“十八般武艺”:

天然铁源: 红枣本身确实含有铁,虽然含量不如专门的铁剂那么高,但它是一种天然的、食物来源的铁。对于轻度缺铁或者作为辅助补充,它能贡献一部分铁。
维生素C: 这是红枣一个非常重要的潜在优势。红枣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C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将三价铁(Fe³⁺)还原成二价铁(Fe²⁺)。而我们口服的铁剂,很多是以二价铁的形式存在的,但食物中的铁(尤其是植物性来源的非血红素铁)常常是三价铁。二价铁在胃肠道中的吸收率远高于三价铁。 所以,红枣中的维生素C可能有助于提高口服铁剂的吸收效率,让身体更好地利用摄入的铁。
其他B族维生素: 红枣也含有一定量的B族维生素,比如维生素B1、B2、B6等。这些维生素在人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辅酶角色,参与能量代谢、红细胞的合成等过程。虽然它们不是直接制造血红蛋白的原料,但对整体的造血功能和身体活力都有积极作用。
多种糖分: 红枣富含葡萄糖、果糖等,这些单糖可以为身体提供能量,改善疲劳感。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血患者的乏力症状,让人感觉“气色好一些”,但这和真正纠正贫血的机理不同。
天然、易接受: 相较于某些铁剂可能带来的肠胃不适(恶心、便秘等),红枣作为一种传统食物,口感好,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也更符合“食疗”的理念。

3. 如何解读“优于纯用铁剂”?

这里的“优于”可能不是说红枣本身比铁剂更能快速、高效地纠正缺铁性贫血,而是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协同增效: 最可能的情况是,红枣通过提供维生素C等成分,增强了铁剂的吸收和利用率。也就是说,当铁剂和红枣一起服用时,身体从铁剂中吸收和利用铁的效率可能比单独服用铁剂要高,从而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或者缩短达到正常血红蛋白水平的时间。
改善耐受性: 纯铁剂有时会引起不适,尤其是在空腹服用时。红枣的天然成分和食物基质,可能有助于缓冲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得患者更容易坚持治疗。
多重益处: 除了补铁,红枣还能提供能量、改善整体精神状态,这些是单纯的铁剂所不具备的。对于整体虚弱的贫血患者,这种“全方位”的改善可能会让他们感觉“效果更好”。
适用于特定人群: 比如,对于只需要轻度补铁、或者对铁剂耐受性差的人群,联合红枣的方案可能是一个更温和、更受欢迎的选择。

4. 研究的局限性与思考

当然,任何一项研究都有其前提和局限性,我们需要客观看待:

研究设计: 这样的研究是怎么做的?是纳入了一定数量的贫血患者,分成几组,一组只用铁剂,另一组用铁剂加红枣,然后比较一段时间后的血红蛋白水平、铁蛋白水平、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吗?样本量有多大?研究对象是哪种类型的贫血?这些细节很重要。
“优于”的定义: “优于”的标准是什么?是血红蛋白升高得更快?铁蛋白储备增加得更多?还是患者感觉更好?不同的衡量标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红枣的剂量和形式: 研究中使用的红枣是什么形式?是新鲜红枣、晒干红枣,还是红枣提取物?剂量是多少?这些都可能影响结果。
铁剂的剂量和种类: 联合治疗的铁剂剂量和种类是否与纯铁剂组相同?如果联合组使用的铁剂剂量本身就不同,那直接比较就失去了意义。
安慰剂效应: 食疗往往带有一定的心理暗示。患者知道自己在接受“更全面的”治疗,可能主观上感觉会更好。严谨的研究需要考虑安慰剂效应。
个体差异: 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患者的体质、饮食习惯、吸收能力都有很大差异。一项研究的结果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人群。

5. 总结与建议

总的来说,如果确实有研究指出“铁剂联合红枣治疗贫血优于纯用铁剂”,那么这个“优于”很可能体现在提高了铁剂的吸收和利用效率、改善了治疗的耐受性,以及提供了额外的营养支持。红枣中的维生素C是其关键的协同成分。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有益的补充: 如果你正在服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或者想要预防贫血,在医生的指导下,将红枣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或者在服用铁剂前后适量食用红枣(注意间隔时间,通常建议食物与铁剂间隔12小时,但如果是为了协同吸收,可能需要更精细的指导),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对于那些担心铁剂副作用或希望获得更全面营养的人。
不能替代: 请注意,红枣不能完全替代医生处方的铁剂。 如果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并且需要服用铁剂,那么务必遵医嘱。红枣的补铁作用相对温和,对于中重度的缺铁性贫血,单靠红枣是远远不够的,反而可能延误病情。
咨询医生: 最关键的是,任何关于治疗方案的调整,包括是否联合使用红枣,都应该在咨询医生或专业营养师后进行。他们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贫血的严重程度、原因、身体状况等)给出最合适的建议。

总而言之,将传统食疗的智慧与现代医学的手段相结合,往往能带来更佳的效果。但这一切都应建立在科学、严谨的研究和专业的医疗指导之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过去的两个月里,代表公司跑了几所大学,向学生们介绍现代药物研发的一般流程。每每提及临床试验,我都反复强调:临床试验从设计到执行,都是极其困难、繁琐、讲究细节的工作。任何一处的漫不经心,都可能直接影响整个试验数据的可靠性、结论的可信度。

课堂讲解难免有点纸上谈兵。本问题下的两篇文章,以其中一篇《红枣提取液联合小剂量铁剂治疗妊娠期贫血的疗效》为例,或许可以带给大家更直观的感受。

  • 随机化:本试验纳入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 80 例,按 1:1 比例随机分组至红枣提取液联合较低剂量铁剂治疗组(A 组)和单药口服铁剂治疗组(B 组)。尽管研究者声明“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根据文章“表 3”,两组基线血红蛋白(HGB)平均值、离散程度均存在一定差异,而患者年龄、孕周、贫血严重程度、血清铁蛋白浓度等可能影响治疗效果、效率的数据未作披露,因此难以判断本试验随机化是否足以消除潜在的个体间偏倚。
  • 疗效终点:本试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的疗效时,使用了“有效率”指标,但文章未明确定义“有效”的标准:受试者用药两周后复查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CT),任何增高均视作“有效”,抑或增高一定程度(如血红蛋白至少增高 10g/L)方视作“有效”?具有暗示性的疗效终点,如果并非学术界广为采纳的,应该明确定义再用于临床评估。
  • 安全性数据:本试验讨论两组治疗的安全性时,比较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并未按照严重性(seriousness)和严重程度(severity)分列具体数据,评估不全面。更奇怪的是,针对孕妇的临床试验,安全性部分未报告受试者的妊娠结局和胎儿情况,甚至触及了医学伦理的底线。
  • 饮食影响:根据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 2014 年版《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合理饮食是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基础处理手段。指导饮食可以增加患者的铁摄入和铁吸收,但本试验未述及该影响因素的专门控制方法,可能造成试验结果偏倚。
  • 样本量:本试验的总样本量定为 80 例,但未提供其依据。样本量是临床试验至关重要的一环,尤其进行统计学推断时,将直接影响推断结论的可靠性。研究者在“讨论”部分谈到:“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还需大样本量研究验证”,临床试验相对较小的样本量未必能够保证统计学结论的准确性,结论与事实真相背道而驰的可能性也可能大大增加。本试验既未设置主要疗效终点,又未根据疗效终点计算必要样本量,是一大硬伤,“结论”部分陈述过于确定,有欠严谨。

以上试举几条缺陷,有的是设计考虑不周,有的是对临床试验概念欠缺理解。即使不考虑执行层面,试验结论的可靠性都已经大打折扣了。

事实上,我并不乐意在知乎批评个别的临床试验。一方面,尽管这里许多人都知道“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这一术语,但对于临床试验从设计到执行,涉及的各方面专业知识,绝大多数人都一知半解。即使像我这种从事临床试验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面对统计学和操作细节基本也是一头雾水。

另一方面,由于临床试验的复杂性、困难性,找到一个完美的临床试验相当不易,“批评”则容易得多。如果仅仅把精力投入到临床试验的瑕疵上,必然忽略了临床试验的积极意义。相比“完美的临床试验”,我们其实更加青睐“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设计合理,样本量足够,执行可靠,数据完整,结论严谨,得到的结论才具备较高的参考价值。

当然,临床试验的高度专业化、精细化,为普通人解读、理解结果增添了不小的困难。然而,这样的知识壁垒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需求,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之间的知识间隙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弭,于是被一些别有用心之徒利用。因此,权威的、理性的、无利益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普及,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

不仅仅是国内,国外的学术期刊同样刊载了相当比例的低价值临床试验。一部分因为临床工作者对临床试验的认识有限,未充分意识到临床试验对多领域知识、能力的需求,一部分则因为临床工作者低估了试验期间的持续压力,无法长期保持稳定的操作水平。国内一些优秀的医学院校,已经开始为临床试验配置专门的统计人才和执行人才,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

最后,我还想提醒一下:该临床试验涉及的亦贝安红枣提取液仅为食品(参见京东销售页面),尚未正式批准用于治疗或辅助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请各位准妈妈务必遵照医嘱,选择疗效可靠的补铁药品。

扩展阅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