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干不下去了,跑回大学,之前,腾讯的,今日头条的,旷视的不都这样
什么意思呢,全世界企业的业务团队都是靠把谷歌微软facebook三家的原创ai算法改改做应用
你一个公司,养一个研究院,搞的算法根本比不上谷歌微软facebook免费开源的算法
公司的业务团队只用谷歌微软facebook的算法,根本就不用所谓的本公司xx研究院搞的算法
比如视频推荐算法,大家基本就是把youtube的那个推荐算法改改用,youtube的推荐算法就是谷歌免费开源的
(学术大佬在论文里,可是说自己的算法比谷歌微软facebook的更好哦,等来了公司,业务团队一用,这是什么玩意?这么差,你们论文数据造假了吧,哦,学术界行业术语不叫数据造假,叫美化数据)
(比如腾讯,今日头条。。。)
那么公司老总会怎么想,这个研究院还有必要办下去?
==================
ai学术界也是靠把谷歌facebook微软的算法改改发ai论文
但是学术界的考评标准是看论文数量哇
有了论文数量,就可以在什么清华复旦舒舒服服的混下去
什么博导院长(名),年薪几百万(利)
谁管你的论文算法是不是比谷歌微软facebook的好还是不好的?
国内发ai论文的,谁还不来个挑数据,改数据,美化个数据图片啥的
只要你不吹你的论文是什么世纪大突破,谁会来花钱重复你的论文跟你过不去?
大家都是混炮制论文这碗饭的,小猫咪怎么会有坏心思呢?
=====================
另外说一句,达摩院的首席科学家潘建伟,最近日子不好过,可能也是导致企业对学术界极度失望的原因
==========================
=======================
=======================
诺贝尔奖得主被曝52篇论文涉嫌造假,但他并不是第一个……
今年的诺贝尔奖发完还没多久,前年的获奖者就被曝出论文造假。
据媒体报道,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的格雷格·赛门扎,遭到知名学术网站Pubpeer的质疑:格雷格作为通讯作者的多篇论文里,都存在涉嫌造假的问题,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伪造实验图片,一图多用等等。
被质疑的论文多数都是格雷格与中日韩三国团队共同完成的,格雷格在其中担任的是通讯作者的角色。因此有人认为他应该对实验结论负责。
众人唏嘘:诺贝尔奖得主也造假了吗?那发出去的奖怎么办?
具体情况究竟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首先和大家聊一下此次曝光出格雷造假的Pubpeer。
该网站创立于2012年,其宗旨是鼓励科研人员对现有论文进行讨论,进行同行审查。严格来说是一个科研论坛。
图片
这一次格雷格就是被Pubpeer曝光了有52多篇论文涉嫌造假。大部分都是实验所用图片存在雷同和伪造。我们就选其中几篇来看看。
第一篇是2008年发表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的论文。论文名为“Mitochondrial autophagy is an HIF-1-dependent adaptive metabolic response to hypoxia”。其中多张实验图片在Pubpeer上被用户质疑。
以上两次不同的实验,能很明显地看出是用了同样的图片。
上面这张图乍一看还挺正常,但是如果放大了右上部分后,“惊喜”就来了。
能够明显看出,这张图片是被人用修图工具擦除过的。
同样的擦除技术,很明显被广泛运用在这篇论文里面(见下图)。
而这篇论文的HF-1,和格雷格的获得诺贝尔奖息息相关。
同样是发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的论文里,则疑似采用了复制粘贴的方式进行伪造。
其它的论文也被指出存在类似的问题。有一些地方不仅是相似,可能就是用了同一张图,有时连PS都省去了。
上面的图片,出现在一篇发表于2016年的Cancer Research的论文。实验采用了三只小鼠的肺切片,其中的两张图片存在高度相似。M2的图片似乎就是M1经过平移后所得。
以上的行为如果都被实锤的话,那么这些造假行为也太没有技术含量了,既不用修改数据,也不用伪造实验结果,只需要会PS就能干。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论文均被引用了上百次。其中2008年发表在JBC的那篇,有媒体称在谷歌学术被引用1405次以上,是绝对的高引用频率论文。
和许多深陷学术丑闻的大咖一样,格雷格本人也有许多的光环和头衔。
格雷格出生于1956年,如今在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任教授。
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疗中心的官网资料,格雷格目前任儿科学,放射肿瘤学和分子放射科学,生物化学,医学和肿瘤学等学科的教授,而且还是美国医学遗传学学院的创始成员。
不只是在理工方面闪闪发光,格雷格还拿到了哈佛大学的文学学士学位。
如果你以为他只是个文理双全,写论文做研究的科研工作者,那也太小看他了。格雷格本人还是好几本科研期刊的编委会成员。
这件事情会得到这么多关注,除了手段奇葩外,还有就是格雷格本人的诺贝尔得主身份。那么如果一旦证实造假,格雷格本人的命运会如何?已经拿到的诺奖会被收回吗?
霍普金斯大学称格雷格本人已经知晓此事,但同样没作正式的回应。
之前超模君就说过,在打击学术造假的方面,没有哪个国家交出过满分的答卷。此次格雷格参与的研究出现这样的纰漏,也足以说明造假问题广泛存在。
其实学术造假和行为不端,有时候并不高明,但偏偏就能鱼目混珠数十年之久,造假者甚至还拿了诺奖。到底怎么做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这将是一个永远值得讨论和警惕的课题。
====================
当全球金融面临系统性风险时,企业必然会开始存储现金裁员节流,人才也会趋于回归旱涝保收的体制内。
就像我几个月前在另一个答案(如何看待字节跳动 AI 实验室总监李磊入职 UCSB?)里写到:
行业如同人生,有波峰必有波谷。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过去几年内发生的事(欢迎补充):
1、字节跳动副总裁、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马伟英,重返学术界——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惠妍讲席教授、首席科学家。
2、字节跳动 AI 实验室总监——李磊,重返学术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助理教授。
3、周志华弟子,旷视南京研究院人工智能研发中心负责人——魏秀参,重返学术界——南京理工大学任教授。
4、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主任——张彤,重返学术界——加盟创新工场兼任科研合伙人并出任港科大和创新工场联合实验室主任。
5、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AI四神之一,重返学术界——斯坦福计算机专业兼职教师,一边兼职一边继续创业中。
5、Google副总裁,Google Cloud AI/ML首席科学家——李飞飞,重返学术界——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HAI)联合主任,202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2021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总结起来就两句话。
在AI行业上升期:离开迂腐象牙塔,进入互联网企业拿股份挣热钱;
在AI行业衰退期:逃离资本家剥削,进入体制内安心做研究发论文;
妥妥的人生赢家啊~
评论里有很多只做过消费互联网的人在指指点点,哎呀“AI可以赋能搜推广”,“你不懂不代表没有”。。。
说这些的同学不妨自己去想想搜推广是什么业务属性,不妨想想你赋能搜推广的模型能不能复用到 其他领域,以及为什么不能。。。搜推广赚的是流量钱而不是ai解决方案或者技术服务的钱,属于营销领域,就在营销域吃得开。所以说不是我看不到搜推广,AI可以做的领域太多了,是你们只看得到消费互联网场景
最后不妨去问问搜推业务和各个大厂Lab的关系,去问问负责运维的团队,线上是强化学习、GNN多还是LR、GBDT多,不是以前哦,就当下。然后再想想,搜推广现在都卷成啥样了,看看自己团队人员砍一半会对业务造成什么影响
========================================
补充一点
大厂做lab刷论文很多是为了品牌,技术品牌做起来有这么几个好处:
一来可以让公司脸上有光可以PR宣传
二来可以招揽更多优秀的人才,在招聘上有心智的优势
三来就是和业务最相关的,卖货更容易。销售在兜售AI solution的时候,客户肯定会问你这个和XXX家有什么区别,其实哪有什么区别呢,这个时候大厂销售顾左右而言他,直接说我们xxx榜第一,超过了人类,论文每年xxx篇,技术NB。。。然后客户就会形成刻板偏见了
前两点的价值呢,不好证伪,那么只要第三点没问题,这个套路就可以持续包装演进。
那么第三点这个情况现在咋样了呢?
愿意付费买ai solution的客户,在吃了不少亏以后变聪明了,懒得看你的ppt做得多么高端了,懒得鸟你什么榜是不是第一了,大家直接上demo吧
很多披着“顶尖AI”的大厂解决方案这下就出问题了,ppt没输过,demo没赢过。。。大量的产业远没有到技术创新的阶段,地基都不牢,就开始担心我们的楼太高被飞机撞到怎么办了,于是就在解决楼不要被飞机撞到的问题
然后老板们也就发现被忽悠了,说好的我们的技术壁垒多NB,怎么在招标过程中输给了很小的公司了呢?
然后你指望“AI科学家”们脚踏实地的做AI解决方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