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蚂蚁财富主动取消销量类榜单?买基金不看销量看什么?

回答
看到蚂蚁财富取消销量类榜单的消息,说实话,我挺能理解的,也觉得是件好事。

为什么取消销量榜单是件好事?

首先,我们得想想,销量榜单这个东西,它到底反映了什么?很简单,就是有多少人在买。但有多少人在买,真的等于这只基金有多好吗?我个人觉得,不一定。

情绪化和羊群效应: 很多时候,大家买基金,尤其是新手,很容易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看到某个基金销量很高,大家就会想“这么多人买,肯定没问题”,然后就跟着买。这就像潮水一样,涨起来的时候大家都涌过去,退潮的时候又赶紧跑。这种行为,更多的是一种情绪驱动,而不是基于理性的分析。基金销量高,可能只是因为正好赶上了某个热门概念,或者某个明星基金经理正好在“风口上”,一下子吸引了大量关注和资金。但热门总会过去,风口也可能转向。
短期业绩炒作: 销量榜单很容易被短期业绩优秀的基金占据。基金公司为了吸引眼球,也可能会加大营销力度,推一些短期表现亮眼的产品。但基金投资是长跑,短期一两个季度的好业绩,并不代表它未来能持续跑赢大盘,甚至可能因为前期涨幅过大,未来风险也更高。销量榜单如果过度依赖短期销量,很容易误导投资者,让他们把资金投向那些“看起来很美”但实际风险不小的基金。
忽略了更重要的因素: 真正影响基金好坏的,是基金经理的能力、投资策略是否稳健、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是否匹配自己的投资目标、基金的费率是否合理等等。销量榜单往往把这些核心要素晾在一边,只关注一个“买了多少”。这就像买衣服,你只看有多少人穿,而不看面料、做工、合不合身一样,结果可想而知。
可能存在的“刷量”嫌疑: 虽然不敢肯定,但商业社会,任何榜单都存在一定的商业运作的可能性。销量榜单如果和基金公司的销售挂钩,难免会让人产生一些联想,会不会有一些不那么阳光的操作来“刷”出漂亮的销量数字?

所以,蚂蚁财富这次主动取消销量类榜单,我觉得是希望投资者能回归理性,把关注点放在更本质的东西上。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平台在试图引导用户进行更负责任、更长远的投资。

那么,买基金,到底该看什么?

既然销量榜单不那么靠谱了,那我们买基金,到底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呢?我总结了一下,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去考量:

1. 基金经理:
过往业绩: 这是最直观的参考。需要看的是长期业绩,比如近3年、5年甚至更长。特别要关注基金经理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牛市、熊市、震荡市)的表现,是能穿越周期,还是只能锦上添花?
投资风格和理念: 基金经理是偏价值投资,还是成长投资?是注重低估值,还是看重高增长?他的投资理念是否清晰、是否与市场趋势契合?了解他的操作逻辑,能帮助我们判断他是否能长期稳定地创造价值。
管理规模和稳定性: 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过大,可能会影响其操作的灵活性。同时,也要关注基金经理的任职稳定性,频繁更换基金经理的基金,往往风险较大。
基金公司的品牌和投研实力: 好的基金公司通常有更强的研究能力和更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这也能为基金经理提供更好的支持。

2. 基金本身:
投资策略和持仓: 仔细阅读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和定期报告,了解基金的投资范围、投资比例、主要持仓股票等。看看它的投资组合是否符合你的风险承受能力,是否集中度过高?
风险收益特征: 基金的夏普比率(衡量承担每单位风险所获得的超额收益)、最大回撤(衡量在最糟糕情况下基金净值下跌的幅度)等指标,都能帮助我们更客观地评估基金的风险。
费率: 基金的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等都会影响基金的实际收益。虽然费率不是决定性因素,但在长期投资中,低费率能累积可观的优势。

3. 你的自身情况:
投资目标: 你是为了短期收益,还是为了长期财富增值?是想稳健理财,还是追求高风险高回报?
风险承受能力: 你能接受多大的亏损?是“睡得着觉”的投资,还是能承受较大波动的投资?
投资期限: 你打算持有这只基金多久?是几个月,还是几年甚至几十年?

4. 其他参考指标(辅助):
业绩比较基准: 基金的业绩是否跑赢了它设定的目标?如果连目标都达不到,那投资价值就值得怀疑了。
晨星评级等第三方评级: 这些评级机构会从多个维度对基金进行评估,可以作为参考,但也不是唯一标准。
基金规模: 规模过小可能面临清盘风险,规模过大可能影响操作。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关键还是看基金经理和基金的运作情况。

举个例子来说:

假设有两只基金,A基金销量很高,最近一年业绩也非常好,但仔细看它的持仓,大部分是新能源概念股,而且基金经理最近才开始管理这只基金。B基金销量不高,业绩也算稳定,但近五年平均年化收益也不错,而且基金经理管理这只基金已经有七八年了,经验丰富,持仓也比较分散,风险相对可控。

如果我的目标是长期稳健增值,风险承受能力一般,那我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B基金。因为A基金的销量高和短期业绩好,很可能带有一定的“炒作”成分,一旦新能源概念退潮,或者新的热点出现,它的业绩就可能大幅回落。而B基金的基金经理长期稳定的表现,更让我觉得它有穿越周期的能力。

总结一下:

蚂蚁财富取消销量榜单,我觉得是件好事,它逼迫我们投资者把目光从“跟风”转向“专业”。买基金,不应只看销量,更要看基金经理的实力、基金的长期业绩、风险收益特征以及是否符合自己的投资目标。 investing is a marathon, not a sprint. 别再被虚头巴脑的销量数字所迷惑,用心去了解你买的每一份“托付”,才能让你的钱真正为你工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首先要知道,基金销量类榜单是什么。

很好理解,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基金的销售量从高到低排名的榜单。客观来讲,销量榜单这玩意其实是行业惯例了,从传统销售渠道再到互联网平台,一届一届不管换了多少渠道,销量榜总归是换汤不换药的。

原因无他,好用尔。

这就跟大家去了不熟悉的饭馆习惯性找服务员让他给上点招牌畅销菜是一个道理,对于刚进入一个行业的人来讲,在不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时候,首先需要解决“门槛问题”。

毕竟不是所有人上来都是老司机的。站在撮合交易立场上,降低门槛很有必要。

按规定,证券交易所需要及时披露交易数据,将客观市场数据展示给公众,在后续发展中,为了降低沟通成本,更好服务客户,这些人往往会对这些公开数据进行筛选,将最突出部分展现给观众。

于是你能看到现在每天的板块速递以及涨跌停板块的龙虎榜,甚至在资金流入流出换手这块上,各种软件都能整得明明白白。

毕竟在心里没多少数的情况下,“从众”是新手理论上的最优选择。

而基金销量榜就是对这种惯例进行了延续。

换种易于理解的话来讲,这玩意其实和饭店热销菜没啥区别,就是通过数据的展示来帮助客户更好选择。

但问题的点也在这儿。

和餐馆热销菜不同,基金这玩意涉及到金钱波动,你说热销菜名副其实那咱看看也就过了,只要菜品不离谱,最起码充饥的功能还是有的,但基金,一旦买亏的代价是很高的。

而且不同于畅销菜的相对长期稳定,基金是即时波动的投资产品。

今天能在龙虎榜的基金明天就可能跌入云端,前两年买了医疗基金暴富的人今年就有可能因为医疗板块剧烈波动而被打回过去。剧烈的波动容易引起情绪性操作,就比如这段时间乌克兰事件后市场恐慌性抛售然后又反复回升的模式一般,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机会,也有危险。

对此时金融产品来讲,高销量与其说是一种“看好”,倒不如是“豪赌”。

赌赢了,那就会所享乐,赌输了,那就下海干活,

风险自然就上来了。

就像前段时间某医疗基金的上下极限拉扯一般,它越跌,基民越买,成交量上升,维持在畅销金榜上,但看行情呢,还是继续跌。

这其实是很影响“基金榜单”声誉的。

基金销量并不能全面、科学地展现基金产品,基金的风险性、投资风格、持仓比例乃至基金经理能力等也很难通过销量看出,反而容易有助推基金热度的风险。

蚂蚁财富主动取消“周销量”等销量维度的榜单,就相对好理解了。

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在最近的动作中已经有一些预兆。

之前蚂蚁财富希望展示更全面,在周销量榜单申购人数的基础上叠加了净赎回,当某只产品触发净赎回这个附加维度时,就不进入周销量榜单。前阵子受到关注的葛兰热门基金落榜,就是这个原因。

蚂蚁基金董事长王珺后来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考虑淡化销售类榜单,强化长期业绩,其实就暗含了这个意思。这次除了主动取消销量维度榜单之外,还优化了其他榜单维度,主要是增加长期业绩和风险指标。

短期的销售榜单可能会带动销量,但并不长久。比起造神得来的虚幻,真正的投资金榜往往是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基金,以及你对的持有姿势。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