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雌性具有雄性不具备的生育能力,对种群繁衍至关重要,所以是不是雌性成为文明的主体才更符合大自然的规律?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生物学、社会学和哲学等多个层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一、 生物学上的“女性生育能力”与“大自然规律”的解读

首先,我们必须清晰地界定“女性生育能力”在生物学上的意义。

女性的独特生育能力: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雌性确实是孕育新生命的唯一载体。她们拥有卵巢、子宫、阴道等一系列生殖器官,负责产生卵子、提供受精的场所、孕育胎儿以及哺乳。这些是雄性完全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雌性的生育能力是种群延续的“决定性因素”。没有雌性,就没有新生命的诞生和延续。
雄性的生育角色: 雄性则通过产生精子,提供一半的遗传物质,完成受精的“启动”。虽然雄性的生育行为看起来不那么“沉重”和“漫长”,但他们的基因传递同样是种群繁衍不可或缺的。任何一种性别的缺失都会导致种群的灭绝。
“大自然规律”的理解: “大自然规律”是一个非常宏观的概念,它描述的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和运行机制。在生物繁衍层面,“大自然规律”的核心是确保物种的延续和基因的传递。这种延续可以通过多种策略实现,例如:
数量上的优势: 一些物种的雌性会产下大量后代(如鱼类、昆虫),即使个体存活率不高,也能保证种群的整体延续。
高质量的投入: 另一些物种的雌性则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抚育少量后代(如哺乳动物、鸟类),确保后代有更高的存活率。
分工合作: 在许多物种中,繁衍涉及到雌雄双方的合作,如共同筑巢、共同捕食、共同抚育后代。

将“女性生育能力是种群延续的关键”这一生物学事实,直接等同于“雌性在文明中应成为主体”,这其中存在一个逻辑跳跃,甚至可以说是“自然主义谬误”(Naturalistic Fallacy)。 这种谬误是指试图从“是什么”(is)推导出“应该是什么”(ought)。仅仅因为某种生物学上的事实存在,并不意味着社会结构或道德准则就必须完全遵从于它。

二、 从生物学到社会文明的演变与“主体性”的探讨

文明的出现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它远超出了纯粹的生物繁衍本能。在文明的演进过程中,人类发展出了复杂的社会结构、文化、技术和价值观。

早期人类社会的可能分工: 在采集狩猎的早期社会,女性可能更多地承担了照料幼崽、采集植物的任务,而男性可能更多地负责狩猎和抵御外敌。这种分工很大程度上是由生理差异和环境压力决定的。然而,即使在这种分工下,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也并非可以一概而论,而且很多证据表明,早期人类社会可能比后来更具平等性。
农业革命与父权制的兴起: 随着农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私有财产的概念逐渐出现。在许多以土地和财产继承为核心的社会结构中,男性作为财产的“守护者”和“继承者”,其社会地位和权力逐渐上升,父权制逐渐巩固。同时,女性的生育和抚育责任,在某些社会形态下,反而可能限制了她们参与更广泛的社会活动和权力结构的机会。
文明的复杂性与“主体性”: 文明并非仅仅是繁衍后代。它还包括了知识的积累与传承、艺术的创造、科技的进步、政治制度的构建、道德伦理的形成等等。这些领域的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生育能力,更包括了智力、创造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领导力、体力劳动等多种因素。将“文明的主体”仅仅定义为能够进行生育的性别,是对文明内涵的严重简化。
“主体性”的多元化: 在现代社会,“主体性”更多地被理解为个体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参与度。从这个角度看,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无论性别,都应该有权利和机会成为文明的“主体”,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三、 为什么“雌性成为文明主体更符合大自然的规律”这种说法存在争议和局限性?

1. 对“大自然规律”的误读和选择性应用: 如前所述,将生物学上的“生育能力”直接推论到社会结构的主体性,是一种误读。大自然规律是多样化的,强调的是种群的延续和适应,而非特定性别的统治地位。许多物种中,雄性和雌性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且存在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例如,在某些鸟类中,雄性会承担更多的育雏责任。
2. 忽略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自主性和复杂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到文化、历史、经济、政治、技术和观念的共同影响。社会结构并非完全由生物学决定,而是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实践和互动塑造的。将文明的主体性问题简单化为生物学差异,忽视了人类社会自身的能动性和复杂演变过程。
3. 潜在的性别压迫和歧视: 如果将“雌性成为文明主体”作为一种“规律”,这可能被用来辩护一种新的性别不平等,即女性天然应该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力。这与现代社会追求性别平等和解放的价值观是相悖的。文明的主体性应该是建立在每个个体贡献和能力的基础上,而非基于性别的预设。
4. “主体性”的定义不清晰: “文明的主体”可以有很多种理解。是指决策者、创造者、劳动者,还是所有参与者?如果按照最广泛的意义,那么任何一个为文明发展做出贡献的个体都是文明的主体。

四、 更符合大自然规律的视角应该是怎样的?

与其说“雌性成为文明的主体才更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不如说“雌性和雄性共同参与、相互协作,以实现种群延续和发展的,才是符合生命繁衍的根本规律”。

互补而非对立: 大自然中的生命繁衍往往是雌雄双方互补的结果。雄性和雌性拥有不同的生物学特质和在繁衍中的不同角色,但正是这些特质的结合才确保了基因的多样性和种群的适应性。
“合作”而非“统治”: 在许多社会性动物中,种群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成员之间的合作,而非单一性别的统治。人类作为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其文明的发展也必然需要各个群体的协同努力。
适应性与多样性: 大自然鼓励多样性,因为多样性是应对环境变化和挑战的关键。一个高度依赖单一性别来“主导”文明的社会,反而可能因为缺乏其他性别的视角和贡献而显得脆弱。

结论:

从纯粹的生物学角度看,雌性的生育能力对于种群延续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将这一生物学事实直接推论为“雌性成为文明的主体更符合大自然的规律”,是一个过于简化和带有逻辑谬误的论断。

文明是人类社会高度复杂化的产物,其发展需要人类社会各个群体的智慧、劳动和贡献。将“主体性”简单地与生育能力挂钩,不仅是对文明内涵的窄化,也可能导向新的性别不平等。

更符合生命繁衍和自然界普遍规律的视角,是认识到雌性和雄性在种群延续和发展中各自独特的、互补的角色,并倡导一个所有成员都能平等参与、贡献和实现自身价值的社会,无论其性别为何。 真正的“自然规律”在于生命的生生不息和适应性发展,这往往是通过合作与多样性来实现的,而非某个特定性别的天然主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恰恰相反,雌性生育能力远不如雄性。因为雌性一个孩子所需要的平均时间远远长于雄性。

以人类为例,开一场party,其中某个雄性可能就完成了10+次生育;而雌性无论体验了多少雄性,都只是开启了1次生育的开端,此后她的生殖系统还需要被占用9个多月+产后1-2个月才能完成1次生育。现代避孕技术客观上缩短了这种差距,但截至目前为止,这个差距仍然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鸿沟。

并且雌性有在生育过程中死亡或受伤的风险,雄性没有。

正是因为这个特性,自然界中大多数的动物都有一夫多妻的倾向。体现在身体特征上,就是大多数动物雄性的体型明显大于雌性。

严格一夫一妻制的动物雄性和雌性体型往往非常接近,甚至从外表上看雌雄莫辨。比如长臂猿,各种鹦鹉,天鹅等。而一夫多妻制的生活模式,这会让雄性的力量型外表更加突出,比如黑猩猩。种群里的雄性个体大多需要通过打架来获取足够的地位,以保护自己的交配权,这样才能拥有和更多异性繁殖后代的机会。

对于“雌性繁殖能力低于雄性”这个问题,雌性的解决方案一般有两种:第一,独立自主,自己养育后代,很多鸟类属于这种策略,父亲只负责繁殖,后面就没有父亲什么事了;第二,要求雄性提供生活资料供给,比如食物、巢穴(代价是向雄性保证,孩子是这个雄性的,也就是所谓的忠贞)。

无论如何,生育能力的差异导致了这种“雄性争夺交配权,雌性被争夺”的模式,进而,这种模式导致雄性成为了文明的主体,至少对人类是这样。伴随争夺,一定会产生斗殴和杀戮,产生势力范围和权力划分,进而在这个性别中诞生许多如雷贯耳的人物。

织田信长之所以是织田信长,而不是织田信奈;拿破仑之所以是拿破仑,而不是娜塔列;曹操之所以是曹操,而不是曹被操;林肯之所以是林肯,而不是琳达——是因为织田信奈、娜塔列、曹被操和琳达们并不需要参与战争和权术争斗来争夺交配权。人类文明中的确有少数的女性会参与战争和政治斗争来获取大量交配权,比如武则天、叶卡捷琳娜女皇等人,但是这毕竟只是偶然的特例,而且事实证明,她们争取到的交配权在生物学上并没有什么意义,并没有导致她们的血脉后代显著变多。

user avatar

是的。

所以人类文明历史上,在石器时代以前,都是母系社会。到了石器时代晚期,到了远古时代,才转化为父系社会。

如果人类倒退回石器时代以前,可能母系社会确实更符合大自然的规律。

怪就怪先祖们为啥发明石器和火,改变了人类在大自然中的生活方式,吧。

user avatar

1、人类不具备孤雌生育能力。


2、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讲老实话,或者说讲得露骨点儿,大多数哺乳动物里面的雌性,也就是母的,如果不是因为可以生育,搞不好会成为公的捕食对象(别忘了在哺乳动物里面,雄性普遍比雌性更强壮,尤其是群居的)。

所以你非要这么讲,那要看一下到底是繁衍后代更有价值还是活着……


3、大自然比这些傻白甜想象的残酷多了,多亏人类是一种社会性动物,进化的过程中雌雄共同进化出高度的智能,而这种智能在工业时代赋予了两性差不多的生产力,获得了两性的平等的基础。

如果人类不是社会性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不协同进化,导致一个性别具备高度智能另一个性别不具备。当然,男女都有可能是不具备高度智能的那个性别。你觉得最可能的社会形态会是怎样?

别以为繁衍很了不起,吃饭不要紧吗?畜牧业是如何产生的?

user avatar

这题我会啊。

600万年前,女的做头领在哪比比刀刀的部落,男的嫌烦自己跑路了。天好晒鸟,天不好找个树洞躲会。慢慢的,部落里没有男的了。

隔壁有个部落,男的做头领,天好集体晒鸟,天不好集体盖个房子躲会。娱乐活动不可描述。女的逼逼刀刀就挑天气不好的时候赶出去。:)

赶出去的女的,遇到了猛兽,无了。侥幸逃得一条命的,要么回去跪求男首领再次加入。要么去女首领哪里享受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去男首领那里的,失去了主权,但是有迪克有不可描述娱乐,有了孩子最起码还能使唤一下孩子平衡一下。去女首领那里的,比比刀刀每天不能少,迪克娱乐还无。

你说你就算是十级女拳师,你去哪个部落?

user avatar

孔雀?他有几个师?

user avatar

这话说的,谁家雄性是没有生育能力还是咋地...?

好好的合力繁衍,为啥一定要分个轻重高下?

user avatar

小时候看动物世界很气愤,凭什么母狮天天辛苦捕猎、生育、哺育后代,雄狮每天啥事不干只会睡觉,而且母狮狩猎的食物还要雄狮先吃。

这种生活太腐败了吧!

时间长了母狮受不了了,找雄狮谈判:我这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啊!我天天干那老些活儿,凭什么你就在家睡觉?而且小狮子都是我生的,没有我你狮群都要玩完。所以这个家我要做主!我也要天天睡觉,我也要先吃第一口肉!

雄狮挠挠头:行吧,那你干我的活吧!

第二天雄狮和她们一起去捕猎。雄狮建议去抓大水牛,母狮们面露难色,因为水牛很强壮而且抱团,除了抓幼崽或虚弱的,狮群平时捕猎的成功率很低。而且水牛有锋利的牛角,很多狮子都在捕猎过程中死掉了。

雄狮说没事,你们驱赶牛群过来,剩下的交给我。

雄狮虽然速度不如母狮,但是庞大的身躯带来巨大的冲击力,猛地将水牛扑倒在地,死死咬住水牛的喉咙,将它擒获。

大家都很高兴,因为这是一顿大餐。饱餐一顿可以几天不用再为食物奔波了。

母狮将雄狮挤到一边,正准备先享用美食时,斑鬣狗来了。

成群结队的斑鬣狗呜咽的叫着,小跑而来,想抢走狮群的猎物。

这种情况对狮群来说司空见惯。斑鬣狗是他们的死敌,平时经常抢他们的猎物。但一般斑鬣狗不敢在雄狮在场的时候这么嚣张,今天是怎么回事?

雄狮没有像往日一样单枪匹马闯进去咬死斑鬣狗首领,他和母狮们一起在外围打游击。

斑鬣狗本来碍于雄狮在场还有些畏首畏尾,见状胆气大增,打的母狮狼狈逃窜,抢了猎物扬长而去。

母狮们很生气!围着雄狮讨伐他:你闹呢!有你这样的吗!你怎么不进去咔咔削它们呢!

雄狮憨憨一笑:现在你们是团队首领啊,碰到这种事情应该你们上的。

母狮们气疯了!我TM有生育权,这玩意儿最牛,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再废话剥夺你一切权力!

雄狮脸一沉:别给脸不要脸!想什么屁吃呢?整天拿个子宫炫耀尼玛呢?陪你们玩玩你们还当真了是吧?

顿了顿又说:你们只看到我睡觉,没看到我怎么威慑鬣狗让它们不敢抢你们的食物?没看到其他狮群入侵时我是怎么拼死打退敌人的?既然你们认为我不重要,那你们自己玩吧,爷不伺候了!

说着雄狮转身离去,离开了狮群。

母狮们面面相觑。

良久,一母狮气急败坏的喊道:集美们!咱们要争气,大家都看到雄的都什么德行了吧?只有母狮才会帮助母狮!

群情激愤下,母狮们骂着走了。

后来雄狮找了个不做的狮群,继续过着以前的生活。

母狮们却因为缺少主战力而内外交困,其他雄狮知道它们做的很,也不愿加入。

时间长了,这个母狮群也就散了。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以前都说过不止一次了,原因非常简单:拥有资源并不是权,掌握资源的分配资格才是权。产油国手里有再多工业的血液也成不了肉食者,再怎么吹嘘石油是人类必需有用吗?卖资源的从来就不在鄙视链上层,只有拥有强大科技和军队的国家才有最多的话语权,而后者就相当于狮子的尖牙利爪。

如果有人想搅浑水,说和平社会里不靠武力取胜,那我就得说了,这世上有权和钱两个东西,意义等同于暴力,谁占据较高的职位,谁手里更有钱,谁就更有话语权。生育能力两样都不沾。

所以你们也看到了,但凡是女性地位高、女权发达的社会,生育率总是不高的。全世界的大多数普通女性都很清楚,靠挣钱往上爬获取地位,和靠生育换钱获取地位,哪条路更划算,无非是在社会落后的情况下没什么选择罢了。

user avatar

第一,没有男的,你生的出来吗。

第二,谁能稳定的找到吃的,才是种群繁衍的至关重要,而不是谁有子宫

user avatar

额,你是不是搞错了什么?

生育根本不是什么多重要的事,谁还不会长个生殖器?人类一度只剩下不到1000个可生育成人,照样活下来了。精子和子宫都不稀缺,有组织的暴力和生产力才比较稀缺——后两者才是文明的支柱。

而有组织的暴力和生产力,都需要【两性合作】,在过去(农业革命后)以男性为主,在现在则平等更佳。

至于为什么,我不想废话。和男人扳个手腕,你就知道为什么古代如此;和女人一起考个专业技术或资格证书,你就知道为什么现在如此。

先进而有组织的暴力和生产力,将碾压其他一切不具备这两点的生物;也将碾压其他一切有“代差”的文明——

智人杀疯了这种事,从北极圈杀到火地岛,从稀树草原一路砍到澳大利亚,让你们只能在《霍比特人》电影里看看大角鹿,不用多说了。

至于后者。。。你猜为啥南方的汉人母系基因来源很杂,父系来源却并不那么杂?

user avatar

你所看到的目前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经过上万乃至上亿次的博弈形成的结果。你当然可以否定它,但在否定之前必须要先理解它所有的合理性,然后才能有建设性的改进它。如果用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就想否认这种千百年实践出来的结果,那么必定会失败!

这样说比较抽象,举个例子吧。

比如你最近想要减肥,你觉得你能不能就因为在书上读到25的体重指数最健康,就能减下十斤肉?

不能!仅凭一个科学上的统计,一个健康指标,不足以改变你的体重,哪怕你心血来潮减下几斤,这个理由仍不足以让你保持好身材。

要减肥根本就不是一个决心,一个指标,就能决定的。你要改变你整个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你需要好好回顾你起床到睡觉的所有细节,找出可能改变的哪怕一点点地方。定出合理的目标,找出合适的方法,循序渐进,慢慢实验。

如果你真把身材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上,那么为了减肥你也许需要换工作,换房子,甚至换个男朋友。

因为如果你仔细分析你肥胖的原因会发现,这些原因可能包括:

工作压力太大让你一回家就倒在床上耍手机。

通勤时间太长让你没时间做锻炼。

住得地方周围没有场地让你无法锻炼。

男朋友是一个吃货让你天天吃了很多垃圾食品。

……

总之,要减肥就必须搞清楚你是如何一点一点肥胖的,如果没有办法改变这些影响你生活习惯的原因,仅凭哪天心血来潮减肥三五天,结果是只会让你更肥!因为这种减肥不会持久,报复性的暴饮暴食会让你长更多肉还会打击你的自信心!

与之相类似,男女问题也一样,男女在很多方面不平等是一个事实,今天美国这种国家竟然还在讨论女性能不能自主堕胎,西方国家女性结婚后都要改夫姓。可见女权的争取还任重道远。但是形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不是轻飘飘一句男性压迫女性,而是上百万年的演化和博弈的结果。

不客气地说,任何其他形态的社会结构几乎都被淘汰了。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怎样避免这样,如何在提高女权的情况下让种族更强大更有竞争力,这需要仔细的研究和思考。

也就是说,如果你无法把现有体系的全部合理性都找出来,你是不可能提出任何真正有效的改进方案。

好比一堆千年代码,盘根错节,各种接口,各种类,各种继承,虽然它时不时出点毛病却还能正常运转。但你如果不看它的架构,不看它的代码,就以为它的毛病分分钟就能搞定,大部分情况是你会把整个系统搞崩溃!

所以做事情跟打嘴炮是不一样的!我们搞系统的,往往解决问题的方案都简单得让人觉得难以置信。但是找到问题,却要把整个系统捋一遍,若非如此就是瞎试,非但无益于解决问题还会把系统搞得更糟糕。

由此可知,什么雌性文明,什么大自然规律,这些都是嘴炮的范畴,世界上物种差异性那么大,鮟鱇鱼跟大猩猩能类比吗,小丑鱼还能在雌雄之间任意变换,大自然的规律就是没有常态,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哪里有一定之规?

至于女权,真想要改变女性地位,就要明白男权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想不明白,在一些毫无意义的形式上瞎胡闹就跟激情减肥一样,最后只会让女性地位更低。

我自始至终相信,人类两性平等是一个大的趋势,但这种事是以百年千年为计的,现在条件远没有成熟!如果你真的想推动女权,关注可控核聚变可能不关注“冠姓权”,关注“彩礼”数,更有意义。

不过恕我说句不客气的话,你们这些所谓的“女权”,有几个是真正关心女性地位,人类命运的?不过是想把自己买个好价钱罢了!

user avatar

你现在就可以去泸沽湖,找摩梭人,学习他们的走婚制。半夜里,来个临时丈夫,天亮他走了。你从此开始抚养孩子,扮演文明的主体。

user avatar

提起孔雀,大家会想到公的母的?

提起狮子,大家会想起公的母的?

提起大猩猩,大家会想到公的母的?

动物界恩爱的夫妻都不会有大的差异,企鹅天鹅一些雀鸟,燕子。这些动物能做到共同哺育幼鸟。

像狮子猩猩这类的,强大的个体会获得所有的异性资源,而这个个体承担更大的族群责任。

除狮子以外的猫科动物,基本都是渣男。女强人们独立养活幼崽,她们要的,只是优秀男性的基因而已。然而最能提现老虎这一生物属性的还是更强大的雄虎。

鮟鱇鱼是雌性为主体。雄性能不能成功传递基因基本都靠运气。类似的还有蝎子螳螂蜘蛛,女强人根本不会挑对象,但不够机灵的对象只是食物。

鬣狗大概是真的女权社会,更强大的雌性作为女王,既生儿育女,又养家糊口。蚂蚁蜜蜂的女王,通过强大的生育能力生一大群孩子养活自己。

人类数量更多,个体差异也大,理性思辨也多。不像动物纯粹追随本能而过,反而轻松不少。人的生活方式多样,基本哺乳动物的所有相处模式人类都试过。

选个最适合自己的就好了。

user avatar

对种群繁衍最重要的是生存,被摘除生殖器的动物还有机会来波技术爆炸,玩玩克隆和人造子宫,死了的动物那就真死了。

谁能给种群提供生存,谁就是种群的主体。


好了,现在男权国的人开着轰炸机来了,请女权国的小仙女们开始表演。

user avatar

应该说,有繁殖能力并且有繁殖意愿,愿意帮助族群中雄性繁衍后代的个体,才是族群的中心。

有繁殖能力,但没有意愿;或者自发为敌对族群繁殖后代,仇视本族群雄性,拒绝为本族群雄性繁殖后代的个体,那都是逆种叛贼,留着也是祸害,必须消灭。

user avatar

女拳的一惯想法就是把权利和义务脱钩,权利归我,义务归你。

但是权利与义务彻底脱节的时候就是社会动乱改朝换代,会被迎来阶级清算,所以这是不现实的。

如果女性既要承担主要的自然责任又要承担主要的社会责任,真当个个都是高高在上的动嘴领导啊,到时候下层的女性只会被压迫的不想活。嘴上叫女权,实际上变本加厉的对女性拳打脚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生物学、社会学和哲学等多个层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一、 生物学上的“女性生育能力”与“大自然规律”的解读首先,我们必须清晰地界定“女性生育能力”在生物学上的意义。 女性的独特生育能力: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雌性确实是孕育新生命的唯一载体。她们拥有卵巢、子宫.............
  • 回答
    雌性螳螂在交配时吃掉雄性的现象确实存在,而且在某些物种中还挺常见,这也被称为“性食同类”。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直接联系到了朊病毒和这种独特的生殖行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拆解:1. 朊病毒是什么?为什么它能“困扰”生物?首先,理解朊病毒是关键。朊病毒(Prion)和我们常说的病毒(Vi.............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生物演化中最核心、也最令人着迷的机制之一:性选择。雌雄生殖器官的“巧合”匹配,并非是某种神秘的预设,而是长久以来自然选择和性选择共同塑造的,一个精妙且不断优化的过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明白生殖器最基本的功能是什么:有效地传递遗传物质,实现繁殖。对.............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生殖生物学、进化压力以及两性在繁殖中的不同角色。要理解为什么雌性没有进化出非自愿交配时不怀孕的生理机制,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方面:1. 进化机制的本质:并非主动“设计”首先要明确的是,进化不是一个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设计”过程。它是一种“筛选”机制。当某些性状.............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遗传学中一个相当关键的现象——X染色体剂量补偿。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把那些“AI范儿”的痕迹都去掉,就像和一位对生命科学充满好奇的朋友聊天一样。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雌性确实会发生X染色体上的基因失活,但这个失活的过程并不是“巴氏小体”本身在减数分裂中还有遗传意.............
  • 回答
    中国最后一只雌性斑鳖的离世,这无疑是野生动物保护领域一个令人心痛的消息。当得知这只名字叫做“苏州”的斑鳖在一次人工授精尝试中不幸去世时,我想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感到一阵深深的惋惜和无力。毕竟,它承载着一个物种延续的全部希望,它的离去,几乎宣告了这个曾经在中国大地悠然游弋的物种,走向了终结的边缘。“苏.............
  • 回答
    关于人类社会是否会因为只有雌性而变得更加和平这个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假设。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并尽量避免预设答案。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性别确实扮演过复杂的角色。传统的观念认为,男性更有攻击性,而女性则更倾向于合作与哺育。如果将这种观点作为起点,那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人类行为中一个相当普遍且复杂的现象。虽然自然界普遍存在雄性为吸引雌性而展示的模式,但人类社会在这方面确实呈现出一些独特的、甚至是反过来的倾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生物学、社会文化以及心理学等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自然界的基本法则:性选择(Sexual Se.............
  • 回答
    在你提到的ZW型性别决定系统中,雌性会产生极体,而雄性不会。这与XY型性别决定系统中的情况是相反的。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这个过程。ZW型生物雌性减数分裂与极体在ZW型性别决定系统中,雌性个体拥有一个Z染色体和一个W染色体(ZW),而雄性个体则拥有两个Z染色体(ZZ)。 卵母细胞形成: 雌性ZW型生.............
  • 回答
    要说自然界的雌性动物有没有“妇科疾病”,这得先弄清楚咱们说的“妇科疾病”是个什么概念。在人类语境下,“妇科疾病”通常指的是女性生殖系统发生的病变,包括感染、炎症、肿瘤、内分泌失调等等。这些疾病往往与复杂的生理周期、怀孕、分娩以及一些环境、生活方式的因素紧密相关。从这个角度来说,严格意义上讲,咱们人类.............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涉及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交叉领域的问题。简单来说,在动物界,确实存在雄性普遍比雌性“漂亮”或“具有更吸引力”的现象,这通常与性选择有关。而人类的情况则更为复杂,虽然文化和个人偏好差异很大,但普遍认为女性在生理和外貌上被认为更具有吸引力,这同样与性选择有关,但同时也受到了文化和社会.............
  • 回答
    人类进化过程中,雌性承担生育任务而非雄性,是生物繁衍机制的必然选择,从体能优势来看,这并非“原生bug”,而是生物学上高度适应性和进化的结果。让我们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 生物繁衍的根本区别:配子大小与投入 雌性配子(卵子): 卵子是女性体内产生的生殖细胞,体积巨大,富含营养物质(如卵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设想,一个关于未来、关于我们自身存在的最根本的疑问。如果某一天,地球上出现了与人类女性在外表上完全无异的雌性类人生物,那么人类,尤其是男性,将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我们不难想象,这不仅仅是一场物种间的竞争,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心理乃至生物学上的巨变。首先,我们得搞清楚这些类.............
  • 回答
    在生物学领域,雄性对雌性缺乏兴趣的现象,若放诸演化的大背景下审视,既不能简单地称之为“进化”也非纯粹的“退化”。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多因素交织作用下的演化结果或演化中的一个特例,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生物学机制和环境适应性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解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进化”和“退.............
  • 回答
    地球上仅剩的两头北部白犀牛,名叫法图(Fatu)和纳金(Najin),它们的处境之艰难,着实让人揪心。这两个是白犀牛亚种中,严格来说是北部白犀牛亚种中,仅存的雌性。它们的父亲是苏丹(Sudan),已经在2018年离世,而它们的母亲和其余的雄性早已在人类的贪婪和无知下消失殆尽。我们所说的“消失是无法避.............
  • 回答
    如果人类社会像某些昆虫那样,雌性占据主动并且是关系中的插入方,那将是怎样一番景象?让我们试着描绘一下这个充满奇特可能性的世界。首先,从生理基础来看,这必然意味着人类在身体结构上会发生重大变化。为了实现“插入”这一行为,女性可能拥有更发达的生殖器官结构,能够完成插入并提供受孕场所。而男性则可能拥有相对.............
  • 回答
    动物界中,雄性不直接“强奸”雌性,或者说,雄性强行交配在某些物种中存在,但并非普遍现象,更不是我们人类概念中的“强奸”。这背后涉及到非常复杂的生物学、演化以及行为学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深入探讨:1. 生殖成功的定义与策略首先,我们要明白,在演化论的视角下,生物的终极目标是将其基.............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在性交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其背后的原因相当复杂,涉及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结构以及生物学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角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经济因素是绕不开的核心。在大多数社会体系中,历史以来男性在经济上的主导地位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种种社会、文化和历史原因,男性长期以.............
  • 回答
    关于日语中“オス”(osu)和“メス”(mesu)这两个词,它们分别表示“雄性”和“雌性”。要说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源自同一个词根的关联,答案是:不存在直接的词源学关联。 这两个词来自不同的语源,各自独立地发展成为表达性别区分的词汇。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它们的来源和使用场景来深入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