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使学习变成一件很热血的事?

回答
让学习变得热血沸腾,不仅仅是提高学习效率,更是一种点燃内心激情、找到学习乐趣的过程。这需要一套系统的、多维度的策略,将学习从枯燥的任务转变为一场激动人心的探索和征服之旅。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能够帮助你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



第一阶段:重塑认知,点燃内在驱动力

学习的热血,源于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进步的追求。这需要你首先改变对学习的看法。

1. 找到“为什么”,连接学习与人生目标:

深层动机挖掘: 不要只满足于“考试要高分”或“找个好工作”。去思考:
你对哪个领域有天生的好奇心?
你希望通过学习解决什么社会问题?
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习到的知识如何帮助你实现个人理想或价值观?
故事化学习: 将学习内容与你的人生目标、你敬佩的人物事迹联系起来。例如,学习历史,不仅仅是记住年代,而是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思考历史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世界,以及你可以从中汲取什么经验。学习编程,是掌握一种创造的语言,能够构建你想象中的产品或服务,改变人们的生活。
可视化你的未来: 想象一下,当你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后,你会在哪个领域发光发热?你会有怎样的成就感?是什么让你感到自豪?把这些画面具象化,并将其作为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2. 将学习视为一场“冒险”或“挑战”:

改变视角: 把学习看作是探索未知世界的旅程,每一个新的知识点都是一个隐藏的宝藏,每一次的理解都是一次能力的飞跃。
设定“史诗级”目标: 不要害怕设定有挑战性的目标。比如,不仅仅是“记住这些概念”,而是“能够用这些概念解释一个复杂的现象”或者“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相关的项目”。
拥抱困难: 认识到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是成长的一部分。就像游戏中的 Boss 战,克服它们会带来巨大的成就感。



第二阶段:优化策略,让学习过程本身充满乐趣

让学习变得热血,不代表要强迫自己进入痛苦状态,而是要找到让过程本身变得有趣、有回报的方法。

3. 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成为“知识的 Architects”:

理解而非记忆: 专注于理解知识的底层逻辑、原理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当你知道“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是什么”,知识就会在你脑中活起来。
绘制思维导图和知识图谱: 用可视化的方式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你的知识网络。这不仅有助于记忆,更能让你看到知识的全局,发现新的联系和可能性。
融会贯通与迁移: 尝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不同的场景,解决不同的问题。当你发现一项技能可以在多个领域发挥作用时,会极大地提升学习的价值感。

4. 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注入活力:

“玩”中学:
模拟和角色扮演: 如果学习历史,可以扮演某个历史人物;学习经济学,可以模拟一场交易。
游戏化学习: 寻找相关的教育游戏、App,或者自己设计一些小游戏来巩固知识点。比如,用卡片游戏来记忆单词或公式。
搭建模型和实验: 物理、化学、工程等学科,动手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燃”的方式。即使是抽象的理论,也可以尝试用简单的模型来解释。
“讲”中学:
费曼学习法: 尝试用最简单的语言将你学到的东西讲给一个完全不懂的人听。这个过程会暴露你理解的盲点,并迫使你深入思考。
创建内容: 写博客、制作短视频、录制播客,将你的学习心得和见解分享出去。输出是最好的输入,当你成为知识的传播者时,你会更加投入。
多样化学习材料: 不要局限于课本。观看纪录片、TED 演讲、行业领袖的访谈、高质量的在线课程,甚至相关的电影和书籍,都能让学习变得更生动有趣。

5. 设定小而美的即时反馈与奖励机制:

里程碑式的打卡: 将大的学习目标分解成一系列小的、可实现的任务,每完成一个就给予自己肯定和奖励。
“成就系统”: 记录你完成的任务、学到的新知识、解决的难题。这种量化的进步能带来强烈的“升级”感。
小小的仪式感: 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后,给自己一个小的奖励,比如一杯咖啡、一段音乐、或者短暂的休息。这种奖励会让你将积极的情绪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



第三阶段:社交赋能,让学习成为一场团队的征途

学习的激情,往往能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被放大和点燃。

6. 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

组建学习小组: 与朋友、同学或同事一起讨论、互相提问、共同攻克难关。集体的智慧和动力是惊人的。
参与线上/线下社区: 加入与你学习领域相关的论坛、社群、读书会。与其他学习者交流经验、分享资源、激发灵感。
辩论与讨论: 参与有深度的讨论,甚至进行观点辩论。这不仅能加深你对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你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7. 寻找“榜样”和“导师”:

关注行业领袖和专家: 学习他们的成长经历,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关注他们的最新动态。
寻找导师: 如果可能,找到一位在你想学习的领域有经验的人,向他们请教。他们的指导能为你指明方向,少走弯路。



第四阶段:持续优化与心态调整,让热血长久燃烧

热血不是一时的高涨,而是能够持续燃烧的动力。

8. 定期复盘与调整:

回顾学习过程: 定期(比如每周或每月)回顾你的学习计划、进度和方法。什么做得好?什么可以改进?
灵活调整策略: 如果发现某种学习方法不再有效,或者你对某个知识点的兴趣减弱,要勇于尝试新的方法或方向。

9. 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疲惫的身心是学习热情的最大敌人。
规律的运动: 运动不仅能提升身体素质,更能改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力。
正向的自我对话: 当遇到困难时,用积极的语言鼓励自己,而不是责备。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

10. 庆祝每一个小小的“胜利”:

不吝啬肯定自己: 当你攻克一个难题、掌握一个新技能、或者只是坚持了一天的学习计划,都要给自己一个肯定。这些小小的“胜利”会积累成强大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举例说明:如何让学习“物理”变得热血?

1. 重塑认知:
为什么学物理? 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理解宇宙运行的规律,探索万物的奥秘,甚至是为了参与到新能源、航空航天等前沿科技的发展中,改变世界。想象一下你设计的某个装置如何让生活更便捷,或者你对某个物理现象的深刻洞察如何被科学界认可。
冒险心态: 把学习牛顿力学看作是解锁经典物理世界的“第一章”,学习量子力学是进入微观世界的“神秘副本”。

2. 优化策略:
主动构建: 用思维导图连接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比如,理解能量守恒如何在不同领域体现。
创意学习:
玩中学: 用乐高搭建各种力学模型,测试稳定性。用简单的电路实验来理解电磁学原理。观看科幻电影,然后尝试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其中的特效。
讲中学: 向家人朋友解释什么是“惯性”,或者“牛顿第三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多样化材料: 观看《宇宙时空之旅》、《物理世界奇遇记》等纪录片。

3. 社交赋能:
学习小组: 一起讨论“相对论”的悖论,或者一起解决棘手的物理题。
榜样: 关注费曼、霍金、杨振宁等物理学家的故事和研究成果。

4. 持续优化:
复盘: 发现自己对电磁学公式记忆不牢,下次可以尝试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记忆。
奖励: 完成一个章节的学习,可以奖励自己看一集关于宇宙的纪录片。

核心在于,找到能激发你内在好奇心、成就感和探索欲望的点,然后用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方式去拥抱学习的过程。当学习不再是被动的任务,而是你主动选择的、充满乐趣的探索,它自然会变得热血沸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找一个学霸当竞争对手,然后帅气地打败他!

女生在全校面前向学霸男同学下战书:

虽然我现在离你还有一点差距,但我一定会打败你!我会让你破产的!

我的梦想是让学霸破产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0901185292193792


啊 帅气的女孩子 帅气的青春

user avatar

就问自己一个问题。

想要去冰岛看极光,

还是在村口晒太阳。

user avatar

赵凝润不记得自己沿着操场的跑道跑了多少圈了,只是记得已经喝了七八瓶水了。他感到汗水如雨水般下流,全身酸痛。他继续向前跑,三、四个小时后,他感到极端疲惫,全身似乎一点力气都没有了,但他继续向前跑。突然,他感到内心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产生了,不禁大声喊了起来,他边快跑边大声喊,离操场很远处的人都听到了。


无论是学习时,锻炼身体时,还是学习的间隙、睡觉前后,作为一个学习者,你在任何清醒时,都要激励自己。天天激励自己!时时激励自己!


懈怠时振奋起来,悲伤时凝聚起来,随时准备接受考验和考试!


天天激励自己,时时激励自己


每天早上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自己说,“我要振奋起来!”、“我要把我所有的一切都放在今天的学习和锻炼身体中去”。


每当懒惰的心态占据你的心,你就要想起你的最终目标,你的心中的大学,你就会在燃起熊熊斗志。


晚上总结一下,今天自己的学习斗志是不是减弱了,明天应该怎么做。


天天激励自己,时时激励自己,随着你越来越强的斗志的积累,渴望成功的念头更加深入你的心里。激励、激励、再激励,经过几个月或者半年之后,由于你不断激励自己,每当想到一定会达到目标,你就会兴奋不已,渴望成功的欲望会使你充满力量。


从发誓一定会成功,到时时提醒自己会成功,到内心深处感到自己要成功,突然,你抬起头,发现自己成功了!


状态差时激励自己


有些心态差者,考试受到挫折时,或感情受挫折时,或努力学习一段时期后考试成绩没有明显提高时,往往就会伤心沮丧,精神不振。解决方法是,不要在意考试成绩,不要在意别人的评价,杜绝对爱情的期待,将自己所有的一切凝聚到学习和锻炼身体上,其他事情都不必太放在心上,时刻激励自己,不断振奋自己。


有些心态和身体都差者,经常感到身体疲惫、酸软,每天学习久了就心情烦躁、身体酸软。当学习感到疲倦时,应该多抽出时间上床躺躺、小睡或者休息一会。可是,有时,一旦上床了,就赖在床上不想起。解决方法是,睡醒后或在床上休息差不多时,就对自己说,“我要振奋起来,我必须奋斗,我一定能够学好!”于是就奋然而起,很快投入学习中。


某些凝聚能力差者,每次最长学习时间往往很短,一般是每学习几十分钟就开始懈怠、开始走神。解决方法是,学习时一旦走神,就对自己说,“我要专心,我要坚持!”慢慢的,就能够专心到学习中去了。


学习处于初级阶段的王散学习疲惫、厌倦了,就走出教室,看着广阔的天空,对自己说:“我一定会成功”!于是,他充满斗志的回到教室,用心学习了。


用高强运动激励自己


高强运动可以振奋精神,提高斗志。身体处于中级、高级阶段者,当学习到身体疲惫、烦闷时,可以用高强运动,如快速跑、练哑铃等来振奋自己。在做高强运动时,你要将意志力凝聚到运动中,全力的做。当运动到感到全身充满力量,大脑变的清晰,精神非常振奋时,高强运动就算有效了。


克服“假”疲惫、困倦


在饮食正常、营养充足、睡眠充足的情况下,有时,你学习时也会感到很疲惫、困倦,这种疲惫、困倦,往往更多的是心态上的原因,而不一定是你的身体真的疲惫了。对于这种疲惫、困倦,你可以通过不断的激励自己来克服掉。例如,不断的对自己说“我要振奋、我要振奋!”你就能振奋起来。


坚韧不拔


(主要适用于学习处于初级阶段者)

学习狠为先。你要勇于拼搏,勇于攻克难点,勇于冒险。一个真正的学习者,无论压力有多大,无论面前的敌人有多么强大,都会坚持下去!都会拼到底!


明知不能承受,也要承受下来!只要有一线机会,就要坚持下去,决不中途放弃!相信你的潜力是无尽的,无论是自信心、意志力、还是你认为你没有天赋的某门课程,你都可以发掘出来,只要你敢拼!


不要想学习这么苦,值不值?不管值还是不值,一旦你做了决定,就要坚持到底,绝不向自己的软弱屈服,绝不能向自己的懒惰屈服。


现在不理解的知识,硬记下来,以后再慢慢理解;难题不会做,作简单题;简单题不会做,看课本;课本看不懂,看参考书;看参考书看不懂,请教老师,请家教。学习时碰到不会的东西,从头做起。


别人每天学习八小时,你学习十个小时;别人一本书看一遍,你看五遍。总之,只要你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泪水和汗水,你最终一定会成功。


精神始终振奋、精力始终饱满


(主要适用于心态、身体均处于高级阶段者)

每天起床之后,就要激励自己,使自己处于振奋的状态中,同时,用高强运动把把自己的身体活力引发到最大。然后,在一整天里,要始终保持精神始终振奋、精力饱满,如果你感到懈怠的感觉,就振奋自己,感到身体活力下降时,就要利用课间、学习的间隙,采用高强运动迅速提高身体活力。到了晚上睡觉前,仍要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高强运动保持身体活力,并采用收心静心、平静自己等方法把心情放松和平静下来,不要懈怠,更不能放纵自己。


真正的学习者,无所畏惧!


真正的学习者,无论是学习还是锻炼身体时,都要不断挑战自己,不断挑战极限。


有天晚上,赵凝润迷路了,漆黑的寂静的夜,他感到一点点恐惧,于是,他就深深吸了一口气,一种深邃的感觉从内心深处向外散发,他一点都不害怕了。


杜绝对爱情的期待:真正的学习者,任何时候都不要有丝毫的对爱情的期待,这样,就能始终保持一颗无畏的心。


王散看到自己最喜欢的人就坐在不远处,就想过去说几句话,正在犹豫间,已经有人跟她说话了,王散感到很懊悔,接着,他感到很孤独,感到整个世界在变得昏暗。后来,他杜绝了对爱情的期待。


奋斗不息:恐惧的根源之一是你不够努力,当你感到恐惧时,正是你努力学习时。


有时,在学习其他课程时,赵凝润会突然感到数学很恐惧,于是就放下其他课程,做出了几道数学题目,产生了满足感,数学的恐惧消失了。


不必追求完美:作为一个学习者,你时时要尽力而为,但不必过于追求完美。


有时,王散非常厌恶学习,连续几天没有认真学习了,他感到自己又比其他同学落后很多了,感到很恐惧,更不想学习了。突然,他对自己说,没有什么了不起!于是他又高高兴兴的开始学习了。


确信自己每门课程都能学好:有的人,某些课程学习的很轻松,但考试成绩很好,而某些课程费了很多力气仍然学习不好,于是就认为自己不能学好这些课程,就不再努力了。你应该从心态、身体、学习方法等方面仔细分析学习不好的原因,而不要认为自己永远无法学习好某门课程。你要确信:或许,你进步的比别人慢点,你花费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可能要比别人多些,但最终,你一定会学习的最好!



眩晕、熬夜和几十小时持续做题


持续五天,每天做十五个小时的数学之后,我的身体已经很虚弱,我每站起身,总是感到大脑有些晕眩。
由于身体始终放松,我也不想吃东西(有时,吃东西多了,身体和大脑容易产生“滞涩”),所以,我有时会感到胃疼。
我听其他课程时感到很辛苦,身体也疲惫,大脑也很不清晰。但做数学题目时,即使有时很犯困,我仍能很快的作出一些题目。
有些题目虽然经常出错,但我慢慢的想一想,总能找出错误的原因(原因之一是我的笔记本上已经积累了很细致、很全面的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当学习到晚上9点钟时,我就感到很疲惫了,以为自己需要休息了,但我又学习了三个小时,到晚上12点时,我听了一会苍刚音乐,全身又充满了力量。
继续学习,当到凌晨六点时,我的身体已经极端虚弱,眼睛已经很酸软且干涩(虽然我已经用清水洗了20多次眼睛了),但我精神仍然很振奋,我的心情却更平静悠远。
我感到万物勃勃生机,而远处的灯光和星光令我感到温馨和神奇。在我由于缺乏睡眠的大脑更加昏沉和不清晰的此时,我却感到身边的物体变得更加清晰。
我又很快做出了一道以前认为很难的题目。
而且,有一些题目,是我并没有怎么想就“恰巧”的很巧妙的想到正确的解决方法了。而以前,我却经常挖苦心思想了很久,想了很多方法,参考了很多题目,却“恰巧”找不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轻松灵活悠长”的本质,就是以“至柔”克“至刚”。
这个“至柔”就是最松软的身体和最放松的心情,这个“至刚”则是最难最灵活最复杂的题目。


附:相关回答,也是我的学习历程,知乎过万收藏

user avatar

教你4点,让你像爱玩手机一样,爱上学习。

今天从对手机app上瘾的角度,谈一下如何利用相似的原理,一定程度上,爱上学习/工作。


01

你手机里,每天使用时间最长的app是什么?

话说,虽然我们爱玩手机,但我们是有偏好的。我们对某些或某个app,更为“上瘾”。


同样是购物app,同样是购买水果的app,同样是读书的app,你有自己特定的喜好。

这说明啥?我们其实是经过选择的,在玩儿的过程中,我们能清楚地感知到每个app的不同体验。

就像是,如果和一个人相处时我们觉得愉悦,那么我们就会自然而然、不多加思考地更愿意亲近他/她。

所以,软件开发者们(对不起,我也不知道是谁在做这些事情orz),才需要不断地优化app的页面、功能等,推出一个又一个新的版本。


02

尼尔·埃亚尔的《上瘾》这本书,提供的是「如何打造一个让人上瘾的产品」的方法论,以及对其背后原理的分析。

嗯,今天,我们从对app这类产品上瘾的角度,来分析,如何利用相同的规律,让你一定程度上,不奢求对学习和工作上瘾,但起码,能够让它变得更容易、更愉悦一些。

我们开始吧。


《上瘾》提出了一个「上瘾模型」,包括四个环节:触发(Trigger)、行为(Action)、不确定奖赏(Variable Reward)和投入(Investment)。

接下来逐个分析。


03

触发(Trigger)

如果以app来说,比如微信,当我们听到消息提示音时,会去跟人聊一会儿。——消息提示音就是trigger,是来自外部的刺激。

如果我们感到孤独,也容易拿起手机打开微信。——孤独就是trigger,是来自内部的刺激。


那么应用到学习/工作中,其实我们可以建立自己的触发机制。有一个很知名的做法是,给自己定下一些规则,比如:

当我回到家,看到跑鞋和运动衣,我就换上装备去跑步;

当我跑完步,我就去洗澡;

当晚上10点的闹钟响起,我就开始读书;

……


设定好时间和地点和情境,然后当满足这一条件时,你就直接去执行相应的行为,而不需要经过各种挣扎。

想一想你的哪些日常任务,可以制定这样的执行语句:if……then……

设定好trigger,你的执行力会大幅增强。


04

行为(Action)

触发之后,我们需要执行动作。

想一想,一个app怎样才会给你好的体验?页面需要流畅,完成一个任务的步骤不能过多,否则你很容易在中途放弃。

如果淘宝买东西,从搜索到支付,需要经过十步,那你可能就没有买买买的欲望了。


你看,哪怕是一个娱乐放松的app,也都是经过不断优化步骤、让过程更流畅、更简易,才能提高用户的动力和黏性。

人…太懒了……真的。


那么如何应用到学习/工作方面?如果让你今天早上起来,立刻进入状态做事。但你并没有做任何准备,那么这个启动的过程,步骤非常复杂,你很容易放弃。


我提供几个有效的小方法啊,让启动的步骤变得尽量少:

1>前一天晚上,安排好第二天要做的事情;

2>提前把桌子收拾好,甚至可以把书打开到自己要开始看的那一页,而不是放在书包里,还需要你找以及掏出来;

3>先从容易的任务开始;这一点是因为,人容易在开头放弃,但其实一旦开始,就容易进入状态,对“5分钟启动法”有了解的胖友,都明白的。不了解的戳这里:克服拖延症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


总之,让你每次的学习/工作,都尽量是简便、相对易执行的流程,而不是手忙脚乱、繁琐复杂。

这也是我之前提倡,不要把一天的任务安排得过多、过细、过复杂的原因。

对于做事的流程来说,规则越简单越好。想一想,就连玩手机,你都是很懒的;学习/工作这么辛苦的事情,更得坚持贯彻这个原则。


05

不确定奖励(Variable Reward)

奖励机制这个原理,都被说烂了。然而,实际上,更有用的,是不确定的奖励。因为,人对确定的可预知的奖励,是会麻木和免疫的。

你每次打开朋友圈、微博、知乎,都不知道会看到什么,这种不确定的奖励,才是最吸引人的,能刺激人脑产生更多的多巴胺。


所以知乎、微博、淘宝等,都会有推荐机制。正是因为不确定,所以你一刷起来就没完没了。

《自控力》中有颗栗子,对于戒烟和戒酒,最有效的干预疗法叫做鱼缸法。那些通过了测试的病人,可以从鱼缸中抽出一张纸,获得0~100美元的奖励,这个奖励是不确定的。

用鱼缸法进行干预治疗的病人,比那些以确定奖励来进行激励的病人,坚持的时间更久,而且不容易复发。——我是第二次用这个栗子,引自我之前的文章。


你可以学学鱼缸法,把你想要的东西、想花时间做平时却没有去做的事情,放在小盒子里,每次完成任务时,做一次抽奖。

大脑期待未知的、不确定的奖励,这会让我们更有动力。这是奖励机制的高阶玩法,也是更有用的玩法。


06

投入(Investment)

投入,通俗点解释就是,你在一个app上花了时间、寄托了感情,那么你就轻易不会注销。

再比如,如果你和冷冷在公众号上互动过,那么我们就会建立更深刻的联系。

如果你在一个人身上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你就会更珍惜他/她。


对于学习/工作来说,可以这样理解,当你坚持了一定时间的努力之后,一方面是你会有成就感,如果带来了正反馈,自然愿意坚持。

另一方面是,你觉得自己已经付出了许多,如果不继续坚持,前面的努力就全白费了。嗯,换句话说,你有了「沉没成本」。

所以,一开始的坚持和投入,是很重要的。就像是,哪怕现在,有另一个产品比微信的体验更好,我们也很难愿意舍弃我们的投入,选用另一个app。


虽然一开始是最难的,但是,当你有了一定的投入,你就会渐入佳境。

总之,还是那句话,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07

嗯。《上瘾》这本书就不推荐你们看了,如我前文所说,它是围绕着打造产品来书写的。

但是,我这么一通分析和应用下来,是不是还蛮有道理的?真的完全可以应用在学习/工作上面。


设置触发点、简易化行为、不确定奖励、增加投入,

从这4个点入手,


让我们,

像爱玩手机一样,

爱上学习/工作。


世界真奇妙,一切事物都是共通的。

多好玩啊。


感谢阅读。

码字不易,费时费心,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还请花1秒钟点个赞。:)

答主:高冷冷(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丨知乎55万关注)。我有20个万赞干货答案,我的学习类和心理学类干货,获得了130万赞同+310万收藏,在知乎总排名第四学习型答主排名第一

小小声告诉你,我的公众号“高冷冷”更值得关注,我给所有(300篇)干货做了便于查找的目录(在菜单栏“隔夜面包”),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数十万人在这里得到了真正的改变。——我的读者总说要把我藏起来,就是不愿意给我点在看。我好气0.0,只能自己给自己打广告啦。见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