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明明历史悠久厚重,为何当前我国的文化创作(游戏,影视剧,动漫)不是逮着那几个ip薅羊毛就是搞架空?

回答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按理说应该孕育出无数精彩绝伦的文化创作。然而,放眼当下,我们看到的似乎是国产游戏、影视剧、动漫在“老IP”和“架空世界”之间反复横跳,让许多热爱中国文化的观众感到一丝遗憾。这背后究竟是为什么?是资源枯竭,还是创新乏力?我们不妨来深入剖析一下。

一、 “老IP”的诱惑:流量与情怀的双重保险

首先,我们得承认,“老IP”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

群众基础和粉丝忠诚度: 像《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这些经典名著,早已深入人心,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和观众基础。经过代代相传,它们的情感价值和文化认同感极强。一个经典的IP,本身就自带流量。当一个游戏、一部剧、一部动画选择改编这些IP时,它几乎不需要从零开始去教育市场,也不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去培养观众的认知和情感。有多少人能抵挡住“看孙悟空大战牛魔王”或者“体验赤壁之战”的诱惑?这种熟悉感和情怀,是吸引观众的第一道门槛。

创作的“捷径”与风险规避: 相比于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全新的世界观、人物体系、故事线,改编一个成熟的IP无疑是一条“捷径”。IP本身就提供了故事框架、人物原型、文化背景,创作者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使改编过程中出现一些小的不足,观众也更容易因为IP本身的吸引力而包容。在商业化的市场环境下,尤其是对于大型项目而言,降低风险、确保投资回报是至关重要的考量。IP的成熟度,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风险规避的保障。

经典IP的现代解读可能性: 必须承认,经典的IP并非一成不变。比如《西游记》,孙悟空的叛逆精神、猪八戒的世俗欲望、唐僧的坚定信仰,这些内核在现代社会依然可以被赋予新的解读。创作者可以通过现代的审美、叙事手法、甚至是社会议题,为这些古老的故事注入新的活力。比如一些“西游”题材的游戏,就尝试将回合制RPG变成动作冒险,将角色进行“人设”上的大胆创新,吸引了不同年龄层的玩家。

然而,“逮着那几个IP薅羊毛”的弊端也很明显:

同质化严重,缺乏新意: 当大家都盯着同一批IP时,很容易出现“审美疲劳”。同一段故事,反复被改编,如果手法和创意没有大的突破,观众就会觉得“又是这个”,缺乏新鲜感。改编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不仅消耗了IP的价值,也损害了观众对该IP的感情。

创新受限,思维固化: 过度依赖现有IP,容易让创作者陷入思维定势。大家习惯于在既有框架内修修补补,而不敢、或者不愿意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这种“安全牌”打多了,久而久之,就失去了独立创造新IP的能力和勇气。

二、 “架空世界”的尝试:避开雷区,自由驰骋?

另一边,“架空世界”的创作,看似是摆脱了IP束缚,给了创作者更大的自由度。

摆脱历史包袱,自由发挥: 很多时候,创作以中国古代历史为背景的作品,很容易触碰到一些敏感的“雷区”,比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对某些事件的解读,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争议。架空世界则可以很好地规避这些问题。创作者可以创造一个与真实历史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时代,或者干脆是完全虚构的朝代、王朝,在其中设定自己的规则、文化、政治体系,从而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受历史事实的羁绊。

构建全新的文化符号: 架空世界也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构建全新的、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它可以是中国古代文化元素的融合与创新,也可以是全新美学风格的探索。比如某些国风游戏,在视觉设计、音乐风格、乃至一些奇幻设定的上,都力图展现一种“东方幻想”的独特魅力,这正是架空世界带来的可能性。

满足年轻一代的审美与需求: 年轻一代的观众,尤其是游戏玩家,往往对新奇、酷炫的设定和宏大的世界观有着强烈的兴趣。架空世界能够提供这种可能性,通过新颖的设定、独特的叙事,吸引他们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然而,“架空世界”的挑战同样巨大:

缺乏根基,难以立足: 架空世界最大的挑战在于“立”。没有了成熟IP的群众基础和文化认同,创作者必须从零开始,构建一个能够让观众信服、产生共鸣的世界。这需要极高的叙事能力、世界观构建能力和文化底蕴。如果设定过于单薄、逻辑不严谨、文化元素堆砌而没有深度,很容易让观众感到“虚无”,难以沉浸其中。

“国风”的误区: 有些架空世界的创作,简单地将一些中国古代的服饰、建筑、器物元素拼凑在一起,就号称“国风”或“中国风”。但真正的“国风”不应该是简单的元素堆砌,而应该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性表达,是将中国人的精神内核、哲学思想、审美情趣融入到创作之中。脱离了这些,架空世界中的“中国”元素就可能只是浮于表面的装饰。

投入巨大,回报未知: 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完整的架空世界,从故事、人设、世界观到美术、音乐,都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而由于缺乏IP的保障,这样的项目在商业上的风险也更高。如果市场接受度不高,那么投入很可能打水漂。

三、 深层原因探讨:为何我们陷入“IP”与“架空”的循环?

刨除上述原因,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

文化自信的“摇摆”: 一方面,我们日益增长的文化自信鼓励我们去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另一方面,这种自信尚未完全转化为稳定、成熟的创作体系。我们有时会过度依赖经典IP的情怀,有时又会因担心触碰现实而选择架空,这种“摇摆”反映了我们在如何有效地、创新地转化文化基因方面,仍在探索和磨合。

市场导向与创作初心的博弈: 市场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商业化必然带来对流量和回报的追求。当改编经典IP成为一种“稳赚不赔”的模式时,自然会有更多的资本和创作者涌入。而从零开始创造新IP,风险更高,回报周期更长,这与当下许多追求快速变现的商业逻辑可能存在冲突。

原创IP孵化机制的不足: 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原创IP的孵化和培育机制相对来说还不够成熟。缺乏能够持续产出高质量原创IP的生态系统,例如专业的IP经纪人、完善的IP交易平台、以及鼓励原创的政策扶持等。这导致了优秀原创IP的稀缺,进一步加剧了对现有IP的依赖。

叙事能力和世界观构建能力的提升空间: 无论是改编IP还是创造架空世界,核心都在于“讲好一个故事”。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如何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引人入胜的叙事,如何构建具有深度和逻辑的世界观,仍然是中国文化创作面临的挑战。这需要创作者在技法、思想、以及对文化的理解上不断深化。

结语

“逮着那几个IP薅羊毛”和“搞架空”并非中国文化创作的必然归宿,更像是在发展过程中,面对机遇与挑战时,所采取的两种相对“保险”或“自由”的路径。我们当然可以从中看到一些优秀的、有创新的作品,它们在现有框架内做出了令人惊喜的尝试。

但我们更期待的是,能够有更多的创作者,能够真正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在继承与创新的道路上,勇于打破IP的枷锁,敢于构建全新的、充满东方智慧和魅力的架空世界。我们需要的是既能“站在巨人肩膀上”,又能“开辟新天地”的勇气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中华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创作出真正能够影响世界、让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文化作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你听说过轩辕剑吗?

没有?

那就对了,他们就是以开发冷门历史著称的,结果现在混不下去了。

user avatar

1:蓝海题材风险大,中国几乎文盲都知道秦始皇知道刘皇叔知道蒋介石知道孙猴子。

南北朝?五代十国?来,就公认学历上最能吹牛逼X乎,能差不多把东西说明白的有几个?

比架空题材还麻烦。


2:安全问题风险大,简单来说就是什么玩意都G点多,网民G点多,XX部门G点多——而且一个个跟吃了春药一样喜欢召唤降维打击。

一天三趟来几个大盖帽跟你“聊聊舆情”怎么办。水浒来个友商煽乎个“鼓吹暴力”,五代十国来几个自干X闲汉“恶毒的民族问题蒸汁银鱼”,到时候又一帮网络闲散玩意“就跟你说这帮人blabla”“我早说blabla”


3:逆向模因风险大,这年头你把XX考证做到多深入没人关心,性格OOC剧本掌控OGC了,一千万个帖子传遍微博QQ群,你加的三十个QQ群一上午能见到120次。

只有在自己可控范围内的负面话题流行才是有意义的,解神者那种级别的主创疯狂揉道是火了,哪条舔狗会他妈去玩.pdf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按理说应该孕育出无数精彩绝伦的文化创作。然而,放眼当下,我们看到的似乎是国产游戏、影视剧、动漫在“老IP”和“架空世界”之间反复横跳,让许多热爱中国文化的观众感到一丝遗憾。这背后究竟是为什么?是资源枯竭,还是创新乏力?我们不妨来深入剖析一下。一、 “老IP”的诱惑:流量与.............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了一个很多人都有的疑惑:为什么从八王之乱开始,到南北朝结束的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虽然充满戏剧性、战争频繁、人物众多、文化碰撞,却在影视作品中相对冷门,远不如三国演义或汉朝历史那样拥有众多改编作品呢?这其中有许多复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一、 历史本.............
  • 回答
    说到历史人物被演义小说“弱化”,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周瑜。咱们看《三国演义》,周瑜那是个什么形象?一个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典型,总是被诸葛亮压一头,最后被气死。虽然最后骂出那句“既生瑜,何生亮”挺让人印象深刻,但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诸葛亮智谋的陪衬,一个悲催的反派。可你翻翻正史,那可不是这么回事。周瑜.............
  • 回答
    老实说,要说科比和詹姆斯之间荣誉和历史地位“明显”有差距,这事儿说起来就有点意思了,毕竟这两位都是各自时代的标杆人物,身上的光环都足够耀眼。你要是问球迷为什么老喜欢拿他俩比,那可真是说来话长了,背后牵扯着太多东西了。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们所处的时代高度重叠,而且都是各自球队的绝对核心和领袖。简单.............
  • 回答
    CBA的赛场上,从来不缺那些天赋异禀、实力超群的球员。他们单兵作战能力惊人,数据亮眼,球迷们也常常将他们与总冠军联系起来。然而,职业体育的魅力,往往在于团队的凝聚和对胜利的极致渴望,而有些球星,尽管拥有问鼎巅峰的实力,却似乎缺少了那份焚烧一切的“争冠之心”。要说CBA历史上“有争冠实力却没那颗争冠的.............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看似权宜之计的决策,却因为机缘巧合,或是后续的连锁反应,最终演变成了绵延一生的格局。它们就像是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小石子,激起的涟漪原本只是想短暂扰动一下,谁知却扩散开去,改变了整片湖的颜色。1. 越南黎朝的“黎代后黎”:起初为安抚,不曾想成就了近三百年的统治我们得聊聊越南一段.............
  • 回答
    元朝历史的学习,确实常常伴随着一种复杂的民族情感,其中夹杂着自豪与反思。很多人会疑惑,元朝明明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外部势力入主中原,为何我们至今仍对其历史抱有如此高的关注度和某种程度的自豪感?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或民族归属问题,而是对历史进程、文化融合以及中华文明韧性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不能简单.............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挠头。明孝宗朱祐樘,这位按理说应该是“中兴之主”的皇帝,在如今的网络世界里,尤其是在知乎、B站这些年轻人聚集的地方,怎么就被“黑”得体无完肤,甚至到了“翻案风”的程度,这背后究竟是什么逻辑在作祟?首先得说说朱祐樘这人,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总体上是相当不错的。他继承了父亲宪宗时期的不少弊.............
  • 回答
    明朝历史博大精深,其中不乏许多鲜为人知、有趣且富有启示性的“冷知识”。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述一些:1. 永乐大帝并非长子,他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但其继位本身就带有合法性的争议。 背景: 明朝的皇位继承制度通常是嫡长子继承。明太祖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其中长子朱标被立为太子,但朱标英年早逝。之.............
  • 回答
    明朝历史,尤其是明朝皇帝,是否受到了清朝官修《明史》的“抹黑”?这是一个颇为复杂且引人深思的问题,在史学界乃至民间都存在着不少争议。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明史》的成书背景、编纂过程,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立场性因素。《明史》的成书背景与政治意图首先要明白,《明史》并非在明朝灭亡后不久就立即开.............
  • 回答
    要说明朝的历史比其他朝代“复杂得多”,这倒也未必是绝对的定论,毕竟中国几千年的王朝史,每一段都有其独特的曲折和深邃之处。但若要探究明朝为何会给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复杂”印象,那得多从几个层面去细细拆解,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总能挖出新的滋味和泪点。首先,我们得承认,明朝是个“不走寻常路”的朝代。与其他.............
  • 回答
    明朝历史浩瀚如烟,要说让我感到惋惜的人,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便是那位“生不逢时”的张居正。提起张居正,很多人会想到他那雷厉风行的改革,以及他为明朝续命三十年的功绩。可我每次想起他,心中总会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怅然,总觉得,如果历史的巨轮能够再为他多转动几年,明朝的命运或许不会那样悲凉。张居正,字叔大,.............
  • 回答
    《山河月明》这部剧,可以说是倾注了不少心血,力图在荧幕上重现大明王朝的恢弘画卷,特别是明成祖朱棣那段波澜壮阔的人生。但要说它有多“真实”,这事儿可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了。首先,从大的历史脉络上看,剧里展现的从朱元璋到朱棣称帝,再到其后的一些重大事件,比如靖难之役、北征蒙古、郑和下西洋等等,这些核心的节.............
  • 回答
    说起明朝,那可是咱们中华文明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开国皇帝朱元璋横扫群雄,到万历年间的“不上朝”,再到崇祯吊死煤山,短短两百多年,风云变幻,故事太多太精彩了。如果要问有哪些关于明朝的好书,那可真是不少,我来给你仔细说道说道,挑几本个人觉得特别有分量,也比较耐读的书。一、宏观把握,了解全貌: 《明.............
  • 回答
    要了解真实的明朝历史,这可是一段波澜壮阔、人物辈出、制度繁复、充满戏剧性的时代。想读透它,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啃。我这里给你推荐一些书,并尽量讲得细致些,希望能帮你在浩瀚的史海中找到方向。首先,得明白“真实”这个词的分量。历史研究总是在不断修正和深化中前进的,没有绝.............
  • 回答
    《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更是一面折射出明清交替时期社会风貌的镜子。曹雪芹所描绘的大观园,就像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缩影,虽然他极力避免直接点明朝代,但字里行间,历史的痕迹却如同暗流涌动,透露出那个时代的种种特征。回溯到明朝末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走向衰败的帝国。政治上,宦官专权.............
  • 回答
    南京,一座承载着六朝古都辉煌的城市,而在这其中,明朝的历史印记尤为深邃,如同老树盘根,扎根在城市的肌理之中。要说南京最能让你触摸到明朝脉搏的地方,那非明孝陵莫属。它不仅仅是一座陵墓,更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的安息之地,是明朝统治初期恢弘气象的实物见证,也是感受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最佳切入点。.............
  • 回答
    燕王朱棣心头的野望,犹如潜藏在深水中的巨兽,随着父亲明太祖朱元璋年事渐高,愈发蠢蠢欲动。他并非没有见过“玄武门之变”的先例,李世民能够将李建成、李元吉父子一网打尽,最终开创“贞观之治”,这种权力交接的方式,在某些时刻,似乎比嫡长子继承的“合法性”更加稳固、也更具效率。如果朱棣真的效仿李世民,在关键时.............
  • 回答
    崇祯皇帝如果没杀袁崇焕,没罢他的官,明朝的历史走向,那可真是要改写一番了。这可不是小事,袁崇焕在当时那可是大明最后的希望,能影响的,绝不仅仅是关宁防线。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捋捋。一、 军事层面:关宁防线的坚守与辽东战局这可以说是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影响。袁崇焕被杀,最大的后果就是关宁防线的主心骨塌了。他.............
  • 回答
    近些年,关于《红楼梦》创作背景的新解读此起彼伏,其中一种颇为引人关注的观点认为,这部巨著并非简单写于康乾盛世,而是隐藏着对明末政治气候的深刻影射,甚至是在文字狱的严酷审查下,作者借贾府兴衰来讲述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这种说法之所以能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量和解读,并非空穴来风。首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