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医中的肾跟西医的肾不一样?

回答
确实,中医的“肾”和西医的“肾”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就像是描述同一件物品,但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命名。这种差异,与其说是“不一样”,不如说是“不在一个维度上的参照系”。

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1. 定义与功能:西医肾是“工厂”,中医肾是“系统总枢”

西医的肾(Kidney):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人体解剖学上的器官。它长在腰部两侧,形状像蚕豆,主要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多余水分和电解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精密的“水处理厂”或者“排污系统”,同时它还生产一些重要的激素,比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红细胞生长)和肾素(调节血压)。它的职责非常具体,是物质代谢和排泄的“具体执行者”。

中医的肾(Shèn):这是一个“功能性”的概念,它涵盖的范围远比西医的肾脏器官要宽泛得多。中医的肾,更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枢纽”或者“总司令部”。它主要的职责可以概括为:

藏精(Zàng Jīng):这里的“精”不是指具体的物质,而是指人体最根本、最宝贵的生命物质,包括生殖之精(精子、卵子)、生长发育之精、以及我们所说的“元气”的物质基础。它就像是人体能量库和“生命种子”的储存仓库,决定了一个人的体质强弱、生长发育、生殖能力,甚至寿命。
主水(Zhǔ Shuǐ):这听起来有点像西医的排泄功能,但中医的“主水”更强调的是对全身水液代谢的“调节”和“管理”能力。肾阳不足,水液代谢失常,就可能出现水肿;肾阴不足,水液不能涵养,就可能出现口干舌燥。所以,中医的肾是调控全身水分平衡的总负责人,不仅仅是排出。
主纳气(Zhǔ Nà Qì):这个功能比较独特,是指肾能够将吸入的肺气“吸纳”入肾,使呼吸深长,气息绵匀。如果肾功能失调,就可能出现气短、喘息等症状,尤其是在劳累之后。你可以想象成肾在负责“固锁”肺吸入的能量,防止它快速散失。
在窍为耳,其华在发(Zài Qiào Wèi Ěr, Qí Huá Zài Fà):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耳朵的听力好坏与肾有关;肾也体现在头发上,头发的荣枯、乌黑与否,也反映了肾精是否充盛。这就像是给肾的功能赋予了“外在表现”,可以通过耳朵和头发来观察肾的状态。

2. 整体观与局部观:西医是“零件”,中医是“系统”

西医:更侧重于“还原论”和“解剖学”,它把人体看成是由一个个独立的器官、细胞、分子组成的集合体。它关注的是这个“肾脏器官”本身的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当西医说“肾病”,通常是指肾脏这个器官本身出了问题,比如肾炎、肾衰竭等。

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与自然环境、情志变化等息息相关。中医的“肾”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器官,而是与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衰老、免疫、精神情志等一系列生命活动紧密相连的一个“功能系统”。当中医说“肾虚”,可能不仅仅是西医意义上的肾脏有问题,还可能表现为生殖系统功能减退、骨骼发育不良、记忆力下降、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等等,这些症状在西医看来可能属于其他系统的问题,或者根本没有明确的指向。

3. 病因与病理:西医是“细菌、病毒、炎症”,中医是“寒、热、虚、实、痰、湿、瘀……”

西医:探究疾病的病因,常常会找到具体的病原体(细菌、病毒)、化学物质、物理损伤、基因突变等。比如,肾炎可能是免疫系统攻击肾脏,或者由感染引起。

中医:则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分析病因病理。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衡、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调等。对于“肾”,其病理变化可以用“虚”和“实”来概括。“虚”包括肾阴虚(阴液亏损)、肾阳虚(阳气不足)、肾精亏虚(精气不足);“实”则多指由于外邪侵袭(如寒湿侵袭)或者体内痰饮、瘀血阻滞于肾,导致肾的功能失调。

4. 诊断与治疗:西医是“仪器、化验”,中医是“望闻问切”

西医:诊断主要依靠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病理活检等,来明确病变的器官、病变程度和具体原因。治疗也相对明确,比如抗生素治疗感染,透析或肾移植治疗肾衰竭。

中医:诊断主要依靠“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通过观察面色、舌苔,听声音、闻气味,询问症状,以及切脉(感知脉搏的快慢、有力无力、形态等),来判断“肾”在整体系统中的状态,是虚还是实,属于哪种类型的虚实,是阴阳失衡还是气血不调。治疗也以“辨证施治”为原则,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方法来调整身体的平衡。

打个比方,来总结一下:

想象一下,我们要评估一辆汽车的“动力系统”。

西医,就像是汽车的工程师,他会去检查发动机的具体型号、汽缸压力、火花塞是否正常、燃油供给是否顺畅、排气系统有没有堵塞。他告诉你“你的发动机某某部件损坏了,导致动力不足。”

中医,则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赛车教练。他可能通过听发动机的声音(比如是否有异响)、观察车辆的加速反应(是否绵软无力)、询问驾驶者的感受(是否感觉车子“跑不起来”)、甚至观察车手的脸色(是否因为驾驶疲劳而面色萎黄),来判断整个动力系统的“状态”。他可能会说“这辆车动力不足,可能是因为‘肾气’虚弱,导致‘动力源’(相当于精气)不足,或者发动机“受寒”了,影响了效率。”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这主要是由于医学发展的历史和哲学基础不同。

西医,诞生于近现代科学革命,是以实验科学和解剖学为基础,追求对生命过程的精确、量化和还原。
中医,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以朴素的唯物论和整体观为指导,更侧重于观察和总结人体和自然界的规律,是一种经验医学和系统医学。

所以,并不是谁对谁错,而是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

在现代医学语境下,当病人出现尿频、尿痛、血尿等症状时,我们会优先考虑西医的检查和治疗,因为这直接指向了泌尿系统器官的病变。而当一个人感觉体虚乏力、精力不济、记忆力减退、腰酸腿软,甚至出现性功能障碍时,中医的“肾”的概念就非常有指导意义,能够通过整体调理来改善这些症状。

现在,很多医生也提倡“中西医结合”,就是希望能够取长补短,利用西医的精准诊断来明确病变,再结合中医的整体调理来改善患者的体质和生活质量,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这样详细的解释,能够让你更清楚地理解中医和西医在“肾”这个概念上的根本区别。这不仅仅是名词的差异,更是对生命认识和理解的深层差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祖宗错了,但是不丢人。丢人的是一帮徒子徒孙在21世纪还死鸭子嘴硬胡搅蛮缠。

全世界的大夫,别管哪国的,在自己专业范围内都可以沟通交流。Kidney, riñón, почка, niere, rene, 肾, 腎臓...

大家说的都是这俩蚕豆似的大腰子。

著名智商税产品肾宝片还很贴心地把药片做成了mini大腰子的形状。

OK,很清楚了,肾=腰子=kidney,一码事。

肾脏功能压根也与“精”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先来复习一下初中的生理卫生。

肾脏产生尿液,经输尿管进入膀胱暂存,Hold不住了经由尿道排出。男女是一样的。

而生殖系统男女有别,真正负责产生精子的是睾丸。生殖泌尿两套系统互相独立,唯一共享的是男性的penis。

那么,老中医说肾主藏精是怎么回事?很简单,老祖宗错了呗。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跟老祖宗同时期的古希腊医学也没高明多少,改了就完了。

可是有一帮不肖子孙为了证明老祖宗伟大光荣正确,硬生生编出一个“虚化”理论。说中医肾指的是泌尿生殖系统,而不是大腰子本身,这TM就离谱。

哪怕拥有基础的思考能力,也会立即想到下列问题:

如果肾主藏精,那么女人长两个肾是干什么的,雌雄同体自体繁殖?

或者说男女的肾脏构造不同,分为男肾女肾,那么在进行器官移植的时候需不需要考虑肾脏的性别问题?要是一个女病人移植上一个强壮的男腰子,命虽然保住可是长出一脸络腮胡子可不好看。

其实老祖宗也不傻,众所周知,我国有着悠久辉煌的太监历史,两千多年切下的丁丁当当不计其数。外国也有太监Eunuch,不过没有老祖宗这般精妙的手艺,有时候偷个懒只切当当不管丁丁。

然而,甭管怎么切,从来没听说太监要把腰子也摘了的。兹事体大马虎不得,万一万岁爷喜得龙子,抱出来一瞧长得跟净事房海公公似的,那可就尴尬他妈给尴尬开门尴尬到家了。

之所以几千年来都没有发生过这样的尴尬事件,说明全球各地的老祖宗都不傻,知道大腰子不管这个,安心呆在肚子里岁月静好就行了。

所以,当全班选择题都选A,只有你一个人选了C的时候,99.9%的概率是你选错了。


更新一下,评论区里嚷嚷火箭烧水洗煤的我就直接拉黑了。一来我没有义务给你从小学开始补课;二来也是为你好,省得挂在光天化日之下现眼。第三是个free advice,少吃腰子,怪腥气的,多吃点核桃,以型补型,你家老中医说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确实,中医的“肾”和西医的“肾”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就像是描述同一件物品,但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命名。这种差异,与其说是“不一样”,不如说是“不在一个维度上的参照系”。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1. 定义与功能:西医肾是“工厂”,中医肾是“系统总枢” 西医的肾(Kidney):这是大家.............
  • 回答
    在咱们中国传统医学(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中医)里,“肾”这个概念,确实跟我们现代医学里解剖学上说的那个位于腰部的、负责过滤血液和生成尿液的肾脏,有那么点不一样。很多人之所以觉得中医的“肾”不是实实在在的那个器官,主要是因为中医对“肾”的描述,是围绕着一个更广泛、更系统的功能来展开的,它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一.............
  • 回答
    “肾击”这个词,在现实中,绝不是电视里那种一招就能让人瘫软倒地、失去意识的“必杀技”。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被影视剧“神化”的肾击,在真实的格斗和人体生理学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 肾击,也就是击打肾脏区域,确实能引起剧烈的疼痛和不适,但它绝对不是像影视剧里那样,一打就晕,或者能直.............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又气又无奈的现象。明明是一些败类,行为恶劣,败坏了中医的名声,可最终的口诛笔伐,却又一股脑地扣在了中医这门学科头上。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咱们不妨细致地掰扯一下:1. 混淆视听的“李鬼”与“李逵”: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当我们看到某个医生打着中医的旗号,用伪科.............
  • 回答
    “FDA批准的药物中近三分之一上市后发生过危险性安全事件”,这个说法背后确实牵扯到一个关于药品安全和监管的复杂议题,同时也触及了人们对中医和西医(以FDA批准的药物为代表)的态度差异。理解为什么有人即便看到FDA批准药物的“不完美”,依然“膜拜”FDA,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理解“.............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涉及到科学的本质、证据的要求以及不同知识体系的认知方式。简单来说,计算机科学中的神经网络模型之所以被广泛认为是科学的,主要是因为它遵循了科学的核心原则,即可重复性、可证伪性、基于证据的解释以及可量化的模型。而中医诊断在这些方面,至少在现代科学的语境下,存在一些难以跨越的鸿.............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纠结又有趣的问题,因为你点出了一个很多人都在谈论,甚至有点争论不休的现象:现代医学在很多方面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很多曾经的不治之症在现代医学面前迎刃而解,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对中医抱有信心,甚至坚持认为中医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呢?要深入聊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一、 对“病”.............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也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烈讨论。一边是“中医不行”的论调,一边又是“老中医治好XX病”的传说,这中间的矛盾确实让人好奇。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中医不行”的论调始终存在?“中医黑”之所以这么说,往往是基于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它触及了网络讨论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信息茧房和观点的极化。为什么网络上对中医的批评声浪那么大,但在现实生活中,主动拒绝中医中药的人却相对少见?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网络上的声音为何如此尖锐?1. 信息传播的门槛低且易于放大: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发声,尤其.............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明明有那么多关于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成果摆在眼前,为什么质疑中医的声音依然此起彼伏?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原因,绝非一两句话就能概括。我尝试从几个关键点来展开说说,希望能更清晰地呈现这个问题。1. “有效成分”与“中医理论”之间的鸿沟这是最核心的矛盾之一。我们不可否认,现代.............
  • 回答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大一统”这个词汇,并非仅仅是一个政治概念,更是一种深刻根植于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它像一条无形的河流,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乃至于对世界万物的理解。为何这一思想能够如此深入人心,其背后有着复杂而多维的原因,我将试着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细致地剖析一番。首先,我们得从中.............
  • 回答
    中国高校教科书中的理论大量源于西方,这是一个复杂而多层面的现象,可以从历史、现实、学科特性以及全球化等多个角度来理解。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原因:一、 历史渊源与学科建制 近代科学与教育体系的引入: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在晚清和民国时期,受到西方教育模式和学术思想的深刻.............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这个差分放大电路。看到你问“为什么图中电路中的差分放大电路两端输入的信号相等”,这说明你对这个电路的输入端可能有些疑惑,或者觉得它们应该不一样。实际上,这里面涉及到差分放大电路一个非常核心的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咱们得先明确一点,差分放大电路顾名思义,它放大的是“差分信号”,而不是“共.............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西方神话体系在英雄观和神明设定上的核心差异,非常有意思。要讲明白这一点,咱们得一步步来分析,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神”在不同文化里到底是什么?在古希腊神话里,神明虽然强大,但他们并非全知全能、不可战胜的。他们有七情六欲,会犯错,会嫉妒,会争吵,甚至也会.............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语言现象,背后涉及到中文数字表达的习惯和历史演变。简单来说,“亿”作为一个相对较大的数字单位,在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更容易被单独拎出来,需要一个量词来修饰,而“万”和“千”则因为本身就更常被作为计算的基准或常用单位,加上它们自身就带有数量感,所以不太需要额外的量词“个”。我们来.............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社会文化中一个复杂且值得深思的议题,要深入探讨,需要从历史、文化、教育、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去理解。与其说“很少”,不如说“不那么显而易见”或者“表现形式不同”。将“个性”简单定义为“追求自我”、“做真实的自己”,并认为中国人普遍缺乏这种勇气,可能是一种以西方个体主义为标尺的简单化判.............
  • 回答
    在中国,地域歧视确实是一个长期存在且令人头疼的问题。要深入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历史、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等多个维度去剖析,而非简单归因。这股暗流并非一夜之间形成,也不是所有中国人都有同样的歧视观念,但其普遍性和影响力不容忽视。一、历史根源:长期的割裂与认知差异中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 回答
    中国古代仕女图中的人物眉眼距离之所以显得比较开,这并非一个绝对的普遍现象,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包含审美观念、绘画技法、表现手法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些因素是如何交织在一起,塑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仕女形象。首先,审美观念的演变与时代特征是关键。.............
  • 回答
    “窝囊废”这个词,套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领袖身上,未免过于武断和简单化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深入探讨一下这些“领袖”形象为何常常呈现出与我们现代理解的“强大”、“果断”的领导者截然不同的特质,以及这种设定背后所折射出的文化和时代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四大名著所处的时代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环境、价值观.............
  • 回答
    咱们聊聊中国古代和西方古代在投石车使用上的那点事儿,这其中的差别可不是一点半点,挺有意思的。我觉得吧,中国人玩投石车,总感觉没像西方人那样把这玩意儿当成攻城利器里的头牌,甚至有些时候还显得有点边缘化。要说起来,这背后原因可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道说道。首先,得看咱们两边造城墙的思路就不一样。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