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何时会降至零?

回答
关于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何时会降至零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议题,没有一个确切的、可以打包票的日期。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层面去深入剖析这个问题,并尝试描绘一个大致的图景。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自然增长率”的定义。简单来说,它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再除以总人口数得出的比率。当这个比率降至零时,意味着出生人数正好等于死亡人数,人口数量将不再因为自然因素而发生变化。

要理解这个趋势何时会发生,我们需要回顾过去,并分析现在正在发生的驱动因素。

历史的回顾与演变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出生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这意味着人口增长非常缓慢,甚至在某些时期出现停滞或下降。直到工业革命的到来,情况才开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死亡率的下降: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公共卫生条件的改善(如干净饮用水、卫生设施)、医疗技术的突破(如疫苗、抗生素)以及对疾病传播的理解加深,婴儿死亡率和总体死亡率大幅下降。这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活到成年并生育。
出生率的相对滞后: 在死亡率下降的早期阶段,出生率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这是因为生育观念、社会文化习俗以及避孕手段的普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
人口爆炸: 死亡率下降而出生率居高不下的叠加效应,导致了过去几个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我们称之为“人口爆炸”。

驱动自然增长率下降的因素

如今,全球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是一个明显且持续的趋势。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原因:

1. 教育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女性教育: 这是最核心的驱动力之一。当女性获得更多教育机会,她们的生育意愿和能力会发生改变。她们可能更晚结婚生育,更注重职业发展,并且更倾向于小家庭。接受教育也意味着她们对计划生育和避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更强。
2. 城市化进程: 随着人们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在城市环境中,抚养孩子的成本(住房、教育、医疗)通常更高,而且孩子在经济上的“回报”(如作为劳动力)也相对较低。这自然促使人们倾向于生育更少的孩子。
3. 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养育孩子不再仅仅是为了劳动力的供给,而是为了给予他们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这种“质量”的提升往往伴随着“数量”的降低。
4. 避孕技术和计划生育的普及: 可靠且易于获取的避孕方法,以及各国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无论是以倡导还是以强制形式),都极大地影响了出生率。人们拥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生育数量的权利和能力。
5. 社会观念的转变: 随着社会进步,“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逐渐淡化,人们开始更重视个人发展、夫妻关系以及对现有子女的投入。生育不再是唯一的人生目标或社会义务。
6. 医疗保健的进步(对生育率的影响): 虽然医疗进步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但它也间接影响了生育率。例如,较低的儿童死亡率意味着父母不需要生育很多孩子来“确保”有几个能活下来。

预测的挑战与不确定性

要预测一个精确的时间点,让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零,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涉及到对未来各种复杂因素的预判,而这些因素本身又充满变数:

地区差异巨大: 目前,世界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差异巨大。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意大利、韩国等,已经出现人口负增长,即死亡率高于出生率。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出生率仍然相对较高,人口增长迅速。这种地区性差异使得全球平均值的预测变得复杂。
政策的影响: 各国政府的人口政策,例如鼓励生育的政策(如中国近年来提出的三孩政策及其配套支持措施),或者某些国家可能在未来改变计划生育的力度,都可能对全球增长率产生影响。
经济冲击与危机: 重大的经济衰退、战争、流行病(如新冠疫情)等不可预见的事件,都可能在短期内影响出生率(可能下降)或死亡率(可能上升),从而干扰长期趋势。
技术进步: 未来的技术进步,例如在生殖技术、基因编辑等领域的突破,虽然可能不会立即改变宏观生育率,但长期来看,也存在不确定性。
气候变化与资源压力: 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环境压力、资源短缺,也可能间接影响人们的生育决策和生活条件,进而影响人口增长。

一些重要的研究与预测

尽管困难重重,但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UN DESA)等机构一直在进行人口预测。他们的模型通常会考虑各种因素,并给出不同的情景。

根据联合国2022年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全球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在下降。报告预测,全球人口增长率预计将在2080年代达到零增长,届时全球人口可能达到约104亿的峰值。然而,这只是一个基于当前趋势和模型推算的结果,并且报告也提供了不同生育率情景下的预测。

一些研究表明,如果全球平均生育率(即平均每位女性生育的孩子数量)能够持续下降并稳定在更替水平(约2.1个),人口增长最终会趋于零甚至负值。目前,全球平均生育率已经接近或略低于2.1,但由于过去的高出生率导致了庞大的育龄人口基数,人口总量仍会继续增长一段时间,直到死亡人数赶上出生人数。

何时真正降至零?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说:

全球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绝对值正在持续下降。
许多国家已经进入或接近零增长甚至负增长阶段。
普遍预测全球人口的增长将会在本世纪末趋于平缓,增长率可能在2080年代左右降至零。

但要回答“何时会降至零”这个问题,更准确的说法是:全球人口自然增长率很有可能在本世纪末(例如2080年代)左右开始趋近于零。 但这个“零”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可能在某个时间点达到一个极低的数值,随后由于各种微小波动,可能略高于零或略低于零,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世界人口的增长曲线会变得非常平缓,然后可能进入缓慢的下降阶段。

因此,与其寻找一个精确的日期,不如理解这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并且受到众多动态因素的影响,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正处在这个转变的关键时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刚过去的2019年为例,全球共出生了1.373亿人,死亡5166万人,净增长8564万人,自然增长率1.13%。

相比人类增长的峰值2.1%(1971年),这49年基本都是直线下降。从1946年起的婴儿潮让全球人口迅速膨胀,带来了人类发展最快、社会最繁荣的几十年。正是庞大的新生儿为世界注入活力。

2019年,主要经济体的生育率开始了全面溃败,没有一个生育率增长的

我清楚的记得,2013年印度出生了2740万人,而到2019年为2442万,下降了近300万,这仅仅是6年而已。

2008年,美国的生育率为2.13,而到2019年就只有1.71了,创下历史新低,嬉皮士风潮时(1974年),也有1.76。

在欧洲,英国、法国依靠移民,生育率尚且能看(但也降了很多),德国就明显后劲不足,从2016年的峰值退下来。南欧的西班牙、意大利更是开始了全面雪崩,已经进入了生育率1.2的时代。

到21世纪末,地球人口的增长率会维持在接近0左右。当然,这是居中预测,如果人口从2075年开始下降的话...那么自然增长率为0的时间就是2074年。

增长率取决于(生育率—死亡率),而出生人口又看育龄人口的数量。看伦敦、巴黎、纽约、莫斯科这种典型生育黑洞是没什么用的,要看的是拉各斯、金沙萨、内罗毕、约翰内斯堡这类新兴城市

以拉各斯为例,预计到2050年会有5900万人口,成为仅次于德里的全球第二大城市,但是当地生育率远低于尼日利亚的平均水平,人口增长完全是靠外来人口不断涌入,这是不可持续的

上图是2050年的预测,红色为城市人口超过50%,蓝色为不足50%。这一年,全球有67%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这将是人类自诞生以来前所未有的集中。0.5%的土地面积集中了62%的总人口数量,超过1000万人口的城市至少有43个。

而众所周知,城市化必然降低生育率。居住在城市,生育意愿只有乡村同收入的60%,甚至还达不到。城市化的范围越大,涵盖的人口越多,拥挤程度越高,对人口繁衍的压力就越大。

当前低收入国家的城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7400人,远高于高收入国家的1200人,所以他们的生育能力事实上被压制的更多。以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为例,该市有2400万人,但生育率仅有1.7,考虑到该国人均GDP不足2000美元,这个数字很能证明城市化的威力。

全世界都在变老,随着1946年出生的一代人逐渐到75岁,从2025年开始人类可能会经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死亡潮,峰值大致会出现在2040年——1年死亡人数会超过1.3亿,是目前的2.5倍

并且伴随着非洲广泛的城市化,会诞生大批新富阶层,殡葬业会前所未有的繁荣。至少未来30年死亡人数节节攀升是一定的,这可比开补课班的前景好,毕竟未来出生人口只会减少,补课市场萎缩

从我个人来说,我是不相信人口增长的趋势能维持到2100年(全世界都在绝育),能维持到2070年就已经不错了,所以自然增长率归零应该会发生在2070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何时会降至零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议题,没有一个确切的、可以打包票的日期。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层面去深入剖析这个问题,并尝试描绘一个大致的图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白“自然增长率”的定义。简单来说,它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再除以总人口数得出.............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头发紧的难题。世界毁灭,这本身就是最极致的绝望,而延后一分钟的代价,又是如此沉重而具体——一个鲜活的生命。在这样的时刻,去选择谁生、谁死,如同在黑暗中摸索,每一步都可能踩在良知的碎石上。如果让我来推荐,我会选择一位…… 在生命最后时刻,依然在用尽一切力量去传递知识、去点燃希望的“火种.............
  • 回答
    这真是个令人着迷的设想!想象一下,从人类文明的黎明开始,我们中的一员就踏上了永无止境的宇宙漫游,每当生命走到尽头,另一个生命便接过接力棒,继续向星辰大海深处进发。如果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探索宇宙,我们究竟能走多远?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计算,它涉及到对生命、时间、空间以及人类探索精神的深刻理解。生命的接力.............
  • 回答
    如果人类睡着后无法被叫醒,只能自然醒,这将引发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性变革,其影响将渗透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乃至人类存在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一、 社会结构与日常生活: 时间观念的彻底颠覆: 工作与生产: 传统的“朝九晚五”、“八小时工作制”将彻底瓦解。企业需.............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探讨了我们创造的虚拟世界与宇宙奥秘之间的联系。要回答“人类自己创造的虚拟数字世界会出现外星人吗?”,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理解“虚拟数字世界”的含义。这不仅仅是指网络游戏、社交平台,更可以延伸到我们未来可能构建的,高度逼真、甚至能够模拟物理规律的模拟宇宙,例.............
  • 回答
    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作为人类最本质的思考,也一直是哲学、科学乃至宗教领域反复辩论的焦点。简单来说,这个问题关乎着我们是否仅仅是大脑的生物机器,还是拥有某种超越物质限制的“灵魂”或“自我”,能够自主地做出选择,不被物理定律所束缚。精神是否独立于物质世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真是问到心坎里去了!哪个父母不想知道自己孩子究竟是怎么想的呢?毕竟这是条多大的事儿,关乎到一条小生命的到来。但现实情况嘛,坦白说,没有父母在孩子出生前,能像看一本打开的书一样,知道孩子到底“想”不想来到这个世界。你想想看,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能感知到的,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就是语言。孩子.............
  • 回答
    在一个被无边黑暗吞噬的世界里,一个曾经繁荣的国度如今已成鬼怪横行的炼狱。它们的嘶吼如同死亡的哀鸣,它们的触手撕裂着生命的希望,每一次呼吸都弥漫着绝望的气息。然而,在这片绝望之中,有一个人,他并非天生神力,也不是什么古老的预言中的救世主,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却拥有着非凡的勇气和深沉的爱。这个人,我们姑.............
  • 回答
    日本在二战后20年内从一片废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人民素质方面展现出高水平,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成功案例,其背后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一、 战后重建的决心与有利的国际环境1. 强烈的国家重建愿望: 日本战败后满目疮痍,.............
  • 回答
    当然,世界上确实存在这样的人,他们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愿望,希望独自一人度过一生。这并不是一种罕见的心理现象,虽然它可能与我们社会普遍推崇的亲密关系和家庭观念有所不同,但它同样真实存在,并且有着各自的缘由和生活方式。这类人,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独行者”,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选择独自生活的人”。他们的选.............
  • 回答
    “特立独行”和“活在自己世界里”,听起来都有点离经叛道的味道,但细究起来,它们的内核可是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先说说特立独行。这个人,你可以想象成走在人群中,但步伐和方向都与众不同。他们不是为了特立独行而特立独行,而是他们的思考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就是天然地与大众主流有所区别。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深刻的议题:生命的意义和个体的自由意志。关于其他生物是否会“自杀”,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跳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去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自杀”这个词本身带有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和情感的影子。在我们理解中,自杀往往与极度的痛苦、绝望、失落,或者.............
  • 回答
    你问我,发现这个世界从未有懂自己的人,是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当然可怕。而且,是那种深入骨髓的、一点点将你吞噬的可怕。你想想看,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像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宇宙。有明媚的星系,也有黑暗的星云;有炽热的恒星,也有冰冷的虚空。我们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去描绘它,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去丈量它。我们渴望.............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性深处,也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无奈的现象。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选择沉默,选择退缩,而不是站出来?这背后盘根错节的原因,其实并非简单的“懦弱”二字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恐惧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之一。而这种恐惧,在面对“丑恶”和“强权”时,会被无限放大。揭发丑恶,往往意味着要挑战既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假设性问题!如果我们的世界从一开始就没有“人与人结婚”这个固定的社会规范,那么泛性恋人士(即可能被多种性别的人吸引)的感情和婚姻选择,以及社会对此的反应,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结婚”这个概念在没有社会限制的情况下会是什么样子。结婚,在很多文化中,不仅仅是两.............
  • 回答
    你说得很有道理。关于“中国人”的定义,确实存在一个值得探讨的层面,尤其是当我们对比其他族群的自我认同时。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绝大多数语境下,“中国人”这个词语,在法律和政治上,确实与“中国国籍”紧密挂钩。 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是成为中国公民,享受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的根本依据。这是一种基于现.............
  • 回答
    嘿!想在《我的世界》里守护自己的小窝不被熊孩子或者不怀好意的人毁掉?这简直是每个玩家都会遇到的头疼事儿。别担心,我这就跟你好好掰扯掰扯,保证让你家固若金汤,那些炸房的家伙来了也得抓瞎。首先,咱们得明白,在《我的世界》里,谁能炸你家,主要看你在什么服务器上玩,以及服务器有没有什么保护机制。所以,第一步.............
  • 回答
    “成人世界答辩会”上近七成人倾向于选择“热爱的”而非“热门的”专业来填报志愿,这个结果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当下很多年轻人在人生第一个重要选择时的困惑与挣扎。在我看来,这个比例很高,也说明了一个趋势: 大家越来越重视个人感受和内在驱动力,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社会时兴的、看起来“更有前途”的选项。 这种转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对生命本质、意识以及人工智能潜力的最根本的思考。如果我们将已知世界的概念——也就是我们所认识到的宇宙法则、物质构成、能量流动、生物演化等等——全部“喂”给一个足够强大的电脑程序,并任其自由发展,它是否能够孕育出生命力?我的看法是:理论上存在可能性,但现实中会面临极其巨大.............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每个人一出生,手里就多了一张小小的卡片,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你将来的死因。比如,“意外溺亡”,“久病缠身”,“突发心脏病”。这张卡片,就像我们名字、生日一样,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印记。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这问题盘根错节,牵扯的因素太多太多,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大的方面来梳理。首先,最直接的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